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
擺爛,擺爛,擺爛!!! 作者:初雲之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春算是一年當中比較舒服的時節了,萬物複蘇,花紅柳綠。
德妃出了月子,終於迴到了從前的生活狀態,分外用心地開始妝扮自己了。
尚宮局和皇商們供給宮廷的東西也往往適應時節,譬如說內宮裏,春夏多有金飾,秋冬多有玉飾,而所用服製衣料,也是春夏明快鮮妍,秋冬雍容莊重。
阮仁燧這天一覺睡起來,就見寢殿裏已然成了彩虹色的海洋。
成匹的衣料被掛在屏風上,茜色,緋紅,鵝黃,柳青,月白……
他阿娘像隻蝴蝶似的,快活地在其中翻飛著。
此時她肩頭上圍了一片鮮嫩的青綠,裏頭鋪的卻是嫩色的淺粉,紅綠映襯,分外鮮活。
乳母錢氏看他看得目不轉睛,便將他抱起來上前一點。
德妃瞧見他了,還問他呢:“兩種相反的顏色一起穿,格外好看呢,歲歲,你說是青綠色在外邊好,還是淺粉色在外邊好?”
阮仁燧還在想哪個好,然而德妃壓根也沒有指望他給出迴應,她就是順口問一句罷了。
掌衣女官含笑侍立在旁邊,眼瞧著德妃欣然地對著鏡子轉了好幾個圈兒,而後快活不已地道:“兩種樣式都做一件!”
宮裏邊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
太後娘娘很少會耗費心思在衣著上,每年都是千秋宮的女官們依照舊例操持。
聖上這一點倒是像了母親,也不是很看重這些。
賢妃喜歡清淡雅致的顏色。
德妃偏好鮮妍。
朱皇後喜愛華貴明麗。
到了三月,飛鳥開始鳴叫的時候,鳳儀宮的宮人們發間都多了一支響鈴金簪,行走時如清泉泠泠作響,相隔數步就可以聽到。
德妃心裏邊有億點點酸,悄悄跟兒子嘀咕:“她可真有錢!”
金簪給了宮人們,就算是賜下了,沒有再要迴來的道理,鳳儀宮那麽多人呢,朱皇後不僅賜了宮人們,同時也厚賜了內侍,略微一算,就知道這是個多麽龐大的數目了。
因為這筆錢不是宮裏出的,而是朱皇後自掏腰包,也沒人能說什麽閑話。
德妃也有錢,但跟出身定國公府的朱皇後比起來,還是差得遠了。
阮仁燧對德妃的話深以為然——因為朱皇後就是挺有錢的。
高皇帝開國時,設置了十二家公府,世襲罔替,其中頭四家鎮、安、寧、定的地位格外尊崇,又被稱為皇朝四柱。
朱皇後出身的定國公府雖然排行第四,但卻是四柱公府當中最令人向往的一家。
因為定國公府出美人,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哎。
阮仁燧想到這裏,思維不由得發散了起來,該說不說,長得好看真的很占便宜啊。
前世他選王妃的時候,朱皇後的弟弟朱正柳也在,滿場的千金小姐好多都在看朱正柳……
他阿娘跟朱皇後這麽不投契,每次行宮宴見到朱皇後父母的時候,也會忍不住多看兩眼……
哎!
春日裏的衣裳輕薄柔軟,質地迥異於秋冬時節的布料,那色澤也明媚輕盈,穿到身上,無端覺得鬆快。
宮妃們依據身份,在尚宮局那兒有著一定的衣料配給,天下各州郡尤其是江南地區也會進獻宮廷,而三都城內的皇商,哪一個不需要向內宮妃嬪們表一表敬意?
高位妃嬪宮裏的衣料,都是隻嫌多,不覺少的。
德妃那兒的最多。
她愛漂亮,又得寵,私底下收到的進獻之多,朱皇後都比不過她。
聖上也寵愛她,自己的那一份,往往任由她取用。
德妃每個時節都叫人裁製春衣,也不是隻給自己做,她還給聖上做。
同一匹料子她用來做外衫,也拿去給聖上做衣袍,亦或者是裁一截給聖上做腰帶,兩個人一起成雙成對地穿,溫存款款,情意綿綿。
今年又添了個孩子,德妃就捎帶著分了點邊角料給兒子,又有點遺憾:“可惜我們歲歲還不太用穿衣服……”
一家三口穿成套的衣裳,多好玩呀!
阮仁燧躺在榻上,笑眯眯地看著她。
德妃做鬼臉兒嚇唬他:“哇!”
阮仁燧一點也不害怕,躺在那兒傻樂。
德妃埋臉在他的繈褓裏,聞著他身上的奶香味兒,覺得自己都要化開了:“我們歲歲是全天下最最最可愛的小孩兒!”
