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這一天,就在何秋鹹魚的和朱棣聊天,瞎扯他們不見黃子澄的時候,張玉有些慌張的趕了進來。
“不好了,王爺,東宮的屬臣們一塊在北平城被打了!”
何秋正喝著茶呢,聽了這個消息,噗的一口把茶都噴了出來,連嘴角的還掛著的茶葉都沒管,連忙問道。
“怎麽迴事?他們怎麽跑到北平城裏了,又怎麽會被打了?”
朱棣也是愣了半天,這是誰這麽大膽,一口氣把所有的東宮臣子都打了,太子的臉麵都被落了個幹淨,這是不把太子放在眼裏啊!
張玉也不敢怠慢,連忙把他收到的情況,跟朱棣兩人說了。
這一說,朱棣和何秋都有些無語了,單從張玉的講述來看,這群人挨打,還真的是不冤。
但現在這個事,已經不是討論他們到底冤不冤的時候了,關鍵在於怎麽處理。
一個鬧不好,太子、朝臣們都會對現在在北平都司的眾人落下極為不佳的印象。
可是法不責眾,按張玉講的,很多人都動手了,他們這也算是激起了眾怒,現在可能連人都找不到了,怎麽處理都不合適。
朱棣想到這,是一刻也坐不住,拉著何秋匆匆忙忙的,跑去找藍玉。
兩人剛一見麵,異口同聲的都是說到。
“事情是你幹的?”
這話一說,兩人都愣住了,看來不像是藍玉/朱棣幹的呀。
可是這事情太詭異了,背後肯定是有人挑事,若是隻有一個東宮屬臣被打了,那還能說是意外,這一起被打,就決計不是什麽意外了。
這裏麵要是沒人操縱,那才是見了鬼呢。
但眼下事已至此,他們也隻好先行去看望這些東宮的人。
就這樣,朱棣領著何秋,藍玉帶著王弼,趕忙來到東宮屬臣坐在的營帳那,讓守衛的士卒們通報了一聲。
黃子澄臭著一張臉,出來和朱棣等人見了一麵,臉上寫著滿滿的不信任。
畢竟事情在北平發生,這麽大動作,能做得到的,恐怕也隻有寥寥幾人,這裏麵肯定是燕王和藍玉嫌疑最大。
黃子澄出來之後,冷冷的拋下一句,“東宮同僚都還沒有醒,還在昏迷,暫時就不接待王爺眾人了。”
隨後拉著臉,又迴到了營帳裏。
朱棣和藍玉都是被氣得夠嗆,特別是藍玉!
藍玉氣的穿著粗氣,嗆的一聲就把自己隨身的寶劍拔了出來,想要往營張上砍,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憤怒的拋下一句。
“此輩腐儒,不堪與謀!”
要知道,藍玉和這些東宮屬臣算是一體兩麵,同為東宮臣屬,沒有理由這樣打擊太子的威望,結果黃子澄還是這樣冷臉相對,還真是……
唉!
朱棣也是麵色陰鬱的離開了這處營帳,既然這群人這麽不給麵子,那他堂堂燕王還用得著給他們臉麵?
迴到自己的營帳裏,朱棣陰著臉問何秋。
“你覺得這事能查清不能?至少要還我一個清白!”
何秋也很苦惱,事情是方孝孺等人主動到北平城宣講造成的,按理說這樣的宣講進行前還是比較隱秘的,畢竟連他們這些人都不知道。
可偏偏就是這麽離奇的,這些東宮臣屬都被打了。
何秋咬了咬牙,說道。
“這要看咱們使多大力氣了……從這些屬臣進了北平城後接觸到的人,一個個查,還有他們宣講的地點,那些茶樓啥的不是都有主人嗎?”
“這樣一步步查,總歸是能查得到的。我就是怕查到後麵,發現查到自己人身上……”
朱棣眯了眯眼,“看起來,你是有懷疑對象了?”
