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娘家買自行車
七零軍婚:分家!我不伺候了! 作者:愛吃三華李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閨女這麽往娘家搬東西,她是高興的,但更怕外人說她閨女,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家閨女心裏頭沒有她小家。
而且萬一女婿心裏不舒服,更讓女兒難做。
那為了娘家跟婆家和自己男人生了隔閡的女人可不少,這事她們這條巷子就有發生過的。
一開始那家人先是時不時慫恿閨女把婆家的東西往娘家搬。
最後一次鬧開來還是因為那家人的女兒偷偷把家裏的錢,全部借給了娘家,說是娘家弟弟娶媳婦要花錢給彩禮。
說是借,最後整整三百塊錢全部被娘家爸媽給上到禮金那環去了,那錢自然是要不迴去了。
三百塊錢的禮金,也虧那家人想得出來。
蘇母想到最後那女人還被婆家趕了出來,就忍不住拿眼瞧女兒。一想她閨女不停的給家裏拿東西,最後的最後結局也像那女人一樣。
蘇母就忍不住害怕,一害怕就緊張:“這你帶迴去,以後少往家裏提東西,吃不完就曬起來,我跟你爸不缺這口吃的。隻要你好,我跟你爸就放心了。”
蘇冉冉一聽,就知道她媽誤會了。
哭笑不得:“媽,這可不是給你和我爸拿過來的,這是我今天發的福利,今天早上剛給家裏拿了幾斤。夠夠你們吃了。”
蘇母一聽,也不尷尬:“哦,我就說嘛。”
反應過來,又覺得不對:“不對啊。你給家裏拿的龍眼是福利,今天怎麽又發福利?”
她一臉疑惑,但手上不停的摘擇著空心菜,打算中午炒了吃。
蘇冉冉見她媽忙,把龍眼放好,又從裏麵抓了一把龍眼出來給她媽吃。
然後也一起坐到菜籃子邊,拿起一條空心菜便擇了起來。
邊折邊解釋:“采購部就這樣,昨天的福利是昨天的,今天的福利是今天的。”
說著還一臉豪邁道:“媽,你跟著我就享福吧。”
蘇母被她這樣子整笑了:“好好好,我跟著你享福。”
閨女自從在采購部上班,這段時間人就開朗了不少,看著都活力了些。
要不說女人還是得有份工作。
蘇母對這話極其的讚同。
看看她們老蘇家,那個女的出門不是抬頭挺胸的?
還不是工作給了她們女人底氣?
雖然老蘇和兩個兒子都不差。
但工作終歸還是她們最終的底氣不是。
蘇母心裏想著,臉上笑咪咪的點點頭,“是這個理兒。不過呀,你在采購部也要小心著點,別讓人算計了去。”
“這上了班可跟在地裏幹活不一樣。”
“人情世故什麽的你也要懂一點,禮尚往來呀那些,你要是不會跟我跟你爸說都行,我們教你。”
蘇冉冉知道她媽這是怕她跟同事相處不好。
好在她從始至終沒有提過江橙橙的事,不然爸媽還不知道怎麽擔心呢。
“媽,我曉得的。我們采購部同事都挺好相處的,大家互相照應著呢。”
“那就好,那就好。”
母女倆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自行車鈴聲。
蘇父推著一輛自行車進了院子,自行車的車後座上還綁著一小袋麵粉。
蘇冉冉眼睛一亮:“喲,爸,您這是今兒個買的車?還有這哪弄來的麵粉呀?”
蘇父抹了把汗,把車稀罕的停穩,這才說:“自行車是昨天定的,今天才去把車提了順帶上牌。
麵粉廠裏發的,最近效益不錯。聽說龍眼下午發,這不,我就想著先拿麵粉迴來,到時候讓你們做點好吃的白麵條。”
“嗯,我媽做的麵條好吃。”蘇冉冉幫忙接過麵粉。
別說還挺沉。
蘇母正稀罕的摸車把:“老蘇,咱家也算有自己的車了!”
“之前我就說買,你說再等等,要是早買家裏不早就有車嗎?”
蘇母:那她還不是怕大閨女覺得她們當爹媽的有私心嗎?
