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卯時四刻,平原城郡府府衙。


    劉禪坐於正中主位,左右兩側分別坐著賈詡、孔融、魏延、橋蕤,他身後站著劉備、關羽兩人,至於張飛則被安排在府外,當起了府衙門衛。


    大漢朝的地方架構分為郡、縣兩級,其中藩王的封國,與郡平級。


    平原國作為平原王的封國所在,大致相當於平原郡,因為治所就在平原縣,所以這平原城中也就有了郡、縣兩套班子。


    昨日平原城一戰,城中大小官員逃的逃,死的死。


    此時到場的郡一級吏員不多,至於縣一級吏員,更是無人到場。平原縣令與趙彪一同陣亡,其餘諸縣需要防守流竄的黃巾賊寇,劉禪也並未知會他們。


    “拜見弘農王殿下!”官員們俯身拜道。


    “諸位不必多禮,請入座!”劉禪客氣地與眾人迴禮。


    眾人能來,更多的是給弘農王一個麵子,畢竟他的軍隊剛剛挽救了整座平原城,也救了諸位官吏的性命。


    弘農王雖然身份尊貴,但他隻是一位藩王,平原郡的官員跟他並沒有從屬關係。更何況大漢的藩王沒什麽實權,封國隻是他們的食邑,卻不歸他們管轄。


    就好比平原郡的話事人是平原相趙彪,而非平原王劉碩。


    “昨日本王聽聞,趙相國麵對數萬黃巾軍的圍攻,絲毫不懼,最終因兵力不足,力戰而亡,孤甚感痛心。因而想與諸位商議,該如何厚葬趙相國?”


    “趙相國為國捐軀,理應按諸侯禮下葬,以彰顯其大義。”


    “當稟明聖上,賜其侯爵,再風光下葬。”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卻遲遲沒有定論。


    “一切由弘農王做主!”有擅長察言觀色之人,齊聲說道。


    “對,理應由弘農王做主。若不是殿下率兵來援,我等早已被賊寇所害。殿下實乃我等的救命恩人呐!”


    郡內官員在厚葬趙相國的問題上,都沒有什麽異議。


    有一些深謀遠慮的官員,似乎看到了這場集議背後的含義:弘農王是想借此事而染指平原郡。


    於是,有人主動示好,也有人選擇靜觀其變。


    “那此事就這樣定下了。”


    劉禪繼續問道:“郡丞何在?”


    “郡丞也已殉國身亡。”有官吏答道。


    “玄德,你與趙相國熟悉,他的後事就交給你來辦了。”劉禪側身對身後的劉備吩咐道。


    “是!”劉備拱手領命。


    “昨日一戰,敵軍潰散而逃,尚有兩萬黃巾賊寇逃竄至各縣,不知諸位有何見解?”


    “殿下可得以百姓為重啊!”眾人紛紛勸道。


    “望殿下能暫據本縣,守護平原郡的安全!”一名出身名門望族的青年官吏如此說道。


    “話雖如此,隻是本王麾下兵馬都是從東郡橋太守那裏借的。錢糧不足,久居於此,恐生禍亂!”劉禪等的就是這句話,隻是不便明說,故作推辭。


    如今平原郡內黃巾肆虐,那些豪門望族,富商巨賈急需尋求武力庇護,而劉禪恰好就有一支可以保境安民的軍隊。


    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需求,所以一拍即合。其實那青年官吏不過是傳遞他身後家族的意見罷了。


    “錢糧,小事而已。平原城中倉廩豐實,豪門大族之中也多有餘糧,盡可供殿下使用。”青年官吏繼續說道。


    “恐非長久之計。”


    “孔融孔文舉才德兼備,昔日為北軍中侯,文武雙全,我推薦他來繼任平原郡守,諸位以為如何?”其實,這才是劉禪發起本次集議的真正目的。


    要掌控平原郡,自然得安排信得過的自己人上位。


    由劉禪來領這平原郡,不太合適,他是藩王,有私兵已是重罪,再兼任太守,隻會留人口實。


    給劉備來當這平原相,也不合適,畢竟現在劉備的身份地位太低,難以服眾。


    雖然劉禪上一世時,劉備曾當過平原相,但那是在平原城納入公孫瓚勢力範圍之後的事了。


    孔融,身為孔子的後代,儒學的傳人,由他來擔任郡守就十分合適。


    “豫州孔氏聞名天下,文舉兄能擔此大任,實乃平原郡的榮幸。”


    “文舉兄素有賢名,能繼任平原郡守,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了!”


    “就依殿下之見!”眾官員紛紛表態以附和劉禪的提議。


    “哼!趙相國屍骨未寒,你們就在此討論如何奪取郡守之位。”席末一年輕佐吏站出來反對道。


    劉禪看著這名跟他年紀相仿的小吏出言不遜,卻並未反駁。他不認識對方,加上他確實說得有幾分道理。


    “禰衡你一介文士,如何懂得軍國大事。他日賊寇來犯,讓你去抵擋不成?”青年官吏倒是立刻站出來反駁道。


    “原來他就是禰衡。”劉禪饒有興趣地看向那人。禰衡少有才辯,性情剛傲,劉禪上一世就略有耳聞。


    這完全就是一位具有極高文學天賦的帝國憤青嘛。對於這樣的人,得順著他來。


    “禰佐吏所言不無道理,是孤心急!”劉禪起身朝他一禮。


    又繼續緩緩說道:“隻是如今黃巾賊寇為禍四方,我心急如焚,而孤身為藩王,不便妄議家國大事。”


    “本王隻是希望有人能站出來,帶領眾人抵禦賊寇,也讓城中百姓少些倒懸之苦。”


    “殿下大義!”


    “殿下真乃仁德之君!”


    眾人又是一番吹捧,讓劉禪很是受用。


    見弘農王沒有任何輕視之意,反而溫言細語地耐心解釋,禰衡頓時也不好反駁。隻好坐迴座位,不再言語。


    禰衡對孔融就任平原郡守,倒沒有什麽意見。


    對於成名已久的孔融,他打小就仰慕,那孔融讓梨的故事,他禰衡可是從小聽到大的。


    所議之事都已敲定,劉禪頓時心情大好,與諸位官吏亦是相談甚歡。如今他兵強馬壯,自然也成了豪門士族爭相拉攏的對象。


    咚咚咚!正當劉禪他們聊得興起,府衙外傳來一陣鳴冤的鼓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