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島都城占地廣袤,幾近方寸島那般渺小島嶼的一境之地了,於是綿延山脈亭台樓閣足以讓人目不暇接,再有了那喧鬧鼎沸的生息來往,這座天底下最為繁華的城池便好似煥發著奪目的光芒,讓人心馳神往也流連忘返。
無數海外之人的一生心心念念便隻盼著能夠走入光明島的都城一開眼界,似乎探尋不得的蓬萊仙島也不如親眼所見光明島片縷風景,而若是能夠走入禹夏城中的那座皇宮,更是讓人覺著不負此生,青磚綠瓦千古歲月,如何不讓人稱奇讚歎。
禹夏城分為內外兩座城池,外城盡是山水景色和精美樓閣,環繞著的是駐守重兵的巍峨城樓以及掛在山腰的潺潺流水,外城是光明島王朝幾千年來曆代光明皇帝用心良苦打造的汪洋勝景,要讓天地間所有生靈都親眼見證光明島的繁榮昌盛,而越過蜿蜒山路或是駛過綿長官道,走入內城便多了幾分曆史積澱下的厚重和莊嚴。
街巷星雲排布,隨意散落的宅院屋舍中安居著這世間最靜謐祥和自得其樂的百姓,聞名遐邇的許多深宅大院中無一不是廟堂高處的權貴和學宮書院的文壇宗師。
內城幾無高樓,那些熱火朝天的酒樓客棧都有意彎下腰去,可其實無論他們的樓閣如何高聳都無法觸犯皇宮殿宇絲毫,光明島的百姓無法想象,這世間除了秦山和天門以外,難道還有什麽人間的高山城池能高過光明島皇宮去嗎?
要說起如何在光明島都城附近遊玩,那長久住在此地的熱心百姓能夠與遠道而來的旅客說上好幾個時辰,無論是皇宮不遠處的晏山學宮還是同樣身處內城的神藥學院,這兩座與道德穀齊名的學問聖地從不將遠來之人拒之門外。
外城有那佛宗和道家精心修建的幾座玄奇廟宇,若是心誠之人願意上幾炷香,慷慨慈悲的佛祖神明向來頗為靈驗。
大街小巷之間的妙趣橫生自不待言,願意花上些時間走街串巷的旅客,總能自己尋得不足為外人道的趣味,光明島都城的百姓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掃興,說的太多豈不是徒惹生厭。可是既然到了禹夏城,城外不遠處的山水十二景可絕對不能錯過吧?還有環繞禹夏城的那條護城長河,若是不乘著樓船好好將沿途觀賞一番豈不白來一趟?
禹夏城中不知擠進了多少的百姓,還有許多遠遊至此的江湖遊俠也不願錯過一睹風采的時機,所以城池街巷間盡數是來自天南海北之人,說是魚龍混雜也好說是海納百川也罷,禹夏城乃至整座光明島都是來者不拒。
因為光明島王朝有那一份無論身處何等混亂都可以牢牢把持住規矩秩序的底氣,要是有哪些野心勃勃之輩想要在光明島上掀起暗流湧動,會落得什麽下場曆史上已經有許多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了,還有那些自以為武道登高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江湖高手武道宗師,可別忘了那位天地間無有敵手的光明皇帝就坐鎮此處。
光明島的權勢和地位注定了張揚的旗幟會吸納無數想要奮進和有所求取之人的蜂擁而至,許多高門大戶中豢養著武道修為精深的江湖高手,還有更多武道有成的江湖人甚至心甘情願地追隨光明島江湖院的指使,根本無需光明島去如何號召,就會有無數人前赴後繼,擠破了腦袋都想要在光明島的旗幟下討得一個清閑安穩。
這一日有一個重迴故土的江湖人,不知是因為那個急切的消息擾亂了心性還是因為近鄉情怯而難以自製,居然在外城最為繁華的那條街巷衝天而起,然後身影在無數趕赴而來的江湖院執事眼中一掠而去,瞬息間跨越山水路途,直奔城外的山水十二景和於家宅邸。
