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聽了李世民的話以後開口道:“眼下兒臣的新工坊已經建成,加上之前的產業應付當下的局麵想來是夠用了。”


    李世民默默的點了點頭。


    隨後繼續開口問道:“朕聽說你在安置點內開辦了免費的學堂,那麽多的書籍是由多少人抄寫完成的?”


    李治道:“學堂的書籍都是兒臣自己印刷的,並未請人抄寫。”


    李治的話又讓眾人一愣。


    印刷,這是一個眾人從未聽說過的詞語,如同安置點一樣都是從李治的嘴裏說出來的。


    如今安置點已被眾人接受並廣泛使用,但是印刷一詞又是何意?


    房玄齡此時開口問道:“殿下所言的印刷又是何意?臣等仿佛從未聽說。”


    李治解釋道:“所謂印刷乃是使用機械將書籍上的內容複製出來,這樣就省去了抄寫的人力。”


    房玄齡繼續問道:“不知此法操作是否簡單?能否節省時間?”


    李治道:“此法隻需兩三名識字之人進行排版及核對,再有幾人進行印刷和裝訂即可。”


    說到這裏他在心裏稍微計算了一下效率。


    隨後繼續開口道:“印製萬冊書籍應該需要兩日時間。”


    李治的話說完以後李世民蹭的一下就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他用已經變調的聲音喊道:“你說什麽?兩…兩…兩日…萬…萬冊書籍?”


    其他人此刻腦中都是一片空白,他們已經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李治道:“活字印刷適合印製文字,雕版印刷適合印製圖案,總的說來兩天足以。”


    大殿裏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不過很快就開始出現粗重的唿吸聲。


    這種聲音越來越急促。


    終於在某一刻由王珪率先開口道:“陛下,大幸,大幸啊!有此發明,我大唐之文學必將大興,必將大興!”


    他此時顯得有些語無倫次,不過這已經是眾人中表現最好的了。


    房玄齡等人直到此刻都還沒能想到該如何發表意見,他們紛紛感到有些詞窮。


    李世民聽了王珪的話以後頓時高興得大笑起來。


    直到半天以後他才開口道:“叔介所言極是,此乃我大唐朝廷之幸,更乃萬民之幸也!”


    其他人到了這時終於有了正常的反應。


    眾人異口同聲的開口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再次“哈哈”大笑了起來。


    又是半天過後李世民才高興的開口道:“擬旨。”


    眾人聽到此話以後馬上恭恭敬敬的躬身站好。


    張阿難則快速的找來紙筆。


    隻聽李世民開口道:“晉王李治,性聰穎,善格物,更兼愛民如子,先有安置萬民之功,後出普及文學之法,今加封晉王李治為並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食邑增至兩萬戶。”


    李世民的旨意說完以後所有人看向李治的目光都充滿了複雜。


    這一通封賞下來李治算是在一眾皇子中一騎絕塵了。


    偏偏這一切又是人家自己憑能力賺來的,所有人除了羨慕之外根本就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然而眾人同時也不免擔憂,李治如今的表現非但冠絕諸王,甚至就連太子的表現都遠不如他。


    這樣下去不知今後朝中會發生何等亂局。


    不說別人,哪怕是他們自己此時的內心也難免生出了很大的波動。


    如同眾人所料,李治的這次加封果然又在朝中引起了轟動。


    其中感受到最大壓力的就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兩人。


    李承乾已經決定暫時放棄自己一直喜歡的武功,兵法,轉而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治國理政方麵。


    而李泰則是招募了更多的人手,想要加快地理書籍的編纂。


    他到現在依然惦記著和李治比拚一下文學。


    隻可惜接下來的時局卻絲毫沒有給他半點機會。


    隨著眾多災民的不斷消耗,朝廷的存糧已經快要不足。


    李治便開始讓人到各地去收購糧食。


    此時各地的糧價都已經漲了不少。


    其中長安城的各大糧商更是統一將大米的價格訂到了每鬥一百五十文,比之前翻了一倍。


    不但如此,這些糧商居然將最便宜的粟米賣到了九十文一鬥,整整比之前翻了將近三倍。


    這些糧商的背後都有各大氏族的身影,他們都非常清楚眼下朝廷的處境。


    因此他們一致決定要趁此機會狠狠地賺上一筆。


    順便報複一下朝廷對他們的打壓。


    開始的時候李治並不想搭理這些糧商,他準備依靠從其它地方購買的糧食來維持安置點的生活。


    然而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這些氏族的影響力。


    他們居然控製了全國的糧價。


    各地傳迴來的消息全都差不多。


    雖然糧價要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如果算上運輸成本,價格和長安城內也相差無幾。


    就連一些明明高產的地區糧價都高的有些過分。


    這就讓李治有些接受不了了。


    合著你們這些氏族是打算聯起手來向朝廷示威是吧。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本王不留情麵。


    本王就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麽叫做價格戰。


    於是他馬上命令派出去的那些人直接轉向當地的寺廟和百姓去收購糧食。


    價格直接參照最初的市場售價。


    同樣是花錢,本王就將這些錢全都花在百姓們的身上。


    於是原本出現在各個城池中的收糧隊伍僅在一夜之間就轉移到了鄉村。


    他們給出的價格也迅速的吸引了一些擁有餘糧的百姓。


    很快收購工作就取得了成效。


    一車一車的糧食被直接運往京城或是最近的航運碼頭。


    收獲最大的是前往寺廟中收購的隊伍。


    寺廟的良田本來就多,與氏族的關係惡化以後他們設在各地的糧鋪又受到了氏族的打壓。


    因此各大寺廟手中的存糧都有不少。


    如今朝廷主動上門收購,雖然在價格上遠遠不如糧鋪的售價高,但是需求的數量卻是普通百姓們遠遠無法比擬的。


    將糧食賣給官府既顯得自己支持了朝廷,又為自己清理了大量的庫存。


    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平時要到哪裏去找?


    於是當第一批從外麵購買的糧食出現在長安城內的時候,那些黑心的糧商一下子就傻了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