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乾清宮外,張平和王承恩嘀咕了一陣子。
王承恩說:昨天晚上,有一些人趁著夜色串門,但沒有人去朱純臣和李國禎兩個人的家。
“都很聰明嗎?我對你說老王,重點是監護朱純臣和李國禎的家,這兩個人的家裏肯定有證據一類的東西,切不可讓人悄悄的取走了,這點你要特別的注意。”
“嘿嘿!督爺,咱家明白!咱家也就是納悶,朱純臣、李國禎罪惡確鑿,咋皇上不下旨直接查抄了他們的家嗎?”
“嘿嘿!老王,皇上有皇上的想法,不是咱們做臣下的能揣摩的,咱們隻能盡心的做好每一件事兒,我覺得老王你肯定是這幾天抄家抄上癮了。”
王承恩瞪了張平一眼,小子,玩高深呢?你可拉倒吧,咱家還不知道?啥主意還不是你給皇上出的?但咱老王也佩服你這點,年紀輕輕的就懂的居功不能自傲,其實,咱老王也這樣,“督爺放心。”
“老王,我對你說吧,查抄迴迴和魏藻德,你老王很辛苦,但是,功勞並不大,但這次調查朱純臣和李國禎犯罪不一樣,要是能協助皇上將那些禍國殃民的東西都查出來,並一網打盡,那功勞可以說功高蓋世首屈一指,恐怕將來在曆史上也要重抹一筆,趁著東廠還在你手裏,好好弄,說不定皇上一高興,賞你倆媳婦都是有可能的。”
王承恩算是服氣了,這特麽的孫子,說著說著正事就開始拿他老王開涮了,天生就是一個壞種。
不過,王承恩也承認張平說的對,這要是揪出一大堆的人,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曆史肯定是要詳細記錄的,誰協助了皇帝的,他老王肯定會名列其中,“謝了呀!”
張平看著王承恩進了乾清宮,就走出了乾清門,他要帶著弟兄們去兵部轉一圈。
這朱由檢抓了李建泰、魏藻德、朱純臣、李國禎,由此還要抓撤一批人,接著再任命一些正直想幹事兒的大臣,隻能說朝廷暫時穩住了陣腳,要打敗李自成讓天下太平起來,慢慢的改善民生讓老百姓吃飽飯,路還長著呢!任重道遠,最要命的是建虜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再入塞一次,你看現在剩下的軍隊的情況,人家一旦入塞,根本不是對手。
中原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你要承認目前就是組建了一直強大的軍隊和建虜的軍隊打仗也不占優勢,人家是騎兵,來如雲,去如風,你是步兵為主,別說打敗人家,你在人家的後麵追都追不上,明知道人家其中的一夥隻有少量的部隊,但人家想打就打,不想打騎馬跑了,你能拿人家有什麽辦法?要組建一支能打的騎兵與建虜決戰,未必能取得重大的勝利,滅敵一千自損八百就不錯了,再說,組建騎兵要有戰馬,戰馬從哪裏來?中原產的馬匹拉車還行,當做戰馬根本就不是那個種,所以,打敗建虜還是要利用戰術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建虜現在也重視起了火炮,攻擊能力也非往日可比,要戰勝建虜首先在火力上要取得優勢,主要的是武器要升級到更高級,不僅火力強,而且更機動,適應戰場需要。
王家彥被提拔成兵部尚書,本人特別的興奮,現在,朝廷大變,本人有了施展的機會。其它的人也高興,因為王家彥這個人為人剛正,品行高尚,而又精通軍事,還特別的負責人。
當初,朱由檢提拔張縉彥擔當兵部尚書,很多的人不服氣,除了張縉彥資曆淺不能服眾外,主要是張縉彥個人能力問題,眾人聯名上書皇帝朱由檢請求任用王家彥,可是朱由檢不聽。
不聽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魏藻德,魏藻德極力推薦了張縉彥,當時朱由檢覺得魏藻德不錯,不能不給麵子。
王家彥,字開美,福建莆田人,天啟二年進士,今年五十六歲。這王家彥出身農家,因此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初任浙江任開化知縣,其心係民眾,勤政廉潔,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被開化百姓美稱為“神君“。