雖然那個江湖人察覺到自己的失態而有意壓製了氣息波動,可還是引起了許多百姓的注意,人們驚歎於如此雄渾精深的武道修為,也開始議論起那個神秘江湖人的身份來曆。
獨臂的江湖人重新戴上了麵具,然後身影眨眼間已經跨越了遙遠路途,於家的綿延宅邸映入眼中,他下意識服拂向腰間,卻沒有感受到熟悉的劍鞘,這才意識到如今的自己隻是一個賬房先生。
他有些無奈,不過腳步絲毫沒有停滯,雖然察覺到身後江湖院的執事已經緊追而至,但他此時沒有時間空餘可以停下來解釋一二,他穿著一身簡樸長衫,身影撞入了於家宅邸的朱紅大門中。
山水十二景名義上依舊屬於於家的門下產業,這算是當年光明皇帝在那筆交易中對於家明事理曉大局的一份補償,畢竟於家所放棄的可是千年傳承以來的半數基業,足以對革新的光明島帶來難以估量的助益,而事實上,這兩百年來的無數變遷也都離不開於家在背後的鼎力支持,所以光明島王朝才願意給予於家如今仍舊擁有著的超然地位。
精妙玄奇的山水景色吸引來了海內外無數旅客,自然也是於家源源不斷的錢財來源之一,不過對於這份產業於家倒不是很放在心上,隻當作是與諸君共賞的一份無足輕重的補益,所以山水十二景同樣不會拒絕任何想要踏足其中的旅客,這自然會難免摻雜進一些圖謀不軌之輩,不過富可敵國的於家也理所當然地擁有著守住基業的底蘊和實力,這些年來從沒有什麽過江龍能夠在於家的產業興風作浪。
可今日這夥裝扮成尋常百姓和途徑富商的匪徒顯然另有所謀,從一開始就是打算借助山水十二景的天然遮掩而順勢潛入於家,對於層層護衛的於家來說自然算不上太過難纏的麻煩。
實際上這夥匪患也確實在發作之初就被迅速鎮壓,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加讓人措手不及的襲擊,顯然最開始這些悍不畏死的匪患隻是障眼法,數位潛伏而至的武道高手一同出手,一時間人手不足的於家暗衛居然落入了下風,被幾位武道高手突進至了宅邸深處,直奔那位坐鎮於家基業的老太爺而去。
情勢急轉直下,雖然於曠言安排在祖宅附近的死士及時護住了於家老太爺,也在遇襲最初就將消息盡可能地送往了都城,可是那幾位武道高手竟像是隻為了送死而來,居然舍了一身修行多年的武道修為,一心一意隻為了奪取老太爺的性命,甚至還用上了某種秘法以激起體內的真氣奔湧,所以在死士死了一茬又一茬之後,餘下的幾位武道高手終於來到了於家老太爺的麵前。
於家老太爺依舊是一如平常的風輕雲淡姿態,他這一生已經見過了太多的風雨,雖然如今年歲衰老而早沒有了武道修為傍身,可也不會被見怪不怪的生死局麵而震懾住。
於家老太爺冷冷地看著那幾位殺紅了眼的武道高手,緩緩開口問道:“派你們來的,是何家還是曾家?”那些武道高手自然不會多說什麽,隻是繼續屠殺那些死士,然後一步步逼近於家老太爺。
於家宅邸此處還有幾位武道宗師負責鎮守,可是老太爺卻從一開始就吩咐他們隻負責牢牢守護此時在於家宅邸的所有親眷,一旦情勢不妙就立即帶著於家宅邸中的所有人逃離,至於他自己,隻要於家的基業一日不倒他就永遠不會退卻離去,共存亡同生死而已。
於家老太爺撿起地上的一把刀,蒼老褶皺的手掌有些難以自製地顫抖起來,他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虛弱,卻依舊能夠聽見胸膛轟鳴的心跳聲。
於家老太爺抬眼看向那些武道高手,神色平靜,他在歲月摧折和世事消磨中已經等待了太久,等不迴離去的過往也等不到遠去的故人,他眯起眼睛,居然好像在落下的劍氣刀光之間看見了一個模糊的身影在視線遠處漸漸清晰起來,像是那個離去多年的孩子?
