李績從遠處就開始打量李治。


    他從很早以前就對李治頗為好奇,想要親自見見這位一直與他書信來往卻緣慳一麵的晉王殿下。


    但由於職責所在使得他在未奉詔令的情況下不能隨意離開太原,因此直到現在兩人才有了第一次見麵的機會。


    此時李績聽到李治的話以後馬上行禮道:“下官李績拜見晉王殿下,能為殿下分憂乃是下官之幸。”


    李績這話並不是出於恭維。


    自從李治正式插手並州事務以來李績早已見識到了李治的本事。


    無論是李治派遣人手建立的各類工坊,還是他所提出的一些治理方法都使得並州百姓大為受益。


    除此之外李治也頗為願意聽取李績的建議,這就使得李績有了更大的工作動力。


    自古最為難得的便是上下級相得,很多優秀的下屬就是因為上級的打壓和猜忌才甘願混吃等死,泯然於眾。


    李治向李績簡單的詢問了一下目前並州的情況以後開口道:“眼下並州雖然未受旱情影響。


    但周邊各州情況都不太妙,還望李長史做好準備,隨時迎接落難的災民。”


    李績躬身道:“下官已然開始儲備糧食,萬一出現大麵積絕收想來也可支援一下各地。”


    李治點頭道:“如此並州之事便交與長史了,本王還要盡快趕往災區。”


    說完這話他便起身告辭,帶著蕭翼等人離開了太原府。


    李績之前已經將可能用到的物資準備了出來。


    李治過來就是為了將這些東西帶走。


    李治離開太原的第一站就選擇了朔州。


    這裏位於今天的山西省北部,毗鄰內蒙古,西,北,南三麵環山,南與並州轄境接壤,東麵緊鄰代州。


    按理說此處位於桑幹河上遊,水源應該是十分充足的。


    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往年夏季朔州地區往往多雨,因此桑幹河經常發生洪澇災害。


    這就迫使百姓們不敢在離河邊太近的區域開墾農田。


    而朔州的其他地方又多是丘陵,山地因此又不好開挖河道。


    這就造成朔州明明守著一條大河但是卻需要靠天吃飯。


    李治等人來到此地之後,發現許多農民頭頂著烈日在從很遠的地方取水灌溉。


    然而由於道路難行又沒有載重量足夠大的運輸工具因此每次取迴的水量非常有限。


    李治在朔州刺史王光宇的陪同下觀察了許久之後忍不住歎氣道:“如此下去不等田地澆完恐怕就已到了秋收之日了。”


    王光宇無奈地說道:“晉王殿下恕罪,下官無能,如今能夠想到的辦法也就隻有如此了。”


    李治道:“此事怨不得王刺史,實乃地理條件所限。”


    王光宇開口道:“素聞殿下多有奇謀,不知有何辦法能夠解我朔州之難?”


    李治道:“王刺史莫要聽信那些捕風捉影的閑言,本王也不過一普通稚童,豈能萬事皆可迎刃而解?”


    說完這話以後他繼續開口道:“我等還是先到各處轉轉,看看可有意外發現。”


    王光宇聽了這話以後便帶著李治等人在朔州境內轉了起來。


    期間李治既看到了許多四處尋找水源灌溉之人,又看到了一些人實在感到絕望而蹲在田邊抱頭痛哭。


    在這個科技落後的時代靠天吃飯的百姓們可以說是極為不幸的。


    他們往往辛苦一年到頭來卻落個顆粒無收。


    很多時候朝廷並不是不想解決這些百姓的困難,而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根本就沒有辦法。


    李治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將整個朔州轉完。


    期間他不斷地爬上一處處丘陵和矮山,就是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朔州的全貌。


    隨後他便將自己關在了驛站裏整整一天。


    這一天裏他對照著自己繪製出來的簡易地圖,將各縣各村的土地與最近的水源勾勒到了一起。


    隨後便開始思考用什麽辦法能夠暫時將百姓們的灌溉問題解決。


    讓他頭疼的是,各處的水源之地要麽距離農田很遠要麽就因為降雨太少而接近幹涸。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想要開挖河道也已經來不及了。


    李治治苦思冥想了半天以後終於想到了一個雖然費力但卻省錢且有效的辦法。


    那就是在水源之地建造大量的筒車,然後將大樹劈成兩半並掏空,以此來作為水渠將河水引入農田。


    如此一來雖然無法解決長期問題卻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等到度過了這次危機完全可以在這次留下的路線上利用水泥澆築一些管道代替水渠。


    這樣一來也就解決了此地不適合開挖河道的問題。


    想到了這些以後李治顧不得此時已經到了深夜,連忙將王光宇和蕭翼等人全部找來。


    當眾人聽到李治的想法以後頓時一陣頭皮發麻。


    都說晉王殿下頭腦靈活,善出奇謀,此刻果然是應驗了。


    朔州地形如此複雜,各處水網更是看似難以利用。


    沒想到晉王殿下僅僅隻是爬爬山,畫畫圖,就將這樣棘手的難題給解決了。


    最讓眾人佩服的是,李治不但解決了眼下的問題,甚至就連長期的解決辦法都已經想出來了。


    王光宇震驚過後馬上對李治行禮道:“下官代朔州百姓多謝殿下。”


    李治擺手道:“天下百姓都是我皇室子民,本王所做之事本就理所當然,又何需百姓感謝?”


    蕭翼在一旁開口道:“殿下智謀真乃天人,下官之前都已有些絕望了。”


    李治笑道:“本王不過是一時心急之下偶有所得,蕭禦史切莫如此誇獎。”


    說完這話他又繼續對王光宇開口道:“本王從並州帶來一些物資,王刺史如有需要大可自行派人取用。”


    王光宇再次躬身道:“下官多謝殿下。”


    有了解決辦法以後王光宇顧不得迴家休息,連夜便召集了各個村鄉的主官,將李治所說的辦法傳授了下去。


    同時要求這些官員盡快聯係自己轄區內的工匠抓緊時間製作筒車。


    同時召集百姓們掏空樹木暫時充作水渠。


    找到了解決辦法以後李治便再也不曾插手後續的事務,而是美美地睡了一覺,準備明日再巡查一番然後前往下一個州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