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晃晃悠悠地,在夏末的炙熱和驟然而起的秋風中,半月的時間就眨眼匆匆而逝,莽莽蒼蒼的山林褪去了幾分翠綠,有紛揚落葉乘著寒涼的風吹拂過金黃璀璨的原野。
豐收的時節就要到來,在田地裏埋頭勞作的農夫,隻是聽見了風聲裏喧囂的麥穗簌簌作響,便不自覺地露出了笑意,似乎那些從夏季烈日下煎熬過來的歲月便都有了豐足的迴報,不知是不是想起了小麥蒸騰出的暖洋洋的饅頭,耳邊也傳來了孩子們圍繞著爐灶的歡喜唿喊,於是即便揮汗如雨,也就有了繼續忍耐酸疼的脊背和熬過幹渴的咽喉的理由。
無論海外的風雲有多麽的起伏跌宕,可對於偏安山腳下的白家村而言,那些所謂的戰事和混亂終究還是離得遠了些,哪怕茶餘飯後坐在村頭巷尾要多嘮叨幾句世道沒那麽好了,卻還是隻要瞧見了隻在身前眼中的滿足,就已經可以放下許多的杞人憂天,在夜裏都要隨著那夜風中傳來的麥穗浪濤聲露出笑意來。
白家村的村子裏雖然平日裏也有些獵戶的往來走動,卻大多還都是村子裏血脈牽連的宗族聚居,所以隻要多交談幾句,人們也就很快便知道了言家小院裏那個滿頭白發的古怪年輕人是言澍帶迴來的病人。
聽說那年輕人身受重傷,就連以前的記憶都忘得一幹二淨,隻還記得姓名,卻無論是來曆還是身份都一無所知,而且剛來的時候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樣,讓人看見了還以為那個年輕人活不了幾天了。
不過在村子裏住了大半個月,那個年輕人倒是麵色紅潤許多,至少看起來沒那麽孱弱了,雖然那隨意披散的白發和時不時茫然呆滯的神色,讓人覺著這個年輕人蒙著層看不透的怪異霧霾,可不論怎麽打聽都隻能得到些神神秘秘的猜測。
起初還有不少人都往言家小院附近去打聽有關那個年輕人的事情,隨著大家漸漸習慣了這個古怪的白發年輕人的存在,如今不時走過小院外好奇探看的人畢竟是少了些,大家似乎都習慣了言家小院裏多了一個整日坐在屋簷下編草繩的年輕人,一坐在那裏就能一動不動好多個時辰。
言家小院裏,其實白日裏一般是沒什麽人在的,言端仁雖然上了年紀了,卻還是放不下那幾畝田地,所以每一日都雷打不動地扛著鋤頭牽著老黃牛去往村外地裏忙活。
那個許多年前家中長輩病逝之後就托付給言端仁撫養長大的少女白念媛,照例是去村子裏的酒館幫忙,時不時還會跟著村裏的獵戶去山中狩獵,不甘示弱的女子也總是滿載而歸,讓人再不敢取笑說什麽女子肯定做不了打獵的事情。
倒是今日言奇沒有去私塾幫忙,雖然隻有十六歲,可是從小就跟著言澍讀書識字的少年也能幫著私塾先生教導看顧蒙童。言奇是在很小的時候被言澍帶迴了村子裏來的,起初大家還以為是一直沒有娶妻生子的言澍終於開了竅,為言家添了後。
後來才知道那個餓得隻剩半條命的孩子也是個苦命的,出生不久父母就雙雙撒手人寰,將他拉扯大的爺爺又驟然病逝,家中親戚不願意多照顧一個孩子,於是隻有四五歲的孩子便獨自流落街頭,差點餓死的時候遇見了言澍。
言澍便帶著孩子迴了白家村,拜托言端仁將孩子和白念媛一同撫養長大,還為孩子重新取了個名字,隨了言家的姓,言端仁沒有反對,於是言奇其實也能算是言家如今的後人了。