……
阮仁燧滿月了,稍微大了一點,就開始顯露出跟其餘嬰孩不一樣的地方了。
他不磨人,也不會無休止地哭鬧,便溺之後才會叫幾聲,旁的時間不是睡覺,就是百無聊賴地躺著想事情。
德妃是第一次做母親,並不知道孩子這樣有多難得,但是喂養他的兩個乳母知道,私下裏悄悄議論著,說:“小殿下比尋常孩子好帶多了。”
這話說完,兩人不約而同地恍惚了一下。
迴神之後,四目相對,又是了然又默契的一笑。
四月鶯飛草長,是個美妙的時節。
朱皇後請了佛道名宿入宮講書,間歇著舉辦了兩場讀書會。
小時女官叫同僚拉著去聽大師講經,聽大師說愛人如愛己,忽的想起來今天還沒來得及愛己,於是美美地往肚子裏放生了一隻烤鴨……
阿彌陀佛!
花朵盛開,尚宮局開始張羅著製今年的胰皂,不隻是宮裏的貴人們使用,聖上也會賞賜給勳貴要員,一時之間,空氣裏仿佛也浸潤著或濃或淡的香氣。
德妃身體恢複得差不多了,又撿起從前的愛好,閑暇時候叫人剪了春日裏各色各樣的花來插瓶。
說來也奇怪,就詩書一道,德妃並不精通,然而在插花一道上,卻有些無師自通的靈光,即便是經受過專業訓練的女官,往往也不能及。
聖上喜歡花,自己侍弄,也喜歡看德妃插瓶裝飾。
現下德妃出了月子,他在披香殿留宿得就多了,政務不忙的時候,便坐在東殿暖炕上,讓人擺一張炕桌,德妃插瓶,他來作畫。
這日錢氏奉令抱著皇嗣過去給父親請安,正逢帝妃二人賞花作樂,阮仁燧探頭瞧了一眼,就見桌上紫檀托盤裏擺著幾枝胡紅牡丹,並一段稍顯崎嶇的鬆枝。
那胡紅牡丹很美,是亮色的、明媚的粉,花瓣重重疊疊,姿態鮮妍,婀娜動人。
德妃手裏攥著一把花鉗,正修剪鬆枝,一邊遊刃有餘地打量幾眼,一邊說:“單單隻用牡丹,不免顯得過分嫵媚,再加一截鬆枝中和,看起來便要均衡得多。也不能選用尋常花瓶,不然腳下壓不住,又要俗了,用一隻烏色圓肚泥甕,就很莊重大氣……”
因為是在後妃宮裏,聖上隻穿了常服,姿態上也很隨意,德妃講,他含笑在聽。
看錢氏帶了兒子過來,他向前一伸手:“來。”
錢氏聞聲,趕忙抱著懷裏的皇子上前,繼而小心地遞了過去。
聖上將兒子接到懷裏,繼而壞笑著伸手在旁邊調色盤裏蘸了一下,在他額頭上按了一個紅點……
阮仁燧心說:阿耶,你可真無聊!
他麵無表情,毫無反應。
聖上沒想到他會毫無反應,訝異極了,又把他舉起來晃了兩下,好像在調試一件壞了的電器(不是):“歲歲?”
阮仁燧這才給他一點麵子,咧開嘴笑了一下。
聖上也笑了,轉而察覺到什麽,扭頭一瞧,就見錢氏正朝這邊探一點身子,聚精會神,看炕桌上擺著的那張牡丹圖。
侍從察覺到了,咳嗽一聲。
錢氏為之驚醒,慌忙就要跪地請罪。
聖上倒是很和氣,叫她起來,又問:“你讀過書沒有,也會畫畫嗎?”
錢氏沒想到聖上會跟自己說話。
她嚇了一跳,惶恐不已,低聲道:“奴婢隻是略微識幾個字,從前在家的時候,會畫衣裳上的花樣。”
聖上來了一點興趣,叫人把炕桌挪過去一點,讓她畫來看看。
阮仁燧沒想到會遇上這事兒,也很好奇地在看。
德妃瞟了一眼,倒是不怎麽在意,繼續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錢氏說“略微識幾個字”,顯然並不是謙虛的說法。
宮人遞了墨筆過去,她執筆的手也很生硬,末了還是放下,告罪之後,改用炭筆在紙上畫了幾枝花,外加幾個入宮之前常畫的紋樣出來。
阮仁燧對於繪畫一道並不是很精通,看錢氏畫的東西,也沒什麽太大的感覺。
倒是聖上有些訝異,不無讚許地說:“你是有天賦的。”
叫人去取了本畫譜賞賜錢氏,又額外賜了她一些紙張和顏料。
錢氏既興奮,又感懷,漲紅了臉,人都有些語無倫次了。
德妃看她得臉,也覺得是自己的體麵,倒是也賞賜了她一些東西。
賢妃知道之後還說呢:“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德妃還算親近地迴應:“是呢。”
德妃同賢妃之間曾經親熱過,後來又逐漸冷淡下去,隻是自打皇長子出世之後,竟重又熱絡了起來。
原因無他,阮仁燧降生之前,宮裏邊就隻有大公主一個孩子,又隻比皇長子大兩歲,年歲相仿,可參考性太高了。
德妃時不時地使人去九華殿那邊問問,大公主是什麽時候抬頭的,什麽時候學會翻身的,什麽時候能坐起來,什麽時候會爬的?
