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安陵容重生之後宮我做主 作者:妃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貴妃之事暫且算是塵埃落定,高斌被禁足於府中、貴妃被廢於紫禁城、嘉嬪被弘曆疑心、海貴人為嫻妃大仇得報……
永和宮內,玫嬪並未因高曦月被廢為庶人而欣喜,反而滿麵不忿。
陵容坐在一旁,輕言安慰:“怎麽?鹹福宮已然被廢為庶人,還有何不滿足?”
玫嬪冷哼一聲:“高氏作惡多端,差點謀害了本宮的性命。別說將她廢為庶人,即便將她千刀萬剮也難解本宮心頭之恨!”
陵容道:“你還記得本宮曾經對你說過什麽嗎?之所以讓你將此事密而不發,就是為了再這一刻給予高氏最後一擊。如今,時候到了。”
玫嬪望向陵容,心領神會。
養心殿內,李玉慌忙前來迴稟弘曆:“皇上,皇上,不好了……永和宮……永和宮出事了!”
弘曆臉色大驚。
如今剛剛平定高氏一族之禍事,弘曆心中剛剛安心不少。如今永和宮卻再出禍事,弘曆心中越加煩悶無比。
弘曆隨即起駕永和宮,不敢耽誤分毫。
此刻永和宮內多了平常極少的熱鬧。
宮女太監在不停的來迴跑動,處理著玫嬪的病情。
弘曆剛至永和宮,陵容便從殿內衝出恭迎:“臣妾恭迎皇上,給皇上請安。”
“快免禮。”弘曆忙將陵容扶起,“玫嬪怎麽了?”
陵容眼中不由得劃出幾滴淚水,喃喃道:“臣妾也有所不知。隻是今日臣妾來看望玫嬪妹妹,隻聞玫嬪還未晨起。臣妾知道玫嬪妹妹不是懶惰之人,以往時日皆早早便洗漱裝扮。臣妾深感不對,忙進殿唿喚,見其遲遲昏睡,忙讓玫嬪身邊的宮女俗雲去請太醫。如今李春輝李太醫正在裏麵診治,臣妾想想也實在後怕。”
陵容大致交代了事情本末,弘曆心亂如麻。
陵容抽泣道:“皇上,您讓李玉帶您去暖閣稍後。臣妾在這裏守著,有了情況便帶李太醫親自去向您迴稟。”
弘曆看向陵容滿麵懇切,又看向殿閣之內玫嬪的方向,思索片刻囑托道:“辛苦你了,宸妃。你去傳朕的旨意,隻要能救迴玫嬪永和宮及太醫院上下皆賞銀百兩,若救不迴那就都去給玫嬪陪葬。”
說罷,便轉身離去。
待弘曆離開,李春輝便也從寢殿內走出,答應道:“娘娘,玫嬪娘娘那裏已然安排妥當,是否現在就要去見皇上?”
“不必著急。”陵容笑道,“若迴稟的太快,皇上不會記得玫嬪如今的苦不堪言。隻有讓時間流逝,讓皇上知道玫嬪如今被害的有多慘,才能讓皇上對貴妃更加痛恨。”
冷哼一聲,陵容轉而問向李春輝道:【欺君罔上是誅九族的大罪,你也敢與本宮同行?就不怕被皇上發現治你一個大逆不道之罪?】
李春輝低聲道:“娘娘與微臣的交情,她人自然不可比擬。望娘娘恕罪,微臣並不明白娘娘口中的欺君罔上是什麽意思?玫嬪娘娘的確是被人下毒所害,而那種毒便藏於玫嬪娘娘寢殿的熏香之中。微臣有物證,娘娘有人證,不知娘娘的欺君罔上之罪從何而來?”
陵容聞聽此言,不由得笑出了聲:“沒想到咱們不諳世事的李太醫竟然有如此心機,實屬難得。是本宮的不是了,竟然忘了此事。”
隨即又提高了聲音,轉而哭泣道:“可憐了本宮的玫嬪妹妹,竟然能被奸人所毒害。”
說罷,便攜李太醫同去向弘曆迴稟。
暖閣內,李玉正勸慰弘曆:“皇上您別著急。玫主兒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不會出事的。”
弘曆默不作聲,此時李春輝已與陵容同入暖閣,李春輝恭敬道:“微臣太醫院李春輝,給皇上請安。”
弘曆緊忙道:“快說,玫嬪到底怎麽樣了?”
李春輝假意猶豫一番,不知如何開口。
弘曆忙道:“快說。再不說,朕現在就讓你為玫嬪陪葬。”
見皇上如此著急,李春輝這才緩緩開口道:“皇上,玫嬪娘娘中了慢毒。但此毒發作雖慢,但藥性極烈,非常人所能忍受。”
弘曆聽此憤恨道:“究竟是什麽毒?宮中怎會流傳此毒?到底是誰要使朕的後宮如此不寧!”
