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退下,便殿內隻剩下永樂和金忠兩個人。永樂賜座,麵帶微笑,顯見著君臣的關係很不一般。


    “朕反複思量,”永樂說,“比來比去,內官中再沒有比鄭和更合適的人選,隻是不 知其能否當得起此番重任。”


    “皇上敬請寬心,”金忠信心滿滿,“三保雖未曾獨自帶兵,但他在皇上身邊曆練了 二十多年,有勇有謀,麵相上都有個帥才相,臣在私下裏也問過袁珙,所見略同,陛下盡 可放心,大膽使用。”


    永樂深深地點點頭,慢慢陷入對往事的沉思中。 建文四年,他率燕軍攻占南京後,當時宮中起火,十分混亂,誰也不知建文是逃了還是死了,軍士和太監們從乾清宮的大火中找出了一具已燒得麵目全非的屍體,乾清宮還能 有誰呢,大家都說是建文帝,後來還討論了是否以“帝”禮安葬的問題。


    然而,有關建文的言論並沒有隨著埋入地下的那具焦屍而終止,倒像是附著了地氣, 等待氣候適宜的時候,終於漫散開來。似乎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說建文根本沒死,那年裝 殮的是他妻子馬皇後的屍體;還說他由十幾個文臣護著,換上太祖在世時為他備下的僧服, 剃度為僧後由大內鬼道逃到城外,浪跡江湖,雲遊四方;還有的說他剃度後由南京去了福 建,從福建搭乘外番的商船去了南洋募兵;還有的說是僧錄司左善事溥洽為十幾人發放的 度牒,讓他們一路通關,暢行天下。三人成虎。傳言多了,永樂也不得不信,他曾秘密安 排錦衣衛微服私訪,收集的言論更讓他驚詫,除剃度為僧、鬼道遁出外,還有人說他在西 洋已募集了數萬人馬。永樂坐不住了,他要派人到西洋去看看,而這麽秘密的事,隻有內 臣最可靠。


    “皇上,內官監太監馬三保到了,在殿外候著。”黃儼的通稟打斷了永樂的沉思。 “朕已賜其姓名為鄭和,有些日子了,為什麽改不過來?” “奴才這張臭嘴,該掌嘴。”黃儼說著,就在自己的臉上象征性地打了一下。 永樂也不睬他,說了句“叫進吧”。


    片刻工夫,一個身高九尺、體貌偉岸的白淨臉大漢跪在皇帝麵前叩頭,禮畢,直起身,


    他的跪姿竟和別人站著的個頭差不多。 “奴才給皇上行禮,願吾皇萬歲、萬萬歲!”精神飽滿,洪鍾一樣的聲音在殿內響起,餘音嫋嫋。 “起來吧。”看著鄭和在距金忠不遠的地方站定,永樂的笑就有了些怪,弄得金忠、鄭和都不知所措。 金忠中等個頭略矮,在人群中不顯山、不露水,若沒有官服,走在人來人往的街上,沒有人會把他和二品大員連在一起。今天,當他和鄭和擺在一起的時候,立時矮了一大截, 就像是大人帶了個小孩子到宮裏來,所以,旁觀者的永樂忍俊不禁,點頭道:“真乃朕的 天朝大使形象!”一句話說得鄭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因為,他不知道,他馬上就要成為、甚至連皇帝都不大清楚排名的、世界上第一支巨 大船隊的首領官了,就要為一個時代之“先”了。永樂又斜睨了黃儼一眼,黃儼隻得不情 願地退下,不知皇上要給這同為內官首領的鄭和一個什麽樣的美差。


    “三保啊,朕交辦的差事該有些眉目了吧?”永樂要別人稱鄭和,為顯示親近,他卻 在叫著鄭和過去的名字。


    “奴才奉旨監造寶船,一要保工期,二要督船堅,”鄭和的聲音洪亮而圓潤,“鍾山 真就是為寶船預備的一座寶山,山上挺拔筆直的杉木,是桅杆的最好選材;二三人合抱不 過來的油鬆,耐海水,耐鹽堿,是寶船的上好選材。有了這兩大好,就近取材,加快了工期, 又保了船堅。再加上劉都督、金尚書隔三岔五來船廠巡視,別人哪敢怠慢?叮叮當當,忙 忙碌碌,好不熱鬧!眼見著一天天增多的排列齊整的巨船,看著南京船廠宏大的氣勢、壯 觀的場麵,真讓人開眼,叫人高興。奴才想,那些番邦夷人見了,不知要怎麽頂禮膜拜呢。”


    不隻是見了船,見了你這中華第一號高高大大的使者,也該會讓他們俯首帖耳吧!永 樂心裏誇讚著,又問:“造出多少大船了?”


    “這個,實數說不好,五六十艘該是有的。” 鄭和說。“可曾想過,為甚讓你去監造嗎?”永樂問。 “奴才當然明白,除了皇上信任,皇宮大內太監所管的司禮、禦用等十二監,鍾鼓、析薪等四司,銀作、巾帽等八局中,隻有奴才的內官監管著皇家所需和國家營建,這份差 事自然也就落在了奴才身上。還有什麽,就不得而知了,誰能有金尚書的神機妙算?”


    永樂深不可測地看了他一眼,喃喃地說:“你所說的,工部一樣可以做,朕是想讓你 了解寶船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就像在兩軍陣前駕馭胯下奔飛的快馬,風馳電掣,進退自如!”


    “皇上不是要奴才統領下西洋的船隊吧?”鄭和說著,眨巴著眼睛,猜測著,半信半疑。


    聽皇上說過船隊的規模,這麽大的船隊怎麽會交給他去率領呢?眼見著永樂肯定地點點頭。 鄭和立時緊張起來。 二十多年來,雖說在皇上身邊學了一些文韜武略的攻防之策,真到了戰場上,也不過是些花拳繡腿的皮毛之功,而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是一點一點曆練出來的,突然把他推到 一線,還是在並不熟悉的大海上,皇上怎麽想的,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又是什麽!


    “皇上,奴才為您牽馬墜鐙是一把好手,刀槍箭雨裏拚個死活、以身護駕都不在話下, 隻是,沒有帶兵的本事,又是去大海上。奴才的命不值什麽,耽誤了皇上的大事,奴才就 是死上一百迴也擔當不起啊!奴才想推、推淇國公、成國公……”


    “住口!”永樂瞪起眼睛,隨怒而起的褶皺橫在臉上,給人以強大的威懾,“太祖在宮裏所立木牌寫得什麽?‘太監幹政者斬!’你要幹政,給朕做主嗎?”


    “請皇上賜罪,”鄭和龐大的身軀“撲通”一聲撂在地上,以頭觸地,顫抖著說,“奴 才不怕死,隻是替陛下、替大明著想啊!”


    金忠平靜地勸道:“皇上息怒,鄭和是個高大的老實人,不會玩半點虛偽,這麽多年, 臣看得很清楚。”


    永樂留下金忠,就是擔心鄭和不敢接這個差事,兩人說僵了不好收場,由金忠轉圜, 果不其然,金忠就派上用場了。


    “鄭公公,皇上所慮不止是在帶兵上,要說督師海上,丘福、朱能比得上平江伯陳瑄嗎?自永樂元年開始,陳瑄就運糧遼東、北京,什麽大風大浪沒經曆過!又有哪個倭寇、 海盜沒交過手!皇上之所以任用你,自有用你的道理,皇上看人不會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英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月玄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月玄暉並收藏武英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