言家是許多年前舉家搬遷至此的,那位言家老太爺不知道以前是不是在朝裏還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帶到村子裏的錢財不少,可是沒過多久就都散了個幹淨。
村子裏許多人都多多少少受過言家的照顧,所以雖然如今言家隻剩下了言端仁和言澍這兩個孤零零的血脈存世,白家村還是將言家看作了宗族裏的自家人,早已沒有了什麽看不起和高高在上,對於從小便孝順懂事的言奇,村子裏的人更是歡喜得緊,隻要在路上遇見了言奇,都要忍不住笑著點頭稱讚幾句。
言奇在私塾裏幫著傳授些蒙童書籍,私塾先生也會在空餘時間將更多的學識毫無保留地教與言奇,不奢望言奇將來能夠去考取功名入朝做官,隻希望以後還能有人來接過這間私塾才好。
言奇也不負眾望,如今的談吐學識,還有不經意間的妙語,就連那位私塾先生都要覺得言奇是個不可多得的良才,更加願意傾囊相授。
隻是今日私塾先生要去附近的城裏參加一場文人的詩會,於是私塾便停了一日的課業,言奇也就不用去私塾裏幫忙,本想要留在院子裏和顧枝一起編草繩,可是卻有幾個好學的孩子找上門來,纏著言奇要多聽些書上的言語,言奇自然不會拒絕,便領著孩子們坐在另一處屋簷下,輕聲細語地講解著那些晦澀難懂的聖賢文章。
顧枝坐在一塊劈斬開來的木樁上,低著頭聚精會神地編著手中的草繩,汗水沿著他的額頭淌下,可是他恍若未覺,依舊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隻有雙手的動作越加嫻熟。
耳朵裏傳來了不遠處言奇講述聖賢書籍的聲音,還有孩子們時不時疑惑好奇地詢問,言奇都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還要借此延伸,多說些旁人的注解和自己的感悟,隻是最後都會告訴孩子們不必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要琢磨出自己的理解來。
顧枝雖然沒有刻意去聽,卻還是將所有的對話和交談都納入了耳中,覺得挺有趣的。
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時近正午,虛掩的院門被一腳踹開,在那個大喊的聲音響起之前,低著頭的顧枝就已經知道了定是那個少女白念媛迴來了。
果不其然,一個清亮的聲音喊道:“今天打到了好大一條魚,小奇子,熬口魚湯來喝。”
言奇正要送那些孩子們迴家去,聽見了這聲喊,又看見孩子們眼底的促狹,言奇一下子臉色便紅了,不去理會白念媛自顧自的大喊大叫,趕著孩子們離開了小院。
白念媛拎著手裏的魚走向灶房,看見了那個坐在屋簷下不言不語的年輕人,白念媛撇了撇嘴,若是顧枝抬起頭看見了,便一定知道是那個大大咧咧的少女又在嫌棄自己身為一個男子居然這般病弱沒用了,其實言奇也時常受到這般眼色的招待,顧枝都習以為常了,也不知道與白念媛一同長大的言奇為何到如今還總是那般慌亂和驚詫。
言奇跟著白念媛走進灶房,白念媛嗓門大,吵著要將這條大魚怎麽好好料理一番,言奇的聲音溫和些,時不時就被白念媛的吵鬧淹沒下去,顧枝聽不真切。
過了片刻,手藝實在太過糟糕的白念媛不情不願地被言奇推出了灶房,炊煙的味道很快升騰而起,白念媛蹲在灶房外的柴堆前挑選著,嘴裏還絮絮叨叨嘟囔著什麽,估摸著是又要鬧著去山上打獵了。
