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拜訪地方官
魂穿古代,特種兵太子逆襲 作者:關中九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賢等人初來乍到這巴山之地,人生地不熟的,深知諸多事宜都得按規矩來,自然得先去拜見當地的地方官,也好全麵了解一下此地的具體情況,像是平日裏的行事準則、賦稅征收、治安管理等方方麵麵,以及後續需要嚴格遵循的諸多規矩和要求,這樣才能確保他們在這裏的日子能夠順遂一些,不至於因為不懂當地的情況而誤觸了什麽忌諱。
這巴山之地的地方官府裏,有一位名叫陳平的官員,他在這一方土地上已經為官多年,歲月在他身上仿佛沉澱出了一種別樣的氣質,讓人見之難忘。他生得麵容和藹,那臉龐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那笑意宛如春日裏的暖陽,柔和而溫暖,仿佛能輕而易舉地驅散人們心頭的陰霾,讓人剛一見到他,心底就不由自主地生出親近之感,就好像麵對的是一位許久未見的長輩,親切又舒服。
平日裏,他對待下屬的態度那是出了名的好,從不擺什麽官架子,哪怕是麵對剛入職的小衙役,他也會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訴求。若是哪個下屬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麽難處,比如在處理鄰裏糾紛時兩邊都不討好,或是在下鄉征稅時遭遇百姓的誤解,他都會停下手中的事務,仔細詢問具體的情況,然後憑借自己多年的為官經驗,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盡力去幫忙解決問題。也正因如此,在官府之中,上上下下的人都對他心悅誠服,打心底裏敬重他,願意盡心竭力地輔佐他處理各項繁雜的事務,整個官府衙門在他的帶領下,氛圍一片和諧,做起事來也是效率頗高。
而對待百姓,他更是關懷備至,那可真是把百姓的事兒當成了自己的事兒。他時常會放下手中的公文,不顧路途的奔波,深入到田間地頭去。每到一處,他都會親切地和正在勞作的農夫們交談,彎下腰仔細查看莊稼的長勢,認真地了解莊稼的收成情況,問問百姓們生活上可有什麽困難。要是遇到哪家的稻田遭了病蟲害,或是遇到旱澇災害影響了收成,他會心急如焚,趕忙組織有經驗的老農一起商討應對之策,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若是有哪家遭遇了災荒或是疾病等變故,他更是會積極地行動起來,一方麵發動當地的富戶們捐糧捐款,一方麵從官府的糧倉中撥出一些糧食去救濟受災的人家,確保那些陷入困境的百姓不至於餓肚子、看不起病。他還會時常去看望那些生病的百姓,叮囑他們要好好養病,有什麽需要就跟官府說。所以呀,百姓們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一位難得的好官,在這巴山之地,他就如同百姓們的主心骨一般,深受大家的愛戴。
說來也是十分巧合,這陳平竟是太子舅舅的熟人呢。想當初,太子舅舅在朝堂之上還未遭變故時,那也是位有頭有臉的人物,時常參與朝廷的諸多事務,與各路官員都有往來。而陳平當時也常因公務去往京城,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結識了。在一來二去的交往過程中,他們發現彼此頗為投緣,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都很一致,不管是談論治國理政的方略,還是聊聊民間的風土人情,總能聊到一塊兒去,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平日裏書信往來不斷,關係十分密切。
所以,對於李賢的到來,陳平心裏是存著幾分關照之意的。畢竟他與太子舅舅的交情擺在那兒,再加上他也知曉李賢本是遭人陷害才落得如今這般發配的境地,心中對李賢就多了幾分憐惜。故而,壓根不用李賢去想著用什麽手段收買他,他打心底裏就願意站在李賢這一邊,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在當地的影響力,幫助李賢在這巴山之地站穩腳跟,讓李賢能在這裏過上相對安穩的日子,也好慢慢積攢力量,以待日後有機會重迴朝堂,洗刷冤屈。