看來真的是老了,臨死了還要希冀著那個被家族壓迫得隻能遠走的孩子會迴來看自己一眼。
身影驟然闖入眼中,於家老太爺感受到自己的身軀被一隻手掌輕輕一推,居然被清風卷入了身後的亭子裏,他搖搖晃晃坐在石椅上,抬頭看去,那個消瘦挺立的身影背對著他,可是卻那般熟悉。微風吹拂而過,落葉塵埃盤旋而起,那個身影的手臂袖管處淒慘地飄搖著,讓人不忍去看。
那些已經被體內真氣所掌控的武道高手好似根本沒有看見從天而降的獨臂男子,居然還是直奔亭子裏的於家老天爺而去。
可是獨臂男子即便沒有長劍在手,可一身劍氣卻在無需收斂,刹時間細微的鋒芒劃破了飛揚的落葉,好似被無數細針穿過,一個個微小的孔洞上折射出斑駁的光亮。
落葉倒卷劍氣傾瀉,那幾位武道高手的身影也如落葉殘枝一般千瘡百孔,然後獨臂男子向前踏出一步,早已身受重傷的幾個身影轟然砸開了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生死不知。
最後隻剩下兩個還站在原地的武道高手,都是上了年紀的宗師人物,獨臂男子有些記憶,似乎在當年他離開光明島的時候,這兩位武道宗師就已然成名了。
獨臂男子看著他們此時布滿血絲的雙眼和被真氣鼓動的經脈,他遺憾地搖搖頭,知道即便自己手下留情,這些被秘術吞噬了心神的武道高手也絕不可能保持理智活下來了。
獨臂男子腳尖挑起地上的一把長劍,然後伸出左手握在掌心,他手腕輕輕一抖,便有劍氣刺破虛空直去前方,那兩位武道高手提起全身真氣不退反進,竟直接朝著獨臂男子撞來。
可是長劍卻已經點亮了無邊無際的鋒銳光芒,於是那兩位被籠罩在光焰中的武道高手便好似撲火的飛蛾,最終隻是被無窮盡的光亮所吞沒,沉悶的破碎聲在光芒和迷霧中響起。
獨臂男子揮揮手將斷去一截的長劍丟在地上,眼前那兩位本就是強弩之末的武道高手的屍體也落在了地上。
塵埃落定,於家的遼闊宅邸中又恢複了沉寂,在於曠言安排下最先趕來的暗衛愣愣地看著那個突然現身的獨臂男子三兩下就將麻煩一掃而空,竟是一時間不知該做些什麽了。
不過還是有幾位武道修為精深的暗衛和死士率先出現在獨臂男子身後的亭子中,牢牢護衛在於家老太爺身前,畢竟帶著麵具的獨臂男子還是太過神秘莫測,是敵是友也未有定數。
於家老太爺緩緩站起身,他蒼老的麵容上神色終於有了變化,渾濁雙眼似乎在看見那獨臂男子背影的一瞬間就光芒萬丈,他上前幾步,不顧那位暗衛和死士的勸阻,沙啞著聲音喊道:“琅兒?”