在柴火劈啪作響的聲音裏,院門外又傳來了腳步聲,還有老黃牛慢悠悠的唿喘聲,顧枝終於直起身子抬起頭來,手邊又堆滿了編好的草繩。
帶著草帽的言端仁走進小院,將老黃牛牽進了院門旁的棚子裏去,老人看了一眼,發現那兩隻豬似乎已經吃好了飯,言端仁微不可察地點點頭,然後看了那個沉默寡言的年輕人,眼神少了初見時的淡漠和疏遠,卻也談不上親近。
看見年輕人又禮數周到地站起來拱手行禮,言端仁擺擺手,沒有多說什麽。
白念媛看著了言端仁,便跳起來嘰嘰喳喳地說自己今日在河裏是怎麽打到了一條大魚,然後話裏話外的意思便是要讓言端仁點頭準許自己再去山裏打獵一次。
可是因了前段時間上山打獵不管不顧的少女迴來一身傷,所以言端仁現在的說不上都不肯點頭了,惹得少女最後又生起悶氣來,嘟著嘴惡狠狠地說以後再不從酒館裏偷好酒迴來給叔爺喝了,言端仁不為所動,就是不點頭。
就這樣吵吵鬧鬧的,待得顧枝將編好的草繩收拾起來,言奇也從灶房裏端著熱騰騰的午餐走出來喊著吃飯了。
顧枝應了一聲,然後轉頭看去,隻是瞧見了重新走進灶房去的言奇的背影,顧枝便突然毫無征兆地頓在了原地,那股敲打著腦海的疼痛感又突如其來,仿佛有千萬根細針穿梭在他腦海的經脈之間,橫衝直撞,更要掀動血脈的奔湧,拍打著心底都隱隱作痛。
顧枝的臉色刷的一下蒼白,下意識地伸出手倚在牆壁上,低下頭大口喘息著,可是那股疼痛卻如何都抑製不住,在腦海中那些支離破碎的浮光掠影裏,他好像看見了一個總是坐在灶房裏背對著自己的魁梧身影,可是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去走近,似乎不過隻是自己的一片夢幻泡影。
言奇走出灶房,看見了似乎又再次病發的顧枝,連忙喊了一聲叔爺,然後便當先跑到了顧枝的身邊,雙手拍打著顧枝的肩膀和後背,急切問道:“沒事吧?”
言端仁走出屋子,看見了臉色蒼白氣喘籲籲的顧枝,老人走上前去,扶起顧枝的身子,仔細看了看年輕人的臉上神色,輕聲說道:“如果想不起來就不要去勉強。”
這段日子以來,雖然大多數時候顧枝都並無異樣,可也會時不時就這樣突然疼痛難忍,應該是那些被掩埋的記憶又在喧囂作亂,所以言端仁便讓年輕人無需刻意去追尋那些記憶,否則除了徒惹傷痛以外毫無用處。
顧枝痛苦地點點頭,過了好一陣才抬起頭扯出虛弱的笑臉低聲道:“沒事了。”
言端仁點點頭,然後走迴了屋子去,言奇一直跟在顧枝身邊,還不放心地多問了幾句,可是顧枝都隻是搖搖頭,沒有多說。看見他們走迴屋子來,探出腦袋打量的白念媛也就收迴了視線,他們圍坐在桌前,簡單地吃過了一頓午飯。
餐桌上,言端仁還是對白念媛時不時的出言試探置若罔聞,哪怕白念媛暗地裏踩了好幾腳言奇讓他幫著說幾句話,可是言端仁就是不點頭,自顧自埋頭吃完飯就走進屋子裏去,一下子就把門給關上,眼不見心不煩。
白念媛隻是悶悶不樂地坐在位置上,無精打采地扒拉著碗裏的飯,言奇湊過去低聲勸解,卻被白念媛一巴掌拍走了,言奇隻能撓撓頭衝著顧枝尷尬一笑,顧枝卻早已習以為常,吃完飯就自己收拾好了碗筷,也不麻煩言奇和白念媛。
屋子裏傳來言端仁悶悶的聲音:“這兩天有空就把自己的屋子都收拾一下,過一陣子該下雨了,天氣一冷也見不著什麽太陽,小心被褥衣裳什麽的都發黴了。”
