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難看到李世民的動作以後連忙忍住了臉上的笑意。


    他在一旁開口道:“晉王殿下,眼下已是月末陛下的壽誕可馬上就要到了,何況不久之後還有長孫皇後的壽誕,陛下的錢…”


    李世民的生日是一月二十八而長孫皇後的生日是三月。


    因此張阿難早就想好了這套說詞。


    李治的孝順是所有皇子中最至純的。


    他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對太上皇和宮中的其她嬪妃也都很好。


    如今隻要讓他知道李世民手裏的錢要準備做壽那麽他一定會攬下一部分投資。


    果不其然,李治聽了張阿難的話以後馬上一拍自己的腦門。


    隻聽他懊惱地說道:“哎呀!張總管若是不提本王差一點就忘了給父皇和母後準備禮物。”


    說完這話他低頭沉思了一下說道:“既然如此,那這筆投資兒臣就先替父皇出了,就算是兒臣為父皇和母後的壽辰盡的孝心。”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馬上就讚許地看了一眼張阿難。


    他沒想到張阿難居然將李治拿捏得這麽準。


    居然隻憑一句話就為自己省下了幾十萬貫。


    不過因為有著上次的經曆所以他這次依然沒敢再謙讓兩句。


    因此李治的話剛剛說完他就笑嗬嗬地說道:“既然雉奴如此有心,那父皇就在此多謝你了。”


    李世民在說這話的時候心裏一直在安慰著自己:反正雉奴有的是錢,這一次就再占他一些便宜。


    等到今後有什麽好處多想著他一些也就是了。


    李治哪知道自己又被李世民兩人給套路了。


    隻見他一拍自己的小胸脯開口說道:“為父皇和母後盡孝本就是兒臣分內之事,哪裏還需父皇的感謝?”


    事情定下來以後李治很快就告辭而去。


    接下來他不但要去聯係船廠造船而且還要抓緊時間給父母準備禮物。


    李治離開以後李世民長長地出了口氣。


    隨後才開口對張阿難說道:“還是你這個奴才了解雉奴,沒想到僅憑一言就為朕省下了幾十萬貫。”


    張阿難笑著說道:“晉王殿下的孝道可是所有皇子中出了名的,陛下不過是一時情急忽略了此點罷了。”


    張阿難的話讓李世民忍不住點了點頭。


    在這方麵李治和李麗質兩人確實是做得最好。


    長樂公主李麗質久居深宮每日晨昏定省從未中斷。


    而李治雖然已經獨自開府甚至已經就任了雍州牧但仍然會在每天下午來給長孫皇後請安。


    除此之外,李治還經常去看望太上皇和他曾經的老師薛婕妤。


    這兩年李世民能夠和李淵緩和父子關係李治也有很大的功勞。


    想到這些李世民又忍不住想起了其他一些傳聞。


    那就是很多大臣都因為李治的出色表現而胡亂猜測將來的繼位人選。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胡亂造謠說自己有意換掉太子。


    雖然他已經偷偷地處理掉了造謠的官員,但是顯然這種思想已經在朝中形成。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對張阿難問道:“你說雉奴如此出色會不會引來太子的擔憂?”


    張阿難聽了這話以後馬上瞳孔一縮。


    很多事他了解得並不比李世民少。


    甚至因為他掌管著宮裏的所有太監和宮女所以能夠得到更多關於皇子們的消息。


    李世民所擔心的問題其實已經發生。


    太子已經不止一次地對身邊人抱怨過李世民對李治的偏愛。


    除了太子以外越王李泰也在忌憚著李治。


    張阿難甚至已經了解到年前的那次文人大賽裏麵就有李泰的插手造勢。


    不過這些事情他都不能說,不然的話肯定會給李世民帶來極大的煩惱。


    關鍵是這些煩惱李世民可能並沒有辦法解決。


    除非他舍得浪費掉李治的一身才華。


    張阿難的反應很快,他隻是稍一猶豫就開口說道:“陛下,自古能臣良將必遭非議,但又有幾人真正做出逾越之事?”


    他並沒有直接迴答李世民的問題,而是利用反問先打消掉李世民自己的顧慮。


    先不說李治平時對他們這些下人都不錯,單論李治對朝廷的貢獻就足以讓他成為一個能臣。


    李治的年紀還小,未來還有足夠的時間讓皇帝去考慮對他的用途。


    又何必現在就去考慮打壓李治的才華呢?


    李世民聽了這話以後又點了點頭。


    他是一位頗為自負的帝王,在他看來隻要自己的能力足夠就可以完全掌控朝中的所有大臣。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李世民的手下可以說是良臣無數,猛將如雲。


    如今又有哪個能翻得出他的手掌?


    因此李世民就開始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認為李承乾如果能有他的一些能力同樣也能容得下李治的才幹。


    想到這裏他便將心中升起的那一絲擔憂放下,安心地開始處理政務。


    李治離開太極殿以後先去分別拜見了長孫皇後和太上皇。


    離開皇宮以後他馬上又找到了李愔。


    他要和李愔商量一下接下來要準備的壽禮。


    今年這件事還真有些不好辦。


    常見的那些珠寶玉器李治平時就沒少往宮裏送。


    今年又沒開發出什麽新奇的商品能夠拿出來送人。


    因此他們倆商量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最後逼的李治實在是沒有辦法隻好親自跑到了長安城的東市。


    他想要在這裏看看是否有什麽稀奇的東西能夠作為禮物送給李世民。


    正月裏的長安城天氣已經暖和了很多。


    不過仍然能看到一些家境不錯的人穿著羽絨服在市場裏轉悠。


    羽絨服並沒有如同李治預想中那麽快便開始全麵地普及起來。


    一方麵是由於家禽的消耗量並不是很大,因此一般人也收集不到如此多的鴨絨和鵝絨。


    另外一點就是目前適合製作羽絨服的麵料還隻有絲綢。


    這也是一般的百姓無法消費的物品。


    李治知道這種情況不能心急,一切等到大唐的物質豐富之後都能夠解決。


    李治帶著劉安,柴龍和段師子三人幾乎逛遍了都市裏的珠寶店也沒能找到一件讓他滿意的商品。


    這主要是因為唐朝的朝貢製度使得一些最頂級的珍寶早已經被設在各地的市舶司搜刮到了宮裏。


    李治有些失望地離開了東市,轉身又前往西市想要到胡商們的居住區去看看有沒有什麽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