天啟五年,王家彥調任金華府蘭溪縣令,到達蘭溪後,王家彥立即帶領衙役下鄉,到處視察民情,發現縣城破爛不堪,水利失修,百廢待舉,民生很凋敝,他馬上下令果斷的革除弊端,減輕賦稅,還貢獻家資,大興水利建設,清理護城河,修築舊城牆,幾年間,蘭溪麵貌驟變,煥然一新,百姓擺脫貧窮,生活安康,人們無不稱頌王家彥是清官良臣,明熹宗朱由校嘉勉惠政,獎擢刑部給事中,轉戶部左侍郎,複轉都給事中。
明朝最可笑的迴答就是朱由校,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特麽的木匠活又髒又累,人家就樂此不疲,連國家大事都交給太監魏忠賢了,其實,喜宗朱由校也不是糊塗人,人家將木匠活做到登峰造極,可見特別的聰慧,在用人上,誰好誰壞還是分的清的,像王家彥這種人,如果沒有朱由校的嗬護,早就遭了魏忠賢的毒手了,人家朱由校主要是時時不忘本專業,在皇帝的崗位上操心少點而已。
平心而論,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很多的事兒也許朱由檢玩不明白,而朱由校能玩明白,因為兩個人受的教育不同,朱由校是皇長孫,自然是從小接受如何當好一個君王,學過君王術,而小幾歲的朱由檢最初的定位就是王爺,肯定接受的都是普通的文化教育,沒有人教給他如何玩弄平衡術,如果朱由校有朱由檢這麽的勤奮,也許大明朝還真的是了另一個樣子。
崇禎元年,朱由檢登帝位,王家彥與兵部主事錢元愨、工部主事陸澄源各上疏彈劾魏忠賢,揭露其罪狀,遂使崇禎帝下決心逮捕魏忠賢歸案,王家彥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無所顧忌的硬派作風,深得眾人的敬佩。
崇禎四年,王家彥請求在全國推行按月奏報的條例,提出了許多針對陳舊陋習,甚至腐敗不堪的現象的治理辦法,其不僅頗有革新的思想,對諸多舊製也有精辟見解。
就個人作風和才能,王家彥要高於李邦華,要不是李邦華這老頭身體結實,資曆又比王家彥老,張平真想給朱由檢推薦王家彥。
當前,崇禎一朝麵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軍事,在軍事研究上,王家彥可以說位列群臣之首。
而且,王家彥這個人不畏權勢,也極其重視民生,任職期間,在軍事、民生、反腐、糾亂等方麵曾上書過很多的建議和意見,很多也被朱由檢采納了。
可惜的是朱由檢的手裏有這樣的人放著不用。
崇禎十五年,王家彥擢升少司徒,一年後拜右司馬,協理京營軍隊政務。當時,建虜又一次入塞,京城受到侵擾,皇帝命令王家彥幫助處理籌化軍政事務,授命之日起,王家彥立刻登上城牆,察視內外城十六城門的防務,風雪之夜,提著一盞燈籠,步行巡視城堞,竟然沒有一人知道,第二天,張縉彥宣布誰守職誰失職,誰勤謹誰懶散,令官兵士口服心服,於是大家爭相自勵,直到建虜撤走,幾個月中,王家彥先負責守禦阜成門,又改守安定門,半年的時間裏都是睡在城樓上的。
今年二月初,王家彥被推舉為戶部尚書,崇禎帝覺得兵部離不開王家彥,說軍政隻有家彥才能治理好,兵部離開他不行,於是特例留王家彥任原職。
從這件事兒上,也可以看到朱由檢有時候糊塗,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就拿兵部尚書一職來說吧,明知道王家彥最合適,偏偏就提拔了張縉彥,內閣用了一幫混蛋,朱由檢要是在決策上、用人上不出現錯誤才怪。
這次,朱由檢挺聖命,張平還沒有給他推薦部門一級的幹部,就直接任命了王家彥擔任兵部尚書。
在崇禎一朝,軍事幹部絕對是風險最高的崗位,十七年來,兵敗自殺的不算,朱由檢直接弄死的就有袁崇煥等七個總督,而兵部尚書十七年換過十四個,大多都難免一死,王洽下獄死,張鳳翼服毒死,楊嗣昌自縊死,陳新甲棄市死,隻有張鶴鳴、熊明遇、馮元飆三個人平安著陸,而被治罪的巡撫更是不計其數。
在朱由檢看來,之所以失敗完全是這些人沒有盡到責任,從這一點上看,王家彥現在能活著得力於沒有被重用,算他命大。
哦!過幾天崇禎王朝又要死一個軍事幹部了,不過,張縉彥是罪有應得。
王家彥當上兵部尚書,兵部差點召開慶祝大會,王家彥麵對手下的慶賀笑道:“哪天本官要是丟了腦袋,各位要想法將我打包托運迴福建老家呀!拜托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要是換做前幾年還真的說不準。
王家彥聽說張平來了,得到通報,就趕緊迎了出來,“左都督怎麽到兵部了?”
