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從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無神開始進入賢者模式解讀宇宙誕生之初
“哈?這怎麽和我們學到的不太一樣?不是你編的吧?!”馬嘉的質疑打斷了正在沉浸式聽無神解讀的淨世,於是被坐在休眠倉邊的淨世一掌直接打在了背上,瞬間消停了。
“咳咳!那我繼續了…”
“32號地球的所有主流學術都不讚同這個觀點,但這個觀點並不是提出來的,而是被所有的古跡記載,並且綠洲的金教授說親自見到過這樣的存在。”
“宇宙還未正式成為現在的宇宙之前,隻是一個純黑色的球體,也就是所謂的三維宇宙最初的實體,裏麵不存在任何光線,簡單的說,如果宇宙中所有天體同時坍縮並且凝聚,根據si的演算來推,的確最終的宇宙會是這樣的情況…”
“這也就是宇宙之初的樣子,你可以理解成坍縮成了一個巨型黑洞,又和巨型黑洞的特性不太相同的東西,但由於坍縮力的方向平均來自多個方向,所以這可以說是一個達到極高密度的球。”
“這個球,就是目前的三維宇宙,但其內部也就是完全的暗空間,裏麵沒有任何可見物質。”
“那球的外部呢?難道是矢量四維麽?”馬嘉迫不及待的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對,的確是矢量四維,根據馬嘉教授與si後期的跌算演變,三維宇宙的外部隻存在一個維度,就是四維,學術界所謂的五維、六維以及更高的十一維度,僅僅是數學算法中的說法,實際上他們後續的所有維度都還在四維之內。”
“四維是無限矢量維度,裏麵充滿了能量,同樣沒有任何物質,而在四維的中心是一個黑色的三維宇宙,四維則沒有邊界,無限存在於外部,這就是他們的關係,你可以理解為大球套小球,但實際上這個大球根本沒有邊界。”
“準確的說,學術界的一維和二維也同樣在三維和四維的內部,相當於任意物質都在四維之內。”
“咳咳!好,然後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誕生,這裏宇宙大爆炸誕生的主要原因是單向刺破原理,就好像在一個空擋的房間內有一個真空皮球,你如果從皮球的內部刺破一個洞,和從外部刺破一個洞,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真空皮球之所以能維持球形,是因為內部均勻的真空引力導致極高的密度產生,如果從內部刺破這個外殼,由於真空引力的作用,它隻會折疊坍縮成更加小的存在,而這也幾乎不可能做到,在這種密度下,沒有任何物質或者不可見物質可以進行刺穿行為。”
“但是從外部如果進行點垂實驗,就可以輕易刺破…”
由於高級別的詞匯太多,導致淨世也忍不住發問起來“點垂又是什麽?那為什麽外部就可以刺破呢?”
“哼…點垂你可以理解為絕對垂直的能量針,就是根據它的表麵垂直度,製作一個可以連接到四維空間能量的點針,也就是一個很細很細,幾乎沒有數據的針,這個針垂直刺破三維真空球的表麵,但是在受力上來講,它所受到的三維引力非常低,精準度卻非常高。”
“是不是就像跳水一樣,如果跳水垂直落入水中,水花就非常小,不會引起炸開的水花,如果平躺入水,就會炸開水麵,那麽可能會導致三維宇宙出現直接爆炸?!”馬嘉的形容非常貼切,這也讓無神對他有些刮目相看。
無神豎起大拇指指向馬嘉“bingo!你的解釋非常對,所以,當點垂的點針進入三維宇宙之後,由於著口…em…也就是開口的位置很小,並不會引起非常大的爆炸,所以宇宙大爆炸才不會變成宇宙真的爆炸,而隻是從外部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對於三維空間來說非常大,但實際上對於四維來講,甚至還不如一根針大。”
“而這也會讓四維宇宙的物質開始沿著點針進入三維空間,這就造成了宇宙大爆炸後,有不斷的不可見能量和中子,質子,光子以及中微粒子進入三維宇宙內部。”
“因為三維宇宙本身內部是有結構力的,也就是不可見的結構能量,就是所謂的暗空間和暗物質,來支撐整個空間結構,所以,在可見物質進入後,可見物質就最終形成了所謂的星球,衛星,以及恆星等。”
“我們為什麽看不到暗物質和暗空間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的身體也來自於四維空間的物質,所以我們無法看到不同次元的‘結構力’!”
“因此,地球就在這之後的100億年內誕生。”
“等等?我們不是要講平行空間嘛,怎麽還沒講到就地球誕生了?!”淨世聽了半天似乎已經迷糊了,但關於重點,她還記得很清楚,是平行空間。
“不要急嘛!接下來就是平行空間如何誕生了!”
