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縣,五丈桑村。
劉禪一覺醒來,發現屋外窗台上,竟站著一隻白鴿,他細細一看,高興得跳下床榻。
那隻白鴿正是他先前放飛的那隻,沒想到真的這般通靈。
前段時間史子眇提起時,他還尚且有所懷疑。
他小心取下靈鴿所攜帶的竹筒,打開絹帛一看,上麵赫然寫著一劑藥方。
“醫者!……醫者!!”劉禪大叫著跑了出去,哪還顧得上自己的貴人形象。
那名鄉醫拿到藥方,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這藥方……,苦楝皮、大薊,皆是外治疥癬、癰腫之藥,竟能內服麽?”
“此乃南陽張神醫所開藥方,姑且一試吧。速速去抓藥,不得有誤!”劉禪急切地催促著。
“諾!”
張仲景所開的藥方皆是尋常藥物,搜集並不困難,隻是沒人嚐試過功效,故不為尋常醫者所知。
藥材很快備齊,但這種內服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感到忐忑不安,但如今又別無他法,隻能冒險一試。
熬好湯藥之後,劉備親自喂與他母親。不料,吳老夫人的臉色突然變得異常痛苦。
“怎麽會這樣?”劉禪臉色大變。“難道真的藥不對症,導致了什麽不良反應?”
劉備心中也是一陣緊張,但表麵上卻異常平靜,他反而不斷地寬慰弘農王。
劉禪的內心在煎熬著,直到半個時辰後,吳老夫人腹痛稍緩。
緊接著,她開始嘔吐和腹瀉。
鄉醫稟報說,她吐出了大量的赤紅色蟲子,有的還是活的,有的已經死去。
排出這些蟲子後,吳老夫人的病情迅速好轉。又經過三天的休養和服藥,她已經恢複如初,行動自如。
又一日,五丈桑村劉氏祠堂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劉氏族人在此匯聚一堂,為迎接弘農王的到來而補辦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隻見劉禪身著紅黑相間的服飾,麵帶微笑,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步入祠堂。
劉氏祠堂雖然頗為簡陋,卻能明顯看出歲月侵蝕的痕跡。
劉禪走進祠堂,抬頭仰望,祠堂正上方供奉著一塊頗大的牌位,赫然是豐靈侯。
按輩分算下來,是劉備祖父的祖父了。而豐靈侯,隻是最低一級的鄉侯,其封地為豐靈鄉,距離五丈桑村三十裏。
東漢雖然沒有推恩令這個說法,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也就是說中山靖王的後代們,到豐靈侯這一代,已經徹底淪為大漢朝貴族的最底層。
豐靈侯的次子沒法繼承爵位,於是就遷徙到五丈桑村一帶開枝散葉。
但後來機緣巧合之下,被拜為濟川侯,一時家族興旺發達。
而為何到了劉備這裏,就家道中落了呢?
因為劉備的祖父也不是嫡長子,加上生父早亡導致失去了家庭來源和官場人脈。
整場宴會就在劉氏祠堂中舉行。
中途,劉禪饒有興趣地讓劉氏族長捧出族譜,尋根溯源。
結果這一看,把自己嚇了一大跳,如果按照弘農王的輩分來算,劉禪竟比劉備要高出好幾代。
“孫劉備、劉德然……,拜見王祖父!”
當祠堂內的眾人皆跪地膜拜時,劉禪此刻當場石化了。
他在心中捋了捋這中間的關係,如果按他前世的身份,劉備是他父,如果按照此世弘農王的身份,劉備是他孫。
眼前的劉備喚其一聲祖父,還真沒有喊錯。
劉禪此時心中那個悔啊,沒事翻什麽劉氏族譜啊,這天下的王侯哪個不是劉邦的後代,能經得起推敲嗎?
最關鍵的是,前世的生父,人前人後喊他祖父,他劉禪吃不消啊!
“諸位且聽本王一言,大漢劉氏子弟眾多,皆出於高皇帝一脈,若都論資排輩,這稱謂難免有些生分疏遠了。”
“五代以內,依舊按輩分相稱,而五代以外,均以年齡相稱,如此更顯親近。”
劉禪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
“在座的長者,孤當以叔禮事之。年齡相仿的,孤以兄弟之禮相待!”
“殿下德行,正如朗月之清華,實令吾等欽佩不已。”
見劉禪一再堅持,劉氏族人們也就順勢同意了。
畢竟弘農王的輩分和地位,比他們高太多。貴人都不介意,他們一介黔首還反對個啥呢?
“諸位叔父、兄弟,請受本王一拜!”