“怎麽不歡迎呀?恭喜開美升任兵部尚書呀!”
“豈敢!豈敢!還不是都督大人推薦的。”
張平看著王家彥,這家夥怎麽會有這樣的認知,“還真的不是本都督推薦的,乃是皇上早就看中了開美,今日才重用而已。”
右侍郎金之俊也迎了出來。
這是一個沒骨氣的人,張平很討厭這家夥,原史記載,李自成攻進京師後,金之俊立刻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山海關兵敗,接著,金之俊又投降了建虜,成為建虜的走狗。
但這家夥在建虜那裏幹的卻是風生水起,最後官拜太保兼太子太師,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不過,最後建虜還是將他列為貳臣。這家夥告老還鄉後,有人經常在他家的房門口貼帖子罵他,還有一個叫施商餘的人故意欺負他,弄的這家夥得了打嗝的毛病。
“請都督裏麵坐!”,王家彥想請張平進兵部大堂。
“不了,本都督想看一下你們的武備庫裏都有什麽家夥。”
兵部下設四司,分別是武選司、車駕司、武庫司、職方司。
王家彥立刻喊來了武庫司郎中朱芾煌和員外耿章官。
王家彥陪著去了兵器庫,張平卻沒有看到想看的東西。
朱芾煌問道:“都督想看什麽?”
“火藥槍。”
朱芾煌和耿章官一起打開了角落的一個大木箱子,從裏麵拿出兩支火藥槍。
張平看後搖搖頭,“還有沒有別的槍?比如燧發槍。”
二人搖搖頭,“都督大人,就這樣的火繩槍都沒有人願意用,主要的原因是經常炸膛。”
你娘,愛炸膛誰敢用?一開槍自己先嗝屁了,傻呀?
張平當然知道,這槍管都是用鐵皮卷製燒紅了靠鐵匠打接到一塊的,實際上連有縫鋼管都不是,一旦鐵沙子裝實在了沒有不炸膛的。
他知道讓士兵拿著大刀長槍到戰場上殺敵,完全是沒有辦法對抗建虜的騎兵,步兵訓練的再好也不是騎兵的對手,而建虜下一次入塞說不定在什麽時間就發生了,寧遠對頓爾滾有沒有吸引力不好說,讓吳三桂製造的要收複寧遠的假動作也不知道能騙建虜多長時間,要打敗建虜,除了有大量的火炮外,還要改善士兵手中的家把什,火炮好說,等山西的弟兄過來了,蔣德璟也召集了大量的工匠,製造就行了,而他想要的燧發槍卻沒有,這玩意的製造比造炮難多了,機構複雜,雖然給他時間,他也能研究出來,但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再說自己也沒有時間。
“可美,你知道畢懋康嗎?”
“下官倒是聽說過,曾在兵部任過侍郎,很早就辭官不做了,現在還活著沒活著都很難說,都督怎麽突然的想起了他?”
“我告訴你,他還活著,你安排人想法將他找來,有大用。”
“找他來幹什麽?”
