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而自李世民繼位以來卻一直主張依法辦事。


    此時他因為舍不得看見自己寵信的老臣在自己眼前被處斬。


    因而主動開口替黨仁弘求情。


    這在一眾大臣們看來並不是太過難以接受。


    然而李世民卻因為自己出麵幹預了法律的執行而選擇自罰。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李世民代替黨仁弘受罰。


    房玄齡等人都是李世民手下的老臣。


    麵對李世民表露出來的這種情誼自然是感同身受。


    所以他們才會忍不住落淚。


    李世民見眾人一直長跪不起心中大為不忍。


    於是到最後他終於長歎一聲開口道:“既然諸位不許朕到城外受罰那朕便在此寫下罪己詔,以全我大唐律法之威嚴。”


    說完這話他便讓張阿難準備了紙筆將自己所犯的三處罪責全部書寫下來。


    在詔書的最後李世民特意強調自己今後將竭力改掉這個毛病。


    並要求大臣們今後多多監督。


    這是自李世民去年縱囚以後第二次犯下這樣的錯誤。


    因此他才會主動寫下罪己詔,希望大臣們今後再遇此事能夠盡力極諫。


    經過這一番操作李世民和一眾大臣們才算達成了和解。


    眾人這才緩緩散去各自忙於公務。


    黨仁弘雖然憑借著李世民的自罰代罪而免去一死然而依然被貶為庶民流放欽州。


    身在廣州的李治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費勁巴力地辦成的大案居然給自己的老子帶來了如此大的困擾。


    就在李世民用一封罪己詔留住黨仁弘一命的時候。


    吐穀渾周邊的吐蕃和西突厥等國卻因為大唐突然攻取了吐穀渾而大受震撼。


    要知道吐蕃和西突厥這些年也沒少和吐穀渾人開戰。


    然而他們卻很少從吐穀渾的身上占到便宜。


    如今大唐居然不聲不響地就將吐穀渾給滅了國。


    這讓吐蕃王鬆讚幹布和如今在西突厥國內一手遮天的欲穀設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特別是西突厥的欲穀設更是對大唐在且末設立都護府一事忌憚不已。


    這兩年他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在不斷壓製著尼熟可汗。


    原本他已經準備要動手奪取尼熟的汗位。


    然而如今大唐卻突然之間來了這麽一手。


    難道是刻意跑過來為尼熟撐腰?


    欲穀設想了半天也不敢確定大唐的真正目的。


    於是他趕緊召集手下的一眾部將一起商議。


    手下大將阿史那賀魯開口道:“大王,以卑職想來大唐未必會對尼熟如此重視。”


    欲穀設開口問道:“你為何如此認為?”


    阿史那賀魯道:“那尼熟生性怯懦,根本無力掌控西突厥更不能替大唐掌控西域諸國,這對大唐來說簡直如同廢物。”


    欲穀設開口道:“但他卻願意臣服於大唐,使大唐免除對商路的擔憂。”


    阿史那賀魯道:“過去或許如此,然而如今大唐已然拿下了吐穀渾,那尼熟自然也就可有可無。”


    欲穀設歎道:“即便如此大唐恐怕也不會輕易放棄尼熟放任我等做大啊!”


    有人接口道:“大王,我等何不悄悄派人與大唐聯係,保證大王今後不會與大唐為敵,然後…”


    欲穀設搖頭道:“我等乃是東突厥餘黨,大唐定然不會輕易相信我方承諾。”


    另一人開口道:“大王何不對大唐許下重禮讓其看到我方誠意。”


    欲穀設皺眉道:“西突厥這些年來雖然憑借著絲綢之路大發了一筆橫財,但好處幾乎全都落在尼熟手裏,本王實在是拿不出重禮啊!”


    阿史那賀魯道:“大王又何須花費財物?如今龜茲等國早已與突厥貌合神離,不如借此機會一並送與大唐。”


    阿史那賀魯的話頓時讓欲穀設的眼前一亮。


    西突厥周邊的高昌,焉耆以及龜茲等國早已看透尼熟的軟弱。


    之前便一直與吐穀渾不清不楚。


    如今大唐已然拿下了吐穀渾這些小國早晚也會主動投靠。


    自己何不利用此點來穩住大唐。


    隻要大唐答應不參與自己與尼熟之間的戰鬥那麽自己一統西突厥肯定是易如反掌。


    於是欲穀設等人便針對這個計劃詳細的討論起來。


    而在他們討論的同時尼熟卻已經提前派人攜帶著賀禮前往大唐去拍李世民的馬屁。


    尼熟雖然性格懦弱但是他的腦子卻不笨。


    他早已決定緊緊抱住李世民這根大腿。


    隻要大唐能夠讓他繼續在汗位上享受無窮的財富,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


    與西突厥這邊不同的是,年輕的吐蕃王鬆讚幹布此時卻在打著另外的主意。


    他準備先擊敗周邊的一些小部落,將自己的疆域拓展到大唐周邊。


    等到自己的國力增強以後他準備試探一番大唐的真正實力。


    到時是戰是和再做定論。


    不得不說鬆讚幹布不愧是一代雄主。


    即便大唐已經輕取了吐穀渾都沒能打消他稱霸天下的野心。


    這些人在動著不同心思的同時即將返迴長安的李靖也已經在心中做出了決定。


    他準備迴到長安就向皇帝告老,從此以後完全不理朝政。


    這場吐穀渾之戰他可以說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無論是龍騎軍的表現還是拿下吐穀渾全境裏麵都有他的身影。


    之前便有人認為他的功勞過大而一直在暗中散播他功高震主的謠言。


    如今又獲得如此大功恐怕那些人的言語將會更加激烈。


    李靖不想再讓皇上為難。


    因此急流勇退是他最好的選擇。


    如今李治已經將他的兵法學得通透。


    另一名學生蘇烈也已經成功在朝堂上立足。


    有他們兩人在,自己也不用擔心有人會在自己失勢以後加害自己。


    如今自己的長子李德謇在將作監任職。


    等到自己請辭以後倒是可以將他介紹給李治。


    別看李治如今年幼,但是以他的本事卻足以在朝堂上穩固如山。


    再加上李治重情重義,將來肯定會看在自己的麵上對長子多加照顧。


    隻可惜自己的二子李德獎如今不在身邊。


    否則一並交予李治,定能使他獲益終身。


    念及這些李靖的內心一陣豁然開朗。


    也為自己能夠和李治建立一段師生之情感到無比欣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