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教書育人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想通了這一節,鬱新也就不勉強何秋了,隻能勉為其難的收下這份大功,寫了封報捷的折子,遞往京城。
想到自己剛剛來了雲南,就能分潤一份功勞,鬱新的心情也是格外的開朗,就好奇的問道。
“何大人對土司是怎麽用兵的,何以之前西平侯他們作戰的俘虜就不夠多?”
何秋簡單給鬱新解釋了下,鬱新很是感歎,不過是換個思路,就能多獲這麽多戰功。
朝廷的治政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所以陛下一心想要變法,變兩千年之成法。
湯昭扭扭捏捏的說道。
“嗨呀,別聽何大人瞎吹,效果也不是全然像他說的那麽好,其實就是帶著部分咱雲南的士卒,跟著大批土司的人,一起出征。”
“說的不客氣點,就是拿土司當雇傭兵。”
說都最後,湯昭也有些鬱悶,這法子一變,現在雲南的大明軍隊就沒必要要這麽多人了。
何況,土司到底是外人,這雲南的兵權基本集中給土司們,也不是個什麽好事。
何秋有些頭疼,再次給湯昭解釋道。
“我這也是為了追求以最小的損耗獲得最多的利益啊。總不能還看著你們玩大軍團決戰,被叛亂的土司們坑死吧?”
“不管我這個策略好還是壞,它確確實實能帶來戰功,這點總是沒有問題的吧?”
湯昭默默的點了點頭,要不是因為這點,湯昭早就站出來反對何秋了。
他在雲南征戰這麽多年,也並非是不能體諒士卒的人,隻是想到這群土司先跟朝廷最對,現在又跑到何秋身邊,幫著何秋打不臣服的土司,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鬱新忍不住開口道。
“可話是這麽說,雲南若是沒有一隻真正的軍隊,他們又怎麽保護手下的百姓?要知道蠻夷懷威而不畏德,若是漢人的刀劍不夠利了,誰知道這些土司還會不會老實?”
何秋慨然一歎。
“這個問題,至少我是解決不了的,全看未來的雲南官員怎麽治理了,能做到改土歸流,就能一點點把土司們壓下去,做不到,萬事皆休。”
鬱新默默不語,這個難度實在太高了。
“好了,既然鬱大人你來了,雲南這裏開礦、修水道的事,就可以全部交給你了,我去教個書,培養點學生就行了。”
湯昭急了。
“之前你可不是這麽說的,這事都要開始做了,你怎麽能當逃兵?”
何秋哭笑不得,隻能給湯昭解釋道。
“你看現在這軍隊不用我吧?我也沒有軍職。地方上有鬱大人,他執政經驗豐富,更用不到我啥事,我不就好好教書,幫著拉攏土司的後代,我還能幹嗎?”
“可是,可是這……”
湯昭著急慌忙的,可是憋了半天也憋不出啥話來,隻能鬱悶的走開了。
何秋笑了笑,轉身對鬱新說道。
“一切就都拜托鬱大人了。”
鬱新認真的點了點頭,心中對何秋也不無佩服之意,雲南好大一攤事,好大的功勞,但何秋能這樣說丟就丟,心胸非常人所能及啊。
得知何秋有意在昆明講學,沐春心裏有些不好意思,倒是拉著馮誠等人給何秋在昆明城外修了座大書院。
雖然心裏對何秋的治學能耐不太信任,但鬱新也說了,何秋當初好歹也是當過太孫的老師的,連朱棣的幾個孩子也都是何秋教的。
這種水平,教些個土司的孩子們不跟玩一樣。
紛紛擾擾小半個月,被動員起來的雲南軍民爆發了極大地熱情,很快就把東川礦場給建設好了,至少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就等著北平來的大匠跟著雲南這的匠人開始冶煉了。
何秋也住進了剛給他修好的書院裏,跟著他的陳四維到了這間書院東瞧瞧西看看,總覺得比不上北平的知行書院。
何秋揉了揉陳四維的頭,笑著說道。
“已經很好了,你也不想想,一路上看到的那些雲南百姓住的是什麽條件,咱們的書院和這裏的條件比起來,那就真的是好的沒邊了。”
陳四維還有些想說什麽,卻被何秋打斷了,何秋嚴肅的看著他說道。
“四維,你之前也是窮苦出身,總不能讀了點書就忘本吧?”