李春輝忙道:“皇上勿急,微臣已經開了方子抑製住了毒素的發作。隻要服藥半月,就能將毒素徹底排出體外,便會再無大礙。”
說罷隨後從袖中拿出一個小盒,遞與李玉:“皇上,這便是那毒物。此毒並非源自宮中,而是有人從宮外所進。將這種毒磨為粉末,混入熏香之中,便可做到無色無味侵入人的體內,甚至可以瞞過尋常太醫診治。”
弘曆撇了一眼那盒中粉末,心中越發的憤恨。吩咐道:“能混入寢殿熏香必是身邊親近之人,給朕查,朕倒要看看是誰的膽子那麽大敢謀害嬪妃!”
陵容道:“不用了皇上。嬪妾今日已然打探清楚,負責寢殿熏香的是兩個新來的小宮女,她們二人原是啟祥宮裁剪下來的,後又去了鹹福宮做活。鹹福宮被禁足,也不須如此多的宮女太監,又轉而來了永和宮伺候玫嬪。”
弘曆聽了陵容的轉述,心中雖然對高曦月與嘉嬪都起了疑心,但口中仍說出的是:“又是高氏。看來高氏這是蓄謀已久,其父在前朝禍亂朝綱;自己在後宮興風作浪。李玉——”
“奴才在。”
弘曆憤憤道:“傳朕旨意,鹹福宮高氏禍亂宮闈、罪不可赦,賜毒酒,不必來迴朕了。”
李玉答應道:“是。奴才這就去傳旨。”
弘曆道:“待玫嬪醒來,告訴她,,朕過幾日便會來看她,讓她好好休養。”
“是,臣妾遵旨。”
說罷弘曆便起身離去,暖閣內隻剩陵容與李春輝。
陵容吩咐道:“你繼續去照看玫嬪,本宮是時候去見見故人了。”
李春輝攔住陵容,又從袖中拿出幾張脈案遞與陵容。
陵容打開脈案詢問道:“你給我這個作什麽?”
李春輝解釋道:“這是微臣模仿我師傅的筆跡偷偷謄抄的關於高氏的脈案。微臣發現這份脈案表麵上是治療貴妃的寒症,但是其中這幾味藥的用量卻並非是使寒症痊愈的,反而會通過日積月累加重貴妃的寒症。”
陵容聽此便知道這是弘曆的手筆。章彌是弘曆的貼身太醫,更是太醫院的首輔。無論是醫術還是手段遠在其他太醫之上,看來弘曆從來沒有想讓貴妃痊愈。
陵容道:“此脈案借本宮一用,不日便會歸還。”
李春輝答應道:“是。”
初春紫禁,鹹福幽思
時維初春,寒意雖有漸消之勢,卻仍如輕紗般籠罩著紫禁城。日光穿透淡薄雲層,傾灑而下,為這座巍峨宮城披上一層金縷衣,可那深入骨髓的清冷,豈是這暖陽能輕易驅散的。
朱漆宮門,一排排銅釘在日光下閃爍著冷峻光芒,仿若威嚴的衛士,嚴守著門內悠悠歲月的秘密。宮牆高聳入雲,蜿蜒曲折,無盡地延伸著。那斑駁的牆麵,承載著曆史的苔痕,宛如一部無言的史書,靜靜記述著往昔的繁華昌盛與哀愁淒涼。牆根之下,幾株早梅按捺不住春的召喚,初綻芳姿。疏影橫斜,暗香幽浮,恰似宋人林逋筆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唯美意境,隻是此刻暖陽高懸,少了月色籠罩下的朦朧詩意,多了幾分白晝的寂寥空曠。偶有花瓣飄零,零落在石板路上,宛如碎玉,卻無人憐惜清掃,仿若這宮城的落寞,也同這般被人遺落,無人問津。
邁過宮門,步入鹹福宮,庭院深深,靜謐之感愈發濃烈。青石板鋪就的地麵,縫隙間生著細嫩枯草,於微風中瑟瑟發抖,怯生生地宣告著春的萌動。主殿飛簷鬥拱,琉璃瓦璀璨奪目,盡顯皇家威嚴,可簷下那細密糾纏的蛛網,卻恰似歲月無聲織就的羅網,將往昔的恩寵榮華盡數困於其中。殿門半掩,隱約透出內裏黯淡無光的光影,似一聲欲言又止的幽歎,在這寂靜空氣中迴蕩。
階前,小太監正垂手而立,手中拂塵低垂,塵絲在無風的靜謐中凝止不動,仿若時間亦為這寂寥場景而停駐。他目光低垂,死死盯著腳下石板錯綜複雜的紋路,仿若那紋路間藏著一條出宮的隱秘路徑,能引他逃離這無盡的沉悶與壓抑。身側,宮女蓮步輕移,手中捧著茶盤,盤中茶具精致典雅,青花瓷杯上繪著淡雅青花,茶煙嫋嫋升騰而起,卻瞬間消散於清冷的空氣中,恰似“一縷茶煙透碧紗”所描繪之景,隻是這紗幔之後,並無歡聲笑語相聞,唯餘空曠殿宇傳來的隱隱迴音,久久不絕。
穿過庭院,小徑旁的湖石假山嶙峋突兀,仿若洪荒巨獸蟄伏於此。石上青苔新綠,觸手濕涼,為這硬朗冷峻的宮景添了一抹柔意。假山後幾竿翠竹搖曳生姿,沙沙作響,似在私語著宮闈秘辛,又仿若吟誦著“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的落寞詩句,任它四季更迭,風姿綽約,卻難遇知音垂憐,隻能在這宮牆一角獨自堅守。
