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何秋這套方falu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物理》、《化學》和《數學》裏的知識,不斷做實驗,做一個實驗,就能明白一件物的道理。
隻要肯慢慢做下去,總會知道更多的道理,異常的簡單粗暴。
如果按何秋這套走,以後大明就會提早數百年出現工程師治國的現象了,不過這樣更好,工程師治國,總比那群所謂的“道德君子”們要強太多了。
楊少峰是對何秋這些思想知道最透徹的人,眼下他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抱拳行禮到:“山長所說的這門學問,大都是在格死物,卻絲毫不提及活物和道德,會不會有些偏頗?”
楊少峰此時發言,也是一片好意,若是何秋連他都說服不了,這門學問如何才能推行天下!
是的,楊少峰此時已經想把何秋的這門學問推向天下了,他發自內心的認為如此精妙的學問若是隻在學院內有所傳承實在是太可惜了。
下麵的學生們聽不懂,但是夫子們都對儒學鑽研頗深,一聽都覺得有理,等著聽何秋如何解釋。
何秋好歹也是認真考慮了快一個月才把這事推到學院眾人麵前的,怎麽會留下如此大的一個漏洞。
何秋笑道:“活物自然也可以格,比如禽類為什麽不撒尿?人為什麽會生病?鳥為什麽會飛?這些道理,都是可以通過我給的方法慢慢格出來的。”
“我有兩套工具,一個能看萬裏之遙,觀察天體運動,一個能觀水中之蟲,詳細論證人如何會生病。”
“不過,我這套學問確實有個缺點,格不出來道德這些天理。但本來,我就打算把這些東西當做理學的補充,理學之中關於道德的描述已經很完備了,若是掌握這兩者,天下之理盡在掌握!”
何秋說的信心滿滿,楊少峰聽的也很滿意,雖然這門學問還有些許缺陷,但這不就是他們這群人存在的意義嗎?
此時另外一名夫子問道:“山長,就算我等知道天上的星星長什麽樣子,車船如何才能動的,對我們人又有什麽用處呢?”
何秋說:“用處不已經在你們之前手中的教材裏了嗎?知道了萬物之間都有摩擦,我們就明白了鞋子底要做的凹凸不平,以免滑倒;知道了杠杆原理,就能演算出拋石機的拋物軌跡,讓大明士卒作戰時發砲更準,減少傷亡。”
“這些難道不是一等一的大利嗎?”
提問的這位夫子點了點頭,承認何秋的這門學問對人、對治國確實有用。
但另外一邊的一位夫子,突然起身說道:“我看你剛才舉的例子,大都是匠人之事,難道我等讀這麽多書,隻為當一個匠人嗎?”
何秋反問:“你可會寫字畫畫?”
“山長這就是在說笑了,我自然是會的,如若不然怎麽可能到書院教書。”
“那你可知道,世間有很多人以賣字為生,還有些專門給人畫像,以此謀生。”
這個夫子漲紅了臉,他之前就做過這等營生,他還以為何秋是在諷刺他。
何秋卻沒往這方麵想,隻是接著說:“在我看來,這世間的匠人就如同那賣字畫之人,而你我研究的這等學問,屬於造字之人,這兩者怎可混為一談。”
“燧人鑽火,有巢構木,知生製衣,神農耕穀,黃帝製車。若是沒有他們,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怕是都湊不全,我等便如這些先賢,而非後麵的工匠啊。”
“不過若是工匠裏有人學了我們的學問,自然也可以變成研究物理之人,而非隻糾於物理之用。”
這位夫子立刻被說服了,是啊,我等是勞心者,匠人們為勞力者,他們怎麽也比不了勞心者啊。
若是其中的佼佼者,學了這些學問,自然也可以變成勞心者了,這就是教化的作用啊。
何秋又拿自己舉例:“我獻上畝產數十石的良種,被封為良鄉候,有人會把我當做農戶嗎?若是你們之中有人能讓一般的麥穀畝產過十石,恐怕會被奉為聖賢吧。”
下麵的夫子們大都是第一次知道何秋還有這等身份,聽完第一反應是震驚,山長竟然是良鄉候,然後就發現不對,畝產數十石的良種?!
夫子們一片嘩然,有人已經忍不住高聲問了起來:“山長所言畝產數十石的良種可是真的?”
看著下麵這些人熱切的眼神,何秋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怕是辦了件蠢事,但眼下也隻能硬著頭皮點了點頭:“自然如此,朝廷已經派人驗證過了。”
下麵有些上了年齡的夫子已經開始狂笑道:“天佑華夏,天佑大明!”
何秋不得不暫停一會兒講學,等他們發泄完了,才接著說:“現在你們有人會覺得畝產十石的稻穀會不現實嗎?”
