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母之仇
開局掉馬甲,廢太子你聽我狡辯 作者:兜了個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親曾是你的驕傲,你走到哪帶到哪,以至於忽視府裏的其他孩子。你肯為羅太後去和先皇做交換,也是意識到自己虧欠她了吧?她也是你的孩子,嗬。你是不是覺得我娘那些年受你看重,得到了許多。所以即便做錯了,但人已經死了,不能再把活著的人拉入地獄。羅太後鑄成大錯,你不忍心揭穿,隻能避而不見,不再提供幫助,當作是她的懲罰。可我到想問問,你到底偏心我娘什麽了!”
薑餘歡從玲微三人口中知道許多英國公府的事。
與其說英國公偏心,不如說他把娘當作最後的顏麵。
他英國公師承大儒,又教書育人,偏偏兒子沒有天分不成器。
羅慧蘭也受過英國公的教導,隻是有娘珠玉在前,英國公看不上羅慧蘭那點本事。
娘的存在告訴所有人,英國公的才華後繼有人,隻是可惜生錯性別。
他每每炫耀,難道不是在維護自己的顏麵?
英國公是一家之主,娘經常陪伴左右,待遇自然水漲船高。
這不是那些下人看菜下碟,與英國公本身沒有關係,英國公從來沒有對娘有過偏心,唯一的特殊對待就是在讀書一事上極為嚴厲和關注。
後來娘不想再做無謂的努力,她心思通透,學得再多也沒有用武之地,還會讓兄弟姐妹有想法,自己也不自在,於是轉了性子。
又正值到了說親的年紀,英國公不好再把女兒帶在身邊,兩人見麵的次數便少了。
於是英國公夫人順勢而上,想要掌控娘。
娘不受控,兩人鬧得不愉快。
英國公又是個重視孝道的人,覺得女兒書白讀了,失望至極。
所以英國公根本談不上偏心,真正偏心的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偏心,也不會對忽視的兒女產生愧疚。
羅慧蘭能說動英國公,也是看準了英國公的性子。
至於英國公放權這件事,玲微受羅慧芝影響最深,對這些事看得最清楚。
其實是當初先帝的舉動讓英國公看到了先帝對於權重的人的忌憚,他不過擔心唇亡齒寒,順水推舟罷了。
躲在房間避世,最重要是想讓權力放得徹底,讓先帝安心,其次是真的不想幫助羅慧芝什麽,他若是有野心,也不會用權力換一個後位。最後才有一小部分是愧疚和掙紮。
前世英國公自盡,恐怕是想用一條命換整個英國公府。
薑餘歡的質問問出口,那些覺得英國公偏心的人都想出來說明。可一張口卻發現什麽也說不出來。
是羅慧芝的衣服穿得比他們好嗎?
不是,衣服穿得最好的永遠是兩個嫡子,嫡女也是一視同仁。
那是羅慧芝犯錯,英國公總是偏袒她嗎?
沒有,羅慧芝不犯錯。後來轉性和英國公夫人對著幹,英國公也會指責她。
那他們為什麽總覺得英國公偏心呢?
薑餘歡見他們麵麵相覷的臉色,就知道他們說不出來,而玲微對英國公的性格解析也十分到位,讓薑餘歡對英國公有了清晰的認知。
她忽然目光轉向薑遠,“他們說不出來,阿遠你知道為什麽嗎?”