宮女行至殿前,輕叩門扉,三聲脆響打破寂靜,卻未聞內裏絲毫迴應。她微微側身,傾耳細聽,唯聞風過窗欞發出的嗚咽之聲。良久,緩緩推門而入,微光透入,塵埃在光柱中飛舞,似無數細碎精靈,肆意戲弄著這一室荒蕪。殿內陳設典雅依舊,雕花屏風、金絲帷幔,皆落滿時光的薄塵。正中香案,一尊銅爐靜立,爐內香燼冰冷,仿若久未被祈願的溫熱點燃。
靠窗處,舊榻之上錦被堆疊,色澤黯淡無光,曾幾何時,這或是寵妃慵懶休憩之所,今卻空餘寂寞。宮女輕步上前,將茶置於案幾,目光掃過案上翻開的書卷,竟是一卷《長門賦》,那“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的句子映入眼簾,恰似此刻鹹福宮的寫照,縱然春臨,亦暖不透這冷宮的淒寒,孤寂之感撲麵而來。
迴首望向殿外,暖陽已移,光影變幻,庭院仿若一幅褪色的古畫,小太監依舊靜立,仿若石化一般。遠處宮牆之外,市井喧囂隱約可聞,那是人間煙火的熱鬧,與此處的死寂仿若雲泥之別。紫禁城的初春正午,於鹹福宮的每一寸角落,鐫刻下深深的寂寥,仿若曆史長河中一聲幽微的歎息,被歲月塵封,待後人偶然啟封,方能品咂出那份無盡的滄桑。
且看那宮牆之外,護城河冰麵初融,冰水潺潺流淌,奏響春之序曲。河畔垂柳,細長枝條上萌出鵝黃嫩芽,千絲萬縷隨風飄舞,仿若大自然傾灑的柔絲,為這冷峻皇城勾勒出一抹靈動生氣。時有雀鳥停歇,嘰嘰喳喳,似在分享春歸的喜悅,卻不敢飛近這威嚴宮城,隻在邊緣盤旋,啄食著春的饋贈後便振翅遠去。
沿著宮牆內側甬道前行,日光將宮女與小太監的身影拉得狹長。小太監偶爾抬頭,望向天空,雲朵悠悠飄蕩,仿若自由的幻夢,可一低首,森嚴宮規與漫長差役又將他拉迴現實。宮女則目不斜視,蓮步細碎,手中絲帕輕拂,仿若拂去塵世紛擾,實則心中滿是對未知命運的忐忑。
轉至鹹福宮後殿,此處更為幽靜。一方小小天井,幾盆花卉萎靡不振,熬過寒冬,尚未恢複生機。角落處,一隻舊水缸半滿,水麵倒映著天空一角,仿若破碎的乾坤。殿門緊閉,銅鎖鏽蝕,似已許久無人問津。宮女湊近門縫張望,黑暗中唯有塵埃氣息彌漫,仿若塵封的往事不願被人驚擾。
此時,暖風吹過,簷角風鈴輕響,清脆之聲仿若來自天際的梵音,在空曠宮宇間迴蕩。這鈴聲曾伴過多少個日夜,見證過歡笑淚水、榮辱興衰,如今卻在寂寥中獨鳴,似在唿喚遠去的繁華。宮女與小太監駐足聆聽,思緒仿若隨那鈴聲飄遠,或念及家鄉山水,或憶起入宮初心,一時沉醉其中,忘卻周身清冷。
再往前,是一處廢棄的迴廊。廊柱朱漆剝落,露出木質紋理,仿若歲月的皺紋。地上散落著幾片枯葉,風過處,沙沙作響,似在低語著昔日宮妃於此閑步賞花的情景。那時節,環佩叮當,笑語嫣然,一眾宮女太監簇擁,何等熱鬧。如今,唯餘衰敗景象,宮女手指輕撫廊柱,似能觸摸到往昔溫度,眼中不禁泛起淚光。
行至宮苑邊緣,矮牆下幾簇迎春花開得正豔,金黃燦爛,點亮黯淡角落。可這蓬勃生機卻與鹹福宮的寂寥格格不入,仿若錯置的時空。小太監蹲下身子,凝視花朵,手指輕觸花瓣,欲折一枝,又恐觸犯宮規,終是縮迴手,輕歎一聲,起身繼續前行。
臨近正午,日光愈發熾烈,卻未能融化鹹福宮的寒意。主殿簷下,燕窩高懸,幾隻新燕呢喃出入,忙著銜泥築巢,它們不知此間落寞,於梁間構築生活的希望。宮女仰頭觀望,心生豔羨,同為棲身宮廷,燕兒尚有歸巢之樂,自由穿梭,自己卻身不由己,被困於這宮城之內,日複一日,消磨青春。
又聞遠處鍾鼓樓傳來鍾聲,悠揚綿長,穿透宮牆,傳遍四方。這鍾聲宣告著正午時分,亦是時間的警示,提醒著眾人歲月流逝,無可挽留。宮女與小太監忙整肅儀容,準備迴宮複命,雖身處這寂寥宮苑,差役在身,片刻不得懈怠。
踏入正殿,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地光斑,仿若金色鱗片。殿內寂靜依舊,唯餘光影變幻。宮女將茶重新溫熱,小太監則拿起拂塵,輕輕撣掃案幾,動作輕緩,生怕驚擾這沉睡的靜謐。此刻,若有外人闖入,定會被這深沉的寂靜震懾,仿若踏入曆史的幽境,時光停滯,唯餘紫禁城初春正午鹹福宮的無盡寂寥,在紅牆金瓦間彌漫、沉澱,成為歲月長河中一段被塵封的記憶,供後人在想象中窺探、憑吊。
