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文無語歎息,對於三人的問題不答反問。
“世子是那種魯莽之人嗎?難道他不知道十日後淮河水暴漲?行軍會拖到十日後嗎?還是覺著你我都是些不懂事的糊塗蛋?呂侯是不是欺軟怕硬?”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張氏三個梗在當場,如此以來倒是清楚了,那張德張開嘴欲說些話,卻又仰頭擰眉思索了片刻,方才知曉一件事。
“呂侯是個窩囊廢,這個倒是容易,可以設下計謀哐他入圈套,也可以直接傳書信恐嚇,他投降了一次皇帝,也必然會因為武力投降俺們。”
“可是那靈州城內,怎麽忽然就變了,難道沒有狼兵守在城中嗎?”
“你覺得呢?”李修文心知這小子明明知道了問題的解法,卻偏偏試圖打聽一些消息,而他旁邊的幾個副將,堪稱城內目前職位最高的將領,卻懵懵懂懂,宛如智障。
就這些個樣子,哪裏是一個能幹事的模樣,惹得李修文有些惱怒:“不然怎麽世子會快馬加鞭派在下迴來南陽?”
然而,張氏三兄弟是何等人物,當年能夠在孫典英手下混得個高官職位,雖然實力比不得其他人,這看人顏色,拍人馬屁的夥計,他們幹得是爐火純青。
眼看李修文麵色一沉,頓時說了些俏皮話討好李修文。
“李參軍乃是世子麵前當世的紅人,你說的也是特別好,點醒了俺們三人,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李修文沒好氣道。
“隻不過俺們如今是二流部隊,泯然眾人。”說到此處,張德一聲歎息。
“若是發生些什麽錯誤,莫說二流,便是十三流部隊也是混不上了,所以末將還有幾個疑問,然後再給予李參軍答複。”
“統領請說。”李修文雖然不耐,可也是知道對於軍人,創立一隻部隊需要多少力氣才能籌集的,張氏兄弟謹慎也是對的,於是分外坦蕩。
“首先,李公子,你跟隨世子三月有餘,誰都知道你曾經試圖刺殺世子,你曾經將這些事跡恨不得從人心中抹去,好做世子當前的第一文士。”
“然而尹參軍比你更先接觸世子,出身比你高貴,你處處受到尹參軍的打壓,心中有所不快。”
張德學著秦鈺的模樣,負手而立,踱步而歎。
“而你一階文人,並不懂軍事,無法壓到尹參軍,又沒有和世子直係相連的親屬,你想要成為第一文士,日後的宰相之位,必須要尋武將聯盟,是也不是?”
“是。”李修文毫不遮掩,利落直言。
“那為何先前劉越在時,你卻不巴結,反而來尋我這與世子有嫌隙,還做出蠢事的將軍?”
“你是想問我,為什麽現在忽然蹦躂出來,是有收賤買低之嫌疑?”李修文恍然。
“俺就是這個意思。”被拆穿了,張德也是坦蕩,毫不遮掩道。
李修文攏了攏袖子失笑道:“在下是有部分考量,也不是沒有想過與劉越劉統領一起,可是勢力需要均衡。”
“世子的隊伍越來越大,唯有均衡,方才能繼續做事,一方獨大,隻會將很多事擱置,徒留不幹人事的人。”
“其次,在下常有些文人的清高,對於武人多有輕蔑,總覺得你們是造成禍亂的劊子手,這些時日跟隨世子走南闖北,一天天到處見到死人,倒是悟出了新的東西。”
“要想停止殺戮,天下安泰,就必須有比敵軍更強大的武力,更有力的拳頭。”
“原來如此。”張德又給李修文倒了杯茶水,李修文捏著茶杯意猶未盡道:“我雖為江南名士,一心鑽研文書,卻也不是傻子,怎麽會不知曉當今聖上的毛病?”
“昏君當頭,你我苦難不遠,如今得遇世子宛如唐宗漢祖在世,怎麽不叫我歡心?自然是會多猜測世子的心意。”
“你是說……”張德微微蹙眉,忽又鬆開了眉頭,眼裏迸發出亮光:“世子要一改大夏弊病,摧毀重文輕武的毛病,要文武兼並?”