劉禪這一拜,頓時減輕了尷尬,讓整個宴會,活絡了不少。
微風拂簾,古樂悠揚。
宴會結束之後,劉禪漫步於涿縣的田野之間。
他總算是得償前世所願,真實感受了“故鄉”的風土人貌。
那一望無際的田野,那蜿蜒曲折的河流,那熱情的鄉親們……,這一切都是他前世從未到達的彼岸。
順著田間小路,幾十裏之外便是張飛的老家。
“翼德,沒想到你家世顯赫啊!”當劉禪看到張飛家中的十裏桃林時,不禁感歎道。
“殿下,可別打趣卑職了,略有幾畝薄田而已。”
“那桃樹下的綠苗,可是小麥?”
這幾日天氣迴暖,田地裏積雪漸融,倒顯露出積雪底下的綠色植被來。
“確是麥苗。”張飛不禁感歎劉禪的眼力。
“此法甚妙啊!”劉禪不禁佩服。
“隻是那蜜桃成熟之時,豈不要踏壞樹下麥苗?”
“迴殿下,此桃樹果實成熟頗晚,而桃樹下耕種的小麥又皆是冬小麥。”
“兩者收獲的時間正好錯開,小麥收割後,蜜桃方才成熟,故而互不相犯。”
原來此時的大漢,已經流行“套種”這樣先進的農耕技術了。
“原來如此!沒想到翼德莊上竟有高人!還不快快引薦一下?”
“迴殿下,此法乃盧尚書下令推廣,但不知是何人所創。”一旁的劉備補充道。
“尚書盧植?”劉禪反問。
“正是!”
“盧尚書真乃全能,要是多幾位像盧尚書這樣的能人,大漢怎麽會落到如此地步!”劉禪不禁感歎道。
“聽聞盧尚書自洛陽棄官以後,隱居於上穀郡的山野之中!殿下何不請他出山相助?”
身旁的劉氏族人,在聽到劉禪的感歎後,便將他知道的消息說了出來。
“此事當真?”劉禪興奮道。
“在下是聽涿縣盧氏族人說得,應該所言非虛!”
“好!好!好!!明日本王便親自去請!”
第二日清晨,當劉禪走出涿縣之時,身後又多了數百人。
劉氏、張氏族中的青年子弟,紛紛加入劉禪的親衛隊,他們也渴望跟隨弘農王建立一番功業。
劉禪一覺醒來,發現屋外窗台上,竟站著一隻白鴿,他細細一看,高興得跳下床榻。
那隻白鴿正是他先前放飛的那隻,沒想到真的這般通靈。
前段時間史子眇提起時,他還尚且有所懷疑。
他小心取下靈鴿所攜帶的竹筒,打開絹帛一看,上麵赫然寫著一劑藥方。
“醫者!……醫者!!”劉禪大叫著跑了出去,哪還顧得上自己的貴人形象。
那名鄉醫拿到藥方,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這藥方……,苦楝皮、大薊,皆是外治疥癬、癰腫之藥,竟能內服麽?”
“此乃南陽張神醫所開藥方,姑且一試吧。速速去抓藥,不得有誤!”劉禪急切地催促著。
“諾!”
張仲景所開的藥方皆是尋常藥物,搜集並不困難,隻是沒人嚐試過功效,故不為尋常醫者所知。
藥材很快備齊,但這種內服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感到忐忑不安,但如今又別無他法,隻能冒險一試。
熬好湯藥之後,劉備親自喂與他母親。不料,吳老夫人的臉色突然變得異常痛苦。
“怎麽會這樣?”劉禪臉色大變。“難道真的藥不對症,導致了什麽不良反應?”
劉備心中也是一陣緊張,但表麵上卻異常平靜,他反而不斷地寬慰弘農王。
劉禪的內心在煎熬著,直到半個時辰後,吳老夫人腹痛稍緩。
緊接著,她開始嘔吐和腹瀉。
鄉醫稟報說,她吐出了大量的赤紅色蟲子,有的還是活的,有的已經死去。
排出這些蟲子後,吳老夫人的病情迅速好轉。又經過三天的休養和服藥,她已經恢複如初,行動自如。
又一日,五丈桑村劉氏祠堂內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劉氏族人在此匯聚一堂,為迎接弘農王的到來而補辦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隻見劉禪身著紅黑相間的服飾,麵帶微笑,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步入祠堂。
劉氏祠堂雖然頗為簡陋,卻能明顯看出歲月侵蝕的痕跡。
劉禪走進祠堂,抬頭仰望,祠堂正上方供奉著一塊頗大的牌位,赫然是豐靈侯。
按輩分算下來,是劉備祖父的祖父了。而豐靈侯,隻是最低一級的鄉侯,其封地為豐靈鄉,距離五丈桑村三十裏。
東漢雖然沒有推恩令這個說法,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也就是說中山靖王的後代們,到豐靈侯這一代,已經徹底淪為大漢朝貴族的最底層。
豐靈侯的次子沒法繼承爵位,於是就遷徙到五丈桑村一帶開枝散葉。
但後來機緣巧合之下,被拜為濟川侯,一時家族興旺發達。
而為何到了劉備這裏,就家道中落了呢?