“造燧發槍,一種在雨雪天氣都不影響的火藥槍。”
王家彥一聽就知道張平的意思了,臉上流露出興奮,這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可行辦法,“太好了,下官馬上安排人去。”
“叫金之俊去吧,他級別高,老畢感到有麵子,能來。”
</p>
乾清宮外,張平和王承恩嘀咕了一陣子。
王承恩說:昨天晚上,有一些人趁著夜色串門,但沒有人去朱純臣和李國禎兩個人的家。
“都很聰明嗎?我對你說老王,重點是監護朱純臣和李國禎的家,這兩個人的家裏肯定有證據一類的東西,切不可讓人悄悄的取走了,這點你要特別的注意。”
“嘿嘿!督爺,咱家明白!咱家也就是納悶,朱純臣、李國禎罪惡確鑿,咋皇上不下旨直接查抄了他們的家嗎?”
“嘿嘿!老王,皇上有皇上的想法,不是咱們做臣下的能揣摩的,咱們隻能盡心的做好每一件事兒,我覺得老王你肯定是這幾天抄家抄上癮了。”
王承恩瞪了張平一眼,小子,玩高深呢?你可拉倒吧,咱家還不知道?啥主意還不是你給皇上出的?但咱老王也佩服你這點,年紀輕輕的就懂的居功不能自傲,其實,咱老王也這樣,“督爺放心。”
“老王,我對你說吧,查抄迴迴和魏藻德,你老王很辛苦,但是,功勞並不大,但這次調查朱純臣和李國禎犯罪不一樣,要是能協助皇上將那些禍國殃民的東西都查出來,並一網打盡,那功勞可以說功高蓋世首屈一指,恐怕將來在曆史上也要重抹一筆,趁著東廠還在你手裏,好好弄,說不定皇上一高興,賞你倆媳婦都是有可能的。”
王承恩算是服氣了,這特麽的孫子,說著說著正事就開始拿他老王開涮了,天生就是一個壞種。
不過,王承恩也承認張平說的對,這要是揪出一大堆的人,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曆史肯定是要詳細記錄的,誰協助了皇帝的,他老王肯定會名列其中,“謝了呀!”
張平看著王承恩進了乾清宮,就走出了乾清門,他要帶著弟兄們去兵部轉一圈。
這朱由檢抓了李建泰、魏藻德、朱純臣、李國禎,由此還要抓撤一批人,接著再任命一些正直想幹事兒的大臣,隻能說朝廷暫時穩住了陣腳,要打敗李自成讓天下太平起來,慢慢的改善民生讓老百姓吃飽飯,路還長著呢!任重道遠,最要命的是建虜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再入塞一次,你看現在剩下的軍隊的情況,人家一旦入塞,根本不是對手。
中原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你要承認目前就是組建了一直強大的軍隊和建虜的軍隊打仗也不占優勢,人家是騎兵,來如雲,去如風,你是步兵為主,別說打敗人家,你在人家的後麵追都追不上,明知道人家其中的一夥隻有少量的部隊,但人家想打就打,不想打騎馬跑了,你能拿人家有什麽辦法?要組建一支能打的騎兵與建虜決戰,未必能取得重大的勝利,滅敵一千自損八百就不錯了,再說,組建騎兵要有戰馬,戰馬從哪裏來?中原產的馬匹拉車還行,當做戰馬根本就不是那個種,所以,打敗建虜還是要利用戰術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建虜現在也重視起了火炮,攻擊能力也非往日可比,要戰勝建虜首先在火力上要取得優勢,主要的是武器要升級到更高級,不僅火力強,而且更機動,適應戰場需要。
王家彥被提拔成兵部尚書,本人特別的興奮,現在,朝廷大變,本人有了施展的機會。其它的人也高興,因為王家彥這個人為人剛正,品行高尚,而又精通軍事,還特別的負責人。
當初,朱由檢提拔張縉彥擔當兵部尚書,很多的人不服氣,除了張縉彥資曆淺不能服眾外,主要是張縉彥個人能力問題,眾人聯名上書皇帝朱由檢請求任用王家彥,可是朱由檢不聽。
不聽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魏藻德,魏藻德極力推薦了張縉彥,當時朱由檢覺得魏藻德不錯,不能不給麵子。
王家彥,字開美,福建莆田人,天啟二年進士,今年五十六歲。這王家彥出身農家,因此深知百姓生活不易,初任浙江任開化知縣,其心係民眾,勤政廉潔,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被開化百姓美稱為“神君“。
