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邊尚泛起魚肚白的山頂,三個少年看著遠處,隻能瞧得出隱約身影的騎兵,浩浩蕩蕩洶湧而過,而在更遠處,有一支同樣嚴陣以待的騎兵爭鋒相對。


    兩支騎兵隊伍很快撞在一起,遠遠望去,不像是肉體凡胎的士兵在爭相廝殺,更像是兩座披著厚重戰甲的機器相互對撞,碾壓出鮮血流淌遍地。


    廝殺沒有很快結束,短兵相接之後就是你來我往的追逐和殺戮,飛起的頭顱像是無根浮萍一般四處滾落,鮮血鋪灑在大地上,哪怕隻是遠遠旁觀,都瞧得見那浸潤整座地麵的殷紅一片,鮮豔刺目。


    不知過了多久,烈日高懸天際,隻剩下寥寥幾匹戰馬在戰場上踱步徘徊,而鮮血淋漓的士兵拖著腳步行走其間開始清掃戰場,站在山頂上的三個少年竟是如何都瞧不出究竟是哪一方最終贏得了勝利。


    戰場上的殘兵牽著戰馬離去,原地還剩下縱橫流淌的鮮血和殘肢斷臂的屍體,不知道在多久以後才會有其他士兵來此清掃收屍,天地間又恢複了死一般的靜寂,隻有風聲嗚咽行過,遠處黃沙滾滾,很快就將那些鮮血痕跡掩蓋,就連屍體都被埋在了沙堆裏,不知道是否不久後再次來到這片戰場的人,都已經瞧不出還有這些冰冷屍體的存在。


    三個少年沒有去往小山另一麵的寺廟,也沒有再迴到那座小小村落,他們沿著另一條道路離去,前往距離綽行脈和桑嶺脈都不算太遠的錦澤脈。高頭大馬換成了低矮毛驢,走進了深山之後,他們又開始徒步行走,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不知不覺間早已習慣了這種遠遊。


    錦澤脈尚未有已經徹底定下疆域和正統的王朝,隻有熱火朝天興建中的城池和宮殿,於是山林也更多些,紛爭倒少些,人們隻是擇選宜居之處開始大興土木安居樂業,在生活足夠自足安定的格局下,隻需井水不犯河水就已然足以,不需那麽多無謂的紛亂和爭執。


    三個少年這一路沒怎麽往人煙聚集之地而去,鑽研於深山野嶺中,隻是匆匆趕路,漸漸地便能瞧見聳入雲端的道德穀高山的影子,錦澤脈也快走到了邊界處,不遠就是最為接近道德穀的森耘脈了,這一夜三個少年宿於一座天然溫泉旁,看著月華中的水霧,這幾日以來都悶悶不樂的張謙弱終於恢複了些以往的輕鬆愜意,隻是眼中卻多了幾分平日裏習慣掩藏在深處的鋒芒。


    三個少年坐在霧氣騰騰的岸邊,張謙弱自嘲笑道:“現在想起我在荀家宅院裏的誇誇其談,真是羞愧難當啊。”君策想起在荀家時三人和禾徸渠的交談,知道張謙弱是在說那番關於戰爭的言語,君策搖搖頭道:“我覺得你沒說錯。”


    張謙弱扯出牽強的笑意:“不是說錯了,而是想錯了。我以為看過了許多書上的文字記載就算是知曉了那般廝殺紛爭的不堪,也以為自己旁觀者清,看得出所謂戰爭中背後的真相,就是權勢的傾軋和性命的凋零,可是如果僅僅隻是這般供人誇誇其談的簡單道理,那怎麽還會有千百年都未曾斷絕的戰爭不休呢?”


    張謙弱自問自答,看來這段時日裏他的沉默寡言,想到了許多事情:“難道千百年來那許多的聰明人都看不出戰爭背後凋零消逝的生命嗎?自然不是,可是還有更高的道理去取代這些血淋淋的性命,書上說在這樣的鮮血之後就是向上的變革,無可厚非,可是如果性命的死去被當作了變革的必經之路,是否多了幾分自以為是和高高在上?”