何秋猶豫了下,點了點頭。
“我覺得這事挺像道衍的手筆,不過事情做的太明顯了,反而又有點不像了。”
朱棣也隻能是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感覺要是道衍做這事,應該不至於這麽糙。
卻說黃子澄迴到營帳裏,看著眼前的這群同僚,也是感覺相當的苦澀。
他們自然是沒有昏迷的,雖然被毆打了一頓,但壓根就沒有誰昏迷了,隻是他們的臉麵實在過不去,有些羞於見人,所以找了這麽一個理由當成托詞。
何況他們現在對燕王和藍玉,那也是滿肚子的火,有些人甚至武斷的認為,就是他們在背後搞的鬼,為的就是不讓他們的方案被通過。
但是,黃子澄認為,這事想想可能也不大,藍玉作為太子最有力的支持者,沒必要打太子臉麵。
燕王朱棣也是一樣的,這樣的事情發生,損傷太子的顏麵,也同樣打擊了皇室的威嚴,他隻要不傻,就不會做這樣的事。
可是這麽想的話,究竟是誰才幹出這麽喪心病狂的事?
黃子澄考慮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問方孝孺他們,他們也沒有什麽好的懷疑對象,特別是是他們主動跑進北平城的,事情沒定的時候,很是隱秘,當初連黃子澄都沒說。
也就隻可能是在進了北平城後,有人看到他們做事,才匆匆針對他們的。
可就目前這些東宮臣屬,自己一群人都說辭不定,這怎麽查處?恐怕會變成一道無頭公案。
想到這,黃子澄就有些心灰意冷,來了北平,太子托付的事沒辦成幾件,反而一直在幫著合攏和燕王等人的關係,幫著方孝孺他們擦屁股。
這個差事實在是太累人了。
但不管黃子澄心裏怎麽抱怨,該打的報告還是要打的,至於眼下的這群同僚,黃子澄有心讓他們全部迴去,不然還呆在這,就是在太尷尬了。
黃子澄把這個意思和這些東宮的人說了,基本上都沒什麽意見,他們也自覺在這待不下去了。
反倒是方孝孺堅持要留在這,他的意思倒也簡單,他目前沒有官身,留在這總是要把事情做完,再不濟也就當遊曆一次了。
聽了他的話,黃子澄倒也沒再勸他,隻是安慰他,事情肯定會有一個結果的,放寬心情吧。
黃子澄現在的事情也很多,安排完這些東宮的人,他又匆匆去處理安撫蒙古降人的事了。
他卻沒注意到方孝孺臉上的憤恨,方孝孺心裏確實極為惱火,他自認沒做錯什麽事,卻連累一群東宮的人陪著他挨了頓毒打,簡直是奇恥大辱!
也幸好其他人不知道,事情和他有些關聯,不然他就更沒臉見人了。
方孝孺也不是什麽傻子,自然能猜得出是誰在背後耍了花招。
他當初那用輿論裹挾民意的辦法,就是在朱高燧的旁敲側擊下完成的。要說這後麵和朱高燧一點關係也沒有,他是一個字都不信。
但是這事也不像有燕王摻和進來,這就讓方孝孺更加難堪了,他等於是被一個不過十來歲的男孩耍了。
這事要是被暴露出來,他就真的是徹底沒臉見人了!
但他其實也拿朱高燧沒什麽辦法,這事鬧大了,還不知道會是朱高燧吃虧大還是他吃虧大,搞不好一個無能的帽子就要被扣到他的頭上。
現在他也隻能期盼著,燕王和藍玉等人不要真的徹查此事,不然的話……
所以等他稍微振作了下精神,就又找到黃子澄,說了自己的意見,還是不要往深裏查了,鬧大了如果真的是燕王或者是誰在背後下的絆子,對太子的影響也不好,容易讓人離心離德。
黃子澄很是詫異,沒想到方孝孺會提出這樣的意見,諮詢了同僚後,他們也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決定力主把事情壓下來,也不要再多查了,他們也丟不起這個人。
要真鬧到朝廷上,恐怕以後身上就要多一個標簽,被亂民打過的人,那就一點體麵都沒了。
最後,黃子澄把這樣的意見告知了藍玉和朱棣,兩人都很無語,之前還想著徹查一下,給太子一個交代,可現在倒好,事主又不願意查了,他們也隻有作罷。
這事算是就這麽暫且了結了,剩下的,還要看朱元璋怎麽說了。
</p>
這一天,就在何秋鹹魚的和朱棣聊天,瞎扯他們不見黃子澄的時候,張玉有些慌張的趕了進來。
“不好了,王爺,東宮的屬臣們一塊在北平城被打了!”
