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困厄謀出路,壯誌啟新程
魂穿古代,特種兵太子逆襲 作者:關中九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乾國,地域廣袤,山川壯麗,然而權力的爭鬥卻如烏雲,遮蔽了這片土地的安寧。在其偏遠的一隅,巴州化城縣,一座簡陋的農場被蕭瑟與沉悶籠罩。李賢,這位曾於宮廷權力旋渦中叱吒風雲的太子,因宮廷鬥爭的殘酷傾軋,無奈被流放至此。如今,陪伴在他身邊的,是幾百名忠心耿耿的追隨者。這裏麵,有未婚妻馮如煙帶來的親衛,這些人訓練有素,對將軍府和李賢滿懷赤誠;有在途中收服的二龍山山賊王大龍及其手下,他們雖出身草莽,卻重情重義;還有一些自發追隨李賢的忠義之士,被他的氣度與抱負所折服。
簡陋的屋子中,眾人剛剛結束一頓以魚為主的簡單飯菜。桌上,殘羹冷炙間,魚骨雜亂地散落著,散發著淡淡的腥味,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們如今艱難的處境。李賢坐在主位,目光緊鎖那些魚骨,思緒卻早已飄遠。身為曾經的太子,他飽讀詩書,深知“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所蘊含的深刻治國理政智慧。如今,身邊區區幾百人的隊伍,吃飯問題就如此棘手,若連這基本生存需求都無法保障,又何談實現心中奪迴江山、治理天下的宏偉抱負?這看似簡單的吃飯難題,實則是一場關乎隊伍凝聚力、戰鬥力,乃至未來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這座名義上供給李賢生活所需的農場,實際上僅能勉強維持他個人的基本口糧。對於身邊這數百人的龐大隊伍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李賢雖曾貴為太子,可如今身為戴罪之身,被發配到這窮鄉僻壤,資源極度匱乏,每一項物資的獲取都無比艱難。
地方官陳平,念及李賢的舅舅曾在朝堂上對他有救命之恩,出於這份感恩之情,隔三岔五會給李賢送來一些物資資助。然而,每次送來的錢糧,麵對幾百人的消耗,不過是滄海一粟,隻能解一時之急,無法從根本上緩解他們的困境。
“殿下,您別太憂心了,咱們總會想出辦法的。”馮如煙輕柔的聲音在寂靜的屋內響起,打破了沉默。她款步走到李賢身邊,眼神中滿是關切與堅定。如煙自幼在將軍府長大,雖為女子,卻有著堅韌不拔的意誌和過人的膽識。她對李賢情深意篤,無論處境多麽艱難,都始終如一地堅定站在他身旁,給予他無盡的支持與鼓勵。
李賢微微抬起頭,看著如煙,眼中流露出感激的神色。他輕輕握住如煙的手,感慨道:“如煙,辛苦你了。跟著我,讓你也飽受磨難。”如煙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能和殿下在一起,無論什麽苦我都不怕。咱們攜手並肩,一定能共度難關。”
這時,王大龍大步流星地走進屋內,腳步聲沉重有力。王大龍原本是安西軍的千戶長,因官場黑暗腐敗,被迫落草為寇。跟隨李賢後,他對李賢忠心耿耿,一心想要輔佐李賢成就大業。“殿下,兄弟們都在等著您拿主意呢。大家都不怕吃苦,就盼著能有個方向,能跟著您幹出一番大事。”王大龍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充滿了對李賢的信任。
李賢站起身來,在屋內緩緩踱步。他的腦海中,各種思緒如潮水般翻湧。他迴憶起曾經在宮廷中研讀的治國典籍,其中記載著無數先人的智慧與經驗;又想起這一路來所目睹的民間疾苦,百姓們為了生存苦苦掙紮的畫麵曆曆在目。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仿若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停下了腳步。
“咱們不能一直這樣被動地等待救濟,必須主動想辦法。化城縣雖然偏僻貧窮,但肯定有其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咱們要善於發現並加以利用。”李賢目光堅定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
王大龍撓了撓頭,一臉疑惑地問道:“殿下,您說的資源優勢,具體是指啥呀?咱們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一時半會兒還真摸不著頭腦。”
李賢沉思片刻,有條不紊地說道:“這幾日我在農場周邊走動,發現這裏土地肥沃,氣候也還算適宜。咱們可以嚐試大規模種植糧食作物,實現自給自足。另外,我還注意到附近的山林中有不少野果、野菜,這些都可以采集來補充食物。還有,咱們之前抓到的魚,除了吃,能不能想想辦法儲存或者加工一下,賣到周邊的縣城去,換取一些錢財和物資?而且,我還有個想法,我曾學過一種編製漁網的方法,若是咱們能編製出結實的漁網,捕魚的效率肯定會大大提高。”