午後,日光漸斜,陰影悄然在鹹福宮蔓延,仿若一隻無形巨手,緩緩將其拉迴更深的幽暗中。宮女與小太監結束短暫休憩,繼續各司其職,維護著這宮殿的表麵秩序,內心卻被這春日裏的清冷與孤寂啃噬。宮外世界,春潮湧動,百姓籌備春耕,孩童田間嬉鬧,那是鮮活的人間百態;而牆內,鹹福宮如一座被遺忘的孤島,在曆史洪流中獨自浮沉,守著往昔繁華褪去後的荒蕪,靜候未知的命運輪迴,仿若訴說著皇權之下,無數渺小個體被裹挾的無奈與悲涼,紫禁城的故事,在這初春的光影變幻中,續寫著深沉的篇章。
從鹹福宮出來,沿著長長的宮道漫步,能看到宮牆兩側的樹木雖未完全蔥鬱,但已初現生機。枝頭的嫩芽星星點點,在微風中輕輕晃動,似在與陽光低語。偶爾有幾隻鬆鼠穿梭其間,抱著鬆果,機靈地左顧右盼,給這莊重肅穆的宮城添了幾分靈動俏皮。然而,這般活潑之景一旦與周邊的宮殿建築相較,愈發襯出宮廷生活的壓抑與沉悶。
再往前走,便是禦花園。此時的禦花園,花卉尚未全然盛開,卻也有幾處早開的花朵爭奇鬥豔。牡丹嬌豔欲滴,花瓣層層疊疊,紅的似火,粉的像霞,在春日暖陽下肆意舒展,盡顯國色天香之姿。旁邊的芍藥也不甘示弱,花朵碩大,白的純潔,紫的高貴,與牡丹相映成趣。花叢間,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忙碌,一片熱鬧景象。可這禦花園的熱鬧,與鹹福宮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兩個世界。宮女們路過此處,眼中難免流露出羨慕與向往,她們中的許多人,入宮後便極少有機會再踏入這繁花似錦之地,每日麵對的,隻有那清冷宮殿的四壁。
花園中的小徑由鵝卵石鋪就,蜿蜒曲折,別具匠心。沿著小徑前行,會看到一座小巧玲瓏的亭子,名為萬春亭。亭子的頂部覆蓋著金黃色的琉璃瓦,飛簷上翹,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亭柱上雕龍畫鳳,工藝精湛,盡顯皇家氣派。此刻,亭中有幾位宮女正稍作歇息,她們輕聲交談著,話題或是近日宮中瑣事,或是家中親人,聲音輕柔,生怕驚擾這春日寧靜。偶爾有人提及思鄉之情,眼中便泛起淚花,可又無奈地將淚水咽下,畢竟,這宮牆之內,容不得太多兒女情長。
離開禦花園,繼續向宮城深處走去,路過一處宮殿,殿門緊閉,門口的銅獅威風凜凜,卻也難掩其背後的寂寥。傳聞這座宮殿曾發生過諸多故事,有寵妃得勢時的歡聲笑語,也有失寵後的落寞哀傷,如今,一切都被塵封在這緊閉的門扉之後。宮女與小太監們路過此處,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敬畏,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仿佛生怕驚擾了那些沉睡的過往。
接近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將紫禁城染成一片金黃,整個宮城仿若被披上一層夢幻的紗衣。鹹福宮在這餘暉中,愈發顯得落寞孤寂。殿內,光線愈發黯淡,宮女點亮了蠟燭,燭光搖曳,在牆壁上投下巨大的陰影,仿若鬼魅一般。小太監則忙著整理殿內物件,動作機械而沉悶。此時,宮外傳來更夫的打更聲,“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那聲音悠遠綿長,穿過宮牆,傳入鹹福宮,更添幾分淒涼。
夜色漸深,月光如水,灑在紫禁城的每一個角落。鹹福宮的屋頂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庭院中的石板路被月光照得慘白。宮女與小太監早已迴房歇息,可他們在這寂靜的夜裏,又怎能輕易入眠。窗外,月光下的宮景美得如夢如幻,可他們心中清楚,這美麗背後,是無盡的孤寂與無奈。躺在床上,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思緒飄遠,或迴憶起入宮前的自由生活,或擔憂著未來的命運,在這初春的紫禁城裏,在這寂寥的鹹福宮中,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眠之夜,而紫禁城的故事,也在這日複一日的循環中,不斷續寫著,永無盡頭。
永和宮內,玫嬪並未因高曦月被廢為庶人而欣喜,反而滿麵不忿。
陵容坐在一旁,輕言安慰:“怎麽?鹹福宮已然被廢為庶人,還有何不滿足?”