齊齊搖頭。
何秋感覺自己剛才說的話,效果有些好過頭了,眼下竟沒人反對他說的話了,隻好自己耐心解釋:“想想神農之世,當時穀物的畝產恐怕不到一石。秦漢之時,不過兩三石,至於今天的水田,多者能產四五石。”
“若是我們研究農事之理,就算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讓稻穀畝產十石,但退一步,六石、七石,總是有可能的吧?若真的能畝產七石,就可多養活天下三分之一的百姓,多少百姓仰你而活,怎可能有人覺得你是農戶呢。”
“說得好。”下麵的夫子們齊齊喝彩,學生們不太懂,隻知道山長找到了畝產數十石的作物,也跟著喝彩。
何秋隻好把今天的講學結束了,不過大的方麵他該講的已經都講完了,剩的就看下麵的這些人裏能不能多出幾個有資質的,跟著一起搭建何秋的這門學問,引領時代變革。
但他不知道,他宣講的這些東西卻在書院裏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些書院外的士子也知道了他這麽一號人。
何秋親口承認了,他找到了畝產數十石的良種,並且借此封侯,這年頭,誰也不嫌自家糧食多啊。
於是乎,人們都開始關注何秋說的良種何時推廣到自家地上,有能力的還試圖到書院找何秋,走走關係,想要提前買些種子過來。
反倒是何秋所講的學問,關注者寥寥,隻有書院內的楊少峰等人興致高昂,還找到何秋要去了他之前所說的可以看天體的工具,其實就是望遠鏡和顯微鏡。
也幸好,何秋簽到係統得到的不是那種倍數特別高的,理論上現在的大明也能做出來。
像是楊少峰就覺得隻在書院裏和別人共用這麽一台工具,實在不是很方便,就打算讓人幫著做一套,有錢人就是任性。
於是乎,後世所言的知行學派,就在這麽一片紛嘈雜亂中默默地開始發展了。
北平城裏的朱玉穎早早地就從自己的未來夫君這拿到了《數學》等書的樣本,為了可以多和何秋聊聊,開始下心攻讀。
剛開始看,就覺得這些書實在太枯燥了,若非作者是何秋,他朱玉穎才沒那個功夫看呢。
隻是眼下,也隻有硬著頭皮往下看了,不過很快朱玉穎就發覺,自己還是不要太懂的為好。
嗯,何秋的書我看不大懂,為了求知,我特意去書院請教他,這是多麽完美的一個理由啊,剛好還不用被別人說三道四的。
卻完全忽略了,若是徐氏不想讓她見何秋,有的是辦法,更別說這個理由如此蹩腳了。
</p>
何秋這套方falu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物理》、《化學》和《數學》裏的知識,不斷做實驗,做一個實驗,就能明白一件物的道理。
隻要肯慢慢做下去,總會知道更多的道理,異常的簡單粗暴。
如果按何秋這套走,以後大明就會提早數百年出現工程師治國的現象了,不過這樣更好,工程師治國,總比那群所謂的“道德君子”們要強太多了。
楊少峰是對何秋這些思想知道最透徹的人,眼下他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抱拳行禮到:“山長所說的這門學問,大都是在格死物,卻絲毫不提及活物和道德,會不會有些偏頗?”
楊少峰此時發言,也是一片好意,若是何秋連他都說服不了,這門學問如何才能推行天下!
是的,楊少峰此時已經想把何秋的這門學問推向天下了,他發自內心的認為如此精妙的學問若是隻在學院內有所傳承實在是太可惜了。
下麵的學生們聽不懂,但是夫子們都對儒學鑽研頗深,一聽都覺得有理,等著聽何秋如何解釋。
何秋好歹也是認真考慮了快一個月才把這事推到學院眾人麵前的,怎麽會留下如此大的一個漏洞。
何秋笑道:“活物自然也可以格,比如禽類為什麽不撒尿?人為什麽會生病?鳥為什麽會飛?這些道理,都是可以通過我給的方法慢慢格出來的。”
“我有兩套工具,一個能看萬裏之遙,觀察天體運動,一個能觀水中之蟲,詳細論證人如何會生病。”
“不過,我這套學問確實有個缺點,格不出來道德這些天理。但本來,我就打算把這些東西當做理學的補充,理學之中關於道德的描述已經很完備了,若是掌握這兩者,天下之理盡在掌握!”
何秋說的信心滿滿,楊少峰聽的也很滿意,雖然這門學問還有些許缺陷,但這不就是他們這群人存在的意義嗎?
此時另外一名夫子問道:“山長,就算我等知道天上的星星長什麽樣子,車船如何才能動的,對我們人又有什麽用處呢?”
何秋說:“用處不已經在你們之前手中的教材裏了嗎?知道了萬物之間都有摩擦,我們就明白了鞋子底要做的凹凸不平,以免滑倒;知道了杠杆原理,就能演算出拋石機的拋物軌跡,讓大明士卒作戰時發砲更準,減少傷亡。”
“這些難道不是一等一的大利嗎?”