雖說陳平對李賢有著天然的善意,可他畢竟身為當地的父母官,職責所在,他也是監督李賢的人。他需要確保李賢在發配期間能夠嚴格遵守朝廷的各項規定,不管是言行舉止,還是與各方的交往,都不能做出什麽逾矩之事,一切都得按照朝廷的法度來。同時,他也要時刻關注李賢在這裏的一舉一動,看他是否能與當地的百姓融洽相處,是不是能夠安安分分地度過這發配的日子,避免給當地帶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或是不良的影響。不過,陳平心裏也盼望著李賢能在這裏有所作為,憑借著自己的才能為巴山之地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畢竟他知曉李賢本就有著非凡的才華與抱負,隻是一時遭人算計,才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場。他想著,若李賢能在這裏重新崛起,發揮出自己的本事,那對巴山這片土地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幸事,既能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也能讓這巴山之地在整個巴蜀地區乃至更廣闊的範圍內,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李賢心裏也明白陳平的身份與立場,他對陳平是既感激又敬重。感激他的這份善意與照拂,在自己落魄之時,還能得到他人如此真誠的相待,這讓李賢心中滿是溫暖;敬重他為官的清正與盡責,將這巴山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好官,實在是值得欽佩。李賢深知,在這巴山之地,想要實現自己東山再起的計劃,陳平將會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與他處好關係,贏得他的信任與支持,那往後的諸多事情開展起來便會順利許多,自己的計劃也才能一步步穩步推進。
於是,在進入巴山城鎮後的幾日裏,李賢便精心準備了一番,帶著馮如煙以及王大龍、王二龍兄弟等人,還備上了一些從京城帶來的還算拿得出手的禮物。這些禮物雖說不是什麽價值連城的貴重之物,不過都是些京城的特色物件,像精致的手工藝品、上好的筆墨紙硯之類的,也算是一份心意,代表著他們對陳平的尊重與感激。一切準備妥當後,他們便朝著地方官府出發,去拜見陳平。
一路上,李賢心裏還在思索著該如何與陳平交談,怎樣措辭才能恰到好處,既能讓陳平看到自己的誠意,又能讓他知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與決心,可不能因為一時言語不當,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呀。他一邊走著,一邊在腦海中反複斟酌著要說的話,那神情顯得有些凝重,又帶著幾分期待。
當他們來到官府門前,那朱紅色的大門看上去莊嚴而肅穆,門口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地蹲坐著,仿佛在守護著這一方官府的威嚴。李賢上前,恭敬地遞上拜帖,守門的衙役接過拜帖後,便轉身進去通報了。不多時,便有衙役前來引領他們進入。李賢等人跟著衙役穿過那略顯古樸的庭院,隻見庭院之中種著幾棵鬆柏,枝幹挺拔,四季常青,那蒼勁的姿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為官者應有的清正與堅韌,任它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寓意著為官之人應當堅守的高尚品德。一旁的花壇裏還開著些許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的,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散發出淡淡的芬芳,為這嚴肅的官府增添了幾分別樣的生機,讓這充滿規矩與秩序的地方,也有了一絲柔和與溫馨的氣息。
進入正堂後,陳平早已在那裏等候多時了。他見李賢等人進來,趕忙站起身來,臉上依舊帶著那親切的笑容,熱情地說道:“賢侄,一路辛苦啊,快請坐。”那語氣就如同長輩在關切自家晚輩一般,讓人聽著心裏格外舒坦。
李賢趕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那動作一絲不苟,盡顯謙遜與敬重,說道:“陳大人,久仰大名,今日特來拜見,還望大人多多關照。”說罷,便微微側身,示意身後的親衛將禮物呈上,那親衛小心翼翼地捧著禮物,走到陳平跟前,輕輕放下,然後退迴到李賢身後。
陳平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賢侄這是太客氣了,都是自家人,何須如此多禮呀。”話雖如此,可他心裏還是感受到了李賢的這份用心,看著那些頗具京城特色的禮物,他明白這是李賢的一番真摯心意,對李賢的印象又好了幾分,覺得這年輕人確實是個懂事又重情重義的人。
