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大丈夫當臨陣鬥死(元旦快樂)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 作者:捂中生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死了。
死在了趙雲的槍下。
見到劉備身死,關羽大怒,一路刺翻了十幾員擋路的騎將,殺到趙雲麵前,以同歸於盡的招式和趙雲搏命。
事實證明,哪怕是受到了馬匹、武器及箭傷削弱的關二爺,其實力也絕非常人能及。
在民間關於關羽和趙雲的武力排名上,雖然略有不同,但事實上到了他們這個級別,這點差距恐怕也僅僅是人氣的差距罷了,真到了不要命的搏殺,誰敢說誰能穩勝?
但趙雲還是勝了,不僅因為二爺有著以上的減益,還因為趙雲有著超高的幸運,而二爺轉職成了槍兵。
在二人決死的一擊中,二爺戰馬失了前蹄,導致失去平衡未能刺中趙雲,而趙雲卻一槍刺中了他的要害。
在關羽戰死之後,這場戰鬥其實仍未結束,因為還有百餘名劉備的親衛不願意投降,最終格鬥而死。
“都是忠義之人,厚葬了他們吧!”
趙雲吩咐道。
不知怎的,在親手戰殺了劉備、關羽二人後,趙雲的心裏空落落的,總覺得失去了什麽東西,又似乎解脫了什麽東西一般,很奇特。
趙雲壓下了心頭的思緒,想要繼續向壽春進軍。
這時從上遊追著劉備所部趕來的艦隊,卻傳來了壽春城已經被攻破的消息。
“壽春已破,袁本初必然是西逃了,以他毫無士氣的軍隊,絕對不是張將軍的對手,將軍當速速渡河,奪取徐州,曹孟德、泰山賊、黃巾軍皆覬覦徐州良久,遲則生變!”
陳登建議道。
陳登的建議,也讓皮的戰功沒撈著的水軍將領賀齊瞪大了眼:“將軍,我願協助將軍所部渡河,保證將軍糧草、後路!”
“將軍可沿淮水——泗水,進攻下邳、彭城,同時可遣一員偏師沿淮水——泗水——睢水奪沛國,三城既下,徐州可定!”
深知徐州水文地理的陳登也建議道。
“好!”
趙雲翻開地圖,仔細看了看徐州的地理,最終點了點頭。
此時,還在行軍的袁紹並不知道,他留下的兩路大軍已經完了,他從河北帶過來的名將焦觸選擇了背叛,反倒是被他一直堤防打壓的劉備、關羽兄弟選擇了戰死沙場。
不過,誰勝誰負對於袁紹而言,已經並不重要了,擺在袁紹麵前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擊敗張遼所部。
為了擊敗張遼,打通前往汝南的路,袁紹幾乎帶走了全部的徐州精銳,其中自然包括全部的丹陽兵。
可就算是這樣,袁紹心裏也沒有底,畢竟張遼的威名,他從長安之戰就見識過了,之後張遼涼州破馬超、揚州以八百破十萬、廬江橫掃陸康,種種戰績,讓袁紹心裏發怵。
隻是死中求活,他也別無選擇。
斥候送來袁紹軍情報的時候,張遼先是一懵,繼而狂喜!
原本他覺得這場戰鬥他就是一支偏師,主力是董璜軍合肥、金陵的主力才對,畢竟董璜可是在大江南北集結了八十萬大軍呢!
主力怎麽樣也輪不到他身上吧!
至於說董璜、法正根本就沒有指揮八十萬大軍作戰的能力的事,張遼是壓根兒沒往這裏想。
結果,嘿,大功自己送上門兒了!
袁紹,好人啊!
此時,張遼麾下的士兵數量其實不到六萬,他麾下的十萬人馬,有的鎮守廬江地方,有的則因為水土不服之類的原因生病,還有保證糧道的,這五萬多人已經是張遼能夠拿得出手的最大兵力了,但袁紹軍也不過才十三四萬人馬而已!
以五萬對十三四萬,張遼表示,這輩子他就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張遼在芍陂和淮河中間的通道上紮營列陣,靜候袁紹軍。
知道生死在此一舉的袁紹這次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金盔金甲親豎起大纛,親自指揮,並以高官厚祿和歸家的希望激勵麾下士兵,袁紹軍的士氣有所提升。
張遼卻根本不管什麽歸師勿遏,自領中軍三萬餘人,以兀突骨為陷陣,以吳懿、陳武萬餘人為左陣,以韓浩、淩操萬餘人為右陣,直接全局梭哈,主動衝陣。
騎著重甲戰象的兀突骨和他的象兵部隊,在藤甲兵的掩護下,破開了袁紹軍的前軍槍陣,而後開始橫衝直撞,縱橫肆虐,兀突骨更是一刀將袁紹軍大將韓猛劈成了兩半。
知道這是立功大好時機的吳懿、韓浩、陳武、淩統等人,也個個悍不畏死,奮勇衝殺,以弱勢兵力連破袁紹軍數個軍陣。
“主公,事急矣!”