因為劉備的祖父也不是嫡長子,加上生父早亡導致失去了家庭來源和官場人脈。
整場宴會就在劉氏祠堂中舉行。
中途,劉禪饒有興趣地讓劉氏族長捧出族譜,尋根溯源。
結果這一看,把自己嚇了一大跳,如果按照弘農王的輩分來算,劉禪竟比劉備要高出好幾代。
“孫劉備、劉德然……,拜見王祖父!”
當祠堂內的眾人皆跪地膜拜時,劉禪此刻當場石化了。
他在心中捋了捋這中間的關係,如果按他前世的身份,劉備是他父,如果按照此世弘農王的身份,劉備是他孫。
眼前的劉備喚其一聲祖父,還真沒有喊錯。
劉禪此時心中那個悔啊,沒事翻什麽劉氏族譜啊,這天下的王侯哪個不是劉邦的後代,能經得起推敲嗎?
最關鍵的是,前世的生父,人前人後喊他祖父,他劉禪吃不消啊!
“諸位且聽本王一言,大漢劉氏子弟眾多,皆出於高皇帝一脈,若都論資排輩,這稱謂難免有些生分疏遠了。”
“五代以內,依舊按輩分相稱,而五代以外,均以年齡相稱,如此更顯親近。”
劉禪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
“在座的長者,孤當以叔禮事之。年齡相仿的,孤以兄弟之禮相待!”
“殿下德行,正如朗月之清華,實令吾等欽佩不已。”
見劉禪一再堅持,劉氏族人們也就順勢同意了。
畢竟弘農王的輩分和地位,比他們高太多。貴人都不介意,他們一介黔首還反對個啥呢?
“諸位叔父、兄弟,請受本王一拜!”
劉禪這一拜,頓時減輕了尷尬,讓整個宴會,活絡了不少。
微風拂簾,古樂悠揚。
宴會結束之後,劉禪漫步於涿縣的田野之間。
他總算是得償前世所願,真實感受了“故鄉”的風土人貌。
那一望無際的田野,那蜿蜒曲折的河流,那熱情的鄉親們……,這一切都是他前世從未到達的彼岸。
順著田間小路,幾十裏之外便是張飛的老家。
“翼德,沒想到你家世顯赫啊!”當劉禪看到張飛家中的十裏桃林時,不禁感歎道。
“殿下,可別打趣卑職了,略有幾畝薄田而已。”
“那桃樹下的綠苗,可是小麥?”
這幾日天氣迴暖,田地裏積雪漸融,倒顯露出積雪底下的綠色植被來。
“確是麥苗。”張飛不禁感歎劉禪的眼力。
“此法甚妙啊!”劉禪不禁佩服。
“隻是那蜜桃成熟之時,豈不要踏壞樹下麥苗?”
“迴殿下,此桃樹果實成熟頗晚,而桃樹下耕種的小麥又皆是冬小麥。”
“兩者收獲的時間正好錯開,小麥收割後,蜜桃方才成熟,故而互不相犯。”
原來此時的大漢,已經流行“套種”這樣先進的農耕技術了。
“原來如此!沒想到翼德莊上竟有高人!還不快快引薦一下?”
“迴殿下,此法乃盧尚書下令推廣,但不知是何人所創。”一旁的劉備補充道。
“尚書盧植?”劉禪反問。
“正是!”
“盧尚書真乃全能,要是多幾位像盧尚書這樣的能人,大漢怎麽會落到如此地步!”劉禪不禁感歎道。
“聽聞盧尚書自洛陽棄官以後,隱居於上穀郡的山野之中!殿下何不請他出山相助?”
身旁的劉氏族人,在聽到劉禪的感歎後,便將他知道的消息說了出來。
“此事當真?”劉禪興奮道。
“在下是聽涿縣盧氏族人說得,應該所言非虛!”
“好!好!好!!明日本王便親自去請!”
第二日清晨,當劉禪走出涿縣之時,身後又多了數百人。
劉氏、張氏族中的青年子弟,紛紛加入劉禪的親衛隊,他們也渴望跟隨弘農王建立一番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