薑遠頷首,“在錦州讀書時有一個同窗,他的經曆就能解釋為什麽。”
薑遠講了一個同窗的故事。
同窗家中還算富裕,無論嫡子庶子都會培養讀書。
因為他母親的關係,對庶弟很是討厭。”尤其是庶弟每次見到他們的父親都會迎上去搭話,還很會討父親歡心,分走了父親的注意力。
那人是個自來熟,薑遠對誰都冷冰冰的,但那個人仿佛看不懂臉色一般,總是貼上來自說自話。
薑遠煩他,便隨便迴了句,“你比他先一步和你爹搭話不就行了。”
同窗一臉苦惱,“不行啊,他每次都拿課業去問。我也試過搶在他前麵,他倒是會裝樣子,老老實實地等著。等我和爹說完話,爹看見他一直在就會問。問到課業也順帶著問我的,我這……答不上來丟人不說還要挨罵。所以以後我都不幹了。”
“那你專心學業,就不用怕了。”
同窗苦哈哈道:“我就不是那塊料,還是放過自己吧。”
故事講到這裏,大家也都明白了。
若是尋常的問候,英國公也會和他們聊。但能說的也就那些事,無可避免地就說到讀書。
他們不是讀書的料,隻想逃。而羅慧芝不熱衷但也不懼,英國公自然願意和羅慧芝說。
是他們嫉妒羅慧芝聰明,又不願意承認是自己不爭氣,所以把責任推到羅慧芝身上。
說到底,羅慧芝從英國公那裏得到的“偏心”,他們根本不想要,也要不起。
尤其是封了世子後,世子在英國公眼裏特殊起來,真要說偏心,那肯定是對世子。畢竟未來國公府要交到他手上,哪怕英國公後來避世,都會挑時間過問府裏以及世子官場上的事。
“連薑遠都明白的道理,你們現在都不明白,你們英國公府也就這樣了。我娘那麽聰明,我想我娘應該是看透英國公是個怎樣的人的,可她臨死前不準任何人透出風聲說她是中毒而死,保住了你英國公的顏麵。你的生育之恩,還有英國公夫人的生育之恩已經還清。你們若是敢拿這件事來煩我和薑遠,我們不會有任何顧忌的,畢竟我們之間隔著殺母之仇。”
說完,薑餘歡站起來。薑遠緊隨其後,帶走柳承醫和四位姑姑。
英國公整個人被人抽走精氣神一般,目光空洞地盯著地麵。
英國公夫人則死死地盯著薑餘歡,胸膛上下起伏著。
傅蒔楦沒有走,他還有事情要審問。
出了英國公府,薑餘歡長長地舒了口氣。
想到娘親的結局,她十分壓抑。
慧極必傷?那倒未必。
但太過善良,不是什麽好事是真的。
若是娘也和她一樣,有重來的機會就好了。
雖說子不言父過,但爹卻是配不上娘。
玲微說,娘不想找後院複雜的,而薑橋正好合適,文思侯府也容易料理,在京城是個很好的婆家。加之薑橋對娘卻是有一顆火熱的心,所以娘才會嫁給他。
娘曾經說過,隻要活著的時候他幹淨,死後如何她都管不著。
薑餘歡也就理解娘這麽選擇的原因。
薑餘歡從玲微三人口中知道許多英國公府的事。
與其說英國公偏心,不如說他把娘當作最後的顏麵。
他英國公師承大儒,又教書育人,偏偏兒子沒有天分不成器。
羅慧蘭也受過英國公的教導,隻是有娘珠玉在前,英國公看不上羅慧蘭那點本事。
娘的存在告訴所有人,英國公的才華後繼有人,隻是可惜生錯性別。
他每每炫耀,難道不是在維護自己的顏麵?
英國公是一家之主,娘經常陪伴左右,待遇自然水漲船高。
這不是那些下人看菜下碟,與英國公本身沒有關係,英國公從來沒有對娘有過偏心,唯一的特殊對待就是在讀書一事上極為嚴厲和關注。
後來娘不想再做無謂的努力,她心思通透,學得再多也沒有用武之地,還會讓兄弟姐妹有想法,自己也不自在,於是轉了性子。
又正值到了說親的年紀,英國公不好再把女兒帶在身邊,兩人見麵的次數便少了。
於是英國公夫人順勢而上,想要掌控娘。
娘不受控,兩人鬧得不愉快。
英國公又是個重視孝道的人,覺得女兒書白讀了,失望至極。
所以英國公根本談不上偏心,真正偏心的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偏心,也不會對忽視的兒女產生愧疚。
羅慧蘭能說動英國公,也是看準了英國公的性子。
至於英國公放權這件事,玲微受羅慧芝影響最深,對這些事看得最清楚。
其實是當初先帝的舉動讓英國公看到了先帝對於權重的人的忌憚,他不過擔心唇亡齒寒,順水推舟罷了。
躲在房間避世,最重要是想讓權力放得徹底,讓先帝安心,其次是真的不想幫助羅慧芝什麽,他若是有野心,也不會用權力換一個後位。最後才有一小部分是愧疚和掙紮。
前世英國公自盡,恐怕是想用一條命換整個英國公府。
薑餘歡的質問問出口,那些覺得英國公偏心的人都想出來說明。可一張口卻發現什麽也說不出來。
是羅慧芝的衣服穿得比他們好嗎?