玫嬪冷哼一聲:“高氏作惡多端,差點謀害了本宮的性命。別說將她廢為庶人,即便將她千刀萬剮也難解本宮心頭之恨!”
陵容道:“你還記得本宮曾經對你說過什麽嗎?之所以讓你將此事密而不發,就是為了再這一刻給予高氏最後一擊。如今,時候到了。”
玫嬪望向陵容,心領神會。
養心殿內,李玉慌忙前來迴稟弘曆:“皇上,皇上,不好了……永和宮……永和宮出事了!”
弘曆臉色大驚。
如今剛剛平定高氏一族之禍事,弘曆心中剛剛安心不少。如今永和宮卻再出禍事,弘曆心中越加煩悶無比。
弘曆隨即起駕永和宮,不敢耽誤分毫。
此刻永和宮內多了平常極少的熱鬧。
宮女太監在不停的來迴跑動,處理著玫嬪的病情。
弘曆剛至永和宮,陵容便從殿內衝出恭迎:“臣妾恭迎皇上,給皇上請安。”
“快免禮。”弘曆忙將陵容扶起,“玫嬪怎麽了?”
陵容眼中不由得劃出幾滴淚水,喃喃道:“臣妾也有所不知。隻是今日臣妾來看望玫嬪妹妹,隻聞玫嬪還未晨起。臣妾知道玫嬪妹妹不是懶惰之人,以往時日皆早早便洗漱裝扮。臣妾深感不對,忙進殿唿喚,見其遲遲昏睡,忙讓玫嬪身邊的宮女俗雲去請太醫。如今李春輝李太醫正在裏麵診治,臣妾想想也實在後怕。”
陵容大致交代了事情本末,弘曆心亂如麻。
陵容抽泣道:“皇上,您讓李玉帶您去暖閣稍後。臣妾在這裏守著,有了情況便帶李太醫親自去向您迴稟。”
弘曆看向陵容滿麵懇切,又看向殿閣之內玫嬪的方向,思索片刻囑托道:“辛苦你了,宸妃。你去傳朕的旨意,隻要能救迴玫嬪永和宮及太醫院上下皆賞銀百兩,若救不迴那就都去給玫嬪陪葬。”
說罷,便轉身離去。
待弘曆離開,李春輝便也從寢殿內走出,答應道:“娘娘,玫嬪娘娘那裏已然安排妥當,是否現在就要去見皇上?”
“不必著急。”陵容笑道,“若迴稟的太快,皇上不會記得玫嬪如今的苦不堪言。隻有讓時間流逝,讓皇上知道玫嬪如今被害的有多慘,才能讓皇上對貴妃更加痛恨。”
冷哼一聲,陵容轉而問向李春輝道:【欺君罔上是誅九族的大罪,你也敢與本宮同行?就不怕被皇上發現治你一個大逆不道之罪?】
李春輝低聲道:“娘娘與微臣的交情,她人自然不可比擬。望娘娘恕罪,微臣並不明白娘娘口中的欺君罔上是什麽意思?玫嬪娘娘的確是被人下毒所害,而那種毒便藏於玫嬪娘娘寢殿的熏香之中。微臣有物證,娘娘有人證,不知娘娘的欺君罔上之罪從何而來?”
陵容聞聽此言,不由得笑出了聲:“沒想到咱們不諳世事的李太醫竟然有如此心機,實屬難得。是本宮的不是了,竟然忘了此事。”
隨即又提高了聲音,轉而哭泣道:“可憐了本宮的玫嬪妹妹,竟然能被奸人所毒害。”
說罷,便攜李太醫同去向弘曆迴稟。
暖閣內,李玉正勸慰弘曆:“皇上您別著急。玫主兒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不會出事的。”
弘曆默不作聲,此時李春輝已與陵容同入暖閣,李春輝恭敬道:“微臣太醫院李春輝,給皇上請安。”
弘曆緊忙道:“快說,玫嬪到底怎麽樣了?”
李春輝假意猶豫一番,不知如何開口。
弘曆忙道:“快說。再不說,朕現在就讓你為玫嬪陪葬。”
見皇上如此著急,李春輝這才緩緩開口道:“皇上,玫嬪娘娘中了慢毒。但此毒發作雖慢,但藥性極烈,非常人所能忍受。”
弘曆聽此憤恨道:“究竟是什麽毒?宮中怎會流傳此毒?到底是誰要使朕的後宮如此不寧!”
李春輝忙道:“皇上勿急,微臣已經開了方子抑製住了毒素的發作。隻要服藥半月,就能將毒素徹底排出體外,便會再無大礙。”
說罷隨後從袖中拿出一個小盒,遞與李玉:“皇上,這便是那毒物。此毒並非源自宮中,而是有人從宮外所進。將這種毒磨為粉末,混入熏香之中,便可做到無色無味侵入人的體內,甚至可以瞞過尋常太醫診治。”
弘曆撇了一眼那盒中粉末,心中越發的憤恨。吩咐道:“能混入寢殿熏香必是身邊親近之人,給朕查,朕倒要看看是誰的膽子那麽大敢謀害嬪妃!”