獨臂男子的身影好似微微顫抖,可卻依舊背對著於家老太爺,他抬眼看向於家宅邸外。
江湖院緊隨而至的執事已經盡數分列在了大門外,遠處還有幾道身影姍姍來遲,獨臂男子眯起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時間仿佛陷入了凝滯,這座於家老太爺獨處的小院外,已經有不少於家子孫和院裏仆人小心翼翼地探看著,卻隻能瞧見那個帶著麵具的陌生身影,還有地上已經被挪走的屍體所殘留下的鮮血痕跡。
於窈和江若晚也在幾位暗衛的守護下在不遠處探頭探腦,江若晚有些懼怕,壓低聲音說道:“窈窈,我們還是迴去吧,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危險。”
於窈卻皺著眉頭看著那個獨臂男子的身影,輕聲說道:“若晚姐,我好像見過他欸。”江若晚有些疑惑,問道:“在哪裏見過?”
於窈撓了撓腦袋,沉思片刻之後說道:“好像是幾個月前,就在大門外看見過他,那時候他說是路過此地想要找個地方落腳。”
江若晚仔細看了幾眼那個帶著麵具的獨臂男子,不知為何,雖然知道了那個看著平平無奇的男子是個武道高手,可她卻隻要看見那個身影就絲毫沒有畏怯懼怕的念頭,這種念頭沒來由地升起,然後就全然占據了她的心神,好像要拉扯著她的記憶去往腦海深處。
一個已經遠去許久的身影漸漸浮現清晰,難道是他?不,應該不可能,他都已經離開那麽久了,如果迴來了為何不迴家?
當年那個少年離去之後,跟著父親來於家想要尋求庇護的江若晚也覺得沒道理繼續留在於家宅邸,好在於窈卻是從心底裏將她看作了姐妹來相待,於是江若晚便留了下來,她的父親也經由於曠言介紹在都城裏掌管著一座商鋪,算是終於安定了下來。
其實江家與於家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關聯,甚至江若晚以前都沒有來過光明島,是她的父親當年和遠遊四方的於家老太爺結識,後來江家家道中落走投無路了,她的父親才想著帶她來光明島碰碰運氣。
好在於家老太爺是個念舊的人,對於上門拜訪的江家父女禮遇有加,甚至還主動提起了當年當作玩笑話說起的娃娃親,於家老太爺應該也是對伶俐乖巧的江若晚有幾分看重,於是那份好似玩笑的親事就牽連在了江若晚和於家“小少主”於琅的身上。
江若晚知道家中的窘境,也知道對於父親來說這份親事的重要,所以她便拗著心性時常主動去與那個少年交談。
可那個少年雖然沒有敬而遠之,卻總是說什麽光明島與她以前所在的島嶼不同,隻要她有想要去做的事情就盡管去做好了,在這裏沒有什麽女子必須在家中相夫教子的說法,那個持劍習武的少年還說如果有誰敢對她指手畫腳,就打得他們以後都說不話來。
可是還沒等江若晚梳理清楚自己的思緒,那個在於家好似一直光芒萬丈的少年就消失不見,聽說是離家出走闖蕩江湖去了,那時江若晚隻覺得自己沒什麽臉麵賴在於家了,不過於家上下卻都沒有絲毫輕視他們父女,如今他們的日子也算是重新安穩,父親還說再等過段日子就把家裏頭的她娘親還有弟弟妹妹都接到光明島。
這些年江若晚總會跟著與於窈去學宮書院,一開始的那份難為情和悖逆感受如今已經再不會困擾心性,她才發覺自己是那般喜歡讀書寫字,也喜歡和於窈一起鑽研學問,覺得那些枯燥文字中好似藏著這世間最值得讚歎的神秘。
雖然過去了許多年,可是她卻發現自己好像還是時不時會想起那個少年,也想要知道他是否已經在江湖上闖蕩出赫赫聲名了。後來“長風起於琅”和“修羅九相”的傳聞都漸漸傳來,她竟是看見了那個名字就不自覺地紅了臉,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份心思,於窈卻總取笑她是在盼著於琅迴來,江若晚不知如何作答。