馮如煙聽了,眼中露出讚賞的神色,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咱們可以組織兄弟們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開墾土地、種植莊稼,一部分人去山林采集野果野菜,一部分人專門研究如何加工和售賣魚類,再安排一隊人負責編織漁網、下河捕魚。這樣既能解決當下的吃飯問題,說不定還能發展出一些產業,為以後做打算。”
王大龍聽了,也連連點頭,興奮地說道:“好主意!殿下,您就下命令吧,兄弟們肯定都願意聽您的指揮。”
李賢看著身邊的如煙和王大龍,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在這艱難的時刻,身邊這些人的支持和信任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好!既然如此,咱們就立刻行動起來。從明天開始,大家按照分工,各司其職。我相信,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眾人紛紛領命,眼神中充滿了鬥誌。那原本壓抑沉悶的氛圍,在這一刻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充滿希望和幹勁的氣息。
當天晚上,李賢躺在床上,望著窗外繁星閃爍的夜空,思緒萬千。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艱辛和挑戰,但他毫不畏懼。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身邊眾人的支持,他堅信一定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困境,實現心中的抱負。
第二天清晨,天還未亮,農場內便熱鬧起來。王大龍早早地召集起兄弟們,按照昨晚的分工,開始了緊張的勞作。負責開墾土地的兄弟們,手持鋤頭,在肥沃的土地上揮汗如雨,一鋤一鋤地翻耕著,希望能早日播下希望的種子;前往山林采集的隊伍,帶著竹筐和刀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茂密的樹林中,仔細尋找著野果和野菜;研究魚類加工的小組,則在河邊搭建起簡易的爐灶和工作台,嚐試著各種方法來醃製、晾曬魚類;而負責編製漁網的小組,在李賢的指導下,開始忙碌起來。李賢憑借著穿越前的記憶,耐心地向大家傳授編織漁網的技巧,從選料到針法,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細致入微。眾人齊心協力,一張張結實的漁網逐漸成型。
李賢和馮如煙也沒有閑著,他們穿梭在各個工作小組之間,查看進展情況,給予大家鼓勵和指導。李賢親自示範如何正確地開墾土地,如何合理地種植作物,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馮如煙則細心地照顧著大家的生活起居,為勞作的兄弟們準備茶水和食物,讓大家在辛苦的勞作中感受到一絲溫暖。
日子一天天過去,農場裏的景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如今整齊地排列著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機與希望。山林中采集迴來的野果和野菜,堆滿了倉庫,為大家的飲食增添了豐富的色彩。而經過加工的魚類,通過王大龍帶領的銷售隊伍,成功地賣到了周邊的縣城,換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捕魚的隊伍使用新編製的漁網,收獲大增,每天都能帶迴大量鮮魚。
隨著收入的增加,李賢開始用這筆錢購置更多的農具、種子和生活用品,進一步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和勞作環境。他還利用閑暇時間,組織大家進行軍事訓練,提升隊伍的戰鬥力。在他的帶領下,這支原本因吃飯問題而陷入困境的隊伍,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日,李賢在農場後山散步,偶然間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礦石。憑借他的知識儲備,他判斷這些礦石極有可能是硝石礦。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若狂,因為硝石在軍事和工業上都有著巨大的用途,尤其可以用來製作火銃。
李賢立刻召集王大龍和一些可靠的兄弟,向他們說明了硝石礦的重要性以及自己開發硝石礦製作火銃的想法。眾人聽後,都十分興奮,紛紛表示願意全力支持。於是,他們開始秘密開采硝石礦,並著手研究製作火銃的方法。李賢憑借記憶中的知識,指導大家一步步嚐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改進,終於成功製作出了幾把簡陋但可用的火銃。