天啟五年,王家彥調任金華府蘭溪縣令,到達蘭溪後,王家彥立即帶領衙役下鄉,到處視察民情,發現縣城破爛不堪,水利失修,百廢待舉,民生很凋敝,他馬上下令果斷的革除弊端,減輕賦稅,還貢獻家資,大興水利建設,清理護城河,修築舊城牆,幾年間,蘭溪麵貌驟變,煥然一新,百姓擺脫貧窮,生活安康,人們無不稱頌王家彥是清官良臣,明熹宗朱由校嘉勉惠政,獎擢刑部給事中,轉戶部左侍郎,複轉都給事中。
明朝最可笑的迴答就是朱由校,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特麽的木匠活又髒又累,人家就樂此不疲,連國家大事都交給太監魏忠賢了,其實,喜宗朱由校也不是糊塗人,人家將木匠活做到登峰造極,可見特別的聰慧,在用人上,誰好誰壞還是分的清的,像王家彥這種人,如果沒有朱由校的嗬護,早就遭了魏忠賢的毒手了,人家朱由校主要是時時不忘本專業,在皇帝的崗位上操心少點而已。
平心而論,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很多的事兒也許朱由檢玩不明白,而朱由校能玩明白,因為兩個人受的教育不同,朱由校是皇長孫,自然是從小接受如何當好一個君王,學過君王術,而小幾歲的朱由檢最初的定位就是王爺,肯定接受的都是普通的文化教育,沒有人教給他如何玩弄平衡術,如果朱由校有朱由檢這麽的勤奮,也許大明朝還真的是了另一個樣子。
崇禎元年,朱由檢登帝位,王家彥與兵部主事錢元愨、工部主事陸澄源各上疏彈劾魏忠賢,揭露其罪狀,遂使崇禎帝下決心逮捕魏忠賢歸案,王家彥大義凜然,剛正不阿,無所顧忌的硬派作風,深得眾人的敬佩。
崇禎四年,王家彥請求在全國推行按月奏報的條例,提出了許多針對陳舊陋習,甚至腐敗不堪的現象的治理辦法,其不僅頗有革新的思想,對諸多舊製也有精辟見解。
就個人作風和才能,王家彥要高於李邦華,要不是李邦華這老頭身體結實,資曆又比王家彥老,張平真想給朱由檢推薦王家彥。
當前,崇禎一朝麵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軍事,在軍事研究上,王家彥可以說位列群臣之首。
而且,王家彥這個人不畏權勢,也極其重視民生,任職期間,在軍事、民生、反腐、糾亂等方麵曾上書過很多的建議和意見,很多也被朱由檢采納了。
可惜的是朱由檢的手裏有這樣的人放著不用。
崇禎十五年,王家彥擢升少司徒,一年後拜右司馬,協理京營軍隊政務。當時,建虜又一次入塞,京城受到侵擾,皇帝命令王家彥幫助處理籌化軍政事務,授命之日起,王家彥立刻登上城牆,察視內外城十六城門的防務,風雪之夜,提著一盞燈籠,步行巡視城堞,竟然沒有一人知道,第二天,張縉彥宣布誰守職誰失職,誰勤謹誰懶散,令官兵士口服心服,於是大家爭相自勵,直到建虜撤走,幾個月中,王家彥先負責守禦阜成門,又改守安定門,半年的時間裏都是睡在城樓上的。
今年二月初,王家彥被推舉為戶部尚書,崇禎帝覺得兵部離不開王家彥,說軍政隻有家彥才能治理好,兵部離開他不行,於是特例留王家彥任原職。
從這件事兒上,也可以看到朱由檢有時候糊塗,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就拿兵部尚書一職來說吧,明知道王家彥最合適,偏偏就提拔了張縉彥,內閣用了一幫混蛋,朱由檢要是在決策上、用人上不出現錯誤才怪。
這次,朱由檢挺聖命,張平還沒有給他推薦部門一級的幹部,就直接任命了王家彥擔任兵部尚書。
在崇禎一朝,軍事幹部絕對是風險最高的崗位,十七年來,兵敗自殺的不算,朱由檢直接弄死的就有袁崇煥等七個總督,而兵部尚書十七年換過十四個,大多都難免一死,王洽下獄死,張鳳翼服毒死,楊嗣昌自縊死,陳新甲棄市死,隻有張鶴鳴、熊明遇、馮元飆三個人平安著陸,而被治罪的巡撫更是不計其數。
在朱由檢看來,之所以失敗完全是這些人沒有盡到責任,從這一點上看,王家彥現在能活著得力於沒有被重用,算他命大。
哦!過幾天崇禎王朝又要死一個軍事幹部了,不過,張縉彥是罪有應得。
王家彥當上兵部尚書,兵部差點召開慶祝大會,王家彥麵對手下的慶賀笑道:“哪天本官要是丟了腦袋,各位要想法將我打包托運迴福建老家呀!拜托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要是換做前幾年還真的說不準。
王家彥聽說張平來了,得到通報,就趕緊迎了出來,“左都督怎麽到兵部了?”