陵容道:“不用了皇上。嬪妾今日已然打探清楚,負責寢殿熏香的是兩個新來的小宮女,她們二人原是啟祥宮裁剪下來的,後又去了鹹福宮做活。鹹福宮被禁足,也不須如此多的宮女太監,又轉而來了永和宮伺候玫嬪。”
弘曆聽了陵容的轉述,心中雖然對高曦月與嘉嬪都起了疑心,但口中仍說出的是:“又是高氏。看來高氏這是蓄謀已久,其父在前朝禍亂朝綱;自己在後宮興風作浪。李玉——”
“奴才在。”
弘曆憤憤道:“傳朕旨意,鹹福宮高氏禍亂宮闈、罪不可赦,賜毒酒,不必來迴朕了。”
李玉答應道:“是。奴才這就去傳旨。”
弘曆道:“待玫嬪醒來,告訴她,,朕過幾日便會來看她,讓她好好休養。”
“是,臣妾遵旨。”
說罷弘曆便起身離去,暖閣內隻剩陵容與李春輝。
陵容吩咐道:“你繼續去照看玫嬪,本宮是時候去見見故人了。”
李春輝攔住陵容,又從袖中拿出幾張脈案遞與陵容。
陵容打開脈案詢問道:“你給我這個作什麽?”
李春輝解釋道:“這是微臣模仿我師傅的筆跡偷偷謄抄的關於高氏的脈案。微臣發現這份脈案表麵上是治療貴妃的寒症,但是其中這幾味藥的用量卻並非是使寒症痊愈的,反而會通過日積月累加重貴妃的寒症。”
陵容聽此便知道這是弘曆的手筆。章彌是弘曆的貼身太醫,更是太醫院的首輔。無論是醫術還是手段遠在其他太醫之上,看來弘曆從來沒有想讓貴妃痊愈。
陵容道:“此脈案借本宮一用,不日便會歸還。”
李春輝答應道:“是。”
初春紫禁,鹹福幽思
時維初春,寒意雖有漸消之勢,卻仍如輕紗般籠罩著紫禁城。日光穿透淡薄雲層,傾灑而下,為這座巍峨宮城披上一層金縷衣,可那深入骨髓的清冷,豈是這暖陽能輕易驅散的。
朱漆宮門,一排排銅釘在日光下閃爍著冷峻光芒,仿若威嚴的衛士,嚴守著門內悠悠歲月的秘密。宮牆高聳入雲,蜿蜒曲折,無盡地延伸著。那斑駁的牆麵,承載著曆史的苔痕,宛如一部無言的史書,靜靜記述著往昔的繁華昌盛與哀愁淒涼。牆根之下,幾株早梅按捺不住春的召喚,初綻芳姿。疏影橫斜,暗香幽浮,恰似宋人林逋筆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唯美意境,隻是此刻暖陽高懸,少了月色籠罩下的朦朧詩意,多了幾分白晝的寂寥空曠。偶有花瓣飄零,零落在石板路上,宛如碎玉,卻無人憐惜清掃,仿若這宮城的落寞,也同這般被人遺落,無人問津。
邁過宮門,步入鹹福宮,庭院深深,靜謐之感愈發濃烈。青石板鋪就的地麵,縫隙間生著細嫩枯草,於微風中瑟瑟發抖,怯生生地宣告著春的萌動。主殿飛簷鬥拱,琉璃瓦璀璨奪目,盡顯皇家威嚴,可簷下那細密糾纏的蛛網,卻恰似歲月無聲織就的羅網,將往昔的恩寵榮華盡數困於其中。殿門半掩,隱約透出內裏黯淡無光的光影,似一聲欲言又止的幽歎,在這寂靜空氣中迴蕩。
階前,小太監正垂手而立,手中拂塵低垂,塵絲在無風的靜謐中凝止不動,仿若時間亦為這寂寥場景而停駐。他目光低垂,死死盯著腳下石板錯綜複雜的紋路,仿若那紋路間藏著一條出宮的隱秘路徑,能引他逃離這無盡的沉悶與壓抑。身側,宮女蓮步輕移,手中捧著茶盤,盤中茶具精致典雅,青花瓷杯上繪著淡雅青花,茶煙嫋嫋升騰而起,卻瞬間消散於清冷的空氣中,恰似“一縷茶煙透碧紗”所描繪之景,隻是這紗幔之後,並無歡聲笑語相聞,唯餘空曠殿宇傳來的隱隱迴音,久久不絕。
穿過庭院,小徑旁的湖石假山嶙峋突兀,仿若洪荒巨獸蟄伏於此。石上青苔新綠,觸手濕涼,為這硬朗冷峻的宮景添了一抹柔意。假山後幾竿翠竹搖曳生姿,沙沙作響,似在私語著宮闈秘辛,又仿若吟誦著“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的落寞詩句,任它四季更迭,風姿綽約,卻難遇知音垂憐,隻能在這宮牆一角獨自堅守。
宮女行至殿前,輕叩門扉,三聲脆響打破寂靜,卻未聞內裏絲毫迴應。她微微側身,傾耳細聽,唯聞風過窗欞發出的嗚咽之聲。良久,緩緩推門而入,微光透入,塵埃在光柱中飛舞,似無數細碎精靈,肆意戲弄著這一室荒蕪。殿內陳設典雅依舊,雕花屏風、金絲帷幔,皆落滿時光的薄塵。正中香案,一尊銅爐靜立,爐內香燼冰冷,仿若久未被祈願的溫熱點燃。
