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平亂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好,就按你說的辦!”
朱棣一拍大腿,覺得何秋的這個思路不錯,自己這一百來號精兵,裝備可都是極為豪華的,待到叛軍輜重被燒,趁亂未必不能一舉消滅叛軍。
隨即朱棣就開始製定作戰計劃,兩個字,夜襲。
他們這群精兵自然不怕夜戰,對麵的叛軍就不行了。
朱棣暫且安營紮寨,一麵不停的往臨清城派探子,等待子時的到來。
何秋看了看小臉有些發白的陳四維,笑問道:“怎麽,害怕了?”
陳四維有些猶豫的點了點頭,何秋摸了摸他的小腦袋瓜,自信的說道:“莫怕,我會專門留十幾個人保護你,你且等著看師傅和燕王如何破敵。”
朱棣最後派出的一波探子也迴來了,抱拳稟告城內情況,“叛軍晚上還在城內飲酒作樂,我出來的時候,連放哨的都喝醉了。”
沒防備才正常啊,就算叛亂的人裏有原來大明的百戶什麽的,可是他們的軍事素質還是遠遠不夠看。
月黑風高殺人夜!
黑夜中,一行人騎馬的聲音微弱,戰前就已經把馬匹的蹄子包上了,嘴也圍住了,避免發出什麽動靜。
不過對麵那群叛軍也不懂如何打仗,臨清縣城的城門破了,也沒人修。
這為朱棣等人的夜襲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一行人騎馬唿嘯著從街道上跑了過去,直奔白天已經打探到的叛軍輜重所在。
朱棣下令,“燒。”
何秋把自己簽到得來的汽油往這些輜重上麵扔,朱棣的親衛們就把提前製備好的火把紛紛點燃,也往輜重裏玩命的丟去。
“唿。”
很快,這麽一大批輜重就熊熊燃燒了起來,猛烈地火勢,把不少叛軍從夢中驚醒。
不停的有人在唿喊,“著火啦。”
大部分叛軍都亂做一團,朱棣趁勢讓自己的親衛把備用的火把全部點燃,足足有數百隻,以此迷惑叛軍。
何秋從物品欄取出ak,大喊:“官軍來了!”
“殺!”朱棣帶頭舉著刀往叛軍人堆裏衝。
到了此刻,朱棣所帶的百餘精銳,皆是狂吼:“殺!”
一群百戰之士,襲擊一群烏合之眾。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戰鬥,最先亂起來的,是那群沒拿過刀子就跟著作亂的白蓮教眾。
一大半人都像是沒頭蒼蠅一樣,在城裏亂跑,甚至連武器都沒拿,有的則是趴伏在地上哆嗦著裝死。
最鎮定的反倒是原來臨清衛的那批官兵,他們都很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不少人提刀衝向朱棣。
可惜很輕鬆的就被朱棣帶著的精銳殺穿了。
而白蓮教匪首,此刻還在抱著原來臨清縣令的小妾睡覺,之前他和臨清衛原來的千戶喝了酒,這時被驚醒,酒都醒了大半,慌亂間跑去查看敵情。
可是整個城裏現在亂成一團,問他的手下官軍有多少人,有說兩千的,有說五千的,壓根沒個準數。
眼看自己這批手下是指望不上了,就存了心思,趁亂開溜,卻還真的被他溜走了。
整座臨清城,足足四五千的叛軍,真正反抗的不過一兩百人,大部分在城裏亂起來之後就自顧自的逃命了。還有一些本來是想抵抗的,但一看身邊的人都跑了,也就稀裏糊塗的跟著跑了。
朱棣放任手下追著潰兵足足追了兩裏地,這才慢慢迴來城內。
這怎麽看都算是一場大勝了,可惜對手不是北元,隻是境內的小股叛亂,所以朱棣也沒把它放在心上。
朱棣不管其他,隻是下了兩個命令。
“清點傷員和縣裏的財物。”
“剩的人都到街道上維持秩序,不要讓潰兵趁亂作惡。”
何秋自個兒也有些不太滿意,拿著ak跟把燒火棍似的,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夜裏和朱棣的親衛一起,城內比較亂,何秋就沒敢開槍,怕打到百姓或者朱棣的親衛。
這場仗,何秋完全就是打醬油的,早知道這樣,何秋就業拎著刀開砍了。
第二天一早,馬和就開始向朱棣稟告縣內的損失了。
“昨日一戰,王府親衛輕傷十人,沒有戰死的,也沒有重傷的。”
“城內財貨,被我等燒了十幾車,餘下的都被搶了迴來。金銀財寶共十五萬七千餘兩,糧食十萬石。無法算清價值的古董數十件。”
朱棣沉吟了一會,“糧食就地開倉放糧,免得百姓亡於兵禍,至於金銀我們到時間帶走。”
“匪首有沒有找到?”