除此之外,還要問賢妃都給乳母們安排什麽吃食,孩子約莫什麽時候長牙,什麽時候可以給他吃點東西,有沒有什麽小兒須得避諱的讖緯……
賢妃養孩子很精細,大公主很少生病,在同齡的孩子裏邊,算是很健壯的那一種了,在德妃眼裏,當然是很好的學習對象。
這天外邊夏侯太太不知從哪兒得了一筐羊桃(獼猴桃),品相極好,自己沒舍得吃,讓人進到宮裏去了。
德妃聽了不由皺眉,讓人出去傳話:“我這兒不缺吃喝,外頭家裏得了什麽,先自己盡著吃用了,再來想我也不遲。”
又讓人把先前聖上賞賜的衣裳料子和宮花送出去給妹妹:“弟弟也就罷了,女孩兒是得多見見東西的。”
對著那筐羊桃端詳了會兒,還是讓人分了幾份,太後娘娘那兒,聖上和朱皇後那兒挨著送了。
末了,又想到這段時間沒少去麻煩賢妃,就讓人也送了些過去。
宮人去了一趟,不僅帶迴了賢妃的感謝,還帶迴了九華宮的熱鬧。
“賢妃娘娘那麽好性子的人,少見地也生了氣呢。”
德妃不由得支起耳朵來:“怎麽,出什麽事兒了?”
宮人說:“大公主從梳妝台上偷拿了盒胭脂,把賢妃娘娘養的那隻白毛狗給染紅了……”
賢妃倒不是真的很生大公主的氣,畢竟女兒隻有兩歲,缺少對於世事的認知,更多還是氣保母們一味地縱容公主,過分地順從她。
阮仁燧在旁邊支著脖子聽動靜,這會兒八卦聽完,也就心滿意足地躺了迴去。
德妃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小孩子嘛,頑皮一些也是有的,哎,賢妃姐姐也是,這麽大的人了,還看不開……”
阮仁燧不由得扭頭去看了他阿娘一眼。
別笑話人家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我再大一點,阿娘你肯定比賢妃娘娘好笑……
阮仁燧快六個月的時候,就能穩穩地坐起來了。
德妃很高興——比大公主早哎!
也是在這之後,他第一次被德妃帶著,往千秋宮的參加了一次家宴。
這迴算是小家宴,人數不算多,擺的是鈴蘭桌。
太後娘娘坐在最上首,在她左手邊設了一張小案,坐的是武安大長公主的女兒小梁娘子。
太後娘娘很喜歡這個外甥女,經常留她在自己宮裏小住。
小梁娘子之後才是朱皇後,朱皇後之後,就是德賢二妃了。
右手邊第一個當然是聖上,聖上旁邊是齊王和他的伴讀盧夢卿。
阮仁燧叫乳母抱著,看看小梁娘子,再看看盧夢卿,頗有種時移世易的感慨與唏噓。
小梁娘子大概與朱皇後很要好,兩迴見麵,兩人都很親近,再去想後來她成年時候的風範與華貴奢麗的妝扮,大概也是受了朱皇後的影響吧?
而盧夢卿……
這位後來名震海內的三都才子,此時還是個稚氣少年,正跟齊王聚頭說話,眉飛色舞,不知道在嘀咕些什麽。
聖上在跟太後娘娘說話,他親政的時間還不算很久,政事上多多少少還需要太後娘娘的指點。
小梁娘子則跟朱皇後小聲說著話。
賢妃含笑不語,德妃左右看看,正準備跟她說兩句話,就見大公主鬆開保母的手,買著小步子,堅定又決絕地往上頭去了。
她是去找朱皇後的,尋到人之後挨著朱皇後的腿一屁股坐下,就不肯挪動了。
賢妃很不好意思,輕聲叫她:“仁佑,迴來。”
朱皇後不以為意,親昵地扶住了大公主小小的肩膀:“沒事兒,叫她在這兒吧。”
聖上餘光瞥見,也笑了:“這是家宴,沒那麽多規矩。”
德妃心想:這小丫頭,可真會往上鑽。
再看一眼自己的好大兒,心說等歲歲會走以後我也這麽幹,讓他去找他阿耶坐!
這場家宴進行地無波無瀾,並沒有發生什麽變故,阮仁燧一不能參與,二還不能說話,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
他準備著打個哈欠,到時候乳母錢氏瞧見,必然會告訴德妃,他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往偏殿去躺下,晚點等他阿娘揣著他迴宮了。
他叫乳母抱著,位置也高,就在那個哈欠要被醞釀出來的時候,忽然瞧見大公主警惕地往賢妃那邊張望了一眼。
阮仁燧心頭一動,心想,大姐姐這是想幹什麽?
