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顯然已經不記得七娘是誰了。她上下打量著小丫頭,問李白:“二郎,這位是?”


    李白含糊其辭:“熟人家的孩子。”


    王氏猜不透,隻好笑著:“稚童玩鬧罷了,眾位不必當真。二郎舟車勞頓,先迴府休息吧。”


    雖然心中恨得牙癢癢,她到底還是益州富戶出身,當著這許多人的麵,自然不願被看了笑話,索性招唿李白進門。


    有什麽話,咱們關起門來慢慢說。


    李白點了點七娘的鼻尖,將佩劍沒收,這才跨進家門。


    前頭,王氏攬著兒子往正廳去,憐奴扯著她的衣袖抽抽噎噎的,時不時還用袖子抹一下臉,瞧著是真傷心了。


    七娘在他們身後做了個鬼臉,等李白扭頭看過來時,趕忙換上一副嚴肅臉。


    李白搖頭失笑。


    入蜀之前,他一切倒是計劃的好。誰知還沒進家門,就全都亂了套。


    想到還要從綿州州縣府衙獲取家狀,他有些頭疼,遂打破了這份寧靜問:“王娘子,父親可說過何時歸家?”


    王氏倒是知曉李客的歸期,左右不過就在這幾天,可她不願告知李白,便搖搖頭:“你阿耶行蹤飄忽,你又不是不曉得,許是同粟特人交易到西域一帶了。”


    她巴不得這兄弟二人犯個大錯漏,好叫他們父親抓個現行呢。


    廳內,已有婢女提前上好茶,蒙頂甘露的茶香瞬間飄滿一室。


    王氏坐下,像模像樣問了兩句李白在外的衣食住行,人文關懷之後,才歎了一口氣:“你說要外出遊曆,你阿耶便眼都不眨,從私賬上劃出三十萬貫,當真是愛極了你。隻可憐了大郎,從他要不出錢財,跑到外頭……”


    李白挑眉:“長兄又去做生意了?”


    李客的原配娘子死於碎葉鎮時,李白還很小,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追在長兄屁股後麵,由他帶大的。


    是以無論李凝再如何沒有行商的頭腦,隻要他喜歡,李白總會支持。


    七娘聽到這話,便覺得肉疼——


    看來師父又要接濟他哥了。


    李大郎一不賭錢,二不好女色,對吃喝玩樂也沒有太大興趣,不過,單單喜好賺錢這一點,便已經十足費錢了。


    七娘就沒見過這般漿糊腦袋的商戶。


    果不其然,王氏悠悠道:“上個月裏,大郎不知通過哪個搭上了綿州張家的五郎,相約一起做生意。此後,張家五郎便說要買地做莊園,且有門路能從綿州府衙手裏低價買入良田。大郎迴來後,便與我商議過,想從家中賬上支些銀錢。”


    李白“噢”一聲:“給了?”


    “你阿耶不在家,我哪裏敢做這份主。”王氏說著,表情變得有些複雜,“可大郎是個有主意的,自己去簽了契書按了指印,用李家的名義貸下來了。”


    李白終於皺了皺眉:“買賣土地什麽時候能賒賬了。”


    王氏歎氣:“誰說不是呢,可張家五郎催著趕著,上月底便簽了。近日天燥起來,沒有雨水,大郎親自去那地頭一瞧,才發覺全是旁人不要的旱田,有些甚至還是鹽堿地。”


    而這樣的土地,李凝竟然從張五郎那弄來足足一頃(一千唐畝)有餘。


    李白這迴也腦瓜子疼了。


    一千畝地可不是小錢,過了官府明路,又是按上等良田的價來算,再便宜能便宜到哪裏去!


    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那張五郎可曾認下土地?”