眾人落座後,便開始攀談起來。李賢先是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番自己這一路上的見聞與感受,從沿途的山川美景,說到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百姓,言語之中對巴山之地的風土人情表達了諸多讚賞之意,把這巴山描繪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充滿了獨特的韻味與魅力。這讓陳平聽了很是高興,覺得李賢是個懂得欣賞與融入的人,並非那種眼高於頂、自恃身份的落魄貴族,對李賢的好感又增添了幾分。
隨後,李賢又誠懇地說起了自己對於接下來在巴山生活的一些想法,他表明自己定會遵守朝廷規矩,本本分分地過日子,與當地的百姓和睦相處,多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並且,他還想著能憑借自己的見識和能力,為當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改善農田的灌溉設施,或是協助官府推廣一些新的農耕技術,助力巴山更好地發展,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繁榮富饒。
陳平聽著李賢的話,不住地點頭,眼中滿是讚許之色,他越聽越覺得李賢是個有想法、有擔當的年輕人,心中對他越發欣賞,說道:“賢侄有此心意,實乃巴山之福啊,你放心,隻要你行事合規,我這邊定會全力支持你,你若是遇到什麽難處,盡管來找我便是。”那話語裏滿是真誠與鼓勵,讓李賢聽了心裏踏實了許多。
李賢心中大喜,再次起身,恭敬地向陳平行了一禮,說道:“多謝陳大人厚愛,晚輩定不負大人所望。”他知道,有了陳平的這番承諾,自己在這巴山之地算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往後便可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抱負了。而這巴山之地,也因為有了陳平這樣一位和善又公正的地方官,以及李賢這股新生的力量,即將開啟一段不一樣的發展曆程,未來的日子裏,充滿了各種可能與希望,隻待他們去一一實現,一幅美好的發展藍圖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開。
就這樣,他們踏入了巴山這片發配之地,開啟了一段充滿挑戰卻又滿含希望的新生活,而巴山,也即將見證他們在這裏的每一步成長與蛻變,它將成為他們故事的承載者,見證他們如何從困境中崛起,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書寫出那波瀾壯闊的篇章。
這巴山之地的地方官府裏,有一位名叫陳平的官員,他在這一方土地上已經為官多年,歲月在他身上仿佛沉澱出了一種別樣的氣質,讓人見之難忘。他生得麵容和藹,那臉龐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那笑意宛如春日裏的暖陽,柔和而溫暖,仿佛能輕而易舉地驅散人們心頭的陰霾,讓人剛一見到他,心底就不由自主地生出親近之感,就好像麵對的是一位許久未見的長輩,親切又舒服。
平日裏,他對待下屬的態度那是出了名的好,從不擺什麽官架子,哪怕是麵對剛入職的小衙役,他也會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訴求。若是哪個下屬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麽難處,比如在處理鄰裏糾紛時兩邊都不討好,或是在下鄉征稅時遭遇百姓的誤解,他都會停下手中的事務,仔細詢問具體的情況,然後憑借自己多年的為官經驗,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盡力去幫忙解決問題。也正因如此,在官府之中,上上下下的人都對他心悅誠服,打心底裏敬重他,願意盡心竭力地輔佐他處理各項繁雜的事務,整個官府衙門在他的帶領下,氛圍一片和諧,做起事來也是效率頗高。
而對待百姓,他更是關懷備至,那可真是把百姓的事兒當成了自己的事兒。他時常會放下手中的公文,不顧路途的奔波,深入到田間地頭去。每到一處,他都會親切地和正在勞作的農夫們交談,彎下腰仔細查看莊稼的長勢,認真地了解莊稼的收成情況,問問百姓們生活上可有什麽困難。要是遇到哪家的稻田遭了病蟲害,或是遇到旱澇災害影響了收成,他會心急如焚,趕忙組織有經驗的老農一起商討應對之策,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若是有哪家遭遇了災荒或是疾病等變故,他更是會積極地行動起來,一方麵發動當地的富戶們捐糧捐款,一方麵從官府的糧倉中撥出一些糧食去救濟受災的人家,確保那些陷入困境的百姓不至於餓肚子、看不起病。他還會時常去看望那些生病的百姓,叮囑他們要好好養病,有什麽需要就跟官府說。所以呀,百姓們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一位難得的好官,在這巴山之地,他就如同百姓們的主心骨一般,深受大家的愛戴。