那邊賢妃好像察覺到了女兒的視線,再看一眼她麵前擺著的燒製成小熊模樣的餐盤,微笑著告誡她:“仁佑,你現在還有一點咳嗽,太醫給開了食養的方子,不可以把蘿卜挑出來不吃哦。”
大公主鬆鼠一樣圓嘟嘟的小臉一下子就耷拉了下去。
她用叉子戳著湯碗裏的蘿卜,鬱鬱地說了聲:“哦!”
阮仁燧:樂。
難怪不想挨著賢妃娘娘,而要去找朱皇後呢。
原來是想偷偷把蘿卜挑出來不吃!
大姐姐小時候還怪可愛的!
那邊德妃還在跟賢妃說話,期間大公主苦大仇深地把湯碗裏幾塊稍小些的蘿卜吃了,到最後隻剩下一塊最大的了……
鬆鼠公主看起來更苦大仇深了。
就在這時候,旁邊伸過來一雙筷子,動作迅速地夾向了那塊蘿卜……
是朱皇後。
鬆鼠公主看朱皇後的眼神,好像是看見了一棵掛滿堅果的巨樹!
就在這時候,賢妃將要轉頭,眼見著就要瞧見這一幕了!
鬆鼠公主手足無措,麵露驚慌,關鍵時刻,阮仁燧大叫一聲:“啊!”
滿殿的人都看了過來。
德妃趕忙站了起來,伸臂抱他:“怎麽啦,歲歲?”
賢妃也隨之將目光投了過來,沒能瞧見方才那蘿卜的最終歸屬。
阮仁燧起初還在欣慰於替大姐姐轉移了賢妃娘娘的目光,哪知道下一秒他就被放在一張清空的桌子上當眾扒光了……
阮仁燧:“……”
他放空了眼神,木然地看著屋頂的龍鳳彩繪。
這可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
……
家宴上的事兒,最後是虛驚一場。
德妃鬆了口氣,也沒多想——這孩子就是這樣,有時候忽然間大喊大叫,有時候還會一個人傻樂。
想到這兒她忽然間一頓:怎麽感覺跟傻子似的?
手臂上浮起來一片雞皮疙瘩,她搖搖頭,趕緊把這個荒唐的念頭甩了出去。
這怎麽可能呢!
鬆鼠公主把自己圓圓的腮幫子往朱皇後那兒靠了靠,小聲問她:“朱娘娘,弟弟剛才是不是在幫我?!”
朱皇後少見地有點遲疑。
這功夫,大公主已經自顧自得出了答案:“一定是這樣的!”
阿娘馬上就要發現她少吃了一塊蘿卜,弟弟卻在這時候大喊一聲,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不是幫她,是在幫誰?
鬆鼠公主小小地反省了一下自己:弟弟這麽幫我,之前我還不想帶他玩,真是太不應該了!
第二天上午,她就背上心愛的小包包,叫保母們陪著,預備著往披香殿去探望自己那很講義氣的弟弟了。
賢妃看她一副要出門的樣子,還納悶兒呢:“上哪兒去?”
鬆鼠公主中氣十足地說:“我去看看弟弟!”
賢妃更不明白了,怎麽忽然間想起這一茬來了?
又不能讓她一個人去,再看外邊天氣不錯,索性便當成郊遊,領著她往披香殿去了。
阮仁燧茫然地坐在榻上,眼見著大公主從她背著的小包裏一樣一樣地掏出來好多小玩意兒。
一枚裝有昆蟲的黃色琥珀,一片蝴蝶形狀的葉子,一枚蟬蛻,末了,還從保母手裏邊提來了一隻用竹編籠子裝著的黃蛉蟲……
她小手伸過去拍了幾下,好像打開了什麽開關似的,那黃蛉蟲便悠揚輕柔地叫了起來。
阮仁燧:哇!
德妃有點不放心呢:“它跑不出來吧?不咬人吧?”
鬆鼠公主忙裏抽閑地看了她一眼,心想:這些老老的大人可真掃興!
賢妃在旁邊輕輕說:“這籠子很結實的,你放心吧。”
倒是叮囑保母們:“在意著那些小東西,當心讓他們給吞了。”
大公主嘰裏咕嚕地跟弟弟說著話,末了又從懷裏掏出一隻小瓶,嘟著嘴吹起了泡泡,還拿著隻竹蜻蜓到院子裏放飛了幾圈兒。
見弟弟看得眼睛都不眨,當下義薄雲天地跟他說:“歲歲,等你也長大了,我帶你一起玩!”
德妃聽得好笑,不由得道:“長大是多大呀?”
大公主挺了挺胸膛,驕傲地說:“像我這麽大,就是長大了!”
殿裏的人都抿著嘴笑。
賢妃都忍不住問了句:“那我跟你德娘娘呢,我們不是大人嗎?”
大公主瞧了瞧她,再瞧瞧德妃,詫異地說:“你們都是老人了!”
眾人再忍不住,一下子笑開了。
鬆鼠公主被她們笑得不高興了,鼻子裏哼了一聲。
沒見識的老人們!
她重新又迴到唯一一個能共鳴的人身邊,嘟囔著跟弟弟睥睨所有人:“等她們長小了,就知道我說的話多有道理了!”
