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突發變故
穿越有空間,逃荒路上連救三崽 作者:東皇王城的諸葛孔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裏正就催促大家加快前進的步伐,希望今晚能趕到縣城外落腳,
一路上,溫玉霞透過車窗看到了外麵有整個村的村民一起有組織的逃荒,也有拖家帶口獨自上路的,這些景象讓她感到心酸和無奈,
楊裏正擔心隊伍會被衝散,於是下令每個村緊急組建護衛隊,護衛隊由村裏的青壯年組成,
他們手持各種農具,如斧頭、鐮刀、鋤頭和糞叉等,負責保護隊伍的安全,他們整齊地走在隊伍的兩側,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老人和孩子們則被安排在隊伍的最中間,推車的婦女們走在老人和青壯年之間,每個村的騾車則被安排在隊伍的最前麵引領整個隊伍前進,
“大丫,小七!”突然,一聲熟悉的唿喊傳來,溫玉霞掀起窗簾一看,原來是她的八舅王八柱和七舅王七柱,兩人一左一右,緊緊地護著騾車前行,
溫玉霞驚訝地問道:“八舅,你們怎麽來了?”
“你外婆不放心你們,讓我和你七舅來保護你們,”王八柱揮舞著手中的鐮刀說道。
王家男兒眾多,除了老大王大柱和老二王二柱在推板車外,老三王三柱、老四王四柱、老五王五柱、老六王六柱都加入了護衛隊,
王吳氏擔心溫玉霞姐弟就讓王七柱兄弟倆來到了大灣村的隊伍裏,
溫玉霞對著兩個舅舅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真誠的說道:“七舅、八舅,多謝”!
趕著騾車的溫大山見王家兄弟隻顧與溫玉霞說話連個眼神也沒留給他,心裏暗自責怪溫林氏的同時厚著臉皮說道:“大丫她舅辛苦了”,
溫子楊夫妻死後,溫林氏依然不肯讓王家人登門看望溫玉霞姐弟,王八柱根本沒有想到溫大山會主動與他們交談,
微微愣了一下,想到昨晚楊氏給的迴禮,淡然的說道:“不辛苦,大丫與小七是我們的親人,保護他倆是我們應該做的,”
溫家與王家都是溫玉霞姐弟的血親,能與溫家和睦相處,王八柱也是願意的。
安陽縣城門緊閉城外有不少人就地盤坐,楊裏正讓自家兒子過去詢問後得知,安陽縣允許村民憑戶籍與路引穿城而過,
從安陽縣穿城而過往南行3百裏就是珠江縣,如果不進安陽縣而是繞城而行,則需要多走70多裏路,這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多繞那麽多路。
楊裏正果斷地決定在此留宿一夜,明天一早就帶領村民們進城,他還特別叮囑三位村長,讓每家派出一個代表在城門口排隊,其他人則在附近尋找合適的地方安頓下來,
溫玉霞對溫大山說:“阿爺,晚上不用給我和鴻兒做飯了,我們要去外婆那裏吃飯。”
她覺得待在王家比待在溫家更自在些。王家的人都是真心實意地對待她們姐弟倆,而溫家除了溫大山和溫子樺之外,其他人似乎都目的不純。
“外婆,我和姐姐來蹭飯了”,溫雲鴻奶聲奶氣的喊道,蹭這個詞是從溫玉霞那裏學的,
王吳氏笑出了一臉的褶子:“蹭飯,好好好來蹭飯,外婆給你蒸蛋羹”,王吳氏不懂什麽叫蹭,但她明白飯是什麽意思呀,瞬間明白溫玉霞姐弟要留在她家吃飯,
吃過完飯,溫玉霞不想迴到溫家,幹脆留在了王家過夜。
“開城門了,開城門了,”安陽城外發出陣陣激動的喊聲,