說來也是十分巧合,這陳平竟是太子舅舅的熟人呢。想當初,太子舅舅在朝堂之上還未遭變故時,那也是位有頭有臉的人物,時常參與朝廷的諸多事務,與各路官員都有往來。而陳平當時也常因公務去往京城,機緣巧合之下,兩人結識了。在一來二去的交往過程中,他們發現彼此頗為投緣,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都很一致,不管是談論治國理政的方略,還是聊聊民間的風土人情,總能聊到一塊兒去,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平日裏書信往來不斷,關係十分密切。
所以,對於李賢的到來,陳平心裏是存著幾分關照之意的。畢竟他與太子舅舅的交情擺在那兒,再加上他也知曉李賢本是遭人陷害才落得如今這般發配的境地,心中對李賢就多了幾分憐惜。故而,壓根不用李賢去想著用什麽手段收買他,他打心底裏就願意站在李賢這一邊,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在當地的影響力,幫助李賢在這巴山之地站穩腳跟,讓李賢能在這裏過上相對安穩的日子,也好慢慢積攢力量,以待日後有機會重迴朝堂,洗刷冤屈。
雖說陳平對李賢有著天然的善意,可他畢竟身為當地的父母官,職責所在,他也是監督李賢的人。他需要確保李賢在發配期間能夠嚴格遵守朝廷的各項規定,不管是言行舉止,還是與各方的交往,都不能做出什麽逾矩之事,一切都得按照朝廷的法度來。同時,他也要時刻關注李賢在這裏的一舉一動,看他是否能與當地的百姓融洽相處,是不是能夠安安分分地度過這發配的日子,避免給當地帶來什麽不必要的麻煩或是不良的影響。不過,陳平心裏也盼望著李賢能在這裏有所作為,憑借著自己的才能為巴山之地帶來一些積極的改變。畢竟他知曉李賢本就有著非凡的才華與抱負,隻是一時遭人算計,才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場。他想著,若李賢能在這裏重新崛起,發揮出自己的本事,那對巴山這片土地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幸事,既能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也能讓這巴山之地在整個巴蜀地區乃至更廣闊的範圍內,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李賢心裏也明白陳平的身份與立場,他對陳平是既感激又敬重。感激他的這份善意與照拂,在自己落魄之時,還能得到他人如此真誠的相待,這讓李賢心中滿是溫暖;敬重他為官的清正與盡責,將這巴山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好官,實在是值得欽佩。李賢深知,在這巴山之地,想要實現自己東山再起的計劃,陳平將會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與他處好關係,贏得他的信任與支持,那往後的諸多事情開展起來便會順利許多,自己的計劃也才能一步步穩步推進。
於是,在進入巴山城鎮後的幾日裏,李賢便精心準備了一番,帶著馮如煙以及王大龍、王二龍兄弟等人,還備上了一些從京城帶來的還算拿得出手的禮物。這些禮物雖說不是什麽價值連城的貴重之物,不過都是些京城的特色物件,像精致的手工藝品、上好的筆墨紙硯之類的,也算是一份心意,代表著他們對陳平的尊重與感激。一切準備妥當後,他們便朝著地方官府出發,去拜見陳平。
一路上,李賢心裏還在思索著該如何與陳平交談,怎樣措辭才能恰到好處,既能讓陳平看到自己的誠意,又能讓他知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與決心,可不能因為一時言語不當,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呀。他一邊走著,一邊在腦海中反複斟酌著要說的話,那神情顯得有些凝重,又帶著幾分期待。