“從大爆炸後,四維的物質開始進入不可見空間,這就好比油滴入了水中,如果你在水中出生,從未上過水麵,那麽你是無法判斷水是什麽的,這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無法判斷不可見物質的存在是因為這個空間裏充滿了不可見物質。”
“但是油如果在水中,就會因為密度不同而非常明顯,所以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的差別在於頻率,不同的頻率波段中可見的物質也不同。”
“從大爆炸後,中子,光子,質子,中微粒子等,以及能量,大量輸入進來,然後逐漸碰撞發生衰變和合並,最終發生轉變物質。”
“從前有個理論說過,如果物質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存在,那麽它的質量將變成0,然後就會變成能量的形式存在,相反的,如果能量以逐漸降低的速度變化,不但會從能量中釋放一些物質出來變成實體,同樣也可以創造出物質的不同屬性,這就是頻率的變化引起的!”
無神用力的搖擺著食指作為比喻,手腕不動的情況下搖動食指,似乎食指也會逐漸不清晰“如果我的速度夠快,超過光速後,我的食指將會消失成為能量,頻率如果達到一定速度,物質將會進入能量場,以能量的方式存在於世界。”
“而地球的誕生和所有星球的誕生,都是以光速為基本界限,逐漸停止頻率產生的能量轉化變換成的物質,土地,飛船,車,海洋等等...”
“所以當‘爆炸’過後,從冷卻開始的第一納秒開始,能量就開始發生轉化,然後可見物質就開始接連不斷的誕生,就像是熔岩在流出火山的那一刹那就開始冷卻成為石頭,隻是我們肉眼無法觀察到那麽細微的變化,而我們隻能觀察到結果是一個道理。”
“但是,因為大爆炸是類似錐桶形區方向發散,所以在能量產生頻率波段的那一瞬間,不同橫向坐標所誕生的波段也不太相同,會有細微的變化,而這就是每個多元空間的不同之處!”
兩個人聽得非常認真,不過這裏還是馬嘉提出了疑問“橫向坐標產生的頻率在細微上的差別是不是也同樣會在不同角度的橫向坐標產生不同的區別!也就是,誕生的第一秒中,處在同一個錐形位置的所有點,都可以看做一個空間,但是這上麵所有的點在此時開始就已經完全不同了!”
“哈?這是什麽意思啊?為什麽你們聊的內容我感覺好像從沒聽說過!”淨世的腦袋已經快成一坨漿糊了,似乎越來越無法理解科學帶來的刺激了!
“現在總算是有馬嘉教授的樣子了呢!的確是這樣,我認為有個例子可以很好的解釋,你看,比如澆花用的噴頭,一般是呈現倒錐形狀的噴灑方向對吧!這樣有利於擴大噴灑麵積!”
“宇宙的誕生就好像源源不斷的噴灑,水管就好比點針,龍頭噴灑的瞬間,就好像是點針刺破三維宇宙的瞬間,從四維的點針進入三維宇宙的水,會呈現噴灑狀噴出,而在第一納秒噴出的所有水滴,每一滴都可以是一個空間,而每個空間都會有一個地球!”
“第一納秒噴灑出的水滴中,會呈現出一個圓形的平麵切麵,而這個切麵上的所有水滴,都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第二納秒噴灑出的水滴中,在上一納秒噴灑水滴中會存在與第二納秒同一路徑的水滴,那麽這兩個水滴,就隻存在事件時間差,也就是一早一晚的關係。”
“這個噴灑第三納秒出現的水滴,依然會和上兩次納秒一樣,每個點都會出現同一個方向路徑的水滴,就像是人在走路,向同一個方向走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和第三步,他們隻有這件事的時間前後差別,不存在事件差別。”
“但是如果這個方向是走路,那麽另外一個方向,你就可能是跳躍,而第三個方向則可能是跑步或者匍匐前進,這就會導致在同一時刻中,產生不同的分歧,這就是選擇帶來的多元空間。”
“因此,有些人會夢到自己飛起來,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空間的地球都不大相同,甚至可能重力不同,引力不同,但同一個方向的地球卻幾乎沒很大區別,隻存在時間前後的區別。”
“所以我們的飛船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造的,可能如果這個理論在100年前,人類根本無法理解,進入其他空間的地球不需要飛,而是需要將時間‘留在原地!’,這句話並不太好理解,不過通過參照物我們可以更好的解釋。”
馬嘉瞪大了眼睛,似乎已經明白了原理迫不及待的想要說出口,在無神的暗示下,馬嘉直接解釋了起來“是不是就類似一個列車,假如說我們站在列車的第一節車廂中,第一節前麵還有個車頭。”
“那麽第一節車廂代表32號地球,第二節代表33號地球,第三節代表34號地球,車頭就是31號地球!”