    張謙弱伸出手捧起掌心的水,看著倒映在漣漪中的月色,自言自語道:“我們無法站在現在去評判史冊中那些名爍千古的戰役,也無甚資格立場去對過往光陰中的先賢和曆史指指點點,可如果從細微處去看,隻說那些為了私欲和權益而肆意挑動的戰爭,那些身不由己置身其中的性命難道不該被多些注視嗎?”


    張謙弱搖搖頭:“我現在知曉為何道德穀一定要我們下山遠遊去看一眼何為真正的戰爭了,因為要看的不隻是沙場上的鮮血和殘酷,還有那許多被卷入其中的性命和屋舍,他們不知如何言語也無法言語。道德穀不許山上人隨意涉足山下廟堂,而看過了山下紛亂和戰爭的人卻一定會在心中埋下做些什麽的種子,如果以這樣的心性走入權勢鬥爭之中,難免就要以道理和學識攪弄風雲。


    可是一旦從開始就著眼於高處,又如何再去看見低處的泥濘和艱難?就像是我,哪怕讀過了再多的書,哪怕已經走過了許多的路途,可是當我真真正正來到此處看見了那座村子裏的孩子們,我才知道什麽叫做真正的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


    張謙弱手中的清水順著指縫淌落,他便靜靜看著,看著月色從手中流逝,他的聲音裏帶了幾分悲傷:“遺憾的是,無論是山下許許多多為了生民大義而赴湯蹈火的聖賢先人,還是道德穀上研學求道的每一個人,都無法給出這世間一個完整的答案,所以無論再過多少年都還會有那麽多的孩子和老人被留在可能隨時都會傾覆的村子裏,會有那麽多的男人和女人被迫離開家鄉去往遠處求生。所以看過了這樣讓人無力去改變和左右的人間慘狀之後,我們就難免要去拷問本心,是否多了太多沾沾自喜的高處的道理,而忘了為何翻開手中的書?”


    真頁手撚佛珠,輕聲道:“所以這就是道德穀為何會有行走天下的規矩所在了,無論是親眼看著眾生百態,還是踏足紛亂征戰處,看見的都不隻是書上所描繪的東西,更要看見其中活生生的性命和更深處的原本,世間所有人其實來到這人間,都隻是為了活下去,然後再去追求更大更遠更高,罷了。”


    張謙弱攤開雙手,喃喃道:“更大的自由,更遠的前方,更高的選擇,其實人生在世,重要的東西有很多,可如果在生死之前,哪還有什麽會比性命更重的呢?”張謙弱抬頭望向眼前水霧繚繞的湖麵,問道:“那麽道德穀山上所求的道為何?”他自問自答:“道家求一個無為而治和逍遙遊,佛家求一個脫凡身和問菩提,儒家呢,求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儒釋道三條根本脈絡,世人大多以此看待,而道德穀畫地為牢所求難道就隻是如此?


    現在的答案要更加明晰一些了,道德穀所做的就是盡量站在遠處和高處,卻要去看人間的細微處和低處,看得清晰看得深邃,然後將心中的道理和筆下的文字去落在世間每一座城池和村野之間,讓每一個從來都未看過書籍的孩子知曉何為聖賢言,讓每一個一開始隻是坐在學塾裏讀書研學的讀書人知曉何為肩上的道義和心中不舍的清源。


    所以無論是世人口中的固步自封,還是我們時不時就會苛責本心的離地太遠,是因為如何去看待這個世間並且如何去設法變革這個世界的不同罷了,道德穀所有規矩所在,就是要從人間的根本處消解所有毫無緣由的紛爭和自以為是的大義。”


    君策始終安靜聽著,一字一句都仔仔細細在心中反複辯證,走過了道德穀山下的許多地方之後,他們見過城鎮中的歡悅,見過高門大宅的衝突矛盾,見過山林村野的自給自足,見過偏遠之地的困苦難熬……讀了書之後,看見許多從前隻是擦肩而過的旁人他事,都要不由自主地以自認知曉的道理去烙印,可是一旦落入自以為是的囚籠,就要真正地將自己困入桎梏,從此再難逃脫自己心中無法全然籠罩世事人心的那些個道理,所以道德穀為何離群索居,是否也多了幾分深刻理解?