馬和搖了搖頭,“跟著叛亂的千戶沒跑掉,已經被梟首,隻是白蓮教的匪首找不到了,可能是昨夜趁亂溜掉了。”
朱棣強壓下心裏的疲憊,“已經做的很好了,派人通知山東巡撫,讓他抓緊派人來接手臨清縣的事情,我們也好趕路。”
打發走了馬和,朱棣沉默的揉了揉臉,有些困惑,“先生,你說著些百姓跟著造反是為了什麽?”
朱棣自言自語到:“我大明待民已經很寬厚了,為何還會在大明的腹心激起民變,就算有白蓮教蠱惑,也不應如此輕易成事。”
何秋沒有正麵迴答,而是感歎道:“山東百姓苦啊,身為孔孟之鄉,孔家占據良田數十萬畝,孟家也不少。又因是漕運重地,常年有數萬民夫被征發為漕丁,沿河拉纖。”
朱棣了然,先是大怒,而後卻說不出什麽苛責的話了。
他總不能學後來大明的官員來一句“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他朱棣還沒那麽無恥。
最後隻能無奈的歎了口氣,“此朝廷之失啊。”
不過又憤憤的把臨清的事打報告給他老子朱元璋,包括何秋提到的,孔家一家強奪良田數十萬畝一事,希望朱元璋能重視起來,把孔家的地給分出去。
寫到這,朱棣自己想想就又停了筆,因為太難了,孔子作為儒家的牌位,孔家已經被優待了上千年。
在大明眾多讀書人眼中,動孔家就相當於動孔子,到時候隻怕清議洶洶,最後隻能罰酒三杯。
可若是真的罰酒三杯,朱棣心中又極為不甘。
</p>
“好,就按你說的辦!”
朱棣一拍大腿,覺得何秋的這個思路不錯,自己這一百來號精兵,裝備可都是極為豪華的,待到叛軍輜重被燒,趁亂未必不能一舉消滅叛軍。
隨即朱棣就開始製定作戰計劃,兩個字,夜襲。
他們這群精兵自然不怕夜戰,對麵的叛軍就不行了。
朱棣暫且安營紮寨,一麵不停的往臨清城派探子,等待子時的到來。
何秋看了看小臉有些發白的陳四維,笑問道:“怎麽,害怕了?”
陳四維有些猶豫的點了點頭,何秋摸了摸他的小腦袋瓜,自信的說道:“莫怕,我會專門留十幾個人保護你,你且等著看師傅和燕王如何破敵。”
朱棣最後派出的一波探子也迴來了,抱拳稟告城內情況,“叛軍晚上還在城內飲酒作樂,我出來的時候,連放哨的都喝醉了。”
沒防備才正常啊,就算叛亂的人裏有原來大明的百戶什麽的,可是他們的軍事素質還是遠遠不夠看。
月黑風高殺人夜!
黑夜中,一行人騎馬的聲音微弱,戰前就已經把馬匹的蹄子包上了,嘴也圍住了,避免發出什麽動靜。
不過對麵那群叛軍也不懂如何打仗,臨清縣城的城門破了,也沒人修。
這為朱棣等人的夜襲創造了極佳的條件。
一行人騎馬唿嘯著從街道上跑了過去,直奔白天已經打探到的叛軍輜重所在。
朱棣下令,“燒。”
何秋把自己簽到得來的汽油往這些輜重上麵扔,朱棣的親衛們就把提前製備好的火把紛紛點燃,也往輜重裏玩命的丟去。
“唿。”
很快,這麽一大批輜重就熊熊燃燒了起來,猛烈地火勢,把不少叛軍從夢中驚醒。
不停的有人在唿喊,“著火啦。”
大部分叛軍都亂做一團,朱棣趁勢讓自己的親衛把備用的火把全部點燃,足足有數百隻,以此迷惑叛軍。
何秋從物品欄取出ak,大喊:“官軍來了!”