言奇應了一聲,端著碗筷走到門檻附近的顧枝也點點頭說了聲“好”,隻有白念媛嘟囔道:“怪老頭,就看天氣最準了。”言端仁咳嗽了一聲,就當作沒聽見了。
言奇在院子裏搭起了木架子,然後就將幾間屋子裏的被褥衣裳都搬了出來,就連言澍的那間許久沒有用過的屋子也給打開了門通通風,入了秋,白家村又在深山山腳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天氣就要急轉直下,可能下過一場雨,便是寒涼刺骨。
顧枝便幫著將所有碗筷都搬到灶房裏去,言奇本想喊著說不用勞煩,卻被白念媛眨眨眼就止住了話語。言奇有些無奈,知道肯定是念媛姐自己又不想幹活了所以偷懶呢。
言奇便推著白念媛的肩膀讓她挪挪腳步,再把自己屋子裏的被褥都拎出來,白念媛不情不願地點著頭,然後就走進屋子裏磨磨蹭蹭起來,言奇催了好幾句才應一聲。
很快院子裏就曬滿了被子,暖洋洋的日光灑下來,言奇拍打著被褥,飛揚的細碎塵埃便在天光下胡亂舞動,言奇瞧見了,不知不覺就露出了笑意,他想著不久後便是秋收時節了,那時村子裏有閑餘的人都要去地裏幫忙,抬頭看去,彎腰勞作的左鄰右舍比麥穗都多,比過年還要熱鬧的景象,讓人想起就不禁心裏頭暖暖的。
言奇迴頭看了一眼灶房,昏暗裏顧枝還在洗碗,想了想言奇便抬起手肘戳了戳身旁閉著眼睛快要睡覺的白念媛,低聲道:“姐,你去幫顧大哥把屋子裏的被子也拿出來曬一曬吧,他都幫咱們洗碗了,搭把手唄。”
白念媛挪開腳步,依舊閉著眼睛,說道:“我不,要去你自己去,不就幫忙洗了個碗嘛,他都在這住大半個月了,也就編了些草繩,哪能賣幾個錢啊,幫忙幹點活總是應該的吧。”
言奇趕緊捂住白念媛的嘴巴不讓她再亂說,雖然顧枝平日裏不怎麽說話瞧著也溫和親近的樣子,可是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麵這樣說話,言奇推著白念媛的肩膀往屋子裏走,說道:“行行行,那咱們一起去好了吧?”白念媛睜開眼睛扭著肩膀,不過也隻是撇撇嘴沒有多說什麽。
眼看著離灶房遠了些,言奇壓低了聲音說道:“念媛姐,人家顧大哥人挺好的,平日裏幫忙幹點活也從不多說啥,雖然這迴言叔忙,顧大哥在咱家裏住的時候是長了點,可是你也不能這樣說人家吧,一天到晚不給人個好臉色,別人瞧見了還以為他欠你錢呢?”
白念媛恨恨地攥起拳頭,咬著牙道:“臭小子,你這是不當家不知道賺錢的苦啊,你以為就你在私塾裏拿的那點錢夠家裏的開銷嗎?叔爺買種子不用錢?平日裏那兩頭豬和那頭老黃牛吃的少了?還有,是不是叔爺總讓我買些好一點的肉迴來,不是怕那個年紀輕輕就瘦得跟竹竿似的家夥一言不合就病倒了?言叔拿的錢不能亂用,還不都是你姐我在酒館裏賺的錢,所以他就是欠我錢了。”
言奇無言以對,知道自己這個從小就不樂意讀書的念媛姐確實在賺錢上有些獨到的想法,家裏頭田地種的東西也不拿出去賣,言叔在醫館掙的錢都是叔爺要留起來給言叔以後娶媳婦用的,所以還真是一直靠白念媛在酒館裏賺的錢維持日子。
言奇隻好點點頭說道:“念媛姐,我知道了,可是……”白念媛知道言奇又要嘮叨,於是搖頭晃腦道:“行吧行吧,我以後就不刁難他了,可以了吧?”