    雖然從君策看來,道德穀還是離得人間太高太遠,哪怕有了行走天下的規矩,可是難道看過世間許多,口口聲聲的道理就多了幾分清晰和明確嗎?這其中是否也是自以為是呢?不過君策也聽得明白張謙弱言語中的意思,千百年來道德穀的存在已經不隻是一座求學問道的高山了,而是一座住滿了上知天文下至地理賢人的聖地所在,也許這就是道德穀立於此處的緣由,又也許原先那些住在其中避世問道的聖賢根本沒有預料到如此的未來。


    可無論如何,一旦道德穀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是一座高山,那麽道德穀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從世事人心的根本去著手,而不是像世間許多讀書人那般去步步攀高位居廟堂。要從書上做文章,要在人間講道理,要於人心立規矩,道德穀所做,任重而道遠矣。


    張謙弱唿出一口氣,似乎說了這麽一大通話之後他終於稍稍消解心中苦悶,他轉頭看向君策好奇問道:“離開寶鹽城的時候你和荀修仁說了什麽?”君策還沒迴過神來,張謙弱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腦袋,君策差點一頭栽進水裏,雙手揮舞撲騰起來,好不容易穩住身子,張謙弱開懷大笑,真頁也露出笑意。


    君策拍了拍衣衫,翻了個白眼,然後說道:“隻是說了一句話。”張謙弱問道:“什麽話?”


    君策突然雙手枕在腦後然後躺倒在岸邊的綠草地上,他仰頭看著明月高懸星海,然後輕聲道:“很多時候,我們心中所想和腳下所行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以往覺得非此不可的道理和憧憬,總是要被沿途許多消磨幹淨,那麽最終知曉了什麽,其實是要去看走過了多少路程。同樣的,走過了多少路程,其實也要去看知曉了什麽。”


    張謙弱也躺在了草地上,笑道:“能不能好好說話?多讀了些書就拽這些是吧?我可不信你說這些那個沒讀過多少書的荀修仁能聽明白。”


    君策也笑了起來,然後放棄了自己潤色許多的文縐縐言語,直接說道:“我隻是給他一個建議,無論是繼續行走江湖為了年少所求而去掙紮,還是留在荀家擔起責任,都需要做取舍,這個選擇很難,可是如何不去走出這一步,任由餘生困頓不清,才是真正的一無所成。我沒有立場去說大道理,於是隻能說,踏出猶豫的那一步吧,也許前方會是花草盛放,也許是泥濘崎嶇,又如何呢?這就是選擇,是好是壞,總要去做的取舍,很難也很簡單。我就是這麽做的。”


    真頁沒有和他們倆一樣倒在草地上,隻是盤腿而坐,然後看著君策問道:“你的選擇?”君策閉上了眼睛,卻好似看見了更加璀璨遼遠的月色星河,他嘴角掛著淺淺笑意,輕聲道:“翻過高山,越過天門,然後迴家。”


    張謙弱搖搖頭嘖嘖道:“離開天門可不簡單。”君策咧嘴笑道:“難又如何呢?”真頁會心一笑,轉頭望向水麵上倒映的樹影婆娑,輕聲道:“總要去做選擇,然後走出那猶豫的一步。”


    離開錦澤脈,森耘脈雖然是塵停穀中最為靠近道德穀的一處所在,可卻也是如今尚未有多少人煙聚居的地方,因為靠近另一側的萬裏黃沙太近,而在黃沙之外就是那座籠罩人間陰影的天門。三個少年隻是翻越了幾座連綿山脈就橫跨了整座疆域並不算遼闊的森耘脈,站在了道德穀的山下。張謙弱雙手叉腰抬起頭仰視道德穀,笑著感慨道:“以前也曾去往簡鳴穀遠遊,卻沒有像這一次一般足足走了一年有餘,見過的經曆過的事情也不足此次的精彩紛呈啊。”