    王氏的語氣裏隱隱透出一絲幸災樂禍:“沒有。張家五郎一分未出,如今已關門閉戶,裝作不認識大郎了。”


    “這幾日,大郎怕得都躲到外頭去了。這要是被你阿耶知道,可不又是要家法教訓。上迴為著都江堰那塊地,大郎險些要被抽掉一層皮去……”


    李白默然。


    七娘湊上來悄悄說:“阿郎,你哥真的不適合行商。”


    李白也悄悄:“去,我能不知道嘛。”


    當務之急,是先把他哥捅的簍子給填上,不然,綿州州縣能同意給他文狀才怪了。


    李白掰著指頭盤算起來。


    前年出蜀,阿耶給了他三十萬貫銀錢,當時也曾私下透了底,這錢拿過之後,分家產便再沒有他的份。


    李白肆意瀟灑慣了。


    這一路遊曆下來,“家產”已經花去大半,隻剩七萬貫。等填完這個大漏子,他跟七娘怕是得一路敲著碗要飯去長安。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扭頭看了七娘一眼。小丫頭正對憐奴齜牙咧嘴的,嚇得那小孩兒縮到王氏背後去。


    李白扯扯唇角,還有工夫欺負人,挺好。


    似乎是沒了後顧之憂,他不再耽擱,一口氣飲盡杯中新茶:“多謝王娘子告知。此事,我會與兄長解決,就莫要再支會旁人了。”


    李白行過禮,帶著七娘邁步出去。


    身後,王氏已然變了副麵孔,心疼又焦急地揉搓著憐奴的肚子,低聲問他“疼不疼”。


    憐奴呆呆地看著李白與七娘離去的方向,半晌才搖搖頭:“阿娘,我該迴去溫書了。”


    *


    青蓮鎮有一家酤酒鋪子。


    那酒飄香數裏,本地人都知道尤為好喝。從前李白在家時候,就常常與兄長偷跑出來,分食一瓢。


    而今,李家大郎李凝正躲在釀酒缸後頭,蹲身蓬頭垢麵地篩著釀果酒要用的桑葚。


    李白帶著七娘找來,瞧見兄長這樣,無奈道:“阿兄,就知道你在這裏。”


    李凝抬頭,驟然瞧見自家弟弟,老淚差點淌下來。


    他猛地起身撲向李白:“二弟,你終於迴來了!”


    七娘無縫銜接:“是呀,再不迴來,大郎你又該被揍得屁股開花了。”


    李凝淚眼朦朧嚷嚷著“你誰啊”,湊近一看,又驚喜:“七娘!長這麽大了?”


    七娘驕傲臉:“我還能長呢!”


    李白總算有了一絲笑意,這是李家唯一還能記得七娘的人。


    他忙著解決問題,晃了晃阿兄,問道:“那千餘畝地在何處?”


    李凝臉色一僵,見李白全都知曉了,隻好老實答:“就在我們縣和臨縣交界處。不遠的,騎馬半個時辰能到。”


    李白不再耽擱:“走,去瞧瞧。”


    無論什麽地,眼見為實,瞧過之後才能下定論。


    馬作的盧,飛奔在樹木叢生的長道上。


    李凝簽下的這片田莊夾在兩縣之間,地勢極高,李白甫一落地,就瞧見了田地盡頭的崖岸底下,便是綿州境內涪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火溪河。


    水流湍急,倒是好的灌溉來源。


    隻可惜這崖太深了,水車根本無法運上來。而若是使用人力,又得從崖岸側邊繞行很大一圈,這麽多田地,李凝就是挑水累死都澆不完。


    情況比他想的更差。


    李白的眉頭蹙成一團,絞盡腦汁,卻發現一點主意也沒有。唉,從前怎麽就不學著些田地事務?


    兄弟倆人愁眉苦臉的,七娘卻來迴在田埂上折返跑著,小喜繞著她頭頂轉圈飛,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李凝吸了吸鼻子:“真羨慕七娘啊。”


    李白:“……有時候,我也羨慕她。”


    七娘耳朵尖,遠遠聽到兩人羨慕自己,連忙順著崖岸邊飛奔過來,大喊:“師父,你們羨慕我的聰明嘛,想學嗎!”


