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得再租一個鋪麵,拓展業務
濃顏軍嫂要離婚,軍官老公心慌了 作者:招財小貓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阮湘湘很是驚喜,現在去一趟南方確實不是很合適,因為這兩天簽下來的客戶,有些馬上就要開始拍照了。
“小宋,真是太感謝了,那麻煩你跟你爸媽說一下,順便把他們的聯係電話給我,我們需要的種類很雜,我跟他們詳細說說。”
“好嘞,阮姐,現在天晚了,我明天一早就去聯係他們。”
阮湘湘也拿出小本本,將宋誌傑父母的聯係方式記錄下來。
要不怎麽說南方經濟發展的快呢,現在宋誌傑他們家所居住的地方,就已經安裝了公用電話機,不像阮湘湘他們這兒,打電話還得去郵電局。
不過阮湘湘比較特殊,她可以迴家屬院去,借用部隊的電話來打。
第二天,阮湘湘就撥通了宋誌傑父母的聯係電話。
宋家父母老早就接到兒子的電話了,沒想到遠在商都上大學的兒子,還能給他們兩口子拉來訂單。
所以兩口子也是很重視的,想著就算是小單,也要加倍重視。
這不,宋父接到阮湘湘的電話時,就特別的有耐心,將阮湘湘需要的各種化妝品、化妝工具都一一記錄下來。
得知阮湘湘是開婚紗攝影的,宋父還很專業的給她介紹了一些用來裝扮的小飾品。
“宋老板,您可真是太專業了,沒想到您這麽懂行,那就麻煩您把這些貨給我寄過來一下了。”阮湘湘嘴巴甜,說的宋父樂嗬嗬的。
宋母一邊忙著揀貨,一邊交代宋父對人家態度好一點,這可是他們家寶貝兒子的朋友。
這兩口子也是很熱情,除了阮湘湘要的貨,還額外多拿了一堆寄過去。
明明隻訂了五百元的貨,寄過去的估計都有七百元的了。
“尋·美”工作室開業後,這條街也變得熱鬧起來,很多人進店看的時候,自然想買點什麽擦臉的,化妝的,阮湘湘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商機。
現在女孩子們擦臉的就隻有流行的雪花膏,化妝品更是沒有多少種類,口紅、遮瑕膏日常用的,基本都沒有賣,百貨大樓那邊有也隻有很少的種類,價格也是很貴的。
現在有了宋誌傑父母那邊作為供貨商,阮湘湘的心思也活泛起來,這可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就是現在王姨家的鋪麵已經全部被工作室占用了,如果再分隔出來一個區域做售賣區域的話,就會擠壓到工作室的空間,而且也影響了工作室的整體逼格,顯得亂糟糟的。
看樣子得重新租一個鋪麵。
她並不想把化妝品店開的太遠,最好就是和工作室在同一條街了。
王姨得知她有這個想法,就出去幫問哪家要租鋪麵,畢竟王姨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很熟悉這些鄰居。
問了一圈下來,就隻有對門最裏麵那家修鞋子的願意出租。
那個鋪麵挺好的,麵積很大,屋主一家靠著修鞋子的手藝為生,不過這修鞋子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加上屋主的媳婦兒嫌棄這工作不體麵,成天鬧騰,男人便將打算將鋪麵租出去算了。
一個月能得十五元的租金,他修鞋子有時候一個月都賺不到十五元錢。
這事兒一拍即合,就等阮湘湘去簽合同了。
可不巧,這事兒被裁縫嬸子吳彩蘭聽到了,心裏那叫一個嫉妒,怎麽阮湘湘又要開一個店?
雖然人家開的是化妝品店,和自己沒關係,但是她就是見不得人好。
等王姨走了,吳彩蘭就跑去那家人家串門。
“老張,你要把鋪麵租給王姨她們啊?”