“如果我們想要從第一節到車頭,按照古人的思維,他們想要突破宇宙空間的屏障,就選擇通過打破光速來實現,但是卻發現根本無法突破光速,所以他們無法從第一節車廂進入車頭部分,但同時也無法通過減速到一定程度然後進入到第二節車廂,因此就卡在中間,無法進入其他空間的地球。”
“他們無法通過打破光速的原因是因為宇宙的相對速度問題沒有理解,因為銀河係在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向巨引源前進,太陽係也同樣以幾乎不相上下的速度跟隨在銀河係內部,那麽同理,地球也是以這種速度前進,而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速度,是因為就像列車中的人類,也無法感受到列車的速度一樣,而他們甚至並不會感覺到自己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行駛。”
“但如果要突破更快的速度,首先就要突破600千米每秒,然後才可以解決距離問題,要去到下一個空間就需要人類有足夠長的壽命去以600千米每秒的速度飛到那個空間才可以!”
“因此,如果靠速度突破壁壘,就不可能存在人類的壽命能做到或者進入下一顆地球!”
“所以說,黑洞w的關鍵在於利用銀河係本身的速度,進行停滯型位移!”
“那麽,換到列車上來講,單向行駛的列車,如果從第一節到第二節車廂,最快的方法,是讓自己脫離當前的時間,也就是讓自己滯空後留在原地坐標!列車依然前進,那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跳躍!”
“沒錯,馬嘉,你這個比喻說的非常到位,但首先要排除的是,如果在列車上滯空,那就代表讓人突然跳在空中就可以,但實際上會受到列車速度慣性的影響,加上短暫的落地時間,依然不會改變很多。”
“但是,如果是黑洞的話,就可以做到,通常情況下,黑洞也會跟隨星係運動,但如果這個黑洞的引力足夠大,能夠控製脫離星係的運動軌跡,那麽就可以實現在短暫時間內長時間滯空,也就是說,如果能在第一節車廂中滯空時間達到10秒,你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進入第二節車廂!”
“甚至進入更靠後的車廂!滯空時間越久,相對宇宙速度越快,而你需要跳躍用的時間就越短!”
“哈?這怎麽和我們學到的不太一樣?不是你編的吧?!”馬嘉的質疑打斷了正在沉浸式聽無神解讀的淨世,於是被坐在休眠倉邊的淨世一掌直接打在了背上,瞬間消停了。
“咳咳!那我繼續了…”
“32號地球的所有主流學術都不讚同這個觀點,但這個觀點並不是提出來的,而是被所有的古跡記載,並且綠洲的金教授說親自見到過這樣的存在。”
“宇宙還未正式成為現在的宇宙之前,隻是一個純黑色的球體,也就是所謂的三維宇宙最初的實體,裏麵不存在任何光線,簡單的說,如果宇宙中所有天體同時坍縮並且凝聚,根據si的演算來推,的確最終的宇宙會是這樣的情況…”
“這也就是宇宙之初的樣子,你可以理解成坍縮成了一個巨型黑洞,又和巨型黑洞的特性不太相同的東西,但由於坍縮力的方向平均來自多個方向,所以這可以說是一個達到極高密度的球。”
“這個球,就是目前的三維宇宙,但其內部也就是完全的暗空間,裏麵沒有任何可見物質。”
“那球的外部呢?難道是矢量四維麽?”馬嘉迫不及待的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對,的確是矢量四維,根據馬嘉教授與si後期的跌算演變,三維宇宙的外部隻存在一個維度,就是四維,學術界所謂的五維、六維以及更高的十一維度,僅僅是數學算法中的說法,實際上他們後續的所有維度都還在四維之內。”
“四維是無限矢量維度,裏麵充滿了能量,同樣沒有任何物質,而在四維的中心是一個黑色的三維宇宙,四維則沒有邊界,無限存在於外部,這就是他們的關係,你可以理解為大球套小球,但實際上這個大球根本沒有邊界。”
“準確的說,學術界的一維和二維也同樣在三維和四維的內部,相當於任意物質都在四維之內。”
“咳咳!好,然後就是宇宙大爆炸的誕生,這裏宇宙大爆炸誕生的主要原因是單向刺破原理,就好像在一個空擋的房間內有一個真空皮球,你如果從皮球的內部刺破一個洞,和從外部刺破一個洞,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真空皮球之所以能維持球形,是因為內部均勻的真空引力導致極高的密度產生,如果從內部刺破這個外殼,由於真空引力的作用,它隻會折疊坍縮成更加小的存在,而這也幾乎不可能做到,在這種密度下,沒有任何物質或者不可見物質可以進行刺穿行為。”
“但是從外部如果進行點垂實驗,就可以輕易刺破…”
由於高級別的詞匯太多,導致淨世也忍不住發問起來“點垂又是什麽?那為什麽外部就可以刺破呢?”