配備火銃後,李賢挑選了一隊精悍的兄弟,在附近山裏麵打獵。火銃的威力巨大,大大提高了打獵的效率。每次打獵歸來,隊伍都能帶迴大量的獵物。除了滿足眾人的飲食需求,多餘的魚和獵物被拿去周邊縣城銷售,又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然而,李賢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果。他深知,這些僅僅是解決了當下的燃眉之急,要想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還需要有更長遠的規劃和更宏大的布局。他開始思考如何與周邊的勢力建立聯係,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為將來奪迴江山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一次與王大龍和馮如煙的商議中,李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們現在雖然解決了吃飯問題,但要想有更大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於這小小的化城縣。咱們可以利用售賣魚類、農產品、獵物的機會,與周邊縣城的商賈、豪傑建立聯係,互通有無,尋找合作的機會。同時,咱們也要關注朝堂的局勢,等待合適的時機,一舉奪迴屬於咱們的江山。”
馮如煙和王大龍聽了,都對李賢的遠見卓識深感欽佩。馮如煙說道:“殿下所言甚是。咱們可以派遣一些精明能幹的兄弟,偽裝成商人,前往各地進行聯絡和打探消息。這樣既能拓展咱們的人脈資源,又能及時了解朝堂的動態。”
王大龍也表示讚同:“對!殿下,我手下有幾個兄弟,都是機靈鬼,讓他們去準沒問題。而且,咱們在訓練兄弟們的時候,也可以多教一些情報收集和偽裝的技巧,為以後做準備。”
李賢點了點頭,說道:“好,就這麽辦。咱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向前發展。我相信,終有一天,咱們會重迴京城,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賢等人按照既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各項工作。他們與周邊縣城的聯係日益緊密,勢力範圍也逐漸擴大。而李賢,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不斷磨礪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他知道,在這看似平靜的發展背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而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簡陋的屋子中,眾人剛剛結束一頓以魚為主的簡單飯菜。桌上,殘羹冷炙間,魚骨雜亂地散落著,散發著淡淡的腥味,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們如今艱難的處境。李賢坐在主位,目光緊鎖那些魚骨,思緒卻早已飄遠。身為曾經的太子,他飽讀詩書,深知“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訓所蘊含的深刻治國理政智慧。如今,身邊區區幾百人的隊伍,吃飯問題就如此棘手,若連這基本生存需求都無法保障,又何談實現心中奪迴江山、治理天下的宏偉抱負?這看似簡單的吃飯難題,實則是一場關乎隊伍凝聚力、戰鬥力,乃至未來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這座名義上供給李賢生活所需的農場,實際上僅能勉強維持他個人的基本口糧。對於身邊這數百人的龐大隊伍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李賢雖曾貴為太子,可如今身為戴罪之身,被發配到這窮鄉僻壤,資源極度匱乏,每一項物資的獲取都無比艱難。
地方官陳平,念及李賢的舅舅曾在朝堂上對他有救命之恩,出於這份感恩之情,隔三岔五會給李賢送來一些物資資助。然而,每次送來的錢糧,麵對幾百人的消耗,不過是滄海一粟,隻能解一時之急,無法從根本上緩解他們的困境。
“殿下,您別太憂心了,咱們總會想出辦法的。”馮如煙輕柔的聲音在寂靜的屋內響起,打破了沉默。她款步走到李賢身邊,眼神中滿是關切與堅定。如煙自幼在將軍府長大,雖為女子,卻有著堅韌不拔的意誌和過人的膽識。她對李賢情深意篤,無論處境多麽艱難,都始終如一地堅定站在他身旁,給予他無盡的支持與鼓勵。
李賢微微抬起頭,看著如煙,眼中流露出感激的神色。他輕輕握住如煙的手,感慨道:“如煙,辛苦你了。跟著我,讓你也飽受磨難。”如煙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能和殿下在一起,無論什麽苦我都不怕。咱們攜手並肩,一定能共度難關。”
