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揚州九江郡合肥縣。
揚州牧劉繇已經將州治遷到這裏。
此時的他正乘樓船離開自己的治所行於施水之上,望著遠處一望無垠的漅湖,有些意氣風發。
本來沒什麽理想追求的他,二十幾歲便突獲高位,從辭官隱居在家的庶民一舉成為行牧一州的封疆大吏,換了誰都會興奮的睡不著……
不過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現在不過是個傀儡而已,真正在州牧府中主事的其實是身旁的這兩位,一個是州牧府長史荀衍,一個是左中郎將朱儁。
這種奇葩的安排,劉繇在領命之前就當麵聽過陛下交代了。
可就算隻是做個吉祥物,有這麽多的人力、財力支持,前來江東防禦大敵,也不失為一件暢快之事!
劉繇早就暗自決定不僅不給眾人扯後腿,還要親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實他不清楚的是,陛下之所以將他抬至高位,除了他明裏暗裏一向堅持忠君、不結交任何士族之外,就是看中劉繇這個不似這般年紀能有的時常保持清醒自知的品性。
當然,這也有賴於荀氏的賞識和推薦,還有自己劉氏宗親的身份。
漢末非宗親或是朝廷重臣調任,不得出任地方州牧!
“使君請看,此湖曰漅,彼處有一水灣,實乃伐木製艦、操練水軍之良所也!”
荀衍見劉繇有些走神,便指著遠處漅湖一處水灣說道。
雖然沒有自己的“建議”,劉繇根本什麽都做不了,但荀衍表麵上的禮節還是做的非常到位。
“多虧休若運籌,揚州水師若能成軍,中郎與休若當為首功。”
吉祥物就該做好吉祥物的本職,對於點頭稱是劉繇可是專業的……
這一路上他也明白了自己與這些名士的差距。
與其說是荀衍在運籌帷幄,不如說是荀氏智囊團在統籌調配,遇到重大問題,作為主事人的荀衍隻需聽取手下專業人士的意見,然後分析利弊做出決定即可。
具體實施也自然有能人會代勞……
就如幾日前定議開鑿水道連通肥水、施水之事,荀衍就是聽取了手下水利專家荀彰之言。
荀衍決定之後,便立馬組建了十餘人的負責團隊,招募民夫、協調器具、製定細則、統管錢糧,所有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推進工程。
劉繇很快就體會出這樣行事的恐怖之處,就是自己再有才幹也是做不到的……
而隻要這個工程完工,便能等於是連通了淮河與長江,能極大的活躍淮泗地區的商貿程度,同時大大提升各項後勤物資的轉運能力,使朝廷支援揚州的物資得以盡快抵達!
屆時荀衍自然又是聲名大噪……
劉繇看了看荀衍堅毅沉著的臉色,就強迫自己不去細思其中的可怕之處,轉而思考目前揚州的整體情況。
陛下調配支援揚州的大量物資,由於運力和掩人耳目的限製,隻有不到半數運抵揚州。
而揚州本地的錢糧為了防備士族起疑,也不能大舉使用,這可讓荀衍等人建立邊防的進度大受影響!
這也是荀衍建議將州治從壽春遷到合肥的原因,相比於更需要加強防守的吳郡、會稽等地,這裏算是大後方了,擁有極大的緩衝。
即便龍威餘孽突然起事,揚州兵卒防守不利,州牧府也能從容重新組織防線,與其展開相持。
另外,合肥人口、士族相對較少,不似壽春那般人多嘴雜、十分顯眼,同時又能滿足訓練水軍、方便運輸的諸多條件。
綜合來看,選這裏做州治確實是步妙棋。
“使君過譽也,今日我等巡視一番便迴,使君有暇不妨召會稽、吳郡兩處郡守前來議事。”
荀衍似乎也在思考什麽,良久才說道。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
揚州會稽郡東冶縣。
別看會稽郡的疆域非常廣大,可實際上除了北部的漢人集中居住區域,還有幾個沿海的縣城之外,大多都是越人控製的原始丘陵地區。
真要說起來,其實漢人才是這裏的入侵者……
再加上漢人的各項科技水平都較高,也占領了最為平坦肥沃的地方,所以生活水平自然比較優越,眼紅之下越人對漢人的態度自然不會太好。
雙方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經常變換。
另外越人也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散在各處的不同分支、不同部落,比如於越、揚越、甌越、閩越等等。
他們內部也時常有紛爭,也處在不斷吞並、分化的過程,總之情況十分複雜……
而現在,生活在東冶縣附近的閩越族大王潘瀧,野心勃勃的接受了聶真派去的龍威使者的合作請求,準備帶領族人走出丘陵幹一番大事!