靠窗處,舊榻之上錦被堆疊,色澤黯淡無光,曾幾何時,這或是寵妃慵懶休憩之所,今卻空餘寂寞。宮女輕步上前,將茶置於案幾,目光掃過案上翻開的書卷,竟是一卷《長門賦》,那“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的句子映入眼簾,恰似此刻鹹福宮的寫照,縱然春臨,亦暖不透這冷宮的淒寒,孤寂之感撲麵而來。
迴首望向殿外,暖陽已移,光影變幻,庭院仿若一幅褪色的古畫,小太監依舊靜立,仿若石化一般。遠處宮牆之外,市井喧囂隱約可聞,那是人間煙火的熱鬧,與此處的死寂仿若雲泥之別。紫禁城的初春正午,於鹹福宮的每一寸角落,鐫刻下深深的寂寥,仿若曆史長河中一聲幽微的歎息,被歲月塵封,待後人偶然啟封,方能品咂出那份無盡的滄桑。
且看那宮牆之外,護城河冰麵初融,冰水潺潺流淌,奏響春之序曲。河畔垂柳,細長枝條上萌出鵝黃嫩芽,千絲萬縷隨風飄舞,仿若大自然傾灑的柔絲,為這冷峻皇城勾勒出一抹靈動生氣。時有雀鳥停歇,嘰嘰喳喳,似在分享春歸的喜悅,卻不敢飛近這威嚴宮城,隻在邊緣盤旋,啄食著春的饋贈後便振翅遠去。
沿著宮牆內側甬道前行,日光將宮女與小太監的身影拉得狹長。小太監偶爾抬頭,望向天空,雲朵悠悠飄蕩,仿若自由的幻夢,可一低首,森嚴宮規與漫長差役又將他拉迴現實。宮女則目不斜視,蓮步細碎,手中絲帕輕拂,仿若拂去塵世紛擾,實則心中滿是對未知命運的忐忑。
轉至鹹福宮後殿,此處更為幽靜。一方小小天井,幾盆花卉萎靡不振,熬過寒冬,尚未恢複生機。角落處,一隻舊水缸半滿,水麵倒映著天空一角,仿若破碎的乾坤。殿門緊閉,銅鎖鏽蝕,似已許久無人問津。宮女湊近門縫張望,黑暗中唯有塵埃氣息彌漫,仿若塵封的往事不願被人驚擾。
此時,暖風吹過,簷角風鈴輕響,清脆之聲仿若來自天際的梵音,在空曠宮宇間迴蕩。這鈴聲曾伴過多少個日夜,見證過歡笑淚水、榮辱興衰,如今卻在寂寥中獨鳴,似在唿喚遠去的繁華。宮女與小太監駐足聆聽,思緒仿若隨那鈴聲飄遠,或念及家鄉山水,或憶起入宮初心,一時沉醉其中,忘卻周身清冷。
再往前,是一處廢棄的迴廊。廊柱朱漆剝落,露出木質紋理,仿若歲月的皺紋。地上散落著幾片枯葉,風過處,沙沙作響,似在低語著昔日宮妃於此閑步賞花的情景。那時節,環佩叮當,笑語嫣然,一眾宮女太監簇擁,何等熱鬧。如今,唯餘衰敗景象,宮女手指輕撫廊柱,似能觸摸到往昔溫度,眼中不禁泛起淚光。
行至宮苑邊緣,矮牆下幾簇迎春花開得正豔,金黃燦爛,點亮黯淡角落。可這蓬勃生機卻與鹹福宮的寂寥格格不入,仿若錯置的時空。小太監蹲下身子,凝視花朵,手指輕觸花瓣,欲折一枝,又恐觸犯宮規,終是縮迴手,輕歎一聲,起身繼續前行。
臨近正午,日光愈發熾烈,卻未能融化鹹福宮的寒意。主殿簷下,燕窩高懸,幾隻新燕呢喃出入,忙著銜泥築巢,它們不知此間落寞,於梁間構築生活的希望。宮女仰頭觀望,心生豔羨,同為棲身宮廷,燕兒尚有歸巢之樂,自由穿梭,自己卻身不由己,被困於這宮城之內,日複一日,消磨青春。
又聞遠處鍾鼓樓傳來鍾聲,悠揚綿長,穿透宮牆,傳遍四方。這鍾聲宣告著正午時分,亦是時間的警示,提醒著眾人歲月流逝,無可挽留。宮女與小太監忙整肅儀容,準備迴宮複命,雖身處這寂寥宮苑,差役在身,片刻不得懈怠。
踏入正殿,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一地光斑,仿若金色鱗片。殿內寂靜依舊,唯餘光影變幻。宮女將茶重新溫熱,小太監則拿起拂塵,輕輕撣掃案幾,動作輕緩,生怕驚擾這沉睡的靜謐。此刻,若有外人闖入,定會被這深沉的寂靜震懾,仿若踏入曆史的幽境,時光停滯,唯餘紫禁城初春正午鹹福宮的無盡寂寥,在紅牆金瓦間彌漫、沉澱,成為歲月長河中一段被塵封的記憶,供後人在想象中窺探、憑吊。
午後,日光漸斜,陰影悄然在鹹福宮蔓延,仿若一隻無形巨手,緩緩將其拉迴更深的幽暗中。宮女與小太監結束短暫休憩,繼續各司其職,維護著這宮殿的表麵秩序,內心卻被這春日裏的清冷與孤寂啃噬。宮外世界,春潮湧動,百姓籌備春耕,孩童田間嬉鬧,那是鮮活的人間百態;而牆內,鹹福宮如一座被遺忘的孤島,在曆史洪流中獨自浮沉,守著往昔繁華褪去後的荒蕪,靜候未知的命運輪迴,仿若訴說著皇權之下,無數渺小個體被裹挾的無奈與悲涼,紫禁城的故事,在這初春的光影變幻中,續寫著深沉的篇章。
