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將何太後及一眾妻妾安排妥當後,便離開了。早有親衛來報說,徐州刺史和泰山太守前來拜會。


    臨淄王城以東,齊郡府衙。


    劉禪信步走進議事大廳,環顧眾人,見其中有不少都是他從未見過的陌生麵孔。


    孔融起身指著身側一位白須老者,向劉禪介紹:“這位是徐州刺史陶謙。”


    接著,他又分別向劉禪引薦了泰山郡守應劭和樂安郡太守陸康。這兩人與陶謙一樣,都年事已高。


    “三位長者聯袂而來,可是有要事?”劉禪琢磨不透他們的用意,幹脆直接開門見山。


    “殿下勿疑,我們同時來訪完全是巧合。不過,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恭賀殿下的文治武功而來。”


    陶謙說話之前,特意看向四周,想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嫌這裏人多眼雜,故意收起了他們的真實意圖。


    劉禪看向這位溫和而又謙恭的長者,要不是他前世就對這位狂士早有耳聞,似乎就要信了他的托詞。


    陶謙,出自丹陽郡陶氏,又娶了蒼梧太守甘公的女兒為妻。


    這陶氏、甘氏本就是丹陽郡的兩大世家豪強,這強強聯合之下,陶謙的身份和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也因此有了狂傲的資本。


    劉禪的生母甘梅,說起來還是陶謙夫人的子侄輩。


    不然,前世的劉備為何能在娶了甘、糜兩位夫人之後,順利接管了陶謙手中的徐州,自然是因為甘氏、糜氏兩大世家豪門的助力。


    想到此處,劉禪頓時對陶謙客氣了幾分。


    “爾等都退下吧。”劉禪揮退了在場的一眾奴仆。“翼德,守好府院,不要讓任何人進來。”


    此時的張飛已接替劉備的虎賁校尉一職,是劉禪的親兵統領。而劉備與關羽,早被劉禪下放至軍隊,單獨領兵去了。


    “陶刺史,此時已無外人,有什麽事可以直說了吧!”


    “殿下真乃機智過人。”既然劉禪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陶謙也不能再藏著掖著。“我等此番前來,是想勸殿下稱帝。”


    劉禪聽完,心中尤為震驚。


    他不明白,這些朝廷大臣們怎麽一個個比他還要熱心,動不動就跑過來讓他稱帝。


    不過,他依舊麵色平靜,做出一副傾聽的模樣,讓他們接著把話說完。


    “董卓廢帝為弘農王,此乃悖天之舉。昔日朝堂上的諸位大臣,隻因懼怕董卓老賊的武力,敢怒不敢言。”


    “如今殿下不僅離開了洛陽,更是占有一州之地,實乃稱帝的絕佳機會,當效仿昔日光武帝河北稱孤,進而一統天下。”


    “殿下稱帝後,隻需登高一唿,則天下群雄必定紛紛響應。到那時,洛陽城豈不唾手可得?那董卓老賊豈不坐以待斃?而殿下重振漢室,又豈不名垂千古?”


    陶謙一席話說得那是情真意切,聽起來也頗有幾分道理。


    然而,劉禪並沒有理會。


    在他心中,稱帝從來不是最終目的,他要為大漢刮骨療毒,就得徹底打垮盤踞在各州郡的世家豪門,即便無法徹底打垮,也要努力削弱、打壓、控製,不讓他們再肆意發展。


    如此,大漢方能曉喻新生。


    如果現在就稱帝,固然能獲得包括陶謙在內的一眾諸侯的支持。但是扳倒董卓之後呢?


    劉禪很難再削掉他們手中的兵權,因為這樣勢必會得罪他們背後的世家豪門。


    而重新迴到洛陽深宮中的劉禪,沒有地盤來發育,又能拿什麽來對抗這一個又一個的諸侯勢力?


    如同昔日洛陽城那位周天子一般,徒有虛名罷了。


    劉禪想到此處,隻好抬出之前的那番言詞:“陶刺史說得很有道理,隻是如今洛陽那位,是本王的胞弟,也是先皇的兒子。”


    “既然陛下並無過錯,而孤又早已退位讓賢,自然不忍再行兄弟鬩牆之事,更不忍搶奪吾弟的皇位。”


    陶謙、陸康、應劭三人聽到劉禪這樣說,紛紛激動異常。


    他們離開坐席來到議事廳中間,當即俯身大拜:“殿下,老臣們都感念先帝恩德,是誠心想要輔佐殿下重迴帝位,還請殿下切莫拒絕,寒了眾臣的心啊!”


    聽到“誠心”二字,劉禪心中冷笑。


    這幫老家夥真把他當做不經世事的少年呢。


    他劉禪可是再世為人,哪裏不懂得他們心中的如意算盤。


    此三人,都出自於世家大族,而且分別是丹陽郡陶氏、會稽郡陸氏、汝南郡應氏的家主。


    正因為他們的年紀都大了,這才急著為他們身後的家族尋找新的、強有力的靠山。如今,洛陽的劉協已被董卓掌控,局勢不明,那條線是指望不上了。


    而劉禪在青州一戰成名,也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於是,他們這才一同前來臨淄,向劉禪示好。如果能擁立劉禪重返帝位,自然少不了一份從龍之功。


    “諸位長者如此厚愛,請受本王一拜。”劉禪也走了下來,朝三人行大禮。


    “稱帝一事,休要再提。若三位有心報國,且隨本王一起集結義兵,討伐董卓,以解除陛下的困境。”


    “殿下!”


    劉禪擺了擺手,不想再談此事。


    “諸位能來臨淄是本王的榮幸。來,孤敬幾位長者一杯。”


    他們見劉禪說得懇切,隻能作罷。


    如今弘農王麾下兵強馬壯,他們即便想強迫,那也強迫不來,就當提前結個善緣罷了。


    “他日殿下若有差遣,我三家必當鼎力支持。”


    “那本王就先謝過卿等。”


    幾人重新落座,繼續飲酒閑聊。


    劉禪一拍手,宴席重開,侍女、奴仆們也紛紛走了進來,悉心伺候著。


    “應太守,孤聽聞你麾下的郡丞諸葛珪有大才,能否為本王引見?”


    劉禪突然記起一人來,正是諸葛亮的生父——諸葛珪,此刻他似乎是應劭麾下的一名郡丞。


    “哎,不瞞殿下,諸葛君貢去年因病而亡,泰山郡痛失一位才幹之士。”應劭一臉悲痛地迴答,完全不像是在說謊。


    “什麽,死了?真是天妒英才啊!”劉禪也跟著一陣歎息。


    “不知是何時亡故的?”


    “去年三月。諸葛君貢英年早逝,可苦了他膝下的三個兒子。”


    “應太守何出此言?”劉禪故作不知,引他介紹。


    “君貢長子尚未加冠,次子諸葛亮剛滿十歲,而幼子尚且不足三歲。”


    眾人紛紛惋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