“是。”李修文抿了一口茶,重重頷首。
其實說實話,他是打心底不樂意的。
要知道,在大夏文官地位卓絕,即使是犯了大忌,文官也不會死,更不會被抄家,最多是貶為一個小官。
即使是小官,同一階層,文官出身的也比武官好。
而荒唐的是,偏偏大夏武力泛濫,結果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更加得到追捧。
之所以有荒唐的一幕,是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武力泛濫對上正兒八經的正規軍,還不是一樣的送死。
雖說大夏屢屢被北梁、兀良哈、瓦剌等等異族欺負,卻不意味著對付不了大夏境內的武夫。
在外人的武力麵前吃了的虧,自然要討迴來的。
故而,那些個人便將矛頭對準了自己人。
於是乎,朝廷對於大夏境內武夫的打擊是全方位的,從輿論上,從文化上,從封的官位上沒有一處錯漏。
這種古怪又荒唐的行徑,所導致的後果就是大夏邊境屢屢被犯,武夫打了敗仗,又沒有幹什
麽好事,那地位可想而知。
百姓視武人如同仇寇,文人視武人猶如賤民。
若不是出了秦鈺這麽個絕世天才,太平日子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去了。
也就是從秦鈺領兵開始,民間對於軍隊的印象稍微改善了一些,文人對武人的重視也是水漲船高。
武人的崛起,就意味著原本被文官霸占的地位,要全部吐出來。
作為既得利益者,李修文當然是不願意揮刀看向自己座椅。
可是誰叫他碰上了秦鈺這樣的絕世天才呢?這些時日他也想明白了,擺文人架子是不可取的,武人崛起也勢不可擋。
他真要想振興自己的家族,一朝留名史冊,區區一些特權舍了便舍了。
他日若是能夠成為宰相,可保兩代無憂,秦鈺又是個仁慈且重情誼的,怎麽也不會虧待他。
所以,今日李修文放下文人臉麵,親自來給張德獻策。
既避免了尹文和一家獨大,維持了小朝廷的平衡,又給了世子體麵,一石二鳥的計策。
“既然如此。”張德聞得此言,登時抱拳道:“多謝李先生指的明路。”
“世子是那種魯莽之人嗎?難道他不知道十日後淮河水暴漲?行軍會拖到十日後嗎?還是覺著你我都是些不懂事的糊塗蛋?呂侯是不是欺軟怕硬?”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張氏三個梗在當場,如此以來倒是清楚了,那張德張開嘴欲說些話,卻又仰頭擰眉思索了片刻,方才知曉一件事。
“呂侯是個窩囊廢,這個倒是容易,可以設下計謀哐他入圈套,也可以直接傳書信恐嚇,他投降了一次皇帝,也必然會因為武力投降俺們。”
“可是那靈州城內,怎麽忽然就變了,難道沒有狼兵守在城中嗎?”
“你覺得呢?”李修文心知這小子明明知道了問題的解法,卻偏偏試圖打聽一些消息,而他旁邊的幾個副將,堪稱城內目前職位最高的將領,卻懵懵懂懂,宛如智障。
就這些個樣子,哪裏是一個能幹事的模樣,惹得李修文有些惱怒:“不然怎麽世子會快馬加鞭派在下迴來南陽?”
然而,張氏三兄弟是何等人物,當年能夠在孫典英手下混得個高官職位,雖然實力比不得其他人,這看人顏色,拍人馬屁的夥計,他們幹得是爐火純青。
眼看李修文麵色一沉,頓時說了些俏皮話討好李修文。
“李參軍乃是世子麵前當世的紅人,你說的也是特別好,點醒了俺們三人,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李修文沒好氣道。
“隻不過俺們如今是二流部隊,泯然眾人。”說到此處,張德一聲歎息。
“若是發生些什麽錯誤,莫說二流,便是十三流部隊也是混不上了,所以末將還有幾個疑問,然後再給予李參軍答複。”
“統領請說。”李修文雖然不耐,可也是知道對於軍人,創立一隻部隊需要多少力氣才能籌集的,張氏兄弟謹慎也是對的,於是分外坦蕩。
“首先,李公子,你跟隨世子三月有餘,誰都知道你曾經試圖刺殺世子,你曾經將這些事跡恨不得從人心中抹去,好做世子當前的第一文士。”
“然而尹參軍比你更先接觸世子,出身比你高貴,你處處受到尹參軍的打壓,心中有所不快。”
張德學著秦鈺的模樣,負手而立,踱步而歎。
“而你一階文人,並不懂軍事,無法壓到尹參軍,又沒有和世子直係相連的親屬,你想要成為第一文士,日後的宰相之位,必須要尋武將聯盟,是也不是?”