何秋的批評不可謂不嚴重,陳四維漲紅了臉,小聲爭辯著說。
“先生,我不是想說這個,是想說要不要從知行書院招一批師兄弟們來教學。”
何秋尷尬的笑了笑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為師錯怪你了,那就聽你的,你去給你的師兄弟們寫信吧。”
陳四維委委屈屈的出去寫信了,何秋坐在書院的書桌上,拍了拍自己屁股下的桌子,非常滿意。
這大概就是自己未來的事業了,至少兩年內恐怕一直都會是這樣。
又是半月,何秋正在書院裏整理自己帶來的書籍,和一些感悟,就聽到外麵有些吵鬧聲。
推開窗一看,外麵有十七八個騎著滇馬的少年人,裏麵還有女子,都是作土人打扮的。
何秋馬上就明白了,這是土司的孩子們過來了,吩咐身邊的陳四維出去迎接他們,這些少年少女們進來書院後,都有些好奇的看著何秋。
何秋微笑著問道。
“你們可曾進過學?”
“俺跟著綁來的漢人識了兩年字。”
“沒讀過書,俺爹把我趕過來,說要我學點東西。”
一時之間,下麵的土司之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
“那你們父母有沒有說過,為什麽要你們來我這進學?”
這下子這些孩子們就開始大眼瞪小眼了,最後還是一名少女大著膽子說道。
“我聽父親說,你是有大學問的,還教過大明的皇子們,所以趕我過來學些東西。”
何秋哈哈一笑,這話倒也沒說錯,不過眼前這些孩子們基本都是零基礎的,也就代表著何秋要從頭教起,這要耗費的精力可不小。
還好最基礎的拚音字典已經整理好了,用來教孩子們識字再好不過了。
隻是眼下的人數比他之前預料中多了些,準備的字典、書籍可能不夠,還需要到昆明城中找識字的抄寫兩份。
這裏可沒什麽印刷機了。
</p>
想通了這一節,鬱新也就不勉強何秋了,隻能勉為其難的收下這份大功,寫了封報捷的折子,遞往京城。
想到自己剛剛來了雲南,就能分潤一份功勞,鬱新的心情也是格外的開朗,就好奇的問道。
“何大人對土司是怎麽用兵的,何以之前西平侯他們作戰的俘虜就不夠多?”
何秋簡單給鬱新解釋了下,鬱新很是感歎,不過是換個思路,就能多獲這麽多戰功。
朝廷的治政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所以陛下一心想要變法,變兩千年之成法。
湯昭扭扭捏捏的說道。
“嗨呀,別聽何大人瞎吹,效果也不是全然像他說的那麽好,其實就是帶著部分咱雲南的士卒,跟著大批土司的人,一起出征。”
“說的不客氣點,就是拿土司當雇傭兵。”
說都最後,湯昭也有些鬱悶,這法子一變,現在雲南的大明軍隊就沒必要要這麽多人了。
何況,土司到底是外人,這雲南的兵權基本集中給土司們,也不是個什麽好事。
何秋有些頭疼,再次給湯昭解釋道。
“我這也是為了追求以最小的損耗獲得最多的利益啊。總不能還看著你們玩大軍團決戰,被叛亂的土司們坑死吧?”
“不管我這個策略好還是壞,它確確實實能帶來戰功,這點總是沒有問題的吧?”
湯昭默默的點了點頭,要不是因為這點,湯昭早就站出來反對何秋了。
他在雲南征戰這麽多年,也並非是不能體諒士卒的人,隻是想到這群土司先跟朝廷最對,現在又跑到何秋身邊,幫著何秋打不臣服的土司,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鬱新忍不住開口道。
“可話是這麽說,雲南若是沒有一隻真正的軍隊,他們又怎麽保護手下的百姓?要知道蠻夷懷威而不畏德,若是漢人的刀劍不夠利了,誰知道這些土司還會不會老實?”