當他們來到官府門前,那朱紅色的大門看上去莊嚴而肅穆,門口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地蹲坐著,仿佛在守護著這一方官府的威嚴。李賢上前,恭敬地遞上拜帖,守門的衙役接過拜帖後,便轉身進去通報了。不多時,便有衙役前來引領他們進入。李賢等人跟著衙役穿過那略顯古樸的庭院,隻見庭院之中種著幾棵鬆柏,枝幹挺拔,四季常青,那蒼勁的姿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為官者應有的清正與堅韌,任它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寓意著為官之人應當堅守的高尚品德。一旁的花壇裏還開著些許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的,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散發出淡淡的芬芳,為這嚴肅的官府增添了幾分別樣的生機,讓這充滿規矩與秩序的地方,也有了一絲柔和與溫馨的氣息。
進入正堂後,陳平早已在那裏等候多時了。他見李賢等人進來,趕忙站起身來,臉上依舊帶著那親切的笑容,熱情地說道:“賢侄,一路辛苦啊,快請坐。”那語氣就如同長輩在關切自家晚輩一般,讓人聽著心裏格外舒坦。
李賢趕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那動作一絲不苟,盡顯謙遜與敬重,說道:“陳大人,久仰大名,今日特來拜見,還望大人多多關照。”說罷,便微微側身,示意身後的親衛將禮物呈上,那親衛小心翼翼地捧著禮物,走到陳平跟前,輕輕放下,然後退迴到李賢身後。
陳平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賢侄這是太客氣了,都是自家人,何須如此多禮呀。”話雖如此,可他心裏還是感受到了李賢的這份用心,看著那些頗具京城特色的禮物,他明白這是李賢的一番真摯心意,對李賢的印象又好了幾分,覺得這年輕人確實是個懂事又重情重義的人。
眾人落座後,便開始攀談起來。李賢先是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番自己這一路上的見聞與感受,從沿途的山川美景,說到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百姓,言語之中對巴山之地的風土人情表達了諸多讚賞之意,把這巴山描繪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充滿了獨特的韻味與魅力。這讓陳平聽了很是高興,覺得李賢是個懂得欣賞與融入的人,並非那種眼高於頂、自恃身份的落魄貴族,對李賢的好感又增添了幾分。
隨後,李賢又誠懇地說起了自己對於接下來在巴山生活的一些想法,他表明自己定會遵守朝廷規矩,本本分分地過日子,與當地的百姓和睦相處,多去了解他們的需求,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並且,他還想著能憑借自己的見識和能力,為當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改善農田的灌溉設施,或是協助官府推廣一些新的農耕技術,助力巴山更好地發展,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繁榮富饒。
陳平聽著李賢的話,不住地點頭,眼中滿是讚許之色,他越聽越覺得李賢是個有想法、有擔當的年輕人,心中對他越發欣賞,說道:“賢侄有此心意,實乃巴山之福啊,你放心,隻要你行事合規,我這邊定會全力支持你,你若是遇到什麽難處,盡管來找我便是。”那話語裏滿是真誠與鼓勵,讓李賢聽了心裏踏實了許多。
李賢心中大喜,再次起身,恭敬地向陳平行了一禮,說道:“多謝陳大人厚愛,晚輩定不負大人所望。”他知道,有了陳平的這番承諾,自己在這巴山之地算是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往後便可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抱負了。而這巴山之地,也因為有了陳平這樣一位和善又公正的地方官,以及李賢這股新生的力量,即將開啟一段不一樣的發展曆程,未來的日子裏,充滿了各種可能與希望,隻待他們去一一實現,一幅美好的發展藍圖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開。
就這樣,他們踏入了巴山這片發配之地,開啟了一段充滿挑戰卻又滿含希望的新生活,而巴山,也即將見證他們在這裏的每一步成長與蛻變,它將成為他們故事的承載者,見證他們如何從困境中崛起,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書寫出那波瀾壯闊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