江若晚抬眼看著那個獨臂男子的身影,看見了麵具下的視線好似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她下意識地想要躲閃,可是那道眼眸卻已經轉開去。
獨臂男子已經看著小院外朱紅大門的方向,他雙手背負身後,手指輕輕敲打,聽見了馬車緩緩停住的聲響,也聽見了交談的聲音。
最後他抬起視線,輕聲道:“來了。”
無數海外之人的一生心心念念便隻盼著能夠走入光明島的都城一開眼界,似乎探尋不得的蓬萊仙島也不如親眼所見光明島片縷風景,而若是能夠走入禹夏城中的那座皇宮,更是讓人覺著不負此生,青磚綠瓦千古歲月,如何不讓人稱奇讚歎。
禹夏城分為內外兩座城池,外城盡是山水景色和精美樓閣,環繞著的是駐守重兵的巍峨城樓以及掛在山腰的潺潺流水,外城是光明島王朝幾千年來曆代光明皇帝用心良苦打造的汪洋勝景,要讓天地間所有生靈都親眼見證光明島的繁榮昌盛,而越過蜿蜒山路或是駛過綿長官道,走入內城便多了幾分曆史積澱下的厚重和莊嚴。
街巷星雲排布,隨意散落的宅院屋舍中安居著這世間最靜謐祥和自得其樂的百姓,聞名遐邇的許多深宅大院中無一不是廟堂高處的權貴和學宮書院的文壇宗師。
內城幾無高樓,那些熱火朝天的酒樓客棧都有意彎下腰去,可其實無論他們的樓閣如何高聳都無法觸犯皇宮殿宇絲毫,光明島的百姓無法想象,這世間除了秦山和天門以外,難道還有什麽人間的高山城池能高過光明島皇宮去嗎?
要說起如何在光明島都城附近遊玩,那長久住在此地的熱心百姓能夠與遠道而來的旅客說上好幾個時辰,無論是皇宮不遠處的晏山學宮還是同樣身處內城的神藥學院,這兩座與道德穀齊名的學問聖地從不將遠來之人拒之門外。
外城有那佛宗和道家精心修建的幾座玄奇廟宇,若是心誠之人願意上幾炷香,慷慨慈悲的佛祖神明向來頗為靈驗。
大街小巷之間的妙趣橫生自不待言,願意花上些時間走街串巷的旅客,總能自己尋得不足為外人道的趣味,光明島都城的百姓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掃興,說的太多豈不是徒惹生厭。可是既然到了禹夏城,城外不遠處的山水十二景可絕對不能錯過吧?還有環繞禹夏城的那條護城長河,若是不乘著樓船好好將沿途觀賞一番豈不白來一趟?
禹夏城中不知擠進了多少的百姓,還有許多遠遊至此的江湖遊俠也不願錯過一睹風采的時機,所以城池街巷間盡數是來自天南海北之人,說是魚龍混雜也好說是海納百川也罷,禹夏城乃至整座光明島都是來者不拒。
因為光明島王朝有那一份無論身處何等混亂都可以牢牢把持住規矩秩序的底氣,要是有哪些野心勃勃之輩想要在光明島上掀起暗流湧動,會落得什麽下場曆史上已經有許多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了,還有那些自以為武道登高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江湖高手武道宗師,可別忘了那位天地間無有敵手的光明皇帝就坐鎮此處。
光明島的權勢和地位注定了張揚的旗幟會吸納無數想要奮進和有所求取之人的蜂擁而至,許多高門大戶中豢養著武道修為精深的江湖高手,還有更多武道有成的江湖人甚至心甘情願地追隨光明島江湖院的指使,根本無需光明島去如何號召,就會有無數人前赴後繼,擠破了腦袋都想要在光明島的旗幟下討得一個清閑安穩。