“哼…點垂你可以理解為絕對垂直的能量針,就是根據它的表麵垂直度,製作一個可以連接到四維空間能量的點針,也就是一個很細很細,幾乎沒有數據的針,這個針垂直刺破三維真空球的表麵,但是在受力上來講,它所受到的三維引力非常低,精準度卻非常高。”
“是不是就像跳水一樣,如果跳水垂直落入水中,水花就非常小,不會引起炸開的水花,如果平躺入水,就會炸開水麵,那麽可能會導致三維宇宙出現直接爆炸?!”馬嘉的形容非常貼切,這也讓無神對他有些刮目相看。
無神豎起大拇指指向馬嘉“bingo!你的解釋非常對,所以,當點垂的點針進入三維宇宙之後,由於著口…em…也就是開口的位置很小,並不會引起非常大的爆炸,所以宇宙大爆炸才不會變成宇宙真的爆炸,而隻是從外部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對於三維空間來說非常大,但實際上對於四維來講,甚至還不如一根針大。”
“而這也會讓四維宇宙的物質開始沿著點針進入三維空間,這就造成了宇宙大爆炸後,有不斷的不可見能量和中子,質子,光子以及中微粒子進入三維宇宙內部。”
“因為三維宇宙本身內部是有結構力的,也就是不可見的結構能量,就是所謂的暗空間和暗物質,來支撐整個空間結構,所以,在可見物質進入後,可見物質就最終形成了所謂的星球,衛星,以及恆星等。”
“我們為什麽看不到暗物質和暗空間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的身體也來自於四維空間的物質,所以我們無法看到不同次元的‘結構力’!”
“因此,地球就在這之後的100億年內誕生。”
“等等?我們不是要講平行空間嘛,怎麽還沒講到就地球誕生了?!”淨世聽了半天似乎已經迷糊了,但關於重點,她還記得很清楚,是平行空間。
“不要急嘛!接下來就是平行空間如何誕生了!”
“從大爆炸後,四維的物質開始進入不可見空間,這就好比油滴入了水中,如果你在水中出生,從未上過水麵,那麽你是無法判斷水是什麽的,這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無法判斷不可見物質的存在是因為這個空間裏充滿了不可見物質。”
“但是油如果在水中,就會因為密度不同而非常明顯,所以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的差別在於頻率,不同的頻率波段中可見的物質也不同。”
“從大爆炸後,中子,光子,質子,中微粒子等,以及能量,大量輸入進來,然後逐漸碰撞發生衰變和合並,最終發生轉變物質。”
“從前有個理論說過,如果物質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存在,那麽它的質量將變成0,然後就會變成能量的形式存在,相反的,如果能量以逐漸降低的速度變化,不但會從能量中釋放一些物質出來變成實體,同樣也可以創造出物質的不同屬性,這就是頻率的變化引起的!”
無神用力的搖擺著食指作為比喻,手腕不動的情況下搖動食指,似乎食指也會逐漸不清晰“如果我的速度夠快,超過光速後,我的食指將會消失成為能量,頻率如果達到一定速度,物質將會進入能量場,以能量的方式存在於世界。”
“而地球的誕生和所有星球的誕生,都是以光速為基本界限,逐漸停止頻率產生的能量轉化變換成的物質,土地,飛船,車,海洋等等...”
“所以當‘爆炸’過後,從冷卻開始的第一納秒開始,能量就開始發生轉化,然後可見物質就開始接連不斷的誕生,就像是熔岩在流出火山的那一刹那就開始冷卻成為石頭,隻是我們肉眼無法觀察到那麽細微的變化,而我們隻能觀察到結果是一個道理。”
“但是,因為大爆炸是類似錐桶形區方向發散,所以在能量產生頻率波段的那一瞬間,不同橫向坐標所誕生的波段也不太相同,會有細微的變化,而這就是每個多元空間的不同之處!”
兩個人聽得非常認真,不過這裏還是馬嘉提出了疑問“橫向坐標產生的頻率在細微上的差別是不是也同樣會在不同角度的橫向坐標產生不同的區別!也就是,誕生的第一秒中,處在同一個錐形位置的所有點,都可以看做一個空間,但是這上麵所有的點在此時開始就已經完全不同了!”