這時,王大龍大步流星地走進屋內,腳步聲沉重有力。王大龍原本是安西軍的千戶長,因官場黑暗腐敗,被迫落草為寇。跟隨李賢後,他對李賢忠心耿耿,一心想要輔佐李賢成就大業。“殿下,兄弟們都在等著您拿主意呢。大家都不怕吃苦,就盼著能有個方向,能跟著您幹出一番大事。”王大龍的聲音洪亮而堅定,充滿了對李賢的信任。
李賢站起身來,在屋內緩緩踱步。他的腦海中,各種思緒如潮水般翻湧。他迴憶起曾經在宮廷中研讀的治國典籍,其中記載著無數先人的智慧與經驗;又想起這一路來所目睹的民間疾苦,百姓們為了生存苦苦掙紮的畫麵曆曆在目。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仿若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停下了腳步。
“咱們不能一直這樣被動地等待救濟,必須主動想辦法。化城縣雖然偏僻貧窮,但肯定有其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咱們要善於發現並加以利用。”李賢目光堅定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心。
王大龍撓了撓頭,一臉疑惑地問道:“殿下,您說的資源優勢,具體是指啥呀?咱們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一時半會兒還真摸不著頭腦。”
李賢沉思片刻,有條不紊地說道:“這幾日我在農場周邊走動,發現這裏土地肥沃,氣候也還算適宜。咱們可以嚐試大規模種植糧食作物,實現自給自足。另外,我還注意到附近的山林中有不少野果、野菜,這些都可以采集來補充食物。還有,咱們之前抓到的魚,除了吃,能不能想想辦法儲存或者加工一下,賣到周邊的縣城去,換取一些錢財和物資?而且,我還有個想法,我曾學過一種編製漁網的方法,若是咱們能編製出結實的漁網,捕魚的效率肯定會大大提高。”
馮如煙聽了,眼中露出讚賞的神色,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咱們可以組織兄弟們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開墾土地、種植莊稼,一部分人去山林采集野果野菜,一部分人專門研究如何加工和售賣魚類,再安排一隊人負責編織漁網、下河捕魚。這樣既能解決當下的吃飯問題,說不定還能發展出一些產業,為以後做打算。”
王大龍聽了,也連連點頭,興奮地說道:“好主意!殿下,您就下命令吧,兄弟們肯定都願意聽您的指揮。”
李賢看著身邊的如煙和王大龍,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在這艱難的時刻,身邊這些人的支持和信任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好!既然如此,咱們就立刻行動起來。從明天開始,大家按照分工,各司其職。我相信,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眾人紛紛領命,眼神中充滿了鬥誌。那原本壓抑沉悶的氛圍,在這一刻被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充滿希望和幹勁的氣息。
當天晚上,李賢躺在床上,望著窗外繁星閃爍的夜空,思緒萬千。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艱辛和挑戰,但他毫不畏懼。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身邊眾人的支持,他堅信一定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困境,實現心中的抱負。
第二天清晨,天還未亮,農場內便熱鬧起來。王大龍早早地召集起兄弟們,按照昨晚的分工,開始了緊張的勞作。負責開墾土地的兄弟們,手持鋤頭,在肥沃的土地上揮汗如雨,一鋤一鋤地翻耕著,希望能早日播下希望的種子;前往山林采集的隊伍,帶著竹筐和刀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茂密的樹林中,仔細尋找著野果和野菜;研究魚類加工的小組,則在河邊搭建起簡易的爐灶和工作台,嚐試著各種方法來醃製、晾曬魚類;而負責編製漁網的小組,在李賢的指導下,開始忙碌起來。李賢憑借著穿越前的記憶,耐心地向大家傳授編織漁網的技巧,從選料到針法,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細致入微。眾人齊心協力,一張張結實的漁網逐漸成型。
李賢和馮如煙也沒有閑著,他們穿梭在各個工作小組之間,查看進展情況,給予大家鼓勵和指導。李賢親自示範如何正確地開墾土地,如何合理地種植作物,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馮如煙則細心地照顧著大家的生活起居,為勞作的兄弟們準備茶水和食物,讓大家在辛苦的勞作中感受到一絲溫暖。