大閨女才嫁出去多久,家裏就買自行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偏心其他孩子呢。
正其樂融融呢,鄰居張嬸串門走了進來。
看到蘇家小院竟然停了兩輛自行車,把她給看得羨慕不行:“雨梅你家這是買了兩輛車啊?”
蘇母看到她這麽說,趕緊擺手:“不是,不是,哪裏買了兩輛,有一輛是我們冉冉的,這孩子剛下班,正好過來一起吃個午飯。”
聞言,張嬸激動的攏了攏耳邊頭發,然後不可置信的把目光投向蘇冉冉:“冉冉在鎮上上班?”
不等蘇家幾人說話,她又緊追著問:“好閨女,你這是在哪裏上班啊,之前怎麽沒聽說?
你在哪裏上班,還要人不?我家小玲還沒工作呢。能不能介紹一下讓我們小玲也去?”
蘇冉冉在鎮上供銷社的采購部上班的事,他們這條小巷子確實沒有多少人知道。
畢竟蘇家人都不是長舌婦,也沒有幾個人有空出去串門的。
蘇冉冉知道這嬸子是熱心腸的人,為人就是好熱鬧,也不是真的有意為難她。
開口讓她介紹工作,蘇冉冉隻覺得好笑不已。
再說了,采購部的崗位也不是她說要人就能要人的。
蘇冉冉撓撓頭:“張嬸,我在供銷社的采購部上班,不過那裏招人都是統一安排考試的,所以你真的太高看我了。”
張嬸聽了,眼神瞬間黯淡下來,想了下就想通了,“唉,也是,這種好事哪能輪得到我們普通人家。”
蘇母見狀,連忙打圓場:“她嬸子,你也別灰心,說不定哪天就有別的機會了。”
蘇父也搭了一腔:“你家小玲在上高中吧?還有點時間,糖廠每年都會招幾個臨時工,到時候可以老張去問問。”
“對啊,留意一下,有機會總比沒機會好。”
張嬸被他們夫妻倆一人一句說的眼睛重新亮了起來,“對啊,我咋沒想到呢,謝謝老蘇啊,對了還有雨梅。”
隨後話題一轉,看著蘇冉冉又說:“好閨女,沒想到你竟然去了供銷社的采購部,那可是個了不得的工作。”
鎮上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供銷社的工作,更別提采購部的了。
那位置,油水足。
而且萬一女婿心裏不舒服,更讓女兒難做。
那為了娘家跟婆家和自己男人生了隔閡的女人可不少,這事她們這條巷子就有發生過的。
一開始那家人先是時不時慫恿閨女把婆家的東西往娘家搬。
最後一次鬧開來還是因為那家人的女兒偷偷把家裏的錢,全部借給了娘家,說是娘家弟弟娶媳婦要花錢給彩禮。
說是借,最後整整三百塊錢全部被娘家爸媽給上到禮金那環去了,那錢自然是要不迴去了。
三百塊錢的禮金,也虧那家人想得出來。
蘇母想到最後那女人還被婆家趕了出來,就忍不住拿眼瞧女兒。一想她閨女不停的給家裏拿東西,最後的最後結局也像那女人一樣。
蘇母就忍不住害怕,一害怕就緊張:“這你帶迴去,以後少往家裏提東西,吃不完就曬起來,我跟你爸不缺這口吃的。隻要你好,我跟你爸就放心了。”
蘇冉冉一聽,就知道她媽誤會了。
哭笑不得:“媽,這可不是給你和我爸拿過來的,這是我今天發的福利,今天早上剛給家裏拿了幾斤。夠夠你們吃了。”
蘇母一聽,也不尷尬:“哦,我就說嘛。”
反應過來,又覺得不對:“不對啊。你給家裏拿的龍眼是福利,今天怎麽又發福利?”
她一臉疑惑,但手上不停的摘擇著空心菜,打算中午炒了吃。
蘇冉冉見她媽忙,把龍眼放好,又從裏麵抓了一把龍眼出來給她媽吃。
然後也一起坐到菜籃子邊,拿起一條空心菜便擇了起來。
邊折邊解釋:“采購部就這樣,昨天的福利是昨天的,今天的福利是今天的。”
說著還一臉豪邁道:“媽,你跟著我就享福吧。”
蘇母被她這樣子整笑了:“好好好,我跟著你享福。”
閨女自從在采購部上班,這段時間人就開朗了不少,看著都活力了些。
要不說女人還是得有份工作。
蘇母對這話極其的讚同。
看看她們老蘇家,那個女的出門不是抬頭挺胸的?