何秋慨然一歎。
“這個問題,至少我是解決不了的,全看未來的雲南官員怎麽治理了,能做到改土歸流,就能一點點把土司們壓下去,做不到,萬事皆休。”
鬱新默默不語,這個難度實在太高了。
“好了,既然鬱大人你來了,雲南這裏開礦、修水道的事,就可以全部交給你了,我去教個書,培養點學生就行了。”
湯昭急了。
“之前你可不是這麽說的,這事都要開始做了,你怎麽能當逃兵?”
何秋哭笑不得,隻能給湯昭解釋道。
“你看現在這軍隊不用我吧?我也沒有軍職。地方上有鬱大人,他執政經驗豐富,更用不到我啥事,我不就好好教書,幫著拉攏土司的後代,我還能幹嗎?”
“可是,可是這……”
湯昭著急慌忙的,可是憋了半天也憋不出啥話來,隻能鬱悶的走開了。
何秋笑了笑,轉身對鬱新說道。
“一切就都拜托鬱大人了。”
鬱新認真的點了點頭,心中對何秋也不無佩服之意,雲南好大一攤事,好大的功勞,但何秋能這樣說丟就丟,心胸非常人所能及啊。
得知何秋有意在昆明講學,沐春心裏有些不好意思,倒是拉著馮誠等人給何秋在昆明城外修了座大書院。
雖然心裏對何秋的治學能耐不太信任,但鬱新也說了,何秋當初好歹也是當過太孫的老師的,連朱棣的幾個孩子也都是何秋教的。
這種水平,教些個土司的孩子們不跟玩一樣。
紛紛擾擾小半個月,被動員起來的雲南軍民爆發了極大地熱情,很快就把東川礦場給建設好了,至少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就等著北平來的大匠跟著雲南這的匠人開始冶煉了。
何秋也住進了剛給他修好的書院裏,跟著他的陳四維到了這間書院東瞧瞧西看看,總覺得比不上北平的知行書院。
何秋揉了揉陳四維的頭,笑著說道。
“已經很好了,你也不想想,一路上看到的那些雲南百姓住的是什麽條件,咱們的書院和這裏的條件比起來,那就真的是好的沒邊了。”
陳四維還有些想說什麽,卻被何秋打斷了,何秋嚴肅的看著他說道。
“四維,你之前也是窮苦出身,總不能讀了點書就忘本吧?”
何秋的批評不可謂不嚴重,陳四維漲紅了臉,小聲爭辯著說。
“先生,我不是想說這個,是想說要不要從知行書院招一批師兄弟們來教學。”
何秋尷尬的笑了笑說道。
“原來是這樣啊,為師錯怪你了,那就聽你的,你去給你的師兄弟們寫信吧。”
陳四維委委屈屈的出去寫信了,何秋坐在書院的書桌上,拍了拍自己屁股下的桌子,非常滿意。
這大概就是自己未來的事業了,至少兩年內恐怕一直都會是這樣。
又是半月,何秋正在書院裏整理自己帶來的書籍,和一些感悟,就聽到外麵有些吵鬧聲。
推開窗一看,外麵有十七八個騎著滇馬的少年人,裏麵還有女子,都是作土人打扮的。
何秋馬上就明白了,這是土司的孩子們過來了,吩咐身邊的陳四維出去迎接他們,這些少年少女們進來書院後,都有些好奇的看著何秋。
何秋微笑著問道。
“你們可曾進過學?”
“俺跟著綁來的漢人識了兩年字。”
“沒讀過書,俺爹把我趕過來,說要我學點東西。”
一時之間,下麵的土司之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
“那你們父母有沒有說過,為什麽要你們來我這進學?”
這下子這些孩子們就開始大眼瞪小眼了,最後還是一名少女大著膽子說道。
“我聽父親說,你是有大學問的,還教過大明的皇子們,所以趕我過來學些東西。”
何秋哈哈一笑,這話倒也沒說錯,不過眼前這些孩子們基本都是零基礎的,也就代表著何秋要從頭教起,這要耗費的精力可不小。
還好最基礎的拚音字典已經整理好了,用來教孩子們識字再好不過了。
隻是眼下的人數比他之前預料中多了些,準備的字典、書籍可能不夠,還需要到昆明城中找識字的抄寫兩份。
這裏可沒什麽印刷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