“是。”李修文毫不遮掩,利落直言。
“那為何先前劉越在時,你卻不巴結,反而來尋我這與世子有嫌隙,還做出蠢事的將軍?”
“你是想問我,為什麽現在忽然蹦躂出來,是有收賤買低之嫌疑?”李修文恍然。
“俺就是這個意思。”被拆穿了,張德也是坦蕩,毫不遮掩道。
李修文攏了攏袖子失笑道:“在下是有部分考量,也不是沒有想過與劉越劉統領一起,可是勢力需要均衡。”
“世子的隊伍越來越大,唯有均衡,方才能繼續做事,一方獨大,隻會將很多事擱置,徒留不幹人事的人。”
“其次,在下常有些文人的清高,對於武人多有輕蔑,總覺得你們是造成禍亂的劊子手,這些時日跟隨世子走南闖北,一天天到處見到死人,倒是悟出了新的東西。”
“要想停止殺戮,天下安泰,就必須有比敵軍更強大的武力,更有力的拳頭。”
“原來如此。”張德又給李修文倒了杯茶水,李修文捏著茶杯意猶未盡道:“我雖為江南名士,一心鑽研文書,卻也不是傻子,怎麽會不知曉當今聖上的毛病?”
“昏君當頭,你我苦難不遠,如今得遇世子宛如唐宗漢祖在世,怎麽不叫我歡心?自然是會多猜測世子的心意。”
“你是說……”張德微微蹙眉,忽又鬆開了眉頭,眼裏迸發出亮光:“世子要一改大夏弊病,摧毀重文輕武的毛病,要文武兼並?”
“是。”李修文抿了一口茶,重重頷首。
其實說實話,他是打心底不樂意的。
要知道,在大夏文官地位卓絕,即使是犯了大忌,文官也不會死,更不會被抄家,最多是貶為一個小官。
即使是小官,同一階層,文官出身的也比武官好。
而荒唐的是,偏偏大夏武力泛濫,結果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更加得到追捧。
之所以有荒唐的一幕,是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武力泛濫對上正兒八經的正規軍,還不是一樣的送死。
雖說大夏屢屢被北梁、兀良哈、瓦剌等等異族欺負,卻不意味著對付不了大夏境內的武夫。
在外人的武力麵前吃了的虧,自然要討迴來的。
故而,那些個人便將矛頭對準了自己人。
於是乎,朝廷對於大夏境內武夫的打擊是全方位的,從輿論上,從文化上,從封的官位上沒有一處錯漏。
這種古怪又荒唐的行徑,所導致的後果就是大夏邊境屢屢被犯,武夫打了敗仗,又沒有幹什
麽好事,那地位可想而知。
百姓視武人如同仇寇,文人視武人猶如賤民。
若不是出了秦鈺這麽個絕世天才,太平日子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去了。
也就是從秦鈺領兵開始,民間對於軍隊的印象稍微改善了一些,文人對武人的重視也是水漲船高。
武人的崛起,就意味著原本被文官霸占的地位,要全部吐出來。
作為既得利益者,李修文當然是不願意揮刀看向自己座椅。
可是誰叫他碰上了秦鈺這樣的絕世天才呢?這些時日他也想明白了,擺文人架子是不可取的,武人崛起也勢不可擋。
他真要想振興自己的家族,一朝留名史冊,區區一些特權舍了便舍了。
他日若是能夠成為宰相,可保兩代無憂,秦鈺又是個仁慈且重情誼的,怎麽也不會虧待他。
所以,今日李修文放下文人臉麵,親自來給張德獻策。
既避免了尹文和一家獨大,維持了小朝廷的平衡,又給了世子體麵,一石二鳥的計策。
“既然如此。”張德聞得此言,登時抱拳道:“多謝李先生指的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