從鹹福宮出來,沿著長長的宮道漫步,能看到宮牆兩側的樹木雖未完全蔥鬱,但已初現生機。枝頭的嫩芽星星點點,在微風中輕輕晃動,似在與陽光低語。偶爾有幾隻鬆鼠穿梭其間,抱著鬆果,機靈地左顧右盼,給這莊重肅穆的宮城添了幾分靈動俏皮。然而,這般活潑之景一旦與周邊的宮殿建築相較,愈發襯出宮廷生活的壓抑與沉悶。
再往前走,便是禦花園。此時的禦花園,花卉尚未全然盛開,卻也有幾處早開的花朵爭奇鬥豔。牡丹嬌豔欲滴,花瓣層層疊疊,紅的似火,粉的像霞,在春日暖陽下肆意舒展,盡顯國色天香之姿。旁邊的芍藥也不甘示弱,花朵碩大,白的純潔,紫的高貴,與牡丹相映成趣。花叢間,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忙碌,一片熱鬧景象。可這禦花園的熱鬧,與鹹福宮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兩個世界。宮女們路過此處,眼中難免流露出羨慕與向往,她們中的許多人,入宮後便極少有機會再踏入這繁花似錦之地,每日麵對的,隻有那清冷宮殿的四壁。
花園中的小徑由鵝卵石鋪就,蜿蜒曲折,別具匠心。沿著小徑前行,會看到一座小巧玲瓏的亭子,名為萬春亭。亭子的頂部覆蓋著金黃色的琉璃瓦,飛簷上翹,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亭柱上雕龍畫鳳,工藝精湛,盡顯皇家氣派。此刻,亭中有幾位宮女正稍作歇息,她們輕聲交談著,話題或是近日宮中瑣事,或是家中親人,聲音輕柔,生怕驚擾這春日寧靜。偶爾有人提及思鄉之情,眼中便泛起淚花,可又無奈地將淚水咽下,畢竟,這宮牆之內,容不得太多兒女情長。
離開禦花園,繼續向宮城深處走去,路過一處宮殿,殿門緊閉,門口的銅獅威風凜凜,卻也難掩其背後的寂寥。傳聞這座宮殿曾發生過諸多故事,有寵妃得勢時的歡聲笑語,也有失寵後的落寞哀傷,如今,一切都被塵封在這緊閉的門扉之後。宮女與小太監們路過此處,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敬畏,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仿佛生怕驚擾了那些沉睡的過往。
接近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將紫禁城染成一片金黃,整個宮城仿若被披上一層夢幻的紗衣。鹹福宮在這餘暉中,愈發顯得落寞孤寂。殿內,光線愈發黯淡,宮女點亮了蠟燭,燭光搖曳,在牆壁上投下巨大的陰影,仿若鬼魅一般。小太監則忙著整理殿內物件,動作機械而沉悶。此時,宮外傳來更夫的打更聲,“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那聲音悠遠綿長,穿過宮牆,傳入鹹福宮,更添幾分淒涼。
夜色漸深,月光如水,灑在紫禁城的每一個角落。鹹福宮的屋頂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庭院中的石板路被月光照得慘白。宮女與小太監早已迴房歇息,可他們在這寂靜的夜裏,又怎能輕易入眠。窗外,月光下的宮景美得如夢如幻,可他們心中清楚,這美麗背後,是無盡的孤寂與無奈。躺在床上,聽著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思緒飄遠,或迴憶起入宮前的自由生活,或擔憂著未來的命運,在這初春的紫禁城裏,在這寂寥的鹹福宮中,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眠之夜,而紫禁城的故事,也在這日複一日的循環中,不斷續寫著,永無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