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和李承乾兩人是鐵了心地要讓李治成為眾矢之的。


    為此他們甚至開始拚命貶低吐穀渾的重要性。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治對吐穀渾的其他事情不太了解但是對那片土地如何開發卻絕對有發言權。


    隻聽李治開口道:“大哥與侯將軍此言差矣!”


    他說到這裏環視了一下其他大臣。


    然後便將征服吐穀渾所能帶來的好處分析了一遍。


    首先吐穀渾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旁邊。


    這裏的穩定直接關係著大唐的路上貿易。


    這一點關係著幾乎所有朝中大臣們的利益,因此李治第一個便提了出來。


    其次吐穀渾的環境不但適合發展畜牧業而且還能發展農業。


    這一點要比吐蕃的地理環境還要好一些。


    不僅如此吐穀渾境內還有大量的金,銅,鐵等礦藏。


    這些可都是現在的硬通貨。


    如果說這些都還隻是物質因素的話。


    那麽吐穀渾境內的各個民族都已經大量漢化這一點絕對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這就意味著大唐一旦統治了這裏就能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漢化。


    這可比之前的東突厥省事多了。


    其他大臣們對於李治的其他理由都不怎麽關心。


    他們看中的就是第一條。


    因此李治的分析剛一說完馬上就有很多文官站出來支持占領吐穀渾。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悄悄對視了一眼,嘴角都不由自主地牽起了一絲笑容。


    這個弟子可真是沒白搶啊!


    小小年紀就能如此精準地把控局勢,簡直是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


    李世民見到其他大臣也都開口支持占領吐穀渾。


    於是便開口對一直沒說話的李泰問道:“青雀以為我大唐是否應該大舉進攻吐穀渾?”


    此時李世民的心中已有決斷。


    他之所以問李泰這個問題就是為了考驗一下他的眼光。


    李泰此時正有些左右為難。


    直覺讓他想要站在李承乾這邊。


    可是商路上的利益卻又讓他想要支持李治。


    他其實根本就沒有徹底想通今天這場辯論的深層目的。


    但是這次他的短視卻恰好讓他無意間迎合了李世民的想法。


    隻聽李泰開口說道:“兒臣讚同諸位將軍的意見。”


    這時候他居然還耍了個小心眼。


    死活就是不願凸顯李治在這個意見中的作用。


    不過不管如何他的迴答還是讓李世民滿意的。


    於是他笑著對李泰點頭表示了肯定。


    不得不說這也算傻人有傻福。


    緊接著李世民就開口宣布道:“既然如此,那便由李靖擔任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尉遲敬德,程知節並涼州都督李大亮與薛萬徹,薛萬均兩兄弟共同討伐吐穀渾。”


    之所以讓李靖領兵一來是因為李世民充分相信李靖的能力。


    二來也是因為他更加了解龍騎軍。


    雖然李治是龍騎軍的實際領導但是他這麽小的年紀李世民可不放心讓他跑去戰場。


    人家都是有事弟子服其勞。


    到了李治這裏卻反過來讓他的老師替他上了戰場。


    宣布完這項任命以後。


    李世民為了平衡其他武將的情緒又安排秦瓊帶領著一些人到吐蕃邊境布防。


    以免吐蕃大軍趁亂插上一腳。


    侯君集由於明確地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此次他隻能留下來和戶部尚書王珪一起籌集糧草。


    根本就沒有其他表現的機會。


    一眾將領想要搶功的心情都比較迫切。


    所以僅僅十日之後李靖便帶著十萬大軍匆匆出發了。


    原本眾將都以為這樣的速度已經足夠快。


    結果眾人剛剛走到半路就遇到了李大亮代為轉交的第三封捷報。


    這一下可把尉遲敬德等人給急壞了,照這樣下去他們這些人到了吐穀渾豈不是將要無仗可打?


    於是原本已經很快的行軍速度在眾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又加快了幾分。


    李靖大致的估算了一下龍騎軍的進攻速度以後馬上就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那就是以大軍的行進速度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趕在龍騎軍下一次行動之前趕到戰場。


    於是他果斷地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輕騎快馬前往涼州城。


    他要趕緊通過李大亮告訴龍騎軍一定要放緩對吐穀渾的進攻。


    不然的話他和李治兩人以後可就真的不好做人了。


    此時蘇烈和契苾何力兩人的聯軍已經趕到了赤水源。


    然而讓他們有些遺憾的是原本應該在此地駐紮的吐穀渾大軍此刻卻並未看到身影。


    留下來的隻是少量負責照顧戰馬和牛羊的雜役和一支不足五千人的看守部隊。


    經過龍騎軍的偵察確定這裏的主力部隊已經進入到了百裏外的那座城池進行修整。


    兩人商量了一下之後決定暫時先不理會這支敵軍以免出現意外從而打草驚蛇。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兩支軍隊都是輕騎兵,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製造大型的攻城器械。


    並且龍騎軍的戰鬥風格也完全不適合進行攻城作戰。


    非要強攻的話即使能夠取得一些突破恐怕自身也會出現大量的傷亡。


    這是蘇烈不能承受的損失。


    同時也是李治多次強調不允許出現的事情。


    除此之外敵人駐紮在牛心堆的另外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也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即便他們輕鬆地占領了這座大營並且也有機會將敵人的主力吸引出來。


    但是敵人這兩支軍隊之間的距離也有些太近了。


    萬一敵人的主將謹慎一些,在自己沒有把握打敗唐軍的情況下派人通知了另外那支軍隊。


    那麽他們的聯軍很可能就會麵對敵人三萬多騎兵的圍攻。


    到時候在正麵作戰的情況下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枯燥的等待讓兩支軍隊都感到有些無聊。


    同時他們所攜帶的食物也在快速地消耗。


    僅僅幾天之後蘇烈和契苾何力兩人就已經失去了耐心。


    就當他們準備孤注一擲的時候涼州都督李大亮派出的信使卻剛好及時地趕到了這裏。


    蘇烈兩人從李大亮帶來的信件中接收到李靖的命令之後頓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