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又是一天,朱元璋領著朱允炆在那處理奏章,看著朱允炆小心翼翼的樣子,朱元璋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你是儲君啊!怎麽就能表現的這麽小家子氣?
思來想去,朱元璋又有些埋怨教導朱允炆的何秋等人,怎麽會把太孫教成這樣呢?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忘記了,何秋教導皇孫也不過一個月,要是真的能把太孫教成朱標那個樣子,那才叫逆天了。
朱元璋想到這就問道。
“允炆,你覺得朕給你挑的老師們都如何?”
朱允炆連忙放下自己手中的奏章,恭敬的說道。
“東宮的老師們各個都是賢良,有棟梁之才,就是教導我其他東西的何先生也極有才華,是一名專才。”
朱元璋聽到朱允炆的評價忍不住皺了皺眉,朱允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就更為小心翼翼了,在那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什麽地方說的不對。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說道。
“何秋可不單單是一名專才,你有些小瞧他了。是不是平日裏你很少與他接觸?”
朱允炆說道。
“平素裏,孫兒事情不少,就連何先生也有自己的事要做,是沒有在東宮的師傅們相處的久。”
朱元璋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真的忙,還是因為有些忌憚他?”
朱允炆嚇得臉色一變,趕緊深深一躬,向朱元璋解釋道。
“非是孫兒妄言,孫兒才疏學淺,可朝政又很是繁忙,故而少了很多和何先生接觸的機會。”
朱元璋在心裏大搖其頭,這一切不過是托詞罷了,以朱元璋的精明,能看不出來朱允炆的小心思?
不外乎是覺得何秋是朱棣的女婿,不敢信任他罷了。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和朱允炆說道。
“不管怎麽說,何秋都是皇親國戚,不會對社稷有什麽不滿,更不會對你不滿。”
“要知道,推行改革,也同樣是何秋想要做的,自當初他獻良種得以封爵的時候,他就是主張要改的人。”
“既然朝廷已經想要推行新政,就需要一批不一樣的人才,這些人大都是沒什麽跟腳的,為了自保也會聚在你身邊。”
“可是他們都是讀過何秋編簒的教材的,說起來何秋也算他們的半師,你如果能把他拉到手,那麽日後手下就會多出來一批靠譜的人才。”
“就算他嶽父是燕王又能如何?”
朱允炆唯唯諾諾的點頭稱是,他是不敢當麵反駁朱元璋的。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的表情,忍不住開始自我懷疑了,朱允炆真的能管好大明江山嗎?
如此猜忌多疑的太孫,真的有肩挑日月的豪氣嗎?
朱元璋再聯想到之前晉王的事,朱元璋曾就陷入過糾結,究竟該如何處置晉王?
他曾就此事詢問過朱允炆,朱允炆卻力勸朱元璋放過晉王,說晉王到底是朱元璋的兒子,自己的叔父,若是不能寬厚晉王,恐怕會有人說道。
朱元璋本來還覺得朱允炆說的挺有道理的,可是轉念一想,晉王確實是你的叔父,可是朱標更是你的父親。
連因為父親之死都能輕易放下去的朱允炆,真的會能承受住朝野上下的壓力嗎?
看著眼前唯唯諾諾的朱允炆,朱元璋就為他感到陣陣擔心,心中極為憂慮,如此皇孫真的能夠擔當大統嗎?
“身為一國儲君,不應該對這些人才另眼相看,反而要盡量為我所用裁成。”
朱允炆慌慌張張的說的。
“皇祖父,孫兒無能,讓皇祖父還在為擔憂,還請皇祖父責罰。”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允炆一眼。
“人們都說隔輩親,我這個當祖父的,又怎麽舍得責怪你呢?隻是你也需要一點點擔起儲君的責任啊,處事公平,不拘人才來曆。”
朱允炆諾諾的點了點頭。
朱元璋歎息道。
“你身為儲君,不能一味的寬仁,更多的時候,要從天下的角度看待問題。
一定要學會縱觀全局,要不然很容易被人糊弄的。
做事的時候,要認準一點,我才是大局,就像你上次說的,認為把武勳之子和太學生提拔起來不好,可你想想那些進士出身的官員會因此辭官嗎?