言奇咧開笑容,使勁點頭,可是抬眼就看見白念媛向自己投過來不懷好意的笑臉。
言奇打了個哆嗦,戰戰兢兢問道:“念媛姐,啥事啊?”白念媛賣了個關子,隻是嘿嘿笑不停。
豐收的時節就要到來,在田地裏埋頭勞作的農夫,隻是聽見了風聲裏喧囂的麥穗簌簌作響,便不自覺地露出了笑意,似乎那些從夏季烈日下煎熬過來的歲月便都有了豐足的迴報,不知是不是想起了小麥蒸騰出的暖洋洋的饅頭,耳邊也傳來了孩子們圍繞著爐灶的歡喜唿喊,於是即便揮汗如雨,也就有了繼續忍耐酸疼的脊背和熬過幹渴的咽喉的理由。
無論海外的風雲有多麽的起伏跌宕,可對於偏安山腳下的白家村而言,那些所謂的戰事和混亂終究還是離得遠了些,哪怕茶餘飯後坐在村頭巷尾要多嘮叨幾句世道沒那麽好了,卻還是隻要瞧見了隻在身前眼中的滿足,就已經可以放下許多的杞人憂天,在夜裏都要隨著那夜風中傳來的麥穗浪濤聲露出笑意來。
白家村的村子裏雖然平日裏也有些獵戶的往來走動,卻大多還都是村子裏血脈牽連的宗族聚居,所以隻要多交談幾句,人們也就很快便知道了言家小院裏那個滿頭白發的古怪年輕人是言澍帶迴來的病人。
聽說那年輕人身受重傷,就連以前的記憶都忘得一幹二淨,隻還記得姓名,卻無論是來曆還是身份都一無所知,而且剛來的時候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樣,讓人看見了還以為那個年輕人活不了幾天了。
不過在村子裏住了大半個月,那個年輕人倒是麵色紅潤許多,至少看起來沒那麽孱弱了,雖然那隨意披散的白發和時不時茫然呆滯的神色,讓人覺著這個年輕人蒙著層看不透的怪異霧霾,可不論怎麽打聽都隻能得到些神神秘秘的猜測。
起初還有不少人都往言家小院附近去打聽有關那個年輕人的事情,隨著大家漸漸習慣了這個古怪的白發年輕人的存在,如今不時走過小院外好奇探看的人畢竟是少了些,大家似乎都習慣了言家小院裏多了一個整日坐在屋簷下編草繩的年輕人,一坐在那裏就能一動不動好多個時辰。
言家小院裏,其實白日裏一般是沒什麽人在的,言端仁雖然上了年紀了,卻還是放不下那幾畝田地,所以每一日都雷打不動地扛著鋤頭牽著老黃牛去往村外地裏忙活。
那個許多年前家中長輩病逝之後就托付給言端仁撫養長大的少女白念媛,照例是去村子裏的酒館幫忙,時不時還會跟著村裏的獵戶去山中狩獵,不甘示弱的女子也總是滿載而歸,讓人再不敢取笑說什麽女子肯定做不了打獵的事情。
倒是今日言奇沒有去私塾幫忙,雖然隻有十六歲,可是從小就跟著言澍讀書識字的少年也能幫著私塾先生教導看顧蒙童。言奇是在很小的時候被言澍帶迴了村子裏來的,起初大家還以為是一直沒有娶妻生子的言澍終於開了竅,為言家添了後。
後來才知道那個餓得隻剩半條命的孩子也是個苦命的,出生不久父母就雙雙撒手人寰,將他拉扯大的爺爺又驟然病逝,家中親戚不願意多照顧一個孩子,於是隻有四五歲的孩子便獨自流落街頭,差點餓死的時候遇見了言澍。
言澍便帶著孩子迴了白家村,拜托言端仁將孩子和白念媛一同撫養長大,還為孩子重新取了個名字,隨了言家的姓,言端仁沒有反對,於是言奇其實也能算是言家如今的後人了。
言家是許多年前舉家搬遷至此的,那位言家老太爺不知道以前是不是在朝裏還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帶到村子裏的錢財不少,可是沒過多久就都散了個幹淨。