日子一天天過去,農場裏的景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如今整齊地排列著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機與希望。山林中采集迴來的野果和野菜,堆滿了倉庫,為大家的飲食增添了豐富的色彩。而經過加工的魚類,通過王大龍帶領的銷售隊伍,成功地賣到了周邊的縣城,換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捕魚的隊伍使用新編製的漁網,收獲大增,每天都能帶迴大量鮮魚。
隨著收入的增加,李賢開始用這筆錢購置更多的農具、種子和生活用品,進一步改善大家的生活條件和勞作環境。他還利用閑暇時間,組織大家進行軍事訓練,提升隊伍的戰鬥力。在他的帶領下,這支原本因吃飯問題而陷入困境的隊伍,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日,李賢在農場後山散步,偶然間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礦石。憑借他的知識儲備,他判斷這些礦石極有可能是硝石礦。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若狂,因為硝石在軍事和工業上都有著巨大的用途,尤其可以用來製作火銃。
李賢立刻召集王大龍和一些可靠的兄弟,向他們說明了硝石礦的重要性以及自己開發硝石礦製作火銃的想法。眾人聽後,都十分興奮,紛紛表示願意全力支持。於是,他們開始秘密開采硝石礦,並著手研究製作火銃的方法。李賢憑借記憶中的知識,指導大家一步步嚐試,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改進,終於成功製作出了幾把簡陋但可用的火銃。
配備火銃後,李賢挑選了一隊精悍的兄弟,在附近山裏麵打獵。火銃的威力巨大,大大提高了打獵的效率。每次打獵歸來,隊伍都能帶迴大量的獵物。除了滿足眾人的飲食需求,多餘的魚和獵物被拿去周邊縣城銷售,又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然而,李賢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果。他深知,這些僅僅是解決了當下的燃眉之急,要想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還需要有更長遠的規劃和更宏大的布局。他開始思考如何與周邊的勢力建立聯係,如何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為將來奪迴江山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一次與王大龍和馮如煙的商議中,李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們現在雖然解決了吃飯問題,但要想有更大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於這小小的化城縣。咱們可以利用售賣魚類、農產品、獵物的機會,與周邊縣城的商賈、豪傑建立聯係,互通有無,尋找合作的機會。同時,咱們也要關注朝堂的局勢,等待合適的時機,一舉奪迴屬於咱們的江山。”
馮如煙和王大龍聽了,都對李賢的遠見卓識深感欽佩。馮如煙說道:“殿下所言甚是。咱們可以派遣一些精明能幹的兄弟,偽裝成商人,前往各地進行聯絡和打探消息。這樣既能拓展咱們的人脈資源,又能及時了解朝堂的動態。”
王大龍也表示讚同:“對!殿下,我手下有幾個兄弟,都是機靈鬼,讓他們去準沒問題。而且,咱們在訓練兄弟們的時候,也可以多教一些情報收集和偽裝的技巧,為以後做準備。”
李賢點了點頭,說道:“好,就這麽辦。咱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向前發展。我相信,終有一天,咱們會重迴京城,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賢等人按照既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各項工作。他們與周邊縣城的聯係日益緊密,勢力範圍也逐漸擴大。而李賢,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不斷磨礪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他知道,在這看似平靜的發展背後,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而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