這一日有一個重迴故土的江湖人,不知是因為那個急切的消息擾亂了心性還是因為近鄉情怯而難以自製,居然在外城最為繁華的那條街巷衝天而起,然後身影在無數趕赴而來的江湖院執事眼中一掠而去,瞬息間跨越山水路途,直奔城外的山水十二景和於家宅邸。
雖然那個江湖人察覺到自己的失態而有意壓製了氣息波動,可還是引起了許多百姓的注意,人們驚歎於如此雄渾精深的武道修為,也開始議論起那個神秘江湖人的身份來曆。
獨臂的江湖人重新戴上了麵具,然後身影眨眼間已經跨越了遙遠路途,於家的綿延宅邸映入眼中,他下意識服拂向腰間,卻沒有感受到熟悉的劍鞘,這才意識到如今的自己隻是一個賬房先生。
他有些無奈,不過腳步絲毫沒有停滯,雖然察覺到身後江湖院的執事已經緊追而至,但他此時沒有時間空餘可以停下來解釋一二,他穿著一身簡樸長衫,身影撞入了於家宅邸的朱紅大門中。
山水十二景名義上依舊屬於於家的門下產業,這算是當年光明皇帝在那筆交易中對於家明事理曉大局的一份補償,畢竟於家所放棄的可是千年傳承以來的半數基業,足以對革新的光明島帶來難以估量的助益,而事實上,這兩百年來的無數變遷也都離不開於家在背後的鼎力支持,所以光明島王朝才願意給予於家如今仍舊擁有著的超然地位。
精妙玄奇的山水景色吸引來了海內外無數旅客,自然也是於家源源不斷的錢財來源之一,不過對於這份產業於家倒不是很放在心上,隻當作是與諸君共賞的一份無足輕重的補益,所以山水十二景同樣不會拒絕任何想要踏足其中的旅客,這自然會難免摻雜進一些圖謀不軌之輩,不過富可敵國的於家也理所當然地擁有著守住基業的底蘊和實力,這些年來從沒有什麽過江龍能夠在於家的產業興風作浪。
可今日這夥裝扮成尋常百姓和途徑富商的匪徒顯然另有所謀,從一開始就是打算借助山水十二景的天然遮掩而順勢潛入於家,對於層層護衛的於家來說自然算不上太過難纏的麻煩。
實際上這夥匪患也確實在發作之初就被迅速鎮壓,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加讓人措手不及的襲擊,顯然最開始這些悍不畏死的匪患隻是障眼法,數位潛伏而至的武道高手一同出手,一時間人手不足的於家暗衛居然落入了下風,被幾位武道高手突進至了宅邸深處,直奔那位坐鎮於家基業的老太爺而去。
情勢急轉直下,雖然於曠言安排在祖宅附近的死士及時護住了於家老太爺,也在遇襲最初就將消息盡可能地送往了都城,可是那幾位武道高手竟像是隻為了送死而來,居然舍了一身修行多年的武道修為,一心一意隻為了奪取老太爺的性命,甚至還用上了某種秘法以激起體內的真氣奔湧,所以在死士死了一茬又一茬之後,餘下的幾位武道高手終於來到了於家老太爺的麵前。
於家老太爺依舊是一如平常的風輕雲淡姿態,他這一生已經見過了太多的風雨,雖然如今年歲衰老而早沒有了武道修為傍身,可也不會被見怪不怪的生死局麵而震懾住。
於家老太爺冷冷地看著那幾位殺紅了眼的武道高手,緩緩開口問道:“派你們來的,是何家還是曾家?”那些武道高手自然不會多說什麽,隻是繼續屠殺那些死士,然後一步步逼近於家老太爺。
於家宅邸此處還有幾位武道宗師負責鎮守,可是老太爺卻從一開始就吩咐他們隻負責牢牢守護此時在於家宅邸的所有親眷,一旦情勢不妙就立即帶著於家宅邸中的所有人逃離,至於他自己,隻要於家的基業一日不倒他就永遠不會退卻離去,共存亡同生死而已。
於家老太爺撿起地上的一把刀,蒼老褶皺的手掌有些難以自製地顫抖起來,他清晰感受到自己的虛弱,卻依舊能夠聽見胸膛轟鳴的心跳聲。
於家老太爺抬眼看向那些武道高手,神色平靜,他在歲月摧折和世事消磨中已經等待了太久,等不迴離去的過往也等不到遠去的故人,他眯起眼睛,居然好像在落下的劍氣刀光之間看見了一個模糊的身影在視線遠處漸漸清晰起來,像是那個離去多年的孩子?