王八柱在後麵待不住跑到前麵去打聽消息,親眼看見城門口有重兵把守,兩名官差站在離吊橋三丈之外的地方檢查路引與戶籍,旁邊還坐著兩名替百姓辦理路引的衙役,
兩旁各站著一排手持長槍的士兵,從城門到檢查口這段路都有士兵把守,任何想衝過檢查口直奔城門的人都會被士兵們無情的驅趕,
有戶籍與路引的百姓,檢查無誤後直接入城,入城後由衙役負責帶著百姓穿城而過,直到百姓們離開安陽縣衙役才算完成此次的護送任務,
沒有路引戶籍屬於安陽縣的百姓,官差會讓他們找旁邊坐著的兩位衙役辦理路引,拿到路引後再入城,
沒有路引戶籍不屬於安陽城的人,比如從平原城那邊逃過來的百姓,官差會勸說他們繞城而過,
狂虜的先頭部隊說不定就隱藏在逃亡百姓之中,為了安陽縣的安全著想守城將軍與縣令隻能狠下心來,不讓平原城那邊逃過來的無路引的百姓從安陽城借道。
隊伍緩慢前行,太陽掛在正空的時候終於輪到了李家村,楊裏正與李家村的村長上前將路引交到負責檢查路引與戶籍的官差手裏,
官差手裏拿著路引,表無麵情的喊道:“楊家柱,”
楊家柱就是楊裏正他爹,老頭子屁顛屁顛的跑上前,雙手呈上戶籍,楊裏正指著家裏人討好的笑著說道:“官爺,我家一共十四人都站在那裏,”
“進去吧”!官差比照著戶籍將楊理正家的人打量了一遍,然後麵無表情的說道,
“張國平,”
“李柱子,”
官差繼續喊道,張國平是楊裏正大姐的公爹,李柱子是楊裏正小妹的公爹,楊裏正替好友王安及其親戚開單獨路引的時候就幫自家與大姐、小妹家都開了一份,
前麵的三家人進城之後,官差開始念起李家村村民的名字,李家村村民一戶戶的進城之後,接下來就是大灣村,
溫大山手裏有單獨路引,丁村長上前交路引的時候溫大山也從懷裏掏出路引遞給了官差,丁村長差異的看了眼溫大山不明白他是怎麽從裏正手裏拿到路引的,
大灣村的村民全部進城之後,小王村的村長剛走到官差麵前還沒來得及將路引遞到官差手上,
王平與王安兩家人排在最後,本想等輪到他們的時候再交路引,就聽到遠處傳來一聲驚唿:“快跑呀,狂虜來了,”
官差與持槍的士兵立刻有續往城裏撤退,小王村的村民一窩蜂的朝著官差衝了過去,
“天殺的,你們不去殺狂虜砍我兒子幹嘛,”
“爹,救我”,
“娘,娘,你別死,”
……
一路上,溫玉霞透過車窗看到了外麵有整個村的村民一起有組織的逃荒,也有拖家帶口獨自上路的,這些景象讓她感到心酸和無奈,
楊裏正擔心隊伍會被衝散,於是下令每個村緊急組建護衛隊,護衛隊由村裏的青壯年組成,
他們手持各種農具,如斧頭、鐮刀、鋤頭和糞叉等,負責保護隊伍的安全,他們整齊地走在隊伍的兩側,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老人和孩子們則被安排在隊伍的最中間,推車的婦女們走在老人和青壯年之間,每個村的騾車則被安排在隊伍的最前麵引領整個隊伍前進,
“大丫,小七!”突然,一聲熟悉的唿喊傳來,溫玉霞掀起窗簾一看,原來是她的八舅王八柱和七舅王七柱,兩人一左一右,緊緊地護著騾車前行,
溫玉霞驚訝地問道:“八舅,你們怎麽來了?”
“你外婆不放心你們,讓我和你七舅來保護你們,”王八柱揮舞著手中的鐮刀說道。
王家男兒眾多,除了老大王大柱和老二王二柱在推板車外,老三王三柱、老四王四柱、老五王五柱、老六王六柱都加入了護衛隊,
王吳氏擔心溫玉霞姐弟就讓王七柱兄弟倆來到了大灣村的隊伍裏,
溫玉霞對著兩個舅舅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真誠的說道:“七舅、八舅,多謝”!