村子裏許多人都多多少少受過言家的照顧,所以雖然如今言家隻剩下了言端仁和言澍這兩個孤零零的血脈存世,白家村還是將言家看作了宗族裏的自家人,早已沒有了什麽看不起和高高在上,對於從小便孝順懂事的言奇,村子裏的人更是歡喜得緊,隻要在路上遇見了言奇,都要忍不住笑著點頭稱讚幾句。
言奇在私塾裏幫著傳授些蒙童書籍,私塾先生也會在空餘時間將更多的學識毫無保留地教與言奇,不奢望言奇將來能夠去考取功名入朝做官,隻希望以後還能有人來接過這間私塾才好。
言奇也不負眾望,如今的談吐學識,還有不經意間的妙語,就連那位私塾先生都要覺得言奇是個不可多得的良才,更加願意傾囊相授。
隻是今日私塾先生要去附近的城裏參加一場文人的詩會,於是私塾便停了一日的課業,言奇也就不用去私塾裏幫忙,本想要留在院子裏和顧枝一起編草繩,可是卻有幾個好學的孩子找上門來,纏著言奇要多聽些書上的言語,言奇自然不會拒絕,便領著孩子們坐在另一處屋簷下,輕聲細語地講解著那些晦澀難懂的聖賢文章。
顧枝坐在一塊劈斬開來的木樁上,低著頭聚精會神地編著手中的草繩,汗水沿著他的額頭淌下,可是他恍若未覺,依舊坐在那裏一動不動,隻有雙手的動作越加嫻熟。
耳朵裏傳來了不遠處言奇講述聖賢書籍的聲音,還有孩子們時不時疑惑好奇地詢問,言奇都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還要借此延伸,多說些旁人的注解和自己的感悟,隻是最後都會告訴孩子們不必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要琢磨出自己的理解來。
顧枝雖然沒有刻意去聽,卻還是將所有的對話和交談都納入了耳中,覺得挺有趣的。
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時近正午,虛掩的院門被一腳踹開,在那個大喊的聲音響起之前,低著頭的顧枝就已經知道了定是那個少女白念媛迴來了。
果不其然,一個清亮的聲音喊道:“今天打到了好大一條魚,小奇子,熬口魚湯來喝。”
言奇正要送那些孩子們迴家去,聽見了這聲喊,又看見孩子們眼底的促狹,言奇一下子臉色便紅了,不去理會白念媛自顧自的大喊大叫,趕著孩子們離開了小院。
白念媛拎著手裏的魚走向灶房,看見了那個坐在屋簷下不言不語的年輕人,白念媛撇了撇嘴,若是顧枝抬起頭看見了,便一定知道是那個大大咧咧的少女又在嫌棄自己身為一個男子居然這般病弱沒用了,其實言奇也時常受到這般眼色的招待,顧枝都習以為常了,也不知道與白念媛一同長大的言奇為何到如今還總是那般慌亂和驚詫。
言奇跟著白念媛走進灶房,白念媛嗓門大,吵著要將這條大魚怎麽好好料理一番,言奇的聲音溫和些,時不時就被白念媛的吵鬧淹沒下去,顧枝聽不真切。
過了片刻,手藝實在太過糟糕的白念媛不情不願地被言奇推出了灶房,炊煙的味道很快升騰而起,白念媛蹲在灶房外的柴堆前挑選著,嘴裏還絮絮叨叨嘟囔著什麽,估摸著是又要鬧著去山上打獵了。
在柴火劈啪作響的聲音裏,院門外又傳來了腳步聲,還有老黃牛慢悠悠的唿喘聲,顧枝終於直起身子抬起頭來,手邊又堆滿了編好的草繩。