叫老張的修鞋匠說道:“是啊,我這工作不體麵,媳婦兒嫌棄,租出去了,我出去找點零工做,還能賺兩份錢。”
“你這人是不是傻,租給她了你就看著她賺錢啊,她不是打算開什麽化妝品店嗎,你怎麽不自己開呢,自己家的鋪子又不用租金。”吳彩蘭就是看不慣阮湘湘,原本阮湘湘還沒來這條街的時候,整條街數她吳彩蘭最年輕,最好看。
可是現在阮湘湘來了,成了這條街最漂亮的女人,關鍵是還那麽年輕。
和是吳彩蘭怎麽也比不上的,而且這條街的鄰居們居然還覺得阮湘湘來這裏開工作室之後,帶動了他們的生意,對阮湘湘的態度好的不得了。
吳彩蘭就希望有人能打壓一下阮湘湘的氣焰。
老張正想說自己不是那塊料呢,這話就被他的媳婦聽到了。
老張媳婦聽了吳彩蘭的話,一拍手,就是啊,自己怎麽沒想到呢,現在國家已經開放經濟了,私人也是可以做生意的。
他們家自己有鋪子,為啥要租出去,白白看著人家賺錢呢。
那個阮湘湘不是想開化妝品店嗎,自己難道就不能開?
“孩子她媽,你可別亂來啊,開店是需要錢的,咱們家現在沒錢,你看人家的工作室裝修成那樣,要好多錢呢,我們可折騰不起。”老張連忙阻止道。
“老張,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覺得你媳婦兒就挺有想法的,開個化妝品店多好啊,是咱們這條街的頭一家,而且阮湘湘不是自詡自己帶動了我們這條街的生意嗎,到時候她的客戶都會來你們家這裏買化妝品,那多好。”
吳彩蘭連忙遊說道。
老張有點無奈,吳彩蘭這個人怎麽這樣,居然哄著人家去開店,要是虧錢了怎麽說:“你家不也有鋪子,我看你這做裁縫的生意也是越來越不好了,你咋不開呢?”
“誰說我家生意不好的?我這幾天接了不少單子,都是收了定金的,板釘釘上會成交,你呢,這幾天咱們這條新華街這麽熱鬧,你有沒有單子啊?”吳彩蘭最不喜歡人家說她做裁縫的生意不好了,便挖苦道。
老張媳婦聽了這話,雖然心裏很討厭吳彩蘭專門揭人家短,但是想想這幾天,整條新華街這麽熱鬧,前麵賣餃子那家都忙的全家出動包餃子了,而他們家做修鞋子的,卻是一個人都沒有來修過。
其實這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以前老行業都會慢慢消失,主要是看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會不會隨機應變,抓住時代的浪潮。
隻不過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浪潮來的時候,很大概率都被拍死在沙灘上了,能抓住浪潮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的,能有多少呢?
“小宋,真是太感謝了,那麻煩你跟你爸媽說一下,順便把他們的聯係電話給我,我們需要的種類很雜,我跟他們詳細說說。”
“好嘞,阮姐,現在天晚了,我明天一早就去聯係他們。”
阮湘湘也拿出小本本,將宋誌傑父母的聯係方式記錄下來。
要不怎麽說南方經濟發展的快呢,現在宋誌傑他們家所居住的地方,就已經安裝了公用電話機,不像阮湘湘他們這兒,打電話還得去郵電局。
不過阮湘湘比較特殊,她可以迴家屬院去,借用部隊的電話來打。
第二天,阮湘湘就撥通了宋誌傑父母的聯係電話。
宋家父母老早就接到兒子的電話了,沒想到遠在商都上大學的兒子,還能給他們兩口子拉來訂單。
所以兩口子也是很重視的,想著就算是小單,也要加倍重視。
這不,宋父接到阮湘湘的電話時,就特別的有耐心,將阮湘湘需要的各種化妝品、化妝工具都一一記錄下來。
得知阮湘湘是開婚紗攝影的,宋父還很專業的給她介紹了一些用來裝扮的小飾品。
“宋老板,您可真是太專業了,沒想到您這麽懂行,那就麻煩您把這些貨給我寄過來一下了。”阮湘湘嘴巴甜,說的宋父樂嗬嗬的。
宋母一邊忙著揀貨,一邊交代宋父對人家態度好一點,這可是他們家寶貝兒子的朋友。
這兩口子也是很熱情,除了阮湘湘要的貨,還額外多拿了一堆寄過去。
明明隻訂了五百元的貨,寄過去的估計都有七百元的了。
“尋·美”工作室開業後,這條街也變得熱鬧起來,很多人進店看的時候,自然想買點什麽擦臉的,化妝的,阮湘湘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商機。
現在女孩子們擦臉的就隻有流行的雪花膏,化妝品更是沒有多少種類,口紅、遮瑕膏日常用的,基本都沒有賣,百貨大樓那邊有也隻有很少的種類,價格也是很貴的。
現在有了宋誌傑父母那邊作為供貨商,阮湘湘的心思也活泛起來,這可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就是現在王姨家的鋪麵已經全部被工作室占用了,如果再分隔出來一個區域做售賣區域的話,就會擠壓到工作室的空間,而且也影響了工作室的整體逼格,顯得亂糟糟的。
看樣子得重新租一個鋪麵。
她並不想把化妝品店開的太遠,最好就是和工作室在同一條街了。
王姨得知她有這個想法,就出去幫問哪家要租鋪麵,畢竟王姨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很熟悉這些鄰居。
問了一圈下來,就隻有對門最裏麵那家修鞋子的願意出租。
那個鋪麵挺好的,麵積很大,屋主一家靠著修鞋子的手藝為生,不過這修鞋子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加上屋主的媳婦兒嫌棄這工作不體麵,成天鬧騰,男人便將打算將鋪麵租出去算了。
一個月能得十五元的租金,他修鞋子有時候一個月都賺不到十五元錢。
這事兒一拍即合,就等阮湘湘去簽合同了。
可不巧,這事兒被裁縫嬸子吳彩蘭聽到了,心裏那叫一個嫉妒,怎麽阮湘湘又要開一個店?