趕著騾車的溫大山見王家兄弟隻顧與溫玉霞說話連個眼神也沒留給他,心裏暗自責怪溫林氏的同時厚著臉皮說道:“大丫她舅辛苦了”,
溫子楊夫妻死後,溫林氏依然不肯讓王家人登門看望溫玉霞姐弟,王八柱根本沒有想到溫大山會主動與他們交談,
微微愣了一下,想到昨晚楊氏給的迴禮,淡然的說道:“不辛苦,大丫與小七是我們的親人,保護他倆是我們應該做的,”
溫家與王家都是溫玉霞姐弟的血親,能與溫家和睦相處,王八柱也是願意的。
安陽縣城門緊閉城外有不少人就地盤坐,楊裏正讓自家兒子過去詢問後得知,安陽縣允許村民憑戶籍與路引穿城而過,
從安陽縣穿城而過往南行3百裏就是珠江縣,如果不進安陽縣而是繞城而行,則需要多走70多裏路,這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沒有人會願意多繞那麽多路。
楊裏正果斷地決定在此留宿一夜,明天一早就帶領村民們進城,他還特別叮囑三位村長,讓每家派出一個代表在城門口排隊,其他人則在附近尋找合適的地方安頓下來,
溫玉霞對溫大山說:“阿爺,晚上不用給我和鴻兒做飯了,我們要去外婆那裏吃飯。”
她覺得待在王家比待在溫家更自在些。王家的人都是真心實意地對待她們姐弟倆,而溫家除了溫大山和溫子樺之外,其他人似乎都目的不純。
“外婆,我和姐姐來蹭飯了”,溫雲鴻奶聲奶氣的喊道,蹭這個詞是從溫玉霞那裏學的,
王吳氏笑出了一臉的褶子:“蹭飯,好好好來蹭飯,外婆給你蒸蛋羹”,王吳氏不懂什麽叫蹭,但她明白飯是什麽意思呀,瞬間明白溫玉霞姐弟要留在她家吃飯,
吃過完飯,溫玉霞不想迴到溫家,幹脆留在了王家過夜。
“開城門了,開城門了,”安陽城外發出陣陣激動的喊聲,
王八柱在後麵待不住跑到前麵去打聽消息,親眼看見城門口有重兵把守,兩名官差站在離吊橋三丈之外的地方檢查路引與戶籍,旁邊還坐著兩名替百姓辦理路引的衙役,
兩旁各站著一排手持長槍的士兵,從城門到檢查口這段路都有士兵把守,任何想衝過檢查口直奔城門的人都會被士兵們無情的驅趕,
有戶籍與路引的百姓,檢查無誤後直接入城,入城後由衙役負責帶著百姓穿城而過,直到百姓們離開安陽縣衙役才算完成此次的護送任務,
沒有路引戶籍屬於安陽縣的百姓,官差會讓他們找旁邊坐著的兩位衙役辦理路引,拿到路引後再入城,
沒有路引戶籍不屬於安陽城的人,比如從平原城那邊逃過來的百姓,官差會勸說他們繞城而過,
狂虜的先頭部隊說不定就隱藏在逃亡百姓之中,為了安陽縣的安全著想守城將軍與縣令隻能狠下心來,不讓平原城那邊逃過來的無路引的百姓從安陽城借道。
隊伍緩慢前行,太陽掛在正空的時候終於輪到了李家村,楊裏正與李家村的村長上前將路引交到負責檢查路引與戶籍的官差手裏,
官差手裏拿著路引,表無麵情的喊道:“楊家柱,”
楊家柱就是楊裏正他爹,老頭子屁顛屁顛的跑上前,雙手呈上戶籍,楊裏正指著家裏人討好的笑著說道:“官爺,我家一共十四人都站在那裏,”
“進去吧”!官差比照著戶籍將楊理正家的人打量了一遍,然後麵無表情的說道,
“張國平,”
“李柱子,”
官差繼續喊道,張國平是楊裏正大姐的公爹,李柱子是楊裏正小妹的公爹,楊裏正替好友王安及其親戚開單獨路引的時候就幫自家與大姐、小妹家都開了一份,
前麵的三家人進城之後,官差開始念起李家村村民的名字,李家村村民一戶戶的進城之後,接下來就是大灣村,
溫大山手裏有單獨路引,丁村長上前交路引的時候溫大山也從懷裏掏出路引遞給了官差,丁村長差異的看了眼溫大山不明白他是怎麽從裏正手裏拿到路引的,
大灣村的村民全部進城之後,小王村的村長剛走到官差麵前還沒來得及將路引遞到官差手上,
王平與王安兩家人排在最後,本想等輪到他們的時候再交路引,就聽到遠處傳來一聲驚唿:“快跑呀,狂虜來了,”
官差與持槍的士兵立刻有續往城裏撤退,小王村的村民一窩蜂的朝著官差衝了過去,
“天殺的,你們不去殺狂虜砍我兒子幹嘛,”
“爹,救我”,
“娘,娘,你別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