看來真的是老了,臨死了還要希冀著那個被家族壓迫得隻能遠走的孩子會迴來看自己一眼。
身影驟然闖入眼中,於家老太爺感受到自己的身軀被一隻手掌輕輕一推,居然被清風卷入了身後的亭子裏,他搖搖晃晃坐在石椅上,抬頭看去,那個消瘦挺立的身影背對著他,可是卻那般熟悉。微風吹拂而過,落葉塵埃盤旋而起,那個身影的手臂袖管處淒慘地飄搖著,讓人不忍去看。
那些已經被體內真氣所掌控的武道高手好似根本沒有看見從天而降的獨臂男子,居然還是直奔亭子裏的於家老天爺而去。
可是獨臂男子即便沒有長劍在手,可一身劍氣卻在無需收斂,刹時間細微的鋒芒劃破了飛揚的落葉,好似被無數細針穿過,一個個微小的孔洞上折射出斑駁的光亮。
落葉倒卷劍氣傾瀉,那幾位武道高手的身影也如落葉殘枝一般千瘡百孔,然後獨臂男子向前踏出一步,早已身受重傷的幾個身影轟然砸開了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生死不知。
最後隻剩下兩個還站在原地的武道高手,都是上了年紀的宗師人物,獨臂男子有些記憶,似乎在當年他離開光明島的時候,這兩位武道宗師就已然成名了。
獨臂男子看著他們此時布滿血絲的雙眼和被真氣鼓動的經脈,他遺憾地搖搖頭,知道即便自己手下留情,這些被秘術吞噬了心神的武道高手也絕不可能保持理智活下來了。
獨臂男子腳尖挑起地上的一把長劍,然後伸出左手握在掌心,他手腕輕輕一抖,便有劍氣刺破虛空直去前方,那兩位武道高手提起全身真氣不退反進,竟直接朝著獨臂男子撞來。
可是長劍卻已經點亮了無邊無際的鋒銳光芒,於是那兩位被籠罩在光焰中的武道高手便好似撲火的飛蛾,最終隻是被無窮盡的光亮所吞沒,沉悶的破碎聲在光芒和迷霧中響起。
獨臂男子揮揮手將斷去一截的長劍丟在地上,眼前那兩位本就是強弩之末的武道高手的屍體也落在了地上。
塵埃落定,於家的遼闊宅邸中又恢複了沉寂,在於曠言安排下最先趕來的暗衛愣愣地看著那個突然現身的獨臂男子三兩下就將麻煩一掃而空,竟是一時間不知該做些什麽了。
不過還是有幾位武道修為精深的暗衛和死士率先出現在獨臂男子身後的亭子中,牢牢護衛在於家老太爺身前,畢竟帶著麵具的獨臂男子還是太過神秘莫測,是敵是友也未有定數。
於家老太爺緩緩站起身,他蒼老的麵容上神色終於有了變化,渾濁雙眼似乎在看見那獨臂男子背影的一瞬間就光芒萬丈,他上前幾步,不顧那位暗衛和死士的勸阻,沙啞著聲音喊道:“琅兒?”
獨臂男子的身影好似微微顫抖,可卻依舊背對著於家老太爺,他抬眼看向於家宅邸外。
江湖院緊隨而至的執事已經盡數分列在了大門外,遠處還有幾道身影姍姍來遲,獨臂男子眯起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時間仿佛陷入了凝滯,這座於家老太爺獨處的小院外,已經有不少於家子孫和院裏仆人小心翼翼地探看著,卻隻能瞧見那個帶著麵具的陌生身影,還有地上已經被挪走的屍體所殘留下的鮮血痕跡。
於窈和江若晚也在幾位暗衛的守護下在不遠處探頭探腦,江若晚有些懼怕,壓低聲音說道:“窈窈,我們還是迴去吧,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危險。”
於窈卻皺著眉頭看著那個獨臂男子的身影,輕聲說道:“若晚姐,我好像見過他欸。”江若晚有些疑惑,問道:“在哪裏見過?”
