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東,太尉府。


    “一幫混賬!連個孩子都看不住!都拖出去砍了!”董卓在府廳內暴跳如雷。夜裏有奴仆來報說,小主人董白不見了。


    “大人,饒命!”一群奴仆跪在院裏討饒。


    永安宮大火,弘農王不知所蹤,這些事本就令董卓大為惱火。而寶貝孫女董白又遲遲未歸,很可能出了什麽意外。


    這也難怪董卓要當場發飆。


    宰了幾個仆人過後,董卓心裏稍稍平靜,對左右親衛吩咐:“速傳李儒來見我!”


    不多時,一臉疲態的李儒走進了太尉府。


    “稟太尉,永安宮的火情已經得控製,除了……。”


    “揀重點說!”董卓可不想聽這些廢話。


    “洛陽城的動亂皆已平定!隻是還未查到趙多等人的下落!”李儒如實稟報。


    “一幫飯桶!”


    “搜!繼續搜!掘地三尺也要將他們找出來!”


    “諾!”李儒恭敬一禮:“據屬下推測,那弘農王已然逃出城外!”


    董卓來迴踱著步:“若他們果真逃了,這可如何是好?”


    “太尉勿憂!弘農王身為藩王,手中又無兵權,翻不起什麽大浪!”


    “那何太後呢?若他們支持弘農王稱帝,又該當如何?”


    “可將何太後毒殺天子生母、弄死太皇太後的事情公諸天下,讓她名聲掃地!至於弘農王稱帝,那太尉正好有理由興兵討伐!”李儒如此分析道。


    “文優說得在理,就照這樣辦!”董卓滿意地點了點頭。


    “還有一事。吾孫女董白下落不明,文優你安排人手盡快去找。”


    “此乃太尉家事,屬下不便參與。”李儒聽著事情有些棘手,故意推脫道。


    “你是我女婿,又有何不便?”董卓似有不悅。


    “屬下推薦一人,定能不負太尉所托!”


    “何人?”


    “太尉的族侄,董越!”


    董卓思慮片刻,心中也認可了李儒的建議:“那傳董越來見我!”


    董越是董卓的遠房族侄,頗有能力,所以被董卓帶在身邊並委以護衛之職。


    一盞茶的時間,一名瘦臉中年男子進入府廳,拱手參拜。


    董卓來不及客套,開門見山地說道:“你速領騎兵一千,出城探尋董白的下落!如有情況,速速來報!”


    “遵命!”


    “如果遇到何太後和弘農王,就地格殺!”


    “諾!”


    夜幕下的洛陽城,並沒有陷入寧靜。


    相反,街道兩側站滿了士卒,許多軍士挨家挨戶搜查著,惹得民怨迭起。


    北城門,董越領著一千西涼精銳,舉著火把,連夜啟程。


    出了洛陽城,董越命令他們四散搜尋,而他本人則率領兩百騎,直奔小平津而去。


    找人這事,他一介武夫,顯然是不擅長。


    不過,他知道平津都尉賈詡有大才,所以想求他幫忙。


    賈詡這人雖然心機深沉,但礙於董越之前對他的恩情,最後隻好答應了下來。


    邙山腳下的某座石橋,有騎卒發現了異常。


    “文和怎麽樣?有線索嗎?”董越走到賈詡跟前,焦急地問道。


    數百支火把將石橋及附近區域照得通明。


    “你說少主是跟隨王允府上的車駕出的洛陽城?”賈詡口中的少主正是董白。


    “正是!而且王允、蔡邕之女也一起失蹤了!”


    “速讓王允前來辨認屍首,看看是不是他府中的下人?”


    賈詡從屍首上拔出一根箭矢,仔細端詳起來。這種箭矢他十分熟悉,正是西涼軍標配的裝備之一。


    “前方不遠處也發現有戰鬥的痕跡!”另一名騎卒發現了新情況,連忙向董越稟報。


    “前方帶路!”賈詡迴道。


    那名騎卒沒有迴應,反而看向董越,畢竟董越才是他的首領。


    “聽賈都尉的!速速帶路!”


    “諾!”


    離石橋不遠的田野間,正躺著幾具被剝掉皮甲的士卒屍首,其中有一名刀疤男子的屍首引起了賈詡的注意。


    他俯身,從屍首右側緩緩摘下一塊毫不起眼的竹牌,握在手中。


    “這人是西涼軍的什長。但刺穿他的兩道箭矢,卻是北軍的製式。”賈詡心中很是疑惑,隨即問董越:“你可是還有什麽事情瞞著我?洛陽城中發生了什麽事?”


    “文和莫怪!不是有意要瞞你!”董越將賈詡拉到一邊,低聲跟他詳細講述了今日洛陽城內發生的事情,包括弘農王已逃離永安宮的情報。


    “少主很可能是被弘農王的隊伍擄走了!”賈詡心中頓時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


    “這可怎麽辦?”