德妃出了月子,終於迴到了從前的生活狀態,分外用心地開始妝扮自己了。
尚宮局和皇商們供給宮廷的東西也往往適應時節,譬如說內宮裏,春夏多有金飾,秋冬多有玉飾,而所用服製衣料,也是春夏明快鮮妍,秋冬雍容莊重。
阮仁燧這天一覺睡起來,就見寢殿裏已然成了彩虹色的海洋。
成匹的衣料被掛在屏風上,茜色,緋紅,鵝黃,柳青,月白……
他阿娘像隻蝴蝶似的,快活地在其中翻飛著。
此時她肩頭上圍了一片鮮嫩的青綠,裏頭鋪的卻是嫩色的淺粉,紅綠映襯,分外鮮活。
乳母錢氏看他看得目不轉睛,便將他抱起來上前一點。
德妃瞧見他了,還問他呢:“兩種相反的顏色一起穿,格外好看呢,歲歲,你說是青綠色在外邊好,還是淺粉色在外邊好?”
阮仁燧還在想哪個好,然而德妃壓根也沒有指望他給出迴應,她就是順口問一句罷了。
掌衣女官含笑侍立在旁邊,眼瞧著德妃欣然地對著鏡子轉了好幾個圈兒,而後快活不已地道:“兩種樣式都做一件!”
宮裏邊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樣的。
太後娘娘很少會耗費心思在衣著上,每年都是千秋宮的女官們依照舊例操持。
聖上這一點倒是像了母親,也不是很看重這些。
賢妃喜歡清淡雅致的顏色。
德妃偏好鮮妍。
朱皇後喜愛華貴明麗。
到了三月,飛鳥開始鳴叫的時候,鳳儀宮的宮人們發間都多了一支響鈴金簪,行走時如清泉泠泠作響,相隔數步就可以聽到。
德妃心裏邊有億點點酸,悄悄跟兒子嘀咕:“她可真有錢!”
金簪給了宮人們,就算是賜下了,沒有再要迴來的道理,鳳儀宮那麽多人呢,朱皇後不僅賜了宮人們,同時也厚賜了內侍,略微一算,就知道這是個多麽龐大的數目了。
因為這筆錢不是宮裏出的,而是朱皇後自掏腰包,也沒人能說什麽閑話。
德妃也有錢,但跟出身定國公府的朱皇後比起來,還是差得遠了。
阮仁燧對德妃的話深以為然——因為朱皇後就是挺有錢的。
高皇帝開國時,設置了十二家公府,世襲罔替,其中頭四家鎮、安、寧、定的地位格外尊崇,又被稱為皇朝四柱。
朱皇後出身的定國公府雖然排行第四,但卻是四柱公府當中最令人向往的一家。
因為定國公府出美人,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哎。
阮仁燧想到這裏,思維不由得發散了起來,該說不說,長得好看真的很占便宜啊。
前世他選王妃的時候,朱皇後的弟弟朱正柳也在,滿場的千金小姐好多都在看朱正柳……
他阿娘跟朱皇後這麽不投契,每次行宮宴見到朱皇後父母的時候,也會忍不住多看兩眼……
哎!
春日裏的衣裳輕薄柔軟,質地迥異於秋冬時節的布料,那色澤也明媚輕盈,穿到身上,無端覺得鬆快。
宮妃們依據身份,在尚宮局那兒有著一定的衣料配給,天下各州郡尤其是江南地區也會進獻宮廷,而三都城內的皇商,哪一個不需要向內宮妃嬪們表一表敬意?
高位妃嬪宮裏的衣料,都是隻嫌多,不覺少的。
德妃那兒的最多。
她愛漂亮,又得寵,私底下收到的進獻之多,朱皇後都比不過她。
聖上也寵愛她,自己的那一份,往往任由她取用。
德妃每個時節都叫人裁製春衣,也不是隻給自己做,她還給聖上做。
同一匹料子她用來做外衫,也拿去給聖上做衣袍,亦或者是裁一截給聖上做腰帶,兩個人一起成雙成對地穿,溫存款款,情意綿綿。
今年又添了個孩子,德妃就捎帶著分了點邊角料給兒子,又有點遺憾:“可惜我們歲歲還不太用穿衣服……”
一家三口穿成套的衣裳,多好玩呀!
阮仁燧躺在榻上,笑眯眯地看著她。
德妃做鬼臉兒嚇唬他:“哇!”
阮仁燧一點也不害怕,躺在那兒傻樂。
德妃埋臉在他的繈褓裏,聞著他身上的奶香味兒,覺得自己都要化開了:“我們歲歲是全天下最最最可愛的小孩兒!”