於窈撓了撓腦袋,沉思片刻之後說道:“好像是幾個月前,就在大門外看見過他,那時候他說是路過此地想要找個地方落腳。”
江若晚仔細看了幾眼那個帶著麵具的獨臂男子,不知為何,雖然知道了那個看著平平無奇的男子是個武道高手,可她卻隻要看見那個身影就絲毫沒有畏怯懼怕的念頭,這種念頭沒來由地升起,然後就全然占據了她的心神,好像要拉扯著她的記憶去往腦海深處。
一個已經遠去許久的身影漸漸浮現清晰,難道是他?不,應該不可能,他都已經離開那麽久了,如果迴來了為何不迴家?
當年那個少年離去之後,跟著父親來於家想要尋求庇護的江若晚也覺得沒道理繼續留在於家宅邸,好在於窈卻是從心底裏將她看作了姐妹來相待,於是江若晚便留了下來,她的父親也經由於曠言介紹在都城裏掌管著一座商鋪,算是終於安定了下來。
其實江家與於家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關聯,甚至江若晚以前都沒有來過光明島,是她的父親當年和遠遊四方的於家老太爺結識,後來江家家道中落走投無路了,她的父親才想著帶她來光明島碰碰運氣。
好在於家老太爺是個念舊的人,對於上門拜訪的江家父女禮遇有加,甚至還主動提起了當年當作玩笑話說起的娃娃親,於家老太爺應該也是對伶俐乖巧的江若晚有幾分看重,於是那份好似玩笑的親事就牽連在了江若晚和於家“小少主”於琅的身上。
江若晚知道家中的窘境,也知道對於父親來說這份親事的重要,所以她便拗著心性時常主動去與那個少年交談。
可那個少年雖然沒有敬而遠之,卻總是說什麽光明島與她以前所在的島嶼不同,隻要她有想要去做的事情就盡管去做好了,在這裏沒有什麽女子必須在家中相夫教子的說法,那個持劍習武的少年還說如果有誰敢對她指手畫腳,就打得他們以後都說不話來。
可是還沒等江若晚梳理清楚自己的思緒,那個在於家好似一直光芒萬丈的少年就消失不見,聽說是離家出走闖蕩江湖去了,那時江若晚隻覺得自己沒什麽臉麵賴在於家了,不過於家上下卻都沒有絲毫輕視他們父女,如今他們的日子也算是重新安穩,父親還說再等過段日子就把家裏頭的她娘親還有弟弟妹妹都接到光明島。
這些年江若晚總會跟著與於窈去學宮書院,一開始的那份難為情和悖逆感受如今已經再不會困擾心性,她才發覺自己是那般喜歡讀書寫字,也喜歡和於窈一起鑽研學問,覺得那些枯燥文字中好似藏著這世間最值得讚歎的神秘。
雖然過去了許多年,可是她卻發現自己好像還是時不時會想起那個少年,也想要知道他是否已經在江湖上闖蕩出赫赫聲名了。後來“長風起於琅”和“修羅九相”的傳聞都漸漸傳來,她竟是看見了那個名字就不自覺地紅了臉,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份心思,於窈卻總取笑她是在盼著於琅迴來,江若晚不知如何作答。
江若晚抬眼看著那個獨臂男子的身影,看見了麵具下的視線好似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她下意識地想要躲閃,可是那道眼眸卻已經轉開去。
獨臂男子已經看著小院外朱紅大門的方向,他雙手背負身後,手指輕輕敲打,聽見了馬車緩緩停住的聲響,也聽見了交談的聲音。
最後他抬起視線,輕聲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