潘瀧領導的部落有幾萬部眾,是閩越人中數量最多,戰力也最強的,現在又有了漢人的許諾,自然讓他有了更宏大的想法。
潘瀧也不是愚蠢莽撞之人,對於漢人的話他從未深信,相反還沒做事就先向對方要了不少好處。
對於漢人畫的餅,他一直秉持眼見為實的原則。
就像這次,漢人的郡守居然要將自己的郡兵送到自己的屠刀之下,並願意將他們身上的兵甲作為送於自己的禮物,潘瀧確實無法相信……
漢人使者說他們內部也分族群,也有內鬥,這次就是為了清除異己,才特意來找越人王合作的。
這個理由嘛,還算靠譜一些……
不過潘瀧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不停的派人偵察。
等到斥候無數次確認,漢人郡兵確實來到東冶縣,開始清剿閩水上遊盤踞多年的昌賊之後,潘瀧才徹底動心。
在這個丘陵地區,自己族人斥候探得的消息,可比漢人的話可靠太多,潘瀧相信沒有人能在他們眼皮底下藏匿……
漢人郡兵也就四千餘人,加上東冶縣一千餘縣卒,不過五千之數。
而自己則準備帶上萬族中青壯前去,再怎麽也不會吃虧,最多就是讓郡兵逃入城中固守,大不了白跑一趟……
“大王,若是信得過本使,還請先分軍截斷郡兵退歸東冶之路,然後再行突襲,當可事半功倍!”
漢人使者站在越人行軍隊列外對著一旁的潘瀧說道,說完還不忘讓一旁的譯者翻譯。
“分軍?這不會是貴使的計策吧?分散我越人兵力,然後前後夾擊分兒殲之……?”
這個分兵之計潘瀧一直很謹慎,怕中了漢人的圈套。
“本使尚在大王軍中,若是此策有詐豈非絕己之命乎!?”
“貴使若以一命換我越人上萬豪傑,實屬劃算之事……”
“哼,既如此,大王便好自為之!”
漢人使者口中怒斥,心中則不禁感歎,這越人果然如聶使君所料謹慎如斯,難道虞澤等人真的命不該絕……?
</p>
揚州九江郡合肥縣。
揚州牧劉繇已經將州治遷到這裏。
此時的他正乘樓船離開自己的治所行於施水之上,望著遠處一望無垠的漅湖,有些意氣風發。
本來沒什麽理想追求的他,二十幾歲便突獲高位,從辭官隱居在家的庶民一舉成為行牧一州的封疆大吏,換了誰都會興奮的睡不著……
不過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現在不過是個傀儡而已,真正在州牧府中主事的其實是身旁的這兩位,一個是州牧府長史荀衍,一個是左中郎將朱儁。
這種奇葩的安排,劉繇在領命之前就當麵聽過陛下交代了。
可就算隻是做個吉祥物,有這麽多的人力、財力支持,前來江東防禦大敵,也不失為一件暢快之事!
劉繇早就暗自決定不僅不給眾人扯後腿,還要親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實他不清楚的是,陛下之所以將他抬至高位,除了他明裏暗裏一向堅持忠君、不結交任何士族之外,就是看中劉繇這個不似這般年紀能有的時常保持清醒自知的品性。
當然,這也有賴於荀氏的賞識和推薦,還有自己劉氏宗親的身份。
漢末非宗親或是朝廷重臣調任,不得出任地方州牧!
“使君請看,此湖曰漅,彼處有一水灣,實乃伐木製艦、操練水軍之良所也!”
荀衍見劉繇有些走神,便指著遠處漅湖一處水灣說道。
雖然沒有自己的“建議”,劉繇根本什麽都做不了,但荀衍表麵上的禮節還是做的非常到位。
“多虧休若運籌,揚州水師若能成軍,中郎與休若當為首功。”
吉祥物就該做好吉祥物的本職,對於點頭稱是劉繇可是專業的……
這一路上他也明白了自己與這些名士的差距。
與其說是荀衍在運籌帷幄,不如說是荀氏智囊團在統籌調配,遇到重大問題,作為主事人的荀衍隻需聽取手下專業人士的意見,然後分析利弊做出決定即可。
具體實施也自然有能人會代勞……
就如幾日前定議開鑿水道連通肥水、施水之事,荀衍就是聽取了手下水利專家荀彰之言。
荀衍決定之後,便立馬組建了十餘人的負責團隊,招募民夫、協調器具、製定細則、統管錢糧,所有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推進工程。
劉繇很快就體會出這樣行事的恐怖之處,就是自己再有才幹也是做不到的……
而隻要這個工程完工,便能等於是連通了淮河與長江,能極大的活躍淮泗地區的商貿程度,同時大大提升各項後勤物資的轉運能力,使朝廷支援揚州的物資得以盡快抵達!