……
阮仁燧滿月了,稍微大了一點,就開始顯露出跟其餘嬰孩不一樣的地方了。
他不磨人,也不會無休止地哭鬧,便溺之後才會叫幾聲,旁的時間不是睡覺,就是百無聊賴地躺著想事情。
德妃是第一次做母親,並不知道孩子這樣有多難得,但是喂養他的兩個乳母知道,私下裏悄悄議論著,說:“小殿下比尋常孩子好帶多了。”
這話說完,兩人不約而同地恍惚了一下。
迴神之後,四目相對,又是了然又默契的一笑。
四月鶯飛草長,是個美妙的時節。
朱皇後請了佛道名宿入宮講書,間歇著舉辦了兩場讀書會。
小時女官叫同僚拉著去聽大師講經,聽大師說愛人如愛己,忽的想起來今天還沒來得及愛己,於是美美地往肚子裏放生了一隻烤鴨……
阿彌陀佛!
花朵盛開,尚宮局開始張羅著製今年的胰皂,不隻是宮裏的貴人們使用,聖上也會賞賜給勳貴要員,一時之間,空氣裏仿佛也浸潤著或濃或淡的香氣。
德妃身體恢複得差不多了,又撿起從前的愛好,閑暇時候叫人剪了春日裏各色各樣的花來插瓶。
說來也奇怪,就詩書一道,德妃並不精通,然而在插花一道上,卻有些無師自通的靈光,即便是經受過專業訓練的女官,往往也不能及。
聖上喜歡花,自己侍弄,也喜歡看德妃插瓶裝飾。
現下德妃出了月子,他在披香殿留宿得就多了,政務不忙的時候,便坐在東殿暖炕上,讓人擺一張炕桌,德妃插瓶,他來作畫。
這日錢氏奉令抱著皇嗣過去給父親請安,正逢帝妃二人賞花作樂,阮仁燧探頭瞧了一眼,就見桌上紫檀托盤裏擺著幾枝胡紅牡丹,並一段稍顯崎嶇的鬆枝。
那胡紅牡丹很美,是亮色的、明媚的粉,花瓣重重疊疊,姿態鮮妍,婀娜動人。
德妃手裏攥著一把花鉗,正修剪鬆枝,一邊遊刃有餘地打量幾眼,一邊說:“單單隻用牡丹,不免顯得過分嫵媚,再加一截鬆枝中和,看起來便要均衡得多。也不能選用尋常花瓶,不然腳下壓不住,又要俗了,用一隻烏色圓肚泥甕,就很莊重大氣……”
因為是在後妃宮裏,聖上隻穿了常服,姿態上也很隨意,德妃講,他含笑在聽。
看錢氏帶了兒子過來,他向前一伸手:“來。”
錢氏聞聲,趕忙抱著懷裏的皇子上前,繼而小心地遞了過去。
聖上將兒子接到懷裏,繼而壞笑著伸手在旁邊調色盤裏蘸了一下,在他額頭上按了一個紅點……
阮仁燧心說:阿耶,你可真無聊!
他麵無表情,毫無反應。
聖上沒想到他會毫無反應,訝異極了,又把他舉起來晃了兩下,好像在調試一件壞了的電器(不是):“歲歲?”
阮仁燧這才給他一點麵子,咧開嘴笑了一下。
聖上也笑了,轉而察覺到什麽,扭頭一瞧,就見錢氏正朝這邊探一點身子,聚精會神,看炕桌上擺著的那張牡丹圖。
侍從察覺到了,咳嗽一聲。
錢氏為之驚醒,慌忙就要跪地請罪。
聖上倒是很和氣,叫她起來,又問:“你讀過書沒有,也會畫畫嗎?”
錢氏沒想到聖上會跟自己說話。
她嚇了一跳,惶恐不已,低聲道:“奴婢隻是略微識幾個字,從前在家的時候,會畫衣裳上的花樣。”
聖上來了一點興趣,叫人把炕桌挪過去一點,讓她畫來看看。
阮仁燧沒想到會遇上這事兒,也很好奇地在看。
德妃瞟了一眼,倒是不怎麽在意,繼續自己手頭上的事情。
錢氏說“略微識幾個字”,顯然並不是謙虛的說法。
宮人遞了墨筆過去,她執筆的手也很生硬,末了還是放下,告罪之後,改用炭筆在紙上畫了幾枝花,外加幾個入宮之前常畫的紋樣出來。
阮仁燧對於繪畫一道並不是很精通,看錢氏畫的東西,也沒什麽太大的感覺。
倒是聖上有些訝異,不無讚許地說:“你是有天賦的。”
叫人去取了本畫譜賞賜錢氏,又額外賜了她一些紙張和顏料。
錢氏既興奮,又感懷,漲紅了臉,人都有些語無倫次了。
德妃看她得臉,也覺得是自己的體麵,倒是也賞賜了她一些東西。
賢妃知道之後還說呢:“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德妃還算親近地迴應:“是呢。”
德妃同賢妃之間曾經親熱過,後來又逐漸冷淡下去,隻是自打皇長子出世之後,竟重又熱絡了起來。
原因無他,阮仁燧降生之前,宮裏邊就隻有大公主一個孩子,又隻比皇長子大兩歲,年歲相仿,可參考性太高了。
德妃時不時地使人去九華殿那邊問問,大公主是什麽時候抬頭的,什麽時候學會翻身的,什麽時候能坐起來,什麽時候會爬的?
