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南,太仆王允府邸。
“今日特請伯喈兄過府一敘。”王允拱手對蔡邕說道,伯喈正是蔡邕的表字,他比王允年長四歲有餘。
“子師客氣了,十幾年未見,賢弟風采依舊!”子師便是王允的表字。
王允、蔡邕兩人見麵,互相吹捧了一番。
“小女蔡琰,字文姬。董太尉之孫女,董白!”蔡邕指著身邊的兩位少女,如此說道。
“文姬拜見叔父!”
“凝脂也見過叔父!”蔡琰、董白兩人依次朝王允施禮道。
“竟長這麽大了!記得十幾年前,她剛出生時,才這般大小,哈哈!”王允用手掌比了比。
他與蔡邕也算是老友了,昔日他倆同時被司徒征召,入朝為官。隻因蔡邕避禍吳地十二載,多年不得相見。
至於蔡琰身旁的董白,自然是跟著她偷跑出來的。
等蔡邕發現,卻為時已晚,他隻好又向王允解釋道:“凝脂常與文姬為伴,所以就一並帶來了。”
“董太尉的子嗣,自然也是歡迎至極!”王允倒也並不介意。
接著他指向身邊的少女,說道:“此乃為兄新收的義女王盛。”
“紅昌拜見伯父!”王盛見禮道。她本姓任,名紅昌,拜王允為義父之後才改的名。
“真是神仙中人啊,有傾國傾城之姿!”蔡邕讚道。
“謬讚了,為兄膝下三子,如今方得兒女雙全啊!”
“請先入府!”王允拉著蔡邕,進前廳飲酒去了。而義女王盛則招待著蔡琰,董白兩姐妹去後院玩耍。
“喝!”王允、蔡邕兩人多年未見,正牽著手,敘述著舊情,開懷暢飲著。
迴憶過去,他們倆曾是最親密的戰友,為反對宦官幹政一起並肩戰鬥過,也因此飽受了宦官們的陷害。
如今能同朝為官,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不過比起蔡邕的寒門出身,而王允背後的家族,勢力龐大。說起王氏,那可是並州太原郡的名門望族。
這也是為何同樣是得罪十常侍,王允有大將軍、太尉、司徒等多位朝廷重臣多次上書替他求情,最終得以赦免。
而蔡邕卻隻能在蠻荒之地躲著,而且一躲就是十二年。
“兄長如今可是董太尉麵前的大紅人啊!愚弟望塵莫及!”王允麵色微紅,酒意上揚,話裏也就有了那麽一點酸味。
他雖然被拜為太仆,與蔡邕的左中郎將級別差不多。
但太仆隻是一個給傀儡皇帝劉協牽馬的,而左中郎將可是專門為權臣董卓管理、考核朝廷各類官員。
這兩者之間,就好比閑職和實權部門之間的差距。
最令人氣憤的是,王允用了一輩子的經營,才爬到太仆這個位置。
而蔡邕隻用了三天,就從浪跡天涯的布衣平民,一躍坐上了左中郎將的位置。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此刻王允的心情,正應了那句話:既怕兄弟過得苦,更怕兄弟開路虎。
“子師過譽了!”蔡邕謙虛地迴答道。同時雙手舉杯,敬向王允。
“滿飲!”
兩人一來一往,又喝了數杯。
“隻是……!”王允放下酒杯,欲言又止。
他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輕輕地歎了口氣,最終還是搖搖頭,再次舉起酒杯說道:“喝酒!喝酒!”他的聲音中似乎帶著些許醉意。
“賢弟為何歎息,以你我之間的交情,但說無妨!”蔡邕酒量不錯,他言語之間還頗為清醒。
“那愚弟就直說了啊!”
“嗯,直言無礙!”
“伯喈兄,你看董卓進京以來,都幹了些啥事啊!”
“殺了執金吾,廢立皇帝,軟禁了太後,昨晚還夜宿皇宮!”
“這是僭越!這是大逆不道啊!”王允說話的聲音逐漸高亢,字字鏗鏘。
“為兄知道!”蔡邕飲了口酒,顯得若無其事。
“自古權利路上,哪會沒有爭鬥呢?”
“先帝正是因為扳倒了外戚權臣,才真正地掌控朝堂。然而,不久之後,先帝寵信宦官,黨錮之禍又起,天下儒臣士子無不蒙受苦難!”