屆時荀衍自然又是聲名大噪……
劉繇看了看荀衍堅毅沉著的臉色,就強迫自己不去細思其中的可怕之處,轉而思考目前揚州的整體情況。
陛下調配支援揚州的大量物資,由於運力和掩人耳目的限製,隻有不到半數運抵揚州。
而揚州本地的錢糧為了防備士族起疑,也不能大舉使用,這可讓荀衍等人建立邊防的進度大受影響!
這也是荀衍建議將州治從壽春遷到合肥的原因,相比於更需要加強防守的吳郡、會稽等地,這裏算是大後方了,擁有極大的緩衝。
即便龍威餘孽突然起事,揚州兵卒防守不利,州牧府也能從容重新組織防線,與其展開相持。
另外,合肥人口、士族相對較少,不似壽春那般人多嘴雜、十分顯眼,同時又能滿足訓練水軍、方便運輸的諸多條件。
綜合來看,選這裏做州治確實是步妙棋。
“使君過譽也,今日我等巡視一番便迴,使君有暇不妨召會稽、吳郡兩處郡守前來議事。”
荀衍似乎也在思考什麽,良久才說道。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
揚州會稽郡東冶縣。
別看會稽郡的疆域非常廣大,可實際上除了北部的漢人集中居住區域,還有幾個沿海的縣城之外,大多都是越人控製的原始丘陵地區。
真要說起來,其實漢人才是這裏的入侵者……
再加上漢人的各項科技水平都較高,也占領了最為平坦肥沃的地方,所以生活水平自然比較優越,眼紅之下越人對漢人的態度自然不會太好。
雙方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經常變換。
另外越人也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散在各處的不同分支、不同部落,比如於越、揚越、甌越、閩越等等。
他們內部也時常有紛爭,也處在不斷吞並、分化的過程,總之情況十分複雜……
而現在,生活在東冶縣附近的閩越族大王潘瀧,野心勃勃的接受了聶真派去的龍威使者的合作請求,準備帶領族人走出丘陵幹一番大事!
潘瀧領導的部落有幾萬部眾,是閩越人中數量最多,戰力也最強的,現在又有了漢人的許諾,自然讓他有了更宏大的想法。
潘瀧也不是愚蠢莽撞之人,對於漢人的話他從未深信,相反還沒做事就先向對方要了不少好處。
對於漢人畫的餅,他一直秉持眼見為實的原則。
就像這次,漢人的郡守居然要將自己的郡兵送到自己的屠刀之下,並願意將他們身上的兵甲作為送於自己的禮物,潘瀧確實無法相信……
漢人使者說他們內部也分族群,也有內鬥,這次就是為了清除異己,才特意來找越人王合作的。
這個理由嘛,還算靠譜一些……
不過潘瀧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不停的派人偵察。
等到斥候無數次確認,漢人郡兵確實來到東冶縣,開始清剿閩水上遊盤踞多年的昌賊之後,潘瀧才徹底動心。
在這個丘陵地區,自己族人斥候探得的消息,可比漢人的話可靠太多,潘瀧相信沒有人能在他們眼皮底下藏匿……
漢人郡兵也就四千餘人,加上東冶縣一千餘縣卒,不過五千之數。
而自己則準備帶上萬族中青壯前去,再怎麽也不會吃虧,最多就是讓郡兵逃入城中固守,大不了白跑一趟……
“大王,若是信得過本使,還請先分軍截斷郡兵退歸東冶之路,然後再行突襲,當可事半功倍!”
漢人使者站在越人行軍隊列外對著一旁的潘瀧說道,說完還不忘讓一旁的譯者翻譯。
“分軍?這不會是貴使的計策吧?分散我越人兵力,然後前後夾擊分兒殲之……?”
這個分兵之計潘瀧一直很謹慎,怕中了漢人的圈套。
“本使尚在大王軍中,若是此策有詐豈非絕己之命乎!?”
“貴使若以一命換我越人上萬豪傑,實屬劃算之事……”
“哼,既如此,大王便好自為之!”
漢人使者口中怒斥,心中則不禁感歎,這越人果然如聶使君所料謹慎如斯,難道虞澤等人真的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