何秋正喝著茶呢,聽了這個消息,噗的一口把茶都噴了出來,連嘴角的還掛著的茶葉都沒管,連忙問道。
“怎麽迴事?他們怎麽跑到北平城裏了,又怎麽會被打了?”
朱棣也是愣了半天,這是誰這麽大膽,一口氣把所有的東宮臣子都打了,太子的臉麵都被落了個幹淨,這是不把太子放在眼裏啊!
張玉也不敢怠慢,連忙把他收到的情況,跟朱棣兩人說了。
這一說,朱棣和何秋都有些無語了,單從張玉的講述來看,這群人挨打,還真的是不冤。
但現在這個事,已經不是討論他們到底冤不冤的時候了,關鍵在於怎麽處理。
一個鬧不好,太子、朝臣們都會對現在在北平都司的眾人落下極為不佳的印象。
可是法不責眾,按張玉講的,很多人都動手了,他們這也算是激起了眾怒,現在可能連人都找不到了,怎麽處理都不合適。
朱棣想到這,是一刻也坐不住,拉著何秋匆匆忙忙的,跑去找藍玉。
兩人剛一見麵,異口同聲的都是說到。
“事情是你幹的?”
這話一說,兩人都愣住了,看來不像是藍玉/朱棣幹的呀。
可是這事情太詭異了,背後肯定是有人挑事,若是隻有一個東宮屬臣被打了,那還能說是意外,這一起被打,就決計不是什麽意外了。
這裏麵要是沒人操縱,那才是見了鬼呢。
但眼下事已至此,他們也隻好先行去看望這些東宮的人。
就這樣,朱棣領著何秋,藍玉帶著王弼,趕忙來到東宮屬臣坐在的營帳那,讓守衛的士卒們通報了一聲。
黃子澄臭著一張臉,出來和朱棣等人見了一麵,臉上寫著滿滿的不信任。
畢竟事情在北平發生,這麽大動作,能做得到的,恐怕也隻有寥寥幾人,這裏麵肯定是燕王和藍玉嫌疑最大。
黃子澄出來之後,冷冷的拋下一句,“東宮同僚都還沒有醒,還在昏迷,暫時就不接待王爺眾人了。”
隨後拉著臉,又迴到了營帳裏。
朱棣和藍玉都是被氣得夠嗆,特別是藍玉!
藍玉氣的穿著粗氣,嗆的一聲就把自己隨身的寶劍拔了出來,想要往營張上砍,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憤怒的拋下一句。
“此輩腐儒,不堪與謀!”
要知道,藍玉和這些東宮屬臣算是一體兩麵,同為東宮臣屬,沒有理由這樣打擊太子的威望,結果黃子澄還是這樣冷臉相對,還真是……
唉!
朱棣也是麵色陰鬱的離開了這處營帳,既然這群人這麽不給麵子,那他堂堂燕王還用得著給他們臉麵?
迴到自己的營帳裏,朱棣陰著臉問何秋。
“你覺得這事能查清不能?至少要還我一個清白!”
何秋也很苦惱,事情是方孝孺等人主動到北平城宣講造成的,按理說這樣的宣講進行前還是比較隱秘的,畢竟連他們這些人都不知道。
可偏偏就是這麽離奇的,這些東宮臣屬都被打了。
何秋咬了咬牙,說道。
“這要看咱們使多大力氣了……從這些屬臣進了北平城後接觸到的人,一個個查,還有他們宣講的地點,那些茶樓啥的不是都有主人嗎?”
“這樣一步步查,總歸是能查得到的。我就是怕查到後麵,發現查到自己人身上……”
朱棣眯了眯眼,“看起來,你是有懷疑對象了?”