提問的這位夫子點了點頭,承認何秋的這門學問對人、對治國確實有用。
但另外一邊的一位夫子,突然起身說道:“我看你剛才舉的例子,大都是匠人之事,難道我等讀這麽多書,隻為當一個匠人嗎?”
何秋反問:“你可會寫字畫畫?”
“山長這就是在說笑了,我自然是會的,如若不然怎麽可能到書院教書。”
“那你可知道,世間有很多人以賣字為生,還有些專門給人畫像,以此謀生。”
這個夫子漲紅了臉,他之前就做過這等營生,他還以為何秋是在諷刺他。
何秋卻沒往這方麵想,隻是接著說:“在我看來,這世間的匠人就如同那賣字畫之人,而你我研究的這等學問,屬於造字之人,這兩者怎可混為一談。”
“燧人鑽火,有巢構木,知生製衣,神農耕穀,黃帝製車。若是沒有他們,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怕是都湊不全,我等便如這些先賢,而非後麵的工匠啊。”
“不過若是工匠裏有人學了我們的學問,自然也可以變成研究物理之人,而非隻糾於物理之用。”
這位夫子立刻被說服了,是啊,我等是勞心者,匠人們為勞力者,他們怎麽也比不了勞心者啊。
若是其中的佼佼者,學了這些學問,自然也可以變成勞心者了,這就是教化的作用啊。
何秋又拿自己舉例:“我獻上畝產數十石的良種,被封為良鄉候,有人會把我當做農戶嗎?若是你們之中有人能讓一般的麥穀畝產過十石,恐怕會被奉為聖賢吧。”
下麵的夫子們大都是第一次知道何秋還有這等身份,聽完第一反應是震驚,山長竟然是良鄉候,然後就發現不對,畝產數十石的良種?!
夫子們一片嘩然,有人已經忍不住高聲問了起來:“山長所言畝產數十石的良種可是真的?”
看著下麵這些人熱切的眼神,何秋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怕是辦了件蠢事,但眼下也隻能硬著頭皮點了點頭:“自然如此,朝廷已經派人驗證過了。”
下麵有些上了年齡的夫子已經開始狂笑道:“天佑華夏,天佑大明!”
何秋不得不暫停一會兒講學,等他們發泄完了,才接著說:“現在你們有人會覺得畝產十石的稻穀會不現實嗎?”
齊齊搖頭。
何秋感覺自己剛才說的話,效果有些好過頭了,眼下竟沒人反對他說的話了,隻好自己耐心解釋:“想想神農之世,當時穀物的畝產恐怕不到一石。秦漢之時,不過兩三石,至於今天的水田,多者能產四五石。”
“若是我們研究農事之理,就算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讓稻穀畝產十石,但退一步,六石、七石,總是有可能的吧?若真的能畝產七石,就可多養活天下三分之一的百姓,多少百姓仰你而活,怎可能有人覺得你是農戶呢。”
“說得好。”下麵的夫子們齊齊喝彩,學生們不太懂,隻知道山長找到了畝產數十石的作物,也跟著喝彩。
何秋隻好把今天的講學結束了,不過大的方麵他該講的已經都講完了,剩的就看下麵的這些人裏能不能多出幾個有資質的,跟著一起搭建何秋的這門學問,引領時代變革。
但他不知道,他宣講的這些東西卻在書院裏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些書院外的士子也知道了他這麽一號人。
何秋親口承認了,他找到了畝產數十石的良種,並且借此封侯,這年頭,誰也不嫌自家糧食多啊。
於是乎,人們都開始關注何秋說的良種何時推廣到自家地上,有能力的還試圖到書院找何秋,走走關係,想要提前買些種子過來。
反倒是何秋所講的學問,關注者寥寥,隻有書院內的楊少峰等人興致高昂,還找到何秋要去了他之前所說的可以看天體的工具,其實就是望遠鏡和顯微鏡。
也幸好,何秋簽到係統得到的不是那種倍數特別高的,理論上現在的大明也能做出來。
像是楊少峰就覺得隻在書院裏和別人共用這麽一台工具,實在不是很方便,就打算讓人幫著做一套,有錢人就是任性。
於是乎,後世所言的知行學派,就在這麽一片紛嘈雜亂中默默地開始發展了。
北平城裏的朱玉穎早早地就從自己的未來夫君這拿到了《數學》等書的樣本,為了可以多和何秋聊聊,開始下心攻讀。
剛開始看,就覺得這些書實在太枯燥了,若非作者是何秋,他朱玉穎才沒那個功夫看呢。
隻是眼下,也隻有硬著頭皮往下看了,不過很快朱玉穎就發覺,自己還是不要太懂的為好。
嗯,何秋的書我看不大懂,為了求知,我特意去書院請教他,這是多麽完美的一個理由啊,剛好還不用被別人說三道四的。
卻完全忽略了,若是徐氏不想讓她見何秋,有的是辦法,更別說這個理由如此蹩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