大局在我,你又何必那麽照顧這些官員的情緒?”
朱元璋也是無奈,他已經不像以往教育朱標時那麽精力充沛了,又不敢放朱允炆出去深入民間,隻能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給朱允炆提醒。
告訴他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隻希望朱允炆能把他的話記在心裏。朱允炆也確實不停的在點著頭,好像在認真記朱元璋說的這些東西。
可是等到和朱元璋分開之後,還是沒有主動多和何秋溝通的心思,絲毫看不出他有什麽改變。
這些事,朱元璋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隻是對朱允炆的失望又多了一分。
朱元璋也很清楚,為什麽朱允炆會是這樣的態度,他怕!
從他在何秋的課堂上說削藩的事,朱元璋就意識到了,朱允炆特別怕他的叔叔們,認為他們是動亂之源。
何況這些叔叔們都有不少兵馬,晉王是特殊情況,朝廷才能這麽快就把晉王作亂的火苗給撲滅了。
可是燕王若是想要作亂,朝廷就很難對他有所應對了。
但是朱元璋更明白的是,說到底這天下他們老朱家的人才是真正一體的,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們不管有多混賬,至少有一點,絕對不會反對大明。
有這一點,朱元璋也就不在乎他們手裏拿著很多軍權了。
何況朱允炆大義在手,就算燕王反了又能如何?
歸根究底。
還是朱允炆這人,自身的底氣不夠,若是他有朱標的底氣,又怎麽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朱元璋在心裏轉過無數個念頭,還是個告誡自己,再等等看,孩子總要長大的那一天。
等到朱允炆長大一些,就能看清朝堂上的很多事了,沒有自己親身經曆,恐怕朱允炆就一直不會明白。
文臣不應該是他最相信的那批人,該用,更改防!
朱元璋想到自己的身體,隻能在心中暗自期待,希望在自己去世前,能看到朱允炆成長起來,要不然的話,改革大事恐怕要就此斷了。
</p>
又是一天,朱元璋領著朱允炆在那處理奏章,看著朱允炆小心翼翼的樣子,朱元璋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你是儲君啊!怎麽就能表現的這麽小家子氣?
思來想去,朱元璋又有些埋怨教導朱允炆的何秋等人,怎麽會把太孫教成這樣呢?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忘記了,何秋教導皇孫也不過一個月,要是真的能把太孫教成朱標那個樣子,那才叫逆天了。
朱元璋想到這就問道。
“允炆,你覺得朕給你挑的老師們都如何?”
朱允炆連忙放下自己手中的奏章,恭敬的說道。
“東宮的老師們各個都是賢良,有棟梁之才,就是教導我其他東西的何先生也極有才華,是一名專才。”
朱元璋聽到朱允炆的評價忍不住皺了皺眉,朱允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就更為小心翼翼了,在那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什麽地方說的不對。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說道。
“何秋可不單單是一名專才,你有些小瞧他了。是不是平日裏你很少與他接觸?”
朱允炆說道。
“平素裏,孫兒事情不少,就連何先生也有自己的事要做,是沒有在東宮的師傅們相處的久。”
朱元璋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真的忙,還是因為有些忌憚他?”
朱允炆嚇得臉色一變,趕緊深深一躬,向朱元璋解釋道。
“非是孫兒妄言,孫兒才疏學淺,可朝政又很是繁忙,故而少了很多和何先生接觸的機會。”
朱元璋在心裏大搖其頭,這一切不過是托詞罷了,以朱元璋的精明,能看不出來朱允炆的小心思?
不外乎是覺得何秋是朱棣的女婿,不敢信任他罷了。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和朱允炆說道。
“不管怎麽說,何秋都是皇親國戚,不會對社稷有什麽不滿,更不會對你不滿。”
“要知道,推行改革,也同樣是何秋想要做的,自當初他獻良種得以封爵的時候,他就是主張要改的人。”
“既然朝廷已經想要推行新政,就需要一批不一樣的人才,這些人大都是沒什麽跟腳的,為了自保也會聚在你身邊。”
“可是他們都是讀過何秋編簒的教材的,說起來何秋也算他們的半師,你如果能把他拉到手,那麽日後手下就會多出來一批靠譜的人才。”
“就算他嶽父是燕王又能如何?”
