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安排好兩人共同觀測天象的事情以後,就開始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研究印刷機上麵。


    他準備既研究活字印刷機同時也研究雕版印刷機。


    印刷書籍時使用活字印刷更能節省時間同時也能節約大量的雕版材料。


    而印刷圖案時則可以使用雕版,這樣就能保證一次雕刻能夠印製很多相同的圖案。


    機械的原理並不是非常複雜,甚至可以說雕版印刷的機器極其簡單,因此李天賜很快就設計出了兩種機器。


    在製作字模和雕版的材料選擇上李天賜不得不做了一番取舍。


    為了盡可能地節約成本他選擇使用鉛塊來製作做活字,使用木板來雕刻圖案。


    完成了設計圖紙以後他將圖紙扔給了楊思齊隨後又將製作活字和雕版的工作交給了顏立德和閻立本兩兄弟。


    這兩人對書法和繪畫都有極高的功底,再加上常年待在將作監這種地方,應對簡單的雕刻問題還是輕而易舉的。


    活字的雕刻倒是不需要對照書籍,但是雕版卻需要李治來提供圖樣。


    於是李治又將自己所寫的書籍全都拿給了閻立本,讓他對著書籍上的圖畫進行雕刻。


    一通忙碌下來時間就已經來到了六月,李承乾此時也已經監國兩個多月。


    這段時間他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因為到現在為止梁州,隴州等山南道西南地區依舊降雨稀少。


    按照房玄齡等人的說法糧食歉收甚至是絕收的情況已經無法避免。


    李承乾已經在房玄齡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從市場上收購糧食,為即將到來的饑荒做好準備。


    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是如何順利。


    一來是春季的幹旱使得很多州縣都做出了糧食減產的預期。


    大家都在想辦法保留手中的糧食以便應對可能到來的糧食不足。


    這種情況就帶來了第二種不好的現象。


    那就是市麵上的糧食供給變得少了,糧價也就相應地提高了不少。


    李承乾已經以監國的名義下達了命令,要求各地詳細統計大概的糧食產量,並根據當地的實際需求適當放寬糧食的管控。


    朝中希望的是通過這種辦法增大一些糧食的供應,好讓朝廷能夠購買到足夠的糧食。


    然而這種想法未免有些一廂情願。


    自貞觀元年開始大唐多地都先後出現過水旱之災,百姓們的手中原本就沒有多少餘糧。


    而掌握著大量良田的世家大族們雖然存糧夠多卻全都選擇了囤積居奇,希望等到糧價多漲一些再進行販賣。


    李承乾眼見自己的命令沒有收到應有的成效不免感到有些沮喪。


    房玄齡勸說道:“殿下也不必為此事太過憂心,眼下雖然收購一事進展緩慢,然則統計上來的糧食總量卻足以應對災情。”


    說到這裏他沉吟了一下隨後繼續道:“依臣之見不如等到各地糧商主動放糧時再大量收購,想來足夠於短時之內解決糧荒。”


    李承乾歎氣道:“本太子自然想到了此節,然則眼下朝廷也沒有太多餘錢,一旦糧價過高恐怕也會有心無力。”


    戶部尚書戴胄接口道:“殿下所慮極是,今年多地因為幹旱而大量開挖水井,疏通溝渠,朝中的餘錢確實不多。”


    王珪道:“司農寺今年研發出了幾種新式農具,其中水轉筒車於農田灌溉大有助力,眼下此農具已經在全國推廣,想來可以促進一些州縣的糧食增產。”


    李承乾聽到王珪的話以後緊皺的眉頭稍稍舒緩了一些。


    他開口說道:“若真能如此,糧價的增幅想來便能有所抑製。”


    房玄齡說道:“眼下還應加派人手前往受災州縣安撫民心,以免百姓心生絕望發生動亂。”


    李承乾點頭道:“此事便勞煩房相代為安排。”


    房玄齡聽到此話連忙躬身領命。


    李承乾此時的表現讓房玄齡等人很是滿意。


    他並沒有因為掌握著監國大權而胡亂做主,反而每次處理朝政都會廣泛征求朝臣的意見。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他的作為都為自己加了不少分。


    其實李承乾此時還是有著不小的壓力的。


    李泰主持編纂書籍的工作進展得很順利,與此同時他也不忘時常在人前顯露自己在文學方麵的成就。


    因此經常會有一些文人士子投靠於他,並幫他在大唐文人圈子內積累了很高的名望。


    李治雖然不受文人的歡迎,但是他為大唐所做的貢獻卻都是實打實的。


    特別是他改進的煉鋼之法更是讓眾多大唐百姓使用上了廉價的鐵器。


    因此李治在民間的地位反倒比李泰更高。


    在這樣的前提下李承乾就隻能盡可能地在朝臣麵前表現得謙遜一些,以期給朝臣們一個賢德明理的印象。


    其實他現在一直壓抑著自己真正的性格。


    這種壓抑使得他的心理開始出現了扭曲的征兆,同時也為他將來犯下大錯埋下了伏筆。


    此時被李承乾深深忌憚的李泰正在和一眾長安城內的士子同遊曲江池。


    他們在芙蓉園內吟詩作對,喝酒賞花,完全沒去考慮眼下的旱情。


    此時的他一心隻想鞏固自己在文人圈子當中的地位,對於朝中大事關注的並不是很多。


    另外他的交往範圍還包括一些世家子弟,這些人每年都會向他提供不少的錢財。


    他的手下沒有什麽經商方麵的人才,因此在經濟來源上就對這些世家子弟多有依賴。


    這方麵其實是和李世民的政治目標相違背的。


    李世民想要打壓氏族,避免他們占據太多的資源影響大唐的發展。


    而李泰由於拿人手短,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一些世家產業的保護傘,利用自己的權力為他們提供了很多便利。


    此時範陽盧氏的一名子弟從商販的手裏買了幾根冰棍分發給眾人。


    他一邊分發一邊對李泰感慨道:“越王殿下,您的兄弟晉王可真是奇才呢!”


    李泰問道:“此話何意?”


    那人道:“自從有了硝石製冰之法我等在這炎炎夏日才可時常享用這廉價的冰飲啊!”


    李泰聽了此話以後眉頭一皺道:“盧兄無需誇大此事,不過是一些旁門左道,何來奇才一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並收藏錦繡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