除此之外,還要問賢妃都給乳母們安排什麽吃食,孩子約莫什麽時候長牙,什麽時候可以給他吃點東西,有沒有什麽小兒須得避諱的讖緯……
賢妃養孩子很精細,大公主很少生病,在同齡的孩子裏邊,算是很健壯的那一種了,在德妃眼裏,當然是很好的學習對象。
這天外邊夏侯太太不知從哪兒得了一筐羊桃(獼猴桃),品相極好,自己沒舍得吃,讓人進到宮裏去了。
德妃聽了不由皺眉,讓人出去傳話:“我這兒不缺吃喝,外頭家裏得了什麽,先自己盡著吃用了,再來想我也不遲。”
又讓人把先前聖上賞賜的衣裳料子和宮花送出去給妹妹:“弟弟也就罷了,女孩兒是得多見見東西的。”
對著那筐羊桃端詳了會兒,還是讓人分了幾份,太後娘娘那兒,聖上和朱皇後那兒挨著送了。
末了,又想到這段時間沒少去麻煩賢妃,就讓人也送了些過去。
宮人去了一趟,不僅帶迴了賢妃的感謝,還帶迴了九華宮的熱鬧。
“賢妃娘娘那麽好性子的人,少見地也生了氣呢。”
德妃不由得支起耳朵來:“怎麽,出什麽事兒了?”
宮人說:“大公主從梳妝台上偷拿了盒胭脂,把賢妃娘娘養的那隻白毛狗給染紅了……”
賢妃倒不是真的很生大公主的氣,畢竟女兒隻有兩歲,缺少對於世事的認知,更多還是氣保母們一味地縱容公主,過分地順從她。
阮仁燧在旁邊支著脖子聽動靜,這會兒八卦聽完,也就心滿意足地躺了迴去。
德妃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小孩子嘛,頑皮一些也是有的,哎,賢妃姐姐也是,這麽大的人了,還看不開……”
阮仁燧不由得扭頭去看了他阿娘一眼。
別笑話人家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我再大一點,阿娘你肯定比賢妃娘娘好笑……
阮仁燧快六個月的時候,就能穩穩地坐起來了。
德妃很高興——比大公主早哎!
也是在這之後,他第一次被德妃帶著,往千秋宮的參加了一次家宴。
這迴算是小家宴,人數不算多,擺的是鈴蘭桌。
太後娘娘坐在最上首,在她左手邊設了一張小案,坐的是武安大長公主的女兒小梁娘子。
太後娘娘很喜歡這個外甥女,經常留她在自己宮裏小住。
小梁娘子之後才是朱皇後,朱皇後之後,就是德賢二妃了。
右手邊第一個當然是聖上,聖上旁邊是齊王和他的伴讀盧夢卿。
阮仁燧叫乳母抱著,看看小梁娘子,再看看盧夢卿,頗有種時移世易的感慨與唏噓。
小梁娘子大概與朱皇後很要好,兩迴見麵,兩人都很親近,再去想後來她成年時候的風範與華貴奢麗的妝扮,大概也是受了朱皇後的影響吧?
而盧夢卿……
這位後來名震海內的三都才子,此時還是個稚氣少年,正跟齊王聚頭說話,眉飛色舞,不知道在嘀咕些什麽。
聖上在跟太後娘娘說話,他親政的時間還不算很久,政事上多多少少還需要太後娘娘的指點。
小梁娘子則跟朱皇後小聲說著話。
賢妃含笑不語,德妃左右看看,正準備跟她說兩句話,就見大公主鬆開保母的手,買著小步子,堅定又決絕地往上頭去了。
她是去找朱皇後的,尋到人之後挨著朱皇後的腿一屁股坐下,就不肯挪動了。
賢妃很不好意思,輕聲叫她:“仁佑,迴來。”
朱皇後不以為意,親昵地扶住了大公主小小的肩膀:“沒事兒,叫她在這兒吧。”
聖上餘光瞥見,也笑了:“這是家宴,沒那麽多規矩。”
德妃心想:這小丫頭,可真會往上鑽。
再看一眼自己的好大兒,心說等歲歲會走以後我也這麽幹,讓他去找他阿耶坐!
這場家宴進行地無波無瀾,並沒有發生什麽變故,阮仁燧一不能參與,二還不能說話,很快就覺得沒意思了。
他準備著打個哈欠,到時候乳母錢氏瞧見,必然會告訴德妃,他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往偏殿去躺下,晚點等他阿娘揣著他迴宮了。
他叫乳母抱著,位置也高,就在那個哈欠要被醞釀出來的時候,忽然瞧見大公主警惕地往賢妃那邊張望了一眼。
阮仁燧心頭一動,心想,大姐姐這是想幹什麽?