“哈?這是什麽意思啊?為什麽你們聊的內容我感覺好像從沒聽說過!”淨世的腦袋已經快成一坨漿糊了,似乎越來越無法理解科學帶來的刺激了!
“現在總算是有馬嘉教授的樣子了呢!的確是這樣,我認為有個例子可以很好的解釋,你看,比如澆花用的噴頭,一般是呈現倒錐形狀的噴灑方向對吧!這樣有利於擴大噴灑麵積!”
“宇宙的誕生就好像源源不斷的噴灑,水管就好比點針,龍頭噴灑的瞬間,就好像是點針刺破三維宇宙的瞬間,從四維的點針進入三維宇宙的水,會呈現噴灑狀噴出,而在第一納秒噴出的所有水滴,每一滴都可以是一個空間,而每個空間都會有一個地球!”
“第一納秒噴灑出的水滴中,會呈現出一個圓形的平麵切麵,而這個切麵上的所有水滴,都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第二納秒噴灑出的水滴中,在上一納秒噴灑水滴中會存在與第二納秒同一路徑的水滴,那麽這兩個水滴,就隻存在事件時間差,也就是一早一晚的關係。”
“這個噴灑第三納秒出現的水滴,依然會和上兩次納秒一樣,每個點都會出現同一個方向路徑的水滴,就像是人在走路,向同一個方向走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和第三步,他們隻有這件事的時間前後差別,不存在事件差別。”
“但是如果這個方向是走路,那麽另外一個方向,你就可能是跳躍,而第三個方向則可能是跑步或者匍匐前進,這就會導致在同一時刻中,產生不同的分歧,這就是選擇帶來的多元空間。”
“因此,有些人會夢到自己飛起來,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空間的地球都不大相同,甚至可能重力不同,引力不同,但同一個方向的地球卻幾乎沒很大區別,隻存在時間前後的區別。”
“所以我們的飛船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造的,可能如果這個理論在100年前,人類根本無法理解,進入其他空間的地球不需要飛,而是需要將時間‘留在原地!’,這句話並不太好理解,不過通過參照物我們可以更好的解釋。”
馬嘉瞪大了眼睛,似乎已經明白了原理迫不及待的想要說出口,在無神的暗示下,馬嘉直接解釋了起來“是不是就類似一個列車,假如說我們站在列車的第一節車廂中,第一節前麵還有個車頭。”
“那麽第一節車廂代表32號地球,第二節代表33號地球,第三節代表34號地球,車頭就是31號地球!”
“如果我們想要從第一節到車頭,按照古人的思維,他們想要突破宇宙空間的屏障,就選擇通過打破光速來實現,但是卻發現根本無法突破光速,所以他們無法從第一節車廂進入車頭部分,但同時也無法通過減速到一定程度然後進入到第二節車廂,因此就卡在中間,無法進入其他空間的地球。”
“他們無法通過打破光速的原因是因為宇宙的相對速度問題沒有理解,因為銀河係在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向巨引源前進,太陽係也同樣以幾乎不相上下的速度跟隨在銀河係內部,那麽同理,地球也是以這種速度前進,而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速度,是因為就像列車中的人類,也無法感受到列車的速度一樣,而他們甚至並不會感覺到自己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行駛。”
“但如果要突破更快的速度,首先就要突破600千米每秒,然後才可以解決距離問題,要去到下一個空間就需要人類有足夠長的壽命去以600千米每秒的速度飛到那個空間才可以!”
“因此,如果靠速度突破壁壘,就不可能存在人類的壽命能做到或者進入下一顆地球!”
“所以說,黑洞w的關鍵在於利用銀河係本身的速度,進行停滯型位移!”
“那麽,換到列車上來講,單向行駛的列車,如果從第一節到第二節車廂,最快的方法,是讓自己脫離當前的時間,也就是讓自己滯空後留在原地坐標!列車依然前進,那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跳躍!”
“沒錯,馬嘉,你這個比喻說的非常到位,但首先要排除的是,如果在列車上滯空,那就代表讓人突然跳在空中就可以,但實際上會受到列車速度慣性的影響,加上短暫的落地時間,依然不會改變很多。”
“但是,如果是黑洞的話,就可以做到,通常情況下,黑洞也會跟隨星係運動,但如果這個黑洞的引力足夠大,能夠控製脫離星係的運動軌跡,那麽就可以實現在短暫時間內長時間滯空,也就是說,如果能在第一節車廂中滯空時間達到10秒,你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進入第二節車廂!”
“甚至進入更靠後的車廂!滯空時間越久,相對宇宙速度越快,而你需要跳躍用的時間就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