朱允炆唯唯諾諾的點頭稱是,他是不敢當麵反駁朱元璋的。
朱元璋看著朱允炆的表情,忍不住開始自我懷疑了,朱允炆真的能管好大明江山嗎?
如此猜忌多疑的太孫,真的有肩挑日月的豪氣嗎?
朱元璋再聯想到之前晉王的事,朱元璋曾就陷入過糾結,究竟該如何處置晉王?
他曾就此事詢問過朱允炆,朱允炆卻力勸朱元璋放過晉王,說晉王到底是朱元璋的兒子,自己的叔父,若是不能寬厚晉王,恐怕會有人說道。
朱元璋本來還覺得朱允炆說的挺有道理的,可是轉念一想,晉王確實是你的叔父,可是朱標更是你的父親。
連因為父親之死都能輕易放下去的朱允炆,真的會能承受住朝野上下的壓力嗎?
看著眼前唯唯諾諾的朱允炆,朱元璋就為他感到陣陣擔心,心中極為憂慮,如此皇孫真的能夠擔當大統嗎?
“身為一國儲君,不應該對這些人才另眼相看,反而要盡量為我所用裁成。”
朱允炆慌慌張張的說的。
“皇祖父,孫兒無能,讓皇祖父還在為擔憂,還請皇祖父責罰。”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允炆一眼。
“人們都說隔輩親,我這個當祖父的,又怎麽舍得責怪你呢?隻是你也需要一點點擔起儲君的責任啊,處事公平,不拘人才來曆。”
朱允炆諾諾的點了點頭。
朱元璋歎息道。
“你身為儲君,不能一味的寬仁,更多的時候,要從天下的角度看待問題。
一定要學會縱觀全局,要不然很容易被人糊弄的。
做事的時候,要認準一點,我才是大局,就像你上次說的,認為把武勳之子和太學生提拔起來不好,可你想想那些進士出身的官員會因此辭官嗎?
大局在我,你又何必那麽照顧這些官員的情緒?”
朱元璋也是無奈,他已經不像以往教育朱標時那麽精力充沛了,又不敢放朱允炆出去深入民間,隻能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給朱允炆提醒。
告訴他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隻希望朱允炆能把他的話記在心裏。朱允炆也確實不停的在點著頭,好像在認真記朱元璋說的這些東西。
可是等到和朱元璋分開之後,還是沒有主動多和何秋溝通的心思,絲毫看不出他有什麽改變。
這些事,朱元璋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隻是對朱允炆的失望又多了一分。
朱元璋也很清楚,為什麽朱允炆會是這樣的態度,他怕!
從他在何秋的課堂上說削藩的事,朱元璋就意識到了,朱允炆特別怕他的叔叔們,認為他們是動亂之源。
何況這些叔叔們都有不少兵馬,晉王是特殊情況,朝廷才能這麽快就把晉王作亂的火苗給撲滅了。
可是燕王若是想要作亂,朝廷就很難對他有所應對了。
但是朱元璋更明白的是,說到底這天下他們老朱家的人才是真正一體的,朱元璋的這些兒子們不管有多混賬,至少有一點,絕對不會反對大明。
有這一點,朱元璋也就不在乎他們手裏拿著很多軍權了。
何況朱允炆大義在手,就算燕王反了又能如何?
歸根究底。
還是朱允炆這人,自身的底氣不夠,若是他有朱標的底氣,又怎麽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朱元璋在心裏轉過無數個念頭,還是個告誡自己,再等等看,孩子總要長大的那一天。
等到朱允炆長大一些,就能看清朝堂上的很多事了,沒有自己親身經曆,恐怕朱允炆就一直不會明白。
文臣不應該是他最相信的那批人,該用,更改防!
朱元璋想到自己的身體,隻能在心中暗自期待,希望在自己去世前,能看到朱允炆成長起來,要不然的話,改革大事恐怕要就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