還不是工作給了她們女人底氣?
雖然老蘇和兩個兒子都不差。
但工作終歸還是她們最終的底氣不是。
蘇母心裏想著,臉上笑咪咪的點點頭,“是這個理兒。不過呀,你在采購部也要小心著點,別讓人算計了去。”
“這上了班可跟在地裏幹活不一樣。”
“人情世故什麽的你也要懂一點,禮尚往來呀那些,你要是不會跟我跟你爸說都行,我們教你。”
蘇冉冉知道她媽這是怕她跟同事相處不好。
好在她從始至終沒有提過江橙橙的事,不然爸媽還不知道怎麽擔心呢。
“媽,我曉得的。我們采購部同事都挺好相處的,大家互相照應著呢。”
“那就好,那就好。”
母女倆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自行車鈴聲。
蘇父推著一輛自行車進了院子,自行車的車後座上還綁著一小袋麵粉。
蘇冉冉眼睛一亮:“喲,爸,您這是今兒個買的車?還有這哪弄來的麵粉呀?”
蘇父抹了把汗,把車稀罕的停穩,這才說:“自行車是昨天定的,今天才去把車提了順帶上牌。
麵粉廠裏發的,最近效益不錯。聽說龍眼下午發,這不,我就想著先拿麵粉迴來,到時候讓你們做點好吃的白麵條。”
“嗯,我媽做的麵條好吃。”蘇冉冉幫忙接過麵粉。
別說還挺沉。
蘇母正稀罕的摸車把:“老蘇,咱家也算有自己的車了!”
“之前我就說買,你說再等等,要是早買家裏不早就有車嗎?”
蘇母:那她還不是怕大閨女覺得她們當爹媽的有私心嗎?
大閨女才嫁出去多久,家裏就買自行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偏心其他孩子呢。
正其樂融融呢,鄰居張嬸串門走了進來。
看到蘇家小院竟然停了兩輛自行車,把她給看得羨慕不行:“雨梅你家這是買了兩輛車啊?”
蘇母看到她這麽說,趕緊擺手:“不是,不是,哪裏買了兩輛,有一輛是我們冉冉的,這孩子剛下班,正好過來一起吃個午飯。”
聞言,張嬸激動的攏了攏耳邊頭發,然後不可置信的把目光投向蘇冉冉:“冉冉在鎮上上班?”
不等蘇家幾人說話,她又緊追著問:“好閨女,你這是在哪裏上班啊,之前怎麽沒聽說?
你在哪裏上班,還要人不?我家小玲還沒工作呢。能不能介紹一下讓我們小玲也去?”
蘇冉冉在鎮上供銷社的采購部上班的事,他們這條小巷子確實沒有多少人知道。
畢竟蘇家人都不是長舌婦,也沒有幾個人有空出去串門的。
蘇冉冉知道這嬸子是熱心腸的人,為人就是好熱鬧,也不是真的有意為難她。
開口讓她介紹工作,蘇冉冉隻覺得好笑不已。
再說了,采購部的崗位也不是她說要人就能要人的。
蘇冉冉撓撓頭:“張嬸,我在供銷社的采購部上班,不過那裏招人都是統一安排考試的,所以你真的太高看我了。”
張嬸聽了,眼神瞬間黯淡下來,想了下就想通了,“唉,也是,這種好事哪能輪得到我們普通人家。”
蘇母見狀,連忙打圓場:“她嬸子,你也別灰心,說不定哪天就有別的機會了。”
蘇父也搭了一腔:“你家小玲在上高中吧?還有點時間,糖廠每年都會招幾個臨時工,到時候可以老張去問問。”
“對啊,留意一下,有機會總比沒機會好。”
張嬸被他們夫妻倆一人一句說的眼睛重新亮了起來,“對啊,我咋沒想到呢,謝謝老蘇啊,對了還有雨梅。”
隨後話題一轉,看著蘇冉冉又說:“好閨女,沒想到你竟然去了供銷社的采購部,那可是個了不得的工作。”
鎮上不知道多少人羨慕供銷社的工作,更別提采購部的了。
那位置,油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