帶著草帽的言端仁走進小院,將老黃牛牽進了院門旁的棚子裏去,老人看了一眼,發現那兩隻豬似乎已經吃好了飯,言端仁微不可察地點點頭,然後看了那個沉默寡言的年輕人,眼神少了初見時的淡漠和疏遠,卻也談不上親近。
看見年輕人又禮數周到地站起來拱手行禮,言端仁擺擺手,沒有多說什麽。
白念媛看著了言端仁,便跳起來嘰嘰喳喳地說自己今日在河裏是怎麽打到了一條大魚,然後話裏話外的意思便是要讓言端仁點頭準許自己再去山裏打獵一次。
可是因了前段時間上山打獵不管不顧的少女迴來一身傷,所以言端仁現在的說不上都不肯點頭了,惹得少女最後又生起悶氣來,嘟著嘴惡狠狠地說以後再不從酒館裏偷好酒迴來給叔爺喝了,言端仁不為所動,就是不點頭。
就這樣吵吵鬧鬧的,待得顧枝將編好的草繩收拾起來,言奇也從灶房裏端著熱騰騰的午餐走出來喊著吃飯了。
顧枝應了一聲,然後轉頭看去,隻是瞧見了重新走進灶房去的言奇的背影,顧枝便突然毫無征兆地頓在了原地,那股敲打著腦海的疼痛感又突如其來,仿佛有千萬根細針穿梭在他腦海的經脈之間,橫衝直撞,更要掀動血脈的奔湧,拍打著心底都隱隱作痛。
顧枝的臉色刷的一下蒼白,下意識地伸出手倚在牆壁上,低下頭大口喘息著,可是那股疼痛卻如何都抑製不住,在腦海中那些支離破碎的浮光掠影裏,他好像看見了一個總是坐在灶房裏背對著自己的魁梧身影,可是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去走近,似乎不過隻是自己的一片夢幻泡影。
言奇走出灶房,看見了似乎又再次病發的顧枝,連忙喊了一聲叔爺,然後便當先跑到了顧枝的身邊,雙手拍打著顧枝的肩膀和後背,急切問道:“沒事吧?”
言端仁走出屋子,看見了臉色蒼白氣喘籲籲的顧枝,老人走上前去,扶起顧枝的身子,仔細看了看年輕人的臉上神色,輕聲說道:“如果想不起來就不要去勉強。”
這段日子以來,雖然大多數時候顧枝都並無異樣,可也會時不時就這樣突然疼痛難忍,應該是那些被掩埋的記憶又在喧囂作亂,所以言端仁便讓年輕人無需刻意去追尋那些記憶,否則除了徒惹傷痛以外毫無用處。
顧枝痛苦地點點頭,過了好一陣才抬起頭扯出虛弱的笑臉低聲道:“沒事了。”
言端仁點點頭,然後走迴了屋子去,言奇一直跟在顧枝身邊,還不放心地多問了幾句,可是顧枝都隻是搖搖頭,沒有多說。看見他們走迴屋子來,探出腦袋打量的白念媛也就收迴了視線,他們圍坐在桌前,簡單地吃過了一頓午飯。
餐桌上,言端仁還是對白念媛時不時的出言試探置若罔聞,哪怕白念媛暗地裏踩了好幾腳言奇讓他幫著說幾句話,可是言端仁就是不點頭,自顧自埋頭吃完飯就走進屋子裏去,一下子就把門給關上,眼不見心不煩。
白念媛隻是悶悶不樂地坐在位置上,無精打采地扒拉著碗裏的飯,言奇湊過去低聲勸解,卻被白念媛一巴掌拍走了,言奇隻能撓撓頭衝著顧枝尷尬一笑,顧枝卻早已習以為常,吃完飯就自己收拾好了碗筷,也不麻煩言奇和白念媛。
屋子裏傳來言端仁悶悶的聲音:“這兩天有空就把自己的屋子都收拾一下,過一陣子該下雨了,天氣一冷也見不著什麽太陽,小心被褥衣裳什麽的都發黴了。”
言奇應了一聲,端著碗筷走到門檻附近的顧枝也點點頭說了聲“好”,隻有白念媛嘟囔道:“怪老頭,就看天氣最準了。”言端仁咳嗽了一聲,就當作沒聽見了。