不是,衣服穿得最好的永遠是兩個嫡子,嫡女也是一視同仁。
那是羅慧芝犯錯,英國公總是偏袒她嗎?
沒有,羅慧芝不犯錯。後來轉性和英國公夫人對著幹,英國公也會指責她。
那他們為什麽總覺得英國公偏心呢?
薑餘歡見他們麵麵相覷的臉色,就知道他們說不出來,而玲微對英國公的性格解析也十分到位,讓薑餘歡對英國公有了清晰的認知。
她忽然目光轉向薑遠,“他們說不出來,阿遠你知道為什麽嗎?”
薑遠頷首,“在錦州讀書時有一個同窗,他的經曆就能解釋為什麽。”
薑遠講了一個同窗的故事。
同窗家中還算富裕,無論嫡子庶子都會培養讀書。
因為他母親的關係,對庶弟很是討厭。”尤其是庶弟每次見到他們的父親都會迎上去搭話,還很會討父親歡心,分走了父親的注意力。
那人是個自來熟,薑遠對誰都冷冰冰的,但那個人仿佛看不懂臉色一般,總是貼上來自說自話。
薑遠煩他,便隨便迴了句,“你比他先一步和你爹搭話不就行了。”
同窗一臉苦惱,“不行啊,他每次都拿課業去問。我也試過搶在他前麵,他倒是會裝樣子,老老實實地等著。等我和爹說完話,爹看見他一直在就會問。問到課業也順帶著問我的,我這……答不上來丟人不說還要挨罵。所以以後我都不幹了。”
“那你專心學業,就不用怕了。”
同窗苦哈哈道:“我就不是那塊料,還是放過自己吧。”
故事講到這裏,大家也都明白了。
若是尋常的問候,英國公也會和他們聊。但能說的也就那些事,無可避免地就說到讀書。
他們不是讀書的料,隻想逃。而羅慧芝不熱衷但也不懼,英國公自然願意和羅慧芝說。
是他們嫉妒羅慧芝聰明,又不願意承認是自己不爭氣,所以把責任推到羅慧芝身上。
說到底,羅慧芝從英國公那裏得到的“偏心”,他們根本不想要,也要不起。
尤其是封了世子後,世子在英國公眼裏特殊起來,真要說偏心,那肯定是對世子。畢竟未來國公府要交到他手上,哪怕英國公後來避世,都會挑時間過問府裏以及世子官場上的事。
“連薑遠都明白的道理,你們現在都不明白,你們英國公府也就這樣了。我娘那麽聰明,我想我娘應該是看透英國公是個怎樣的人的,可她臨死前不準任何人透出風聲說她是中毒而死,保住了你英國公的顏麵。你的生育之恩,還有英國公夫人的生育之恩已經還清。你們若是敢拿這件事來煩我和薑遠,我們不會有任何顧忌的,畢竟我們之間隔著殺母之仇。”
說完,薑餘歡站起來。薑遠緊隨其後,帶走柳承醫和四位姑姑。
英國公整個人被人抽走精氣神一般,目光空洞地盯著地麵。
英國公夫人則死死地盯著薑餘歡,胸膛上下起伏著。
傅蒔楦沒有走,他還有事情要審問。
出了英國公府,薑餘歡長長地舒了口氣。
想到娘親的結局,她十分壓抑。
慧極必傷?那倒未必。
但太過善良,不是什麽好事是真的。
若是娘也和她一樣,有重來的機會就好了。
雖說子不言父過,但爹卻是配不上娘。
玲微說,娘不想找後院複雜的,而薑橋正好合適,文思侯府也容易料理,在京城是個很好的婆家。加之薑橋對娘卻是有一顆火熱的心,所以娘才會嫁給他。
娘曾經說過,隻要活著的時候他幹淨,死後如何她都管不著。
薑餘歡也就理解娘這麽選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