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貢院重新開考。


    這一次,防範措施更加嚴密。不但增加了禁軍把守,連考官都幾乎全部換了新人。


    \"這次的考官都是誰?\"林焱問影堂密探。


    \"大多是從外地臨時調來的。\"密探迴答,\"而且都是些清官,沒什麽黨派色彩。\"


    林焱點頭。老太師這一手很妙,用清官來主考,誰都挑不出毛病。


    進入考場後,林焱發現座位也重新安排過。那些權貴子弟被分散開來,不再紮堆。顯然是為了防止串通。


    \"今日考經義。\"考官宣布,\"諸位小心答題。\"


    林焱展開試卷,看到題目是《論語》中的一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好題目。\"他暗讚。這哪裏是在考經義,分明是在考政見。


    確實,這段話討論的是治國重點:足食、足兵、民信。而在當前朝局下,這三點恰恰都出了問題。


    朝廷糧餉不繼,邊軍戰力不足,吏治腐敗讓百姓失信。這簡直就是現狀的寫照。


    林焱沉思片刻,開始答題:


    \"夫政之要,在於三者:養民、衛國、取信。此三者缺一不可,然輕重有序...\"


    他的筆下不疾不徐,將這段話的深意一一剖析。不隻是講經義,更是借古喻今。


    \"養民足食,乃安邦之本。然今日之弊,在於何處?在於製也。夫糧食不足,或因天災,或因人禍。天災難防,人禍可除。今日之弊,多在人禍...\"


    這段話可謂辛辣。點出了當前糧食問題的根源: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那些貪官汙吏中飽私囊,才是真正的禍根。


    \"至於足兵一事,古人雲:''國雖大,好戰必亡。''然則今日邊患頻仍,當如何應對?臣以為,當先革除軍中積弊,而後再議強兵之策...\"


    這更是直指軍中弊病。那些貪汙軍餉、臨陣脫逃的將領,才是邊患的根源。


    正寫到這裏,忽聽見不遠處有人驚唿。原來是有考生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禁忌的典故,被考官當場指出。


    \"這也要管?\"有人小聲抱怨。


    林焱卻明白這其中的深意。那些典故多與亡國之君有關,在這種時候引用,無異於大不敬。


    繼續寫道:


    \"至於民信一事,此乃根本。古人雲:''民無信不立。''今日吏治腐敗,民心盡失,當如何挽迴?臣以為,當從三方著手:其一,嚴懲貪官,以正視聽。其二,選拔廉吏,以為表率。其三,改革弊政,以興民心...\"


    這番議論可謂切中要害。既指出了問題,又提出了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正氣。


    寫完這些,又補充道:


    \"然則此三者之間,輕重緩急,當如何取舍?古人重民信,誠然有理。然臣以為,當今之計,當以足食為先。何也?民不足食,何以言信?兵不足糧,何以言戰?故治國之道,當以安民為本,以富國為基,以取信為要...\"


    這段話是全篇的精華。既認同孔子的觀點,又結合實際提出新見。顯示出了過人的政治智慧。


    正當他準備收筆時,忽然注意到考官的神色有異。原來是在看一個考生的答卷。


    仔細一看,那考生正是王明月!


    \"有趣。\"林焱暗忖。看來王明月的答案有什麽特別之處。


    果然,很快就傳來消息:王明月在文中引用了一些新近發生的實例,論證吏治腐敗對民生的影響。


    \"好膽色。\"林焱讚歎。這是要借考題抨擊時弊啊。


    但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王明月雖然性格耿直,但不至於如此冒失。除非...


    \"去查查考官的背景。\"他讓影堂密探暗中打探。


    很快,消息就來了:那名考官雖然表麵清廉,但實際上與言官集團有聯係!


    \"原來如此。\"林焱明白了。這是言官們在借科舉收集證據啊。


    想到這裏,他在文末又加了一段:


    \"臣聞古人雲:''民貴君輕。''此言雖激,然實有深意。君之所以為君,在於愛民。今日天下之弊,根源於何?根源於忘卻此理也。故臣以為,欲求太平,當先正本清源,革除積弊,方能長治久安...\"


    這段話可謂石破天驚。居然引用\"民貴君輕\"這樣的典故,這是要表明立場啊。


    寫完這些,林焱放下筆,掃視全場。果然看到不少考生都在偷偷打量這邊。顯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篇文章的分量。


    \"交卷吧。\"考官宣布。


    林焱起身上交答卷,卻發現考官的目光意味深長。顯然,他也看出了這篇文章的不同尋常。


    \"精彩。\"蕭瑾在一旁低聲讚歎,\"不過,這樣會不會...\"


    \"無妨。\"林焱笑道,\"這正是某些人想看的。你等著,很快就會有結果。\"


    果然,當天晚上就傳來消息:言官們在朝上彈劾幾個貪官,而證據就包括今日考生在答卷中提到的實例!


    \"這就是你的目的?\"蕭瑾恍然大悟,\"借科舉答卷給言官提供彈劾的證據?\"


    \"不止。\"林焱意味深長地說,\"更重要的是,讓某些人看到我們的立場。\"


    \"某些人?\"


    \"太子,二皇子,還有那些真正想革新的大臣。\"林焱解釋,\"科舉從來就不隻是考試,更是表明立場的機會。\"


    說著,他看向窗外。夜色中的京城,愈發顯得深沉。而這場看似平靜的考試背後,暗流湧動。一場更大的較量,正在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野山羊的襯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野山羊的襯套並收藏命運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