“但是董卓,如今也正在走他們的老路啊!這些權臣們,哪個又有善終呢?”王允反駁道。
“未必,昔日伊尹輔佐商朝五代帝王,最後功成身退。周公姬旦輔佐成王,令天下心悅誠服!”
王允厲聲質問:“兄長覺得董卓之才,能跟周公、伊尹相提並論?”
“董太尉至少能善聽人言,善待人意!這一點比先帝強十倍!”
“太後移居永安宮,而天子又年幼,理應遣散後宮,以彰顯天子之德!”
“至於夜宿皇宮,確實是董太尉的錯!我明日定當勸諫!責他更正!”
在蔡邕的角度看來,董卓做得這些事,也並非十惡不赦。其中大多都是世家大族們攻訐的借口罷了。
“兄長,你……!”王允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大逆不道”四個字。他知道蔡邕被朝廷流放了十幾年,心中是有怨言和怒氣的。
“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而天子之過失,何如?”
“此時的大漢帝國,屍位素餐之輩,充斥朝廷!懷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門閥禁錮,山頭橫行,此間過失,又是誰的責任呢?”蔡邕說到最後,情緒上已有些異常激動。
王允此刻想反駁,卻又找不到話來反駁。因為他在朝廷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他比蔡邕更清楚事實的真相。
王允長歎一聲:“沒想到伯喈兄竟如此看好董太尉!”
“有何不可?”蔡邕反問。
“伯喈兄想得太過簡單了。”王允此刻才明白,他跟蔡邕已經徹底不是一路人。
一個是才華橫溢,但已徹底投靠奸賊的寒門憤青。
另一個是委身董卓,卻又心懷漢室的豪門士子。
“或許,伯喈兄是對的,是大漢錯了!”
“這世間很多事,都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判斷!”蔡邕覺得自己言辭過於激烈,也歎息一聲,說道。
“像兄長這樣才華橫溢,一心為國的人,理應被善待!”王允也緩和了一句。
“喝酒!今日隻敘私情,不談國事!”蔡邕也感覺到兩人政見不和,再討論下去,恐怕這場宴席就黃了。
“兄長請!”兩人頓時又開懷暢飲起來。
“今日特請伯喈兄過府一敘。”王允拱手對蔡邕說道,伯喈正是蔡邕的表字,他比王允年長四歲有餘。
“子師客氣了,十幾年未見,賢弟風采依舊!”子師便是王允的表字。
王允、蔡邕兩人見麵,互相吹捧了一番。
“小女蔡琰,字文姬。董太尉之孫女,董白!”蔡邕指著身邊的兩位少女,如此說道。
“文姬拜見叔父!”
“凝脂也見過叔父!”蔡琰、董白兩人依次朝王允施禮道。
“竟長這麽大了!記得十幾年前,她剛出生時,才這般大小,哈哈!”王允用手掌比了比。
他與蔡邕也算是老友了,昔日他倆同時被司徒征召,入朝為官。隻因蔡邕避禍吳地十二載,多年不得相見。
至於蔡琰身旁的董白,自然是跟著她偷跑出來的。
等蔡邕發現,卻為時已晚,他隻好又向王允解釋道:“凝脂常與文姬為伴,所以就一並帶來了。”
“董太尉的子嗣,自然也是歡迎至極!”王允倒也並不介意。
接著他指向身邊的少女,說道:“此乃為兄新收的義女王盛。”
“紅昌拜見伯父!”王盛見禮道。她本姓任,名紅昌,拜王允為義父之後才改的名。
“真是神仙中人啊,有傾國傾城之姿!”蔡邕讚道。
“謬讚了,為兄膝下三子,如今方得兒女雙全啊!”