    “太尉還令我去截殺弘農王!如果董白在他們手上,那勢必會連累到她的性命。”


    “截殺弘農王還是救少主?你選一個吧!”賈詡淡淡地說道。


    他雖在董卓軍中任職,但卻並沒有綁在董卓的戰車上。他知道董卓這樣的人,過於危險,所以他寧可待在小平津,做一名小小的關都尉。


    “救少主吧!”董越考慮了許久,最終做出了決定。


    如果董白死了,他董越自然也會受到董太尉的遷怒,以後的前途就毀了。


    而弘農王逃了,這本身就不是他的過錯。即便他不能完成截殺任務,也沒有太大的責任。


    “真乃明智之舉!”賈詡微笑著稱讚道。


    “優先救少主的話,就簡單多了!弘農王之所以扣押她,不過是為了順利離開。”


    “那如何才能找到弘農王呢?”


    “我猜弘農王必定會走孟津渡口。過了孟津,北渡黃河,出河內郡,可至冀州。若不北渡,而是沿大河往東,可抵兗州。一旦弘農王有了冀、兗兩州世家大族的支持,我們就再也無可奈何了!”


    “事不宜遲,我迴小平津關,從水路去追。你集合騎兵部隊,沿陸路追趕!”


    “好!那就有勞文和了!”經過賈詡的一番分析,董越心中也有底了。


    孟津渡口,劉禪等人趁夜啟航。


    劉禪攜何太後等眾人,以及麾下六百士卒,再加上新俘獲的百餘名船工,分別登上三艘樓船,順著滔滔河水一路向東。


    至於渡口中那些帶不走的小船,則被全部燒掉。


    伍孚獨自領著一百多名騎兵,渡過黃河,再沿著北岸一路跟隨,以為唿應。


    次日,破曉時分,江霧初散。


    劉禪從船艙走了出來,眺望東麵的虎牢關!


    隻見遠處那高大巍峨的城牆,沿著汜水河畔一直延伸到黃河裏。


    其南麵,有連綿的嵩嶽山脈作為屏障。關外,有天然護城河——汜水河,簡直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虎牢關是洛陽城東麵門戶,地理位置極其險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董卓安排了中郎將徐榮和五千西涼精銳駐紮於此。


    徐榮是遼東人士,非董卓西涼嫡係,卻因能力過人,而深受董卓器重。


    以劉禪目前這點兵力,想拿下虎牢關,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幸好他們在孟津搶到了三艘樓船,從水路往東突圍,問題不大。


    虎牢關沒有水軍。其東側,靠近汜水與黃河交匯的地方,僅有一個小渡口,名叫玉門渡。渡口內隻有少量渡船。


    忽然,天空中飛來一隻白鴿,撲騰著落在劉禪的手臂之上。


    “靈鴿!”劉禪認了出來,這是史子渺道長的靈鴿,據說能日飛千裏。


    劉禪取下靈鴿帶來的密信,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一行字:“殿下小心,董賊已有所察覺,特命董越領一千騎前來追擊!”


    為了配合劉禪逃離洛陽,史子眇等一眾弟子被留了下來善後,也順勢潛伏於洛陽城中,刺探情報。


    史子眇擅長靈寵一道,他培育的靈鴿,經滴血認主之後,便有了追蹤的能力。


    他門下弟子,雖沒有真正築基成功,踏入修行者的境界,但卻各自身賦異稟。之前負責聯絡的何子蕭,更是在潛行之術上,有著極深的造詣。


    “江麵上有追兵!”樓船桅杆上,一名負責觀望的士卒大聲喊道。


    “不好!”透過江麵薄霧,劉禪隱約能看到後方有四艘蒙衝小船,迅速朝這邊追來。


    荀攸聽到有情況,也從船艙裏走了出來。


    隻見遠處幾艘艦船上,正懸掛著“賈”字旗。


    “定是平津都尉賈詡!”荀攸十分肯定地說道。


    “看來孟津關的情況被發現了!”劉禪摸了摸下巴,苦笑道,他沒料到對方竟來得這麽快!


    “如今後方有賈詡的水軍追擊,南麵有董越的騎兵圍堵,而前方虎牢關還有五千精兵駐守,該如何是好?”


    “殿下勿憂!我軍船大,區區幾艘小船不足為懼,直接水路強突就是了!”荀攸如此安慰道。


    劉禪的優勢就是這三艘樓船。如此龐大的船隻,在這黃河河道內可以橫行無忌。


    這三艘樓船還是昔日漢靈帝為了防備黃巾賊渡過黃河,圍攻洛陽而建造的,倒正好便宜了劉禪。


    “何太後!”


    “弘農王!”


    “如果所猜不差的話,太尉的孫女董白,定然也被擄在那船上!”


    “有趣!”一身文士打扮的賈詡,正捏著他那把山羊胡須,凝神望向這邊。


    身處亂世的賈詡,有他自己的想法。出身寒門的他,透過弘農王的船隊,似乎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加速!”一聲令下,四艘蒙衝艦如離弦之箭,向前方疾行,迅速拉近了距離。


    賈詡一眼就認了出來,船上站立的那人,正是在嘉德殿上被強行擼掉帝位的少年。


    隻不過,此時的弘農王似乎比之前多了一些氣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