“殺!”朱棣帶頭舉著刀往叛軍人堆裏衝。
到了此刻,朱棣所帶的百餘精銳,皆是狂吼:“殺!”
一群百戰之士,襲擊一群烏合之眾。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戰鬥,最先亂起來的,是那群沒拿過刀子就跟著作亂的白蓮教眾。
一大半人都像是沒頭蒼蠅一樣,在城裏亂跑,甚至連武器都沒拿,有的則是趴伏在地上哆嗦著裝死。
最鎮定的反倒是原來臨清衛的那批官兵,他們都很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不少人提刀衝向朱棣。
可惜很輕鬆的就被朱棣帶著的精銳殺穿了。
而白蓮教匪首,此刻還在抱著原來臨清縣令的小妾睡覺,之前他和臨清衛原來的千戶喝了酒,這時被驚醒,酒都醒了大半,慌亂間跑去查看敵情。
可是整個城裏現在亂成一團,問他的手下官軍有多少人,有說兩千的,有說五千的,壓根沒個準數。
眼看自己這批手下是指望不上了,就存了心思,趁亂開溜,卻還真的被他溜走了。
整座臨清城,足足四五千的叛軍,真正反抗的不過一兩百人,大部分在城裏亂起來之後就自顧自的逃命了。還有一些本來是想抵抗的,但一看身邊的人都跑了,也就稀裏糊塗的跟著跑了。
朱棣放任手下追著潰兵足足追了兩裏地,這才慢慢迴來城內。
這怎麽看都算是一場大勝了,可惜對手不是北元,隻是境內的小股叛亂,所以朱棣也沒把它放在心上。
朱棣不管其他,隻是下了兩個命令。
“清點傷員和縣裏的財物。”
“剩的人都到街道上維持秩序,不要讓潰兵趁亂作惡。”
何秋自個兒也有些不太滿意,拿著ak跟把燒火棍似的,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夜裏和朱棣的親衛一起,城內比較亂,何秋就沒敢開槍,怕打到百姓或者朱棣的親衛。
這場仗,何秋完全就是打醬油的,早知道這樣,何秋就業拎著刀開砍了。
第二天一早,馬和就開始向朱棣稟告縣內的損失了。
“昨日一戰,王府親衛輕傷十人,沒有戰死的,也沒有重傷的。”
“城內財貨,被我等燒了十幾車,餘下的都被搶了迴來。金銀財寶共十五萬七千餘兩,糧食十萬石。無法算清價值的古董數十件。”
朱棣沉吟了一會,“糧食就地開倉放糧,免得百姓亡於兵禍,至於金銀我們到時間帶走。”
“匪首有沒有找到?”
馬和搖了搖頭,“跟著叛亂的千戶沒跑掉,已經被梟首,隻是白蓮教的匪首找不到了,可能是昨夜趁亂溜掉了。”
朱棣強壓下心裏的疲憊,“已經做的很好了,派人通知山東巡撫,讓他抓緊派人來接手臨清縣的事情,我們也好趕路。”
打發走了馬和,朱棣沉默的揉了揉臉,有些困惑,“先生,你說著些百姓跟著造反是為了什麽?”
朱棣自言自語到:“我大明待民已經很寬厚了,為何還會在大明的腹心激起民變,就算有白蓮教蠱惑,也不應如此輕易成事。”
何秋沒有正麵迴答,而是感歎道:“山東百姓苦啊,身為孔孟之鄉,孔家占據良田數十萬畝,孟家也不少。又因是漕運重地,常年有數萬民夫被征發為漕丁,沿河拉纖。”
朱棣了然,先是大怒,而後卻說不出什麽苛責的話了。
他總不能學後來大明的官員來一句“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他朱棣還沒那麽無恥。
最後隻能無奈的歎了口氣,“此朝廷之失啊。”
不過又憤憤的把臨清的事打報告給他老子朱元璋,包括何秋提到的,孔家一家強奪良田數十萬畝一事,希望朱元璋能重視起來,把孔家的地給分出去。
寫到這,朱棣自己想想就又停了筆,因為太難了,孔子作為儒家的牌位,孔家已經被優待了上千年。
在大明眾多讀書人眼中,動孔家就相當於動孔子,到時候隻怕清議洶洶,最後隻能罰酒三杯。
可若是真的罰酒三杯,朱棣心中又極為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