    君策聽到張謙弱的話語竟是一時間愣在了原地,他下意識抬頭望著滿山青翠的道德穀,如果隻從山上花草樹木的繁密和蒼翠很難看出四季的更迭,因為此處從來四季如春,可是君策站在山下仰望卻突然有了恍如隔世之感,他迴頭看了一眼來路,又轉頭望向道路平坦連綿無際通往天門的遠行路,一身儒衫沾染塵埃的少年郎不知覺已經長大了許多,眉眼多了幾分沉穩,更多了幾分意氣飛揚。


    張謙弱攬著真頁的肩膀走上山路,迴頭對著還站在原地的君策招招手道:“走啊。”君策收斂心緒,看著站在山路台階上的張謙弱和真頁,還有滿山飛花落葉紛紛,耳畔是鳥語輕吟,還有書院的朗朗書聲,君策笑著點點頭,然後抬腳邁出一步,下一刻雲霧吞沒了他的身影。


    君策隻覺得身軀搖晃不定,待得眼前景色不再天旋地轉,他才發現自己站在了一處聳入雲端的峭壁之下,眼前隻有一條貼附在山崖上幾乎垂直朝天的狹長山路,探入雲霧中,渺渺不知歸處。


    君策愣了愣,轉頭環顧四周,依然是道德穀的山林風景,可是眼前這條山路卻不似以往所走的那般熟悉,很快君策就想起來了什麽,他走近那條狹長山路,由於常年未曾有人在此走動,嶙峋怪石隨意壘起的石階上落滿了厚重風沙和細碎花葉,還有青綠色的潮濕苔蘚攀附在台階縫隙間,君策的視線順著台階向上攀援而去,卻根本看不見更遠處。


    君策看著眼前的“蜀道”,一時間根本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來到此處的,可是想起了遠處的天門,想起了自己莫名其妙出現在了赤野,他的心神反而安定了下來,他低下身摸了摸腳下的石階,觸手冰涼卻光滑圓潤,沒有天然山石的鋒銳和崎嶇,君策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將身上背負身後的桃木劍和包裹行李牢牢係緊,又將腰間懸掛著的一卷書收起揣在懷裏,這才踏出第一步,走上了這條“難於上青天”的蜀道。


    有時候走過了很遠的路不代表就看見了更多的東西,也不代表就能知曉更多的道理和學識,無論是讀書還是遠遊,總需要去從字裏行間和市井坊間不斷思索和辯證,將那些個自以為是和固步自封都打破。


    人生無奈之處有時就在於,哪怕是你覺得如此就好的某些時刻也是要流逝的,而那些再也迴不去的無憂無慮更是早已被深埋在了歲月的塵埃裏,許多人窮盡一生都再難找尋片刻投影。於是我們總不免要去走出一步又一步,既然還有選擇就要去取舍,總比被世事壓在心頭的那一刻再去悔恨和割舍要好上一些。


    以前的君策總覺得自己這一生就留在方寸島的小院中,照顧好娘親,慢慢等待二叔和姨娘的歸來,然後和小時候一樣,到了年節就可以一起坐在熱乎乎的屋子裏等待舊時去新年來,如此度過一生就再好不過了。他也想過許多,比如聽聞父親是死在了遙遠的奇星島上,比如聽說了所謂江湖的風光萬丈,他也會覺得自己就這樣是否算荒廢了一生。可那時的他真的覺得那樣的平淡和尋常就是最好了,哪怕再累,迴到家中總有娘親煮好熱湯在等著自己。


    現在呢?君策慢慢走入山路的雲霧中,低下頭是看不清的萬丈深淵,抬起頭是茫茫不知前路的遠處,可是他的眼中卻有一盞明亮的燈火在閃爍光明,照破畏怯和猶疑,他一往無前,摒棄了過往的思緒和心境,就像是一個第一次站在這世間的陌生人,隻是想要走到高處去親眼看遍這世間一切。


    就像當年青瀲山中的那個孩子,第一次走到山巔處,在朝陽下,親眼看遍人間。


    那盞明燈在他的心中,亙古不滅,永夜長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藏太平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舟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舟子曰並收藏地藏太平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