言奇在院子裏搭起了木架子,然後就將幾間屋子裏的被褥衣裳都搬了出來,就連言澍的那間許久沒有用過的屋子也給打開了門通通風,入了秋,白家村又在深山山腳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天氣就要急轉直下,可能下過一場雨,便是寒涼刺骨。
顧枝便幫著將所有碗筷都搬到灶房裏去,言奇本想喊著說不用勞煩,卻被白念媛眨眨眼就止住了話語。言奇有些無奈,知道肯定是念媛姐自己又不想幹活了所以偷懶呢。
言奇便推著白念媛的肩膀讓她挪挪腳步,再把自己屋子裏的被褥都拎出來,白念媛不情不願地點著頭,然後就走進屋子裏磨磨蹭蹭起來,言奇催了好幾句才應一聲。
很快院子裏就曬滿了被子,暖洋洋的日光灑下來,言奇拍打著被褥,飛揚的細碎塵埃便在天光下胡亂舞動,言奇瞧見了,不知不覺就露出了笑意,他想著不久後便是秋收時節了,那時村子裏有閑餘的人都要去地裏幫忙,抬頭看去,彎腰勞作的左鄰右舍比麥穗都多,比過年還要熱鬧的景象,讓人想起就不禁心裏頭暖暖的。
言奇迴頭看了一眼灶房,昏暗裏顧枝還在洗碗,想了想言奇便抬起手肘戳了戳身旁閉著眼睛快要睡覺的白念媛,低聲道:“姐,你去幫顧大哥把屋子裏的被子也拿出來曬一曬吧,他都幫咱們洗碗了,搭把手唄。”
白念媛挪開腳步,依舊閉著眼睛,說道:“我不,要去你自己去,不就幫忙洗了個碗嘛,他都在這住大半個月了,也就編了些草繩,哪能賣幾個錢啊,幫忙幹點活總是應該的吧。”
言奇趕緊捂住白念媛的嘴巴不讓她再亂說,雖然顧枝平日裏不怎麽說話瞧著也溫和親近的樣子,可是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麵這樣說話,言奇推著白念媛的肩膀往屋子裏走,說道:“行行行,那咱們一起去好了吧?”白念媛睜開眼睛扭著肩膀,不過也隻是撇撇嘴沒有多說什麽。
眼看著離灶房遠了些,言奇壓低了聲音說道:“念媛姐,人家顧大哥人挺好的,平日裏幫忙幹點活也從不多說啥,雖然這迴言叔忙,顧大哥在咱家裏住的時候是長了點,可是你也不能這樣說人家吧,一天到晚不給人個好臉色,別人瞧見了還以為他欠你錢呢?”
白念媛恨恨地攥起拳頭,咬著牙道:“臭小子,你這是不當家不知道賺錢的苦啊,你以為就你在私塾裏拿的那點錢夠家裏的開銷嗎?叔爺買種子不用錢?平日裏那兩頭豬和那頭老黃牛吃的少了?還有,是不是叔爺總讓我買些好一點的肉迴來,不是怕那個年紀輕輕就瘦得跟竹竿似的家夥一言不合就病倒了?言叔拿的錢不能亂用,還不都是你姐我在酒館裏賺的錢,所以他就是欠我錢了。”
言奇無言以對,知道自己這個從小就不樂意讀書的念媛姐確實在賺錢上有些獨到的想法,家裏頭田地種的東西也不拿出去賣,言叔在醫館掙的錢都是叔爺要留起來給言叔以後娶媳婦用的,所以還真是一直靠白念媛在酒館裏賺的錢維持日子。
言奇隻好點點頭說道:“念媛姐,我知道了,可是……”白念媛知道言奇又要嘮叨,於是搖頭晃腦道:“行吧行吧,我以後就不刁難他了,可以了吧?”
言奇咧開笑容,使勁點頭,可是抬眼就看見白念媛向自己投過來不懷好意的笑臉。
言奇打了個哆嗦,戰戰兢兢問道:“念媛姐,啥事啊?”白念媛賣了個關子,隻是嘿嘿笑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