雖然人家開的是化妝品店,和自己沒關係,但是她就是見不得人好。
等王姨走了,吳彩蘭就跑去那家人家串門。
“老張,你要把鋪麵租給王姨她們啊?”
叫老張的修鞋匠說道:“是啊,我這工作不體麵,媳婦兒嫌棄,租出去了,我出去找點零工做,還能賺兩份錢。”
“你這人是不是傻,租給她了你就看著她賺錢啊,她不是打算開什麽化妝品店嗎,你怎麽不自己開呢,自己家的鋪子又不用租金。”吳彩蘭就是看不慣阮湘湘,原本阮湘湘還沒來這條街的時候,整條街數她吳彩蘭最年輕,最好看。
可是現在阮湘湘來了,成了這條街最漂亮的女人,關鍵是還那麽年輕。
和是吳彩蘭怎麽也比不上的,而且這條街的鄰居們居然還覺得阮湘湘來這裏開工作室之後,帶動了他們的生意,對阮湘湘的態度好的不得了。
吳彩蘭就希望有人能打壓一下阮湘湘的氣焰。
老張正想說自己不是那塊料呢,這話就被他的媳婦聽到了。
老張媳婦聽了吳彩蘭的話,一拍手,就是啊,自己怎麽沒想到呢,現在國家已經開放經濟了,私人也是可以做生意的。
他們家自己有鋪子,為啥要租出去,白白看著人家賺錢呢。
那個阮湘湘不是想開化妝品店嗎,自己難道就不能開?
“孩子她媽,你可別亂來啊,開店是需要錢的,咱們家現在沒錢,你看人家的工作室裝修成那樣,要好多錢呢,我們可折騰不起。”老張連忙阻止道。
“老張,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覺得你媳婦兒就挺有想法的,開個化妝品店多好啊,是咱們這條街的頭一家,而且阮湘湘不是自詡自己帶動了我們這條街的生意嗎,到時候她的客戶都會來你們家這裏買化妝品,那多好。”
吳彩蘭連忙遊說道。
老張有點無奈,吳彩蘭這個人怎麽這樣,居然哄著人家去開店,要是虧錢了怎麽說:“你家不也有鋪子,我看你這做裁縫的生意也是越來越不好了,你咋不開呢?”
“誰說我家生意不好的?我這幾天接了不少單子,都是收了定金的,板釘釘上會成交,你呢,這幾天咱們這條新華街這麽熱鬧,你有沒有單子啊?”吳彩蘭最不喜歡人家說她做裁縫的生意不好了,便挖苦道。
老張媳婦聽了這話,雖然心裏很討厭吳彩蘭專門揭人家短,但是想想這幾天,整條新華街這麽熱鬧,前麵賣餃子那家都忙的全家出動包餃子了,而他們家做修鞋子的,卻是一個人都沒有來修過。
其實這隻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以前老行業都會慢慢消失,主要是看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會不會隨機應變,抓住時代的浪潮。
隻不過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浪潮來的時候,很大概率都被拍死在沙灘上了,能抓住浪潮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的,能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