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念微被帶到城外別院後,踏入那略顯冷清的院子,心中五味雜陳。


    別院的院門在她身後緩緩關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似是將她與外界的喧囂徹底隔絕,徒留下一片寂靜。


    起初,負責安置她的丫鬟們雖依照老太爺的吩咐,手腳麻利地為她整理好了房間。


    嶄新的被褥散發著陽光的氣息,桌上也擺滿了時鮮水果與精致點心,


    可蘇念微卻絲毫感受不到溫暖,隻覺四周的空氣都彌漫著陌生與疏離。


    她坐在床邊,輕撫著微微隆起的小腹,眼神中滿是憂慮。


    這腹中的孩子是她如今唯一的指望,亦是她未來在沈家立足的根本。


    然而,她深知前路坎坷,別院中的日子絕不會順遂。


    果不其然,沒過幾日,便有幾位沈家的嬤嬤前來 “教導”。


    為首的一位林嬤嬤,眼神犀利,語氣生硬,一進門便頤指氣使地說道:“蘇姑娘,


    既入了沈家,這規矩可得好好學著。雖說您懷著孩子,身份特殊些,


    但也不能失了分寸。” 說罷,便將一摞厚厚的家規手冊扔在桌上,責令她日夜研讀。


    蘇念微隻得默默點頭,拾起手冊,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


    可這些繁複晦澀的條文,讓她時常感到頭疼欲裂,


    稍有疑問,換來的便是嬤嬤們的嗬斥。


    一次,她請教關於節慶行禮的細節,林嬤嬤不耐煩地瞪了她一眼:“這都不懂?


    平日裏是如何學的禮儀!莫要拿無知當借口,再這般,小心受罰。”


    嚇得蘇念微眼眶泛紅,卻又不敢落淚。


    在飲食上,廚房雖說每日按時送來飯菜,可菜品漸漸變得簡單粗糙。


    起初的珍饈美味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些家常素菜,偶爾搭配一點葷腥。


    蘇念微明白,這是下人在暗中拿捏她,可她又能如何?


    隻能默默咽下委屈,為了孩子,強迫自己多吃幾口。


    夜晚,萬籟俱寂,蘇念微躺在床上,時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窗外的風聲仿若鬼哭狼嚎,襯得屋內的燭火愈發黯淡。


    她思念著沈硯書,渴望他能來陪陪自己,可自她來到別院,


    沈硯書的身影便極少出現,偶爾前來,也是神色匆匆,


    說不了幾句話便又離去,徒留她滿心的落寞。


    更讓她揪心的是,府裏不時有傳言傳來,說族中有人對她心懷不滿,


    認為她是沈家禍亂的根源,甚至有人在暗中謀劃,


    想等孩子出生後尋個由頭將她母子趕出沈家。


    這些流言蜚語如毒蛇般噬咬著她的心,讓她每日都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然而,蘇念微骨子裏終究有著一股倔強。


    她深知,若自己不振作,孩子便更沒了指望。


    於是,在這艱難的境地裏,她每日依舊堅持讀書識字,學習禮儀,


    試圖用知識武裝自己,等待著名分確立儀式的到來,


    期盼著能借此機會改變自己和孩子的命運,在沈家這片荊棘叢中,頑強地踏出一條生路。


    蘇念微身處城外別院,麵對諸多刁難,心中雖滿是委屈與無助,


    但她明白,為了腹中孩子和自己的未來,必須堅強應對。


    首先,在麵對嬤嬤們嚴苛的 “教導” 時,蘇念微收起了柔弱的姿態,


    換上一副謙遜好學的神情。每當林嬤嬤等人前來,她都會提前起身相迎,


    恭敬地行禮問候,用溫和的語氣說道:“嬤嬤辛苦了,念微自知規矩學得慢,


    還望嬤嬤多費心教導。” 對於嬤嬤們的嗬斥,她不再默默隱忍,


    而是在恰當的時候,用輕柔且堅定的話語為自己辯解:“嬤嬤,念微並非有意犯錯,


    實在是這腹中孩子近日有些鬧騰,擾得我精神不佳,才一時疏忽了,還請嬤嬤恕罪。”


    這般既展現出尊重,又適時表明自身處境的言辭,讓嬤嬤們雖心有不滿,卻也不好再肆意發作。


    她深知知識就是力量,於是更加刻苦地研讀那些家規手冊。


    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再盲目詢問惹人厭煩的嬤嬤,


    而是暗中留意觀察別院中的丫鬟、小廝們平日裏的言行舉止,


    從他們的實際操作中領悟沈家規矩的精髓。同時,她還會趁著送食材、


    生活用品的機會,與那些相對和善的下人交好,用自己為數不多的首飾、


    小物件作為酬謝,換取一些關於沈家內部人際關係、重要節慶習俗的小道消息,進一步充實自己應對刁難的資本。


    在飲食被克扣一事上,蘇念微沒有選擇直接與廚房理論,而是不動聲色地開始收集證據。


    她每日將送來飯菜的樣式、品質詳細記錄下來,留意廚房送菜的時間規律以及人員往來。


    一次,丫鬟無意間透露廚房管事與某位對她心懷不滿的族中子弟走得近,


    蘇念微便將這一信息暗暗記在心裏。待時機成熟,她寫了一封言辭懇切、


    條理清晰的信,詳述自己來到別院後的飲食待遇變化,以及所聽聞的背後緣由,


    托人悄悄轉交給沈老太爺身邊最得力的親信,並請求親信在合適的時候呈遞給老太爺。


    她明白,直接出麵告狀容易落人口實,借助他人之手迂迴行事,


    既能達到目的,又能避免給自己招來更多麻煩。


    對於沈硯書的疏離,蘇念微雖心痛不已,但她並未一味地哀怨自憐。


    在沈硯書難得前來的時候,她不再哭訴自己的委屈,而是強裝笑顏,


    溫柔地與他分享腹中孩子的點滴變化,喚起他作為父親的柔情與責任感:“硯書,


    你摸摸,孩子今日似是動得格外歡快,想必是知曉父親來看望,高興著呢。”


    同時,她還會旁敲側擊地提及別院中的一些困境,


    以尋求他的支持:“近日這院子裏的嬤嬤們教導甚嚴,我雖盡力學習,


    卻仍怕有所疏漏,你若有空,能否幫我問問老太爺,


    可有什麽更便捷的法子讓我盡快熟悉規矩。” 通過這種方式,


    既拉近與沈硯書的距離,又讓他在不經意間為自己在家族中發聲。


    麵對府裏那些惡意的流言蜚語,蘇念微選擇主動出擊。


    她開始頻繁地與別院周圍的鄰裏交好,這些鄰裏雖大多是普通百姓,


    但消息傳播迅速。蘇念微時常帶著自己親手做的一些小點心、繡品去拜訪,


    與她們聊天時,有意無意地透露自己在沈家的身份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用真誠和善良塑造自己的正麵形象。如此一來,流言蜚語再傳到別院時,


    往往已經變了味,甚至有不少鄰裏開始為她打抱不平,輿論的風向漸漸有了微妙的轉變。


    蘇念微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堅韌與柔情,在這重重刁難中艱難前行,


    一步一步地為自己和孩子掙得生存的空間,等待著名分確立儀式帶來的轉機。


    ps:原來覺得隻要沈硯書對她好,其他都會好,現在才發現,生活並不如此。


    這一章作者有話說,不知道怎麽用不了,有些奇怪,就占用正文一些字數。下來研究一下怎麽迴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離後,與太傅HE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花月並收藏和離後,與太傅HE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