“怎麽不歡迎呀?恭喜開美升任兵部尚書呀!”
“豈敢!豈敢!還不是都督大人推薦的。”
張平看著王家彥,這家夥怎麽會有這樣的認知,“還真的不是本都督推薦的,乃是皇上早就看中了開美,今日才重用而已。”
右侍郎金之俊也迎了出來。
這是一個沒骨氣的人,張平很討厭這家夥,原史記載,李自成攻進京師後,金之俊立刻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山海關兵敗,接著,金之俊又投降了建虜,成為建虜的走狗。
但這家夥在建虜那裏幹的卻是風生水起,最後官拜太保兼太子太師,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不過,最後建虜還是將他列為貳臣。這家夥告老還鄉後,有人經常在他家的房門口貼帖子罵他,還有一個叫施商餘的人故意欺負他,弄的這家夥得了打嗝的毛病。
“請都督裏麵坐!”,王家彥想請張平進兵部大堂。
“不了,本都督想看一下你們的武備庫裏都有什麽家夥。”
兵部下設四司,分別是武選司、車駕司、武庫司、職方司。
王家彥立刻喊來了武庫司郎中朱芾煌和員外耿章官。
王家彥陪著去了兵器庫,張平卻沒有看到想看的東西。
朱芾煌問道:“都督想看什麽?”
“火藥槍。”
朱芾煌和耿章官一起打開了角落的一個大木箱子,從裏麵拿出兩支火藥槍。
張平看後搖搖頭,“還有沒有別的槍?比如燧發槍。”
二人搖搖頭,“都督大人,就這樣的火繩槍都沒有人願意用,主要的原因是經常炸膛。”
你娘,愛炸膛誰敢用?一開槍自己先嗝屁了,傻呀?
張平當然知道,這槍管都是用鐵皮卷製燒紅了靠鐵匠打接到一塊的,實際上連有縫鋼管都不是,一旦鐵沙子裝實在了沒有不炸膛的。
他知道讓士兵拿著大刀長槍到戰場上殺敵,完全是沒有辦法對抗建虜的騎兵,步兵訓練的再好也不是騎兵的對手,而建虜下一次入塞說不定在什麽時間就發生了,寧遠對頓爾滾有沒有吸引力不好說,讓吳三桂製造的要收複寧遠的假動作也不知道能騙建虜多長時間,要打敗建虜,除了有大量的火炮外,還要改善士兵手中的家把什,火炮好說,等山西的弟兄過來了,蔣德璟也召集了大量的工匠,製造就行了,而他想要的燧發槍卻沒有,這玩意的製造比造炮難多了,機構複雜,雖然給他時間,他也能研究出來,但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再說自己也沒有時間。
“可美,你知道畢懋康嗎?”
“下官倒是聽說過,曾在兵部任過侍郎,很早就辭官不做了,現在還活著沒活著都很難說,都督怎麽突然的想起了他?”
“我告訴你,他還活著,你安排人想法將他找來,有大用。”
“找他來幹什麽?”
“造燧發槍,一種在雨雪天氣都不影響的火藥槍。”
王家彥一聽就知道張平的意思了,臉上流露出興奮,這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可行辦法,“太好了,下官馬上安排人去。”
“叫金之俊去吧,他級別高,老畢感到有麵子,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