同樣披上鎧甲的許攸和郭圖急得團團轉。
然而戰略上,他們二人堪稱一流,但戰術上卻抓瞎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軍陣之才的。
“大丈夫建功立業就在今日,丹陽軍,隨我衝鋒!”
袁紹拔出了寶劍,竟然親自打馬出陣。
袁紹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卻絕對不缺拚死的勇氣!
董卓亂政,他敢在朝堂上對董卓拔劍;戰場頹勢,他也敢臨陣鬥死!
有了袁紹的激勵,袁紹軍臨近崩潰的士氣竟然再次穩住,丹陽兵們更是人人當先,迎上了象兵和藤甲兵。
“袁家四世三公,倒也不全是廢物!”
一直關注著戰場的張遼讚賞了一句。
不過,有時候抬高敵人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稱讚敵人,而是借敵人抬高自己。
“袁本初既有決死的勇氣,吾當親自送他一程!”
說罷,張遼催動戰馬,親率八百五階逍遙津死士,瞅準袁紹軍薄弱點,衝了過去。
“不好!這莫非是張文遠以八百破十萬的精銳鐵騎?”
後方的許攸差點嚇得從馬背上跌下來。
“為之奈何?”
郭圖同樣張皇失措。
為之奈何?
無可奈何!
袁紹軍最後的精銳也僅僅是那兩萬丹陽兵罷了,至於剩下的,在象兵、宛如妖魔的兀突骨以及完全不要命了其他董璜軍的拚死進攻下,已經進入了崩潰的邊緣。
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也僅僅是袁紹的勇氣和迴家的執念罷了。
但袁紹又能夠支持多久呢!
隨著一路追著袁紹過來的董璜軍艦隊上,不斷有士兵從袁紹軍後方下船列陣,袁紹軍的士氣終於崩潰。
唯一堪戰的丹陽兵也擋不住兀突骨、象兵、藤甲兵和逍遙津死士的絞殺,搖搖欲墜!
在武將們大部分也不過是五階的情況下,張遼全五階的逍遙津死士再次展現出了碾壓一般的戰鬥力,一路所向披靡,拱衛著張遼殺到了袁紹麵前。
【吾乃四世三公的名門之後,豈能向滅族仇人屈膝受辱!】
不甘再次受辱的袁紹,這次竟然沒有逃跑。
他冷笑著看向了疾馳而來的張遼,拔劍自刎,用自己的死,維持了袁家最後的體麵。
(本章完)
死在了趙雲的槍下。
見到劉備身死,關羽大怒,一路刺翻了十幾員擋路的騎將,殺到趙雲麵前,以同歸於盡的招式和趙雲搏命。
事實證明,哪怕是受到了馬匹、武器及箭傷削弱的關二爺,其實力也絕非常人能及。
在民間關於關羽和趙雲的武力排名上,雖然略有不同,但事實上到了他們這個級別,這點差距恐怕也僅僅是人氣的差距罷了,真到了不要命的搏殺,誰敢說誰能穩勝?
但趙雲還是勝了,不僅因為二爺有著以上的減益,還因為趙雲有著超高的幸運,而二爺轉職成了槍兵。
在二人決死的一擊中,二爺戰馬失了前蹄,導致失去平衡未能刺中趙雲,而趙雲卻一槍刺中了他的要害。
在關羽戰死之後,這場戰鬥其實仍未結束,因為還有百餘名劉備的親衛不願意投降,最終格鬥而死。
“都是忠義之人,厚葬了他們吧!”
趙雲吩咐道。
不知怎的,在親手戰殺了劉備、關羽二人後,趙雲的心裏空落落的,總覺得失去了什麽東西,又似乎解脫了什麽東西一般,很奇特。
趙雲壓下了心頭的思緒,想要繼續向壽春進軍。
這時從上遊追著劉備所部趕來的艦隊,卻傳來了壽春城已經被攻破的消息。
“壽春已破,袁本初必然是西逃了,以他毫無士氣的軍隊,絕對不是張將軍的對手,將軍當速速渡河,奪取徐州,曹孟德、泰山賊、黃巾軍皆覬覦徐州良久,遲則生變!”
陳登建議道。
陳登的建議,也讓皮的戰功沒撈著的水軍將領賀齊瞪大了眼:“將軍,我願協助將軍所部渡河,保證將軍糧草、後路!”
“將軍可沿淮水——泗水,進攻下邳、彭城,同時可遣一員偏師沿淮水——泗水——睢水奪沛國,三城既下,徐州可定!”
深知徐州水文地理的陳登也建議道。
“好!”