“請先入府!”王允拉著蔡邕,進前廳飲酒去了。而義女王盛則招待著蔡琰,董白兩姐妹去後院玩耍。
“喝!”王允、蔡邕兩人多年未見,正牽著手,敘述著舊情,開懷暢飲著。
迴憶過去,他們倆曾是最親密的戰友,為反對宦官幹政一起並肩戰鬥過,也因此飽受了宦官們的陷害。
如今能同朝為官,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不過比起蔡邕的寒門出身,而王允背後的家族,勢力龐大。說起王氏,那可是並州太原郡的名門望族。
這也是為何同樣是得罪十常侍,王允有大將軍、太尉、司徒等多位朝廷重臣多次上書替他求情,最終得以赦免。
而蔡邕卻隻能在蠻荒之地躲著,而且一躲就是十二年。
“兄長如今可是董太尉麵前的大紅人啊!愚弟望塵莫及!”王允麵色微紅,酒意上揚,話裏也就有了那麽一點酸味。
他雖然被拜為太仆,與蔡邕的左中郎將級別差不多。
但太仆隻是一個給傀儡皇帝劉協牽馬的,而左中郎將可是專門為權臣董卓管理、考核朝廷各類官員。
這兩者之間,就好比閑職和實權部門之間的差距。
最令人氣憤的是,王允用了一輩子的經營,才爬到太仆這個位置。
而蔡邕隻用了三天,就從浪跡天涯的布衣平民,一躍坐上了左中郎將的位置。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此刻王允的心情,正應了那句話:既怕兄弟過得苦,更怕兄弟開路虎。
“子師過譽了!”蔡邕謙虛地迴答道。同時雙手舉杯,敬向王允。
“滿飲!”
兩人一來一往,又喝了數杯。
“隻是……!”王允放下酒杯,欲言又止。
他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輕輕地歎了口氣,最終還是搖搖頭,再次舉起酒杯說道:“喝酒!喝酒!”他的聲音中似乎帶著些許醉意。
“賢弟為何歎息,以你我之間的交情,但說無妨!”蔡邕酒量不錯,他言語之間還頗為清醒。
“那愚弟就直說了啊!”
“嗯,直言無礙!”
“伯喈兄,你看董卓進京以來,都幹了些啥事啊!”
“殺了執金吾,廢立皇帝,軟禁了太後,昨晚還夜宿皇宮!”
“這是僭越!這是大逆不道啊!”王允說話的聲音逐漸高亢,字字鏗鏘。
“為兄知道!”蔡邕飲了口酒,顯得若無其事。
“自古權利路上,哪會沒有爭鬥呢?”
“先帝正是因為扳倒了外戚權臣,才真正地掌控朝堂。然而,不久之後,先帝寵信宦官,黨錮之禍又起,天下儒臣士子無不蒙受苦難!”
“但是董卓,如今也正在走他們的老路啊!這些權臣們,哪個又有善終呢?”王允反駁道。
“未必,昔日伊尹輔佐商朝五代帝王,最後功成身退。周公姬旦輔佐成王,令天下心悅誠服!”
王允厲聲質問:“兄長覺得董卓之才,能跟周公、伊尹相提並論?”
“董太尉至少能善聽人言,善待人意!這一點比先帝強十倍!”
“太後移居永安宮,而天子又年幼,理應遣散後宮,以彰顯天子之德!”
“至於夜宿皇宮,確實是董太尉的錯!我明日定當勸諫!責他更正!”
在蔡邕的角度看來,董卓做得這些事,也並非十惡不赦。其中大多都是世家大族們攻訐的借口罷了。
“兄長,你……!”王允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大逆不道”四個字。他知道蔡邕被朝廷流放了十幾年,心中是有怨言和怒氣的。
“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而天子之過失,何如?”
“此時的大漢帝國,屍位素餐之輩,充斥朝廷!懷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門閥禁錮,山頭橫行,此間過失,又是誰的責任呢?”蔡邕說到最後,情緒上已有些異常激動。
王允此刻想反駁,卻又找不到話來反駁。因為他在朝廷中摸爬滾打這麽多年,他比蔡邕更清楚事實的真相。
王允長歎一聲:“沒想到伯喈兄竟如此看好董太尉!”
“有何不可?”蔡邕反問。
“伯喈兄想得太過簡單了。”王允此刻才明白,他跟蔡邕已經徹底不是一路人。
一個是才華橫溢,但已徹底投靠奸賊的寒門憤青。
另一個是委身董卓,卻又心懷漢室的豪門士子。
“或許,伯喈兄是對的,是大漢錯了!”
“這世間很多事,都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判斷!”蔡邕覺得自己言辭過於激烈,也歎息一聲,說道。
“像兄長這樣才華橫溢,一心為國的人,理應被善待!”王允也緩和了一句。
“喝酒!今日隻敘私情,不談國事!”蔡邕也感覺到兩人政見不和,再討論下去,恐怕這場宴席就黃了。
“兄長請!”兩人頓時又開懷暢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