那邊賢妃好像察覺到了女兒的視線,再看一眼她麵前擺著的燒製成小熊模樣的餐盤,微笑著告誡她:“仁佑,你現在還有一點咳嗽,太醫給開了食養的方子,不可以把蘿卜挑出來不吃哦。”
大公主鬆鼠一樣圓嘟嘟的小臉一下子就耷拉了下去。
她用叉子戳著湯碗裏的蘿卜,鬱鬱地說了聲:“哦!”
阮仁燧:樂。
難怪不想挨著賢妃娘娘,而要去找朱皇後呢。
原來是想偷偷把蘿卜挑出來不吃!
大姐姐小時候還怪可愛的!
那邊德妃還在跟賢妃說話,期間大公主苦大仇深地把湯碗裏幾塊稍小些的蘿卜吃了,到最後隻剩下一塊最大的了……
鬆鼠公主看起來更苦大仇深了。
就在這時候,旁邊伸過來一雙筷子,動作迅速地夾向了那塊蘿卜……
是朱皇後。
鬆鼠公主看朱皇後的眼神,好像是看見了一棵掛滿堅果的巨樹!
就在這時候,賢妃將要轉頭,眼見著就要瞧見這一幕了!
鬆鼠公主手足無措,麵露驚慌,關鍵時刻,阮仁燧大叫一聲:“啊!”
滿殿的人都看了過來。
德妃趕忙站了起來,伸臂抱他:“怎麽啦,歲歲?”
賢妃也隨之將目光投了過來,沒能瞧見方才那蘿卜的最終歸屬。
阮仁燧起初還在欣慰於替大姐姐轉移了賢妃娘娘的目光,哪知道下一秒他就被放在一張清空的桌子上當眾扒光了……
阮仁燧:“……”
他放空了眼神,木然地看著屋頂的龍鳳彩繪。
這可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
……
家宴上的事兒,最後是虛驚一場。
德妃鬆了口氣,也沒多想——這孩子就是這樣,有時候忽然間大喊大叫,有時候還會一個人傻樂。
想到這兒她忽然間一頓:怎麽感覺跟傻子似的?
手臂上浮起來一片雞皮疙瘩,她搖搖頭,趕緊把這個荒唐的念頭甩了出去。
這怎麽可能呢!
鬆鼠公主把自己圓圓的腮幫子往朱皇後那兒靠了靠,小聲問她:“朱娘娘,弟弟剛才是不是在幫我?!”
朱皇後少見地有點遲疑。
這功夫,大公主已經自顧自得出了答案:“一定是這樣的!”
阿娘馬上就要發現她少吃了一塊蘿卜,弟弟卻在這時候大喊一聲,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不是幫她,是在幫誰?
鬆鼠公主小小地反省了一下自己:弟弟這麽幫我,之前我還不想帶他玩,真是太不應該了!
第二天上午,她就背上心愛的小包包,叫保母們陪著,預備著往披香殿去探望自己那很講義氣的弟弟了。
賢妃看她一副要出門的樣子,還納悶兒呢:“上哪兒去?”
鬆鼠公主中氣十足地說:“我去看看弟弟!”
賢妃更不明白了,怎麽忽然間想起這一茬來了?
又不能讓她一個人去,再看外邊天氣不錯,索性便當成郊遊,領著她往披香殿去了。
阮仁燧茫然地坐在榻上,眼見著大公主從她背著的小包裏一樣一樣地掏出來好多小玩意兒。
一枚裝有昆蟲的黃色琥珀,一片蝴蝶形狀的葉子,一枚蟬蛻,末了,還從保母手裏邊提來了一隻用竹編籠子裝著的黃蛉蟲……
她小手伸過去拍了幾下,好像打開了什麽開關似的,那黃蛉蟲便悠揚輕柔地叫了起來。
阮仁燧:哇!
德妃有點不放心呢:“它跑不出來吧?不咬人吧?”
鬆鼠公主忙裏抽閑地看了她一眼,心想:這些老老的大人可真掃興!
賢妃在旁邊輕輕說:“這籠子很結實的,你放心吧。”
倒是叮囑保母們:“在意著那些小東西,當心讓他們給吞了。”
大公主嘰裏咕嚕地跟弟弟說著話,末了又從懷裏掏出一隻小瓶,嘟著嘴吹起了泡泡,還拿著隻竹蜻蜓到院子裏放飛了幾圈兒。
見弟弟看得眼睛都不眨,當下義薄雲天地跟他說:“歲歲,等你也長大了,我帶你一起玩!”
德妃聽得好笑,不由得道:“長大是多大呀?”
大公主挺了挺胸膛,驕傲地說:“像我這麽大,就是長大了!”
殿裏的人都抿著嘴笑。
賢妃都忍不住問了句:“那我跟你德娘娘呢,我們不是大人嗎?”
大公主瞧了瞧她,再瞧瞧德妃,詫異地說:“你們都是老人了!”
眾人再忍不住,一下子笑開了。
鬆鼠公主被她們笑得不高興了,鼻子裏哼了一聲。
沒見識的老人們!
她重新又迴到唯一一個能共鳴的人身邊,嘟囔著跟弟弟睥睨所有人:“等她們長小了,就知道我說的話多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