    李白扯了扯唇逗她:“是啊,你這麽聰明,幫我們想想如何才能最省力地將崖底的河水引上來。”


    七娘從小就跟著李白和趙蕤學雜七雜八的東西。


    趙蕤雖擅長縱橫術,但於明經、明算和進士一道也算是觸類旁通,閑暇時便會教導七娘幾句。因而,聽到李白這玩笑話,七娘第一反應便是湊到崖岸邊,上上下下奔跑著測量起來。


    很快,七娘累出了一頭汗。


    李白有些懊惱,喊她:“別跑了,大熱天的別再中暑。”


    七娘便“唿哧唿哧”擠到兩人中間,上氣不接下氣道:“師父,我有辦法啦。”


    這話李白有些不信,畢竟這麽多人都認定賠本的買賣,七娘一個小孩子,如何能解決。


    七娘急得不行。


    她在阿爾法那裏解鎖了【農田】類知識之後,裏麵有可多可多新鮮玩意啦。


    方才她測量高度,就是為了查驗適不適合借用高轉筒車,來利用湍急的水流力量,把低處的水運送到高處去。


    小丫頭板起臉,一本正經地把這些告訴李白,末了,還撿了一根樹枝,在沙土上大致畫出了高轉筒車的模型圖。


    李凝聽不懂也看不懂,隻會熱淚盈眶。


    李白卻眼前一亮道:“聰明!不過你這畫技是真醜啊。”


    七娘炸毛:“要你管!”


    高轉筒車雖出現於晚唐,筒車這時候卻已經大量應用了。因而七娘一口咬定是依著“筒車”想到的,倒也沒有引起李白的懷疑。


    旱地有了解決方案,兄弟兩人的神色都鬆弛下來。


    李白伸了個懶腰:“旱地是大頭,那邊鹽堿地先算了。對了,阿兄可知阿耶什麽時候迴來?”


    李凝道:“你不知道?阿耶在益州櫃坊上查賬呢。這幾日隨時迴來,不然,我哪會躲出來!”


    綿州與益州相隔不遠,雖不如益州繁華,人卻更闊綽一些。


    這些富戶裏頭,李家更是個中翹楚。


    旁的暫且不論,綿州大部分田產、鋪子都有李家的蹤跡,就連大唐時下最為暴利的“櫃坊”行業,李家在益州等地也有插足。


    李凝口中的櫃坊,也叫作寄附鋪,是唐人用來存放貴重物品,並滿足跨州縣存取款的地兒。在櫃坊存取款,需要支付一筆費用,而這種異地取款的貨幣經營方式,被唐人稱為“飛錢”。1


    開元初年,櫃坊一經問世便火爆長安,然後席卷了整個大唐疆域。李客以絕佳的行商頭腦判斷這行大有搞頭,便率先在劍南道做起了“飛錢”生意。


    李白那三十萬貫錢,就是存在自家入股的櫃坊中,拿著一紙存錢憑證輕裝出蜀的。


    聽說父親就在益州櫃坊查賬,李白想到王氏先前所言,輕輕皺了眉頭。


    七娘敏銳的仰起小腦袋:“師父?”


    李白搖頭:“沒什麽。迴去吧,把你那個高轉筒車畫下來,這就請人施工去做。”


    七娘興奮應是。


    *


    李宅內。


    郎君李客剛入家門不過個把時辰,一口熱茶沒喝到,就被王氏劈裏啪啦哭訴著,講了一通大郎二郎的不是。


    “郎君不在家,我們孤兒寡母的,實在是人微言輕啊。”


    “大郎非要瞞著我簽了那一頃多的旱地,原以為二郎迴來總能幫襯著些,誰成想,竟帶迴個五六歲的小女郎,還打了憐奴。您說,他是不是在外頭早就有了外……”


    外室二字未說完,李客便重重拍了桌子:“夠了,我知道了。你迴去吧,我自會處置他們!”


    王氏目的達到,扭著腰肢走了。


    廳中一片肅穆沉寂。


    李白他們推門進來,就瞧見阿耶在上首正襟危坐,嘴角的笑容頓時凝固了。


    李客睜開眸子,率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小小一隻七娘,懷裏還替人抱著重劍,反觀那兩個不爭氣的孽障卻是空著手,竟然還有臉笑!


    李老爺子起身中氣十足吼道:“逆子!逆子!來人,給我拿家法來!”


    話音落,小喜撲楞著翅膀飛出,停在李客頭上拉了一泡屎。


    “喳喳喳喳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李白的抱劍小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瞳並收藏穿成李白的抱劍小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