何秋猶豫了下,點了點頭。
“我覺得這事挺像道衍的手筆,不過事情做的太明顯了,反而又有點不像了。”
朱棣也隻能是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感覺要是道衍做這事,應該不至於這麽糙。
卻說黃子澄迴到營帳裏,看著眼前的這群同僚,也是感覺相當的苦澀。
他們自然是沒有昏迷的,雖然被毆打了一頓,但壓根就沒有誰昏迷了,隻是他們的臉麵實在過不去,有些羞於見人,所以找了這麽一個理由當成托詞。
何況他們現在對燕王和藍玉,那也是滿肚子的火,有些人甚至武斷的認為,就是他們在背後搞的鬼,為的就是不讓他們的方案被通過。
但是,黃子澄認為,這事想想可能也不大,藍玉作為太子最有力的支持者,沒必要打太子臉麵。
燕王朱棣也是一樣的,這樣的事情發生,損傷太子的顏麵,也同樣打擊了皇室的威嚴,他隻要不傻,就不會做這樣的事。
可是這麽想的話,究竟是誰才幹出這麽喪心病狂的事?
黃子澄考慮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問方孝孺他們,他們也沒有什麽好的懷疑對象,特別是是他們主動跑進北平城的,事情沒定的時候,很是隱秘,當初連黃子澄都沒說。
也就隻可能是在進了北平城後,有人看到他們做事,才匆匆針對他們的。
可就目前這些東宮臣屬,自己一群人都說辭不定,這怎麽查處?恐怕會變成一道無頭公案。
想到這,黃子澄就有些心灰意冷,來了北平,太子托付的事沒辦成幾件,反而一直在幫著合攏和燕王等人的關係,幫著方孝孺他們擦屁股。
這個差事實在是太累人了。
但不管黃子澄心裏怎麽抱怨,該打的報告還是要打的,至於眼下的這群同僚,黃子澄有心讓他們全部迴去,不然還呆在這,就是在太尷尬了。
黃子澄把這個意思和這些東宮的人說了,基本上都沒什麽意見,他們也自覺在這待不下去了。
反倒是方孝孺堅持要留在這,他的意思倒也簡單,他目前沒有官身,留在這總是要把事情做完,再不濟也就當遊曆一次了。
聽了他的話,黃子澄倒也沒再勸他,隻是安慰他,事情肯定會有一個結果的,放寬心情吧。
黃子澄現在的事情也很多,安排完這些東宮的人,他又匆匆去處理安撫蒙古降人的事了。
他卻沒注意到方孝孺臉上的憤恨,方孝孺心裏確實極為惱火,他自認沒做錯什麽事,卻連累一群東宮的人陪著他挨了頓毒打,簡直是奇恥大辱!
也幸好其他人不知道,事情和他有些關聯,不然他就更沒臉見人了。
方孝孺也不是什麽傻子,自然能猜得出是誰在背後耍了花招。
他當初那用輿論裹挾民意的辦法,就是在朱高燧的旁敲側擊下完成的。要說這後麵和朱高燧一點關係也沒有,他是一個字都不信。
但是這事也不像有燕王摻和進來,這就讓方孝孺更加難堪了,他等於是被一個不過十來歲的男孩耍了。
這事要是被暴露出來,他就真的是徹底沒臉見人了!
但他其實也拿朱高燧沒什麽辦法,這事鬧大了,還不知道會是朱高燧吃虧大還是他吃虧大,搞不好一個無能的帽子就要被扣到他的頭上。
現在他也隻能期盼著,燕王和藍玉等人不要真的徹查此事,不然的話……
所以等他稍微振作了下精神,就又找到黃子澄,說了自己的意見,還是不要往深裏查了,鬧大了如果真的是燕王或者是誰在背後下的絆子,對太子的影響也不好,容易讓人離心離德。
黃子澄很是詫異,沒想到方孝孺會提出這樣的意見,諮詢了同僚後,他們也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決定力主把事情壓下來,也不要再多查了,他們也丟不起這個人。
要真鬧到朝廷上,恐怕以後身上就要多一個標簽,被亂民打過的人,那就一點體麵都沒了。
最後,黃子澄把這樣的意見告知了藍玉和朱棣,兩人都很無語,之前還想著徹查一下,給太子一個交代,可現在倒好,事主又不願意查了,他們也隻有作罷。
這事算是就這麽暫且了結了,剩下的,還要看朱元璋怎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