趙雲翻開地圖,仔細看了看徐州的地理,最終點了點頭。
此時,還在行軍的袁紹並不知道,他留下的兩路大軍已經完了,他從河北帶過來的名將焦觸選擇了背叛,反倒是被他一直堤防打壓的劉備、關羽兄弟選擇了戰死沙場。
不過,誰勝誰負對於袁紹而言,已經並不重要了,擺在袁紹麵前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擊敗張遼所部。
為了擊敗張遼,打通前往汝南的路,袁紹幾乎帶走了全部的徐州精銳,其中自然包括全部的丹陽兵。
可就算是這樣,袁紹心裏也沒有底,畢竟張遼的威名,他從長安之戰就見識過了,之後張遼涼州破馬超、揚州以八百破十萬、廬江橫掃陸康,種種戰績,讓袁紹心裏發怵。
隻是死中求活,他也別無選擇。
斥候送來袁紹軍情報的時候,張遼先是一懵,繼而狂喜!
原本他覺得這場戰鬥他就是一支偏師,主力是董璜軍合肥、金陵的主力才對,畢竟董璜可是在大江南北集結了八十萬大軍呢!
主力怎麽樣也輪不到他身上吧!
至於說董璜、法正根本就沒有指揮八十萬大軍作戰的能力的事,張遼是壓根兒沒往這裏想。
結果,嘿,大功自己送上門兒了!
袁紹,好人啊!
此時,張遼麾下的士兵數量其實不到六萬,他麾下的十萬人馬,有的鎮守廬江地方,有的則因為水土不服之類的原因生病,還有保證糧道的,這五萬多人已經是張遼能夠拿得出手的最大兵力了,但袁紹軍也不過才十三四萬人馬而已!
以五萬對十三四萬,張遼表示,這輩子他就沒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張遼在芍陂和淮河中間的通道上紮營列陣,靜候袁紹軍。
知道生死在此一舉的袁紹這次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金盔金甲親豎起大纛,親自指揮,並以高官厚祿和歸家的希望激勵麾下士兵,袁紹軍的士氣有所提升。
張遼卻根本不管什麽歸師勿遏,自領中軍三萬餘人,以兀突骨為陷陣,以吳懿、陳武萬餘人為左陣,以韓浩、淩操萬餘人為右陣,直接全局梭哈,主動衝陣。
騎著重甲戰象的兀突骨和他的象兵部隊,在藤甲兵的掩護下,破開了袁紹軍的前軍槍陣,而後開始橫衝直撞,縱橫肆虐,兀突骨更是一刀將袁紹軍大將韓猛劈成了兩半。
知道這是立功大好時機的吳懿、韓浩、陳武、淩統等人,也個個悍不畏死,奮勇衝殺,以弱勢兵力連破袁紹軍數個軍陣。
“主公,事急矣!”
同樣披上鎧甲的許攸和郭圖急得團團轉。
然而戰略上,他們二人堪稱一流,但戰術上卻抓瞎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軍陣之才的。
“大丈夫建功立業就在今日,丹陽軍,隨我衝鋒!”
袁紹拔出了寶劍,竟然親自打馬出陣。
袁紹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卻絕對不缺拚死的勇氣!
董卓亂政,他敢在朝堂上對董卓拔劍;戰場頹勢,他也敢臨陣鬥死!
有了袁紹的激勵,袁紹軍臨近崩潰的士氣竟然再次穩住,丹陽兵們更是人人當先,迎上了象兵和藤甲兵。
“袁家四世三公,倒也不全是廢物!”
一直關注著戰場的張遼讚賞了一句。
不過,有時候抬高敵人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稱讚敵人,而是借敵人抬高自己。
“袁本初既有決死的勇氣,吾當親自送他一程!”
說罷,張遼催動戰馬,親率八百五階逍遙津死士,瞅準袁紹軍薄弱點,衝了過去。
“不好!這莫非是張文遠以八百破十萬的精銳鐵騎?”
後方的許攸差點嚇得從馬背上跌下來。
“為之奈何?”
郭圖同樣張皇失措。
為之奈何?
無可奈何!
袁紹軍最後的精銳也僅僅是那兩萬丹陽兵罷了,至於剩下的,在象兵、宛如妖魔的兀突骨以及完全不要命了其他董璜軍的拚死進攻下,已經進入了崩潰的邊緣。
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也僅僅是袁紹的勇氣和迴家的執念罷了。
但袁紹又能夠支持多久呢!
隨著一路追著袁紹過來的董璜軍艦隊上,不斷有士兵從袁紹軍後方下船列陣,袁紹軍的士氣終於崩潰。
唯一堪戰的丹陽兵也擋不住兀突骨、象兵、藤甲兵和逍遙津死士的絞殺,搖搖欲墜!
在武將們大部分也不過是五階的情況下,張遼全五階的逍遙津死士再次展現出了碾壓一般的戰鬥力,一路所向披靡,拱衛著張遼殺到了袁紹麵前。
【吾乃四世三公的名門之後,豈能向滅族仇人屈膝受辱!】
不甘再次受辱的袁紹,這次竟然沒有逃跑。
他冷笑著看向了疾馳而來的張遼,拔劍自刎,用自己的死,維持了袁家最後的體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