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暉宛如輕紗,透過斑駁的樹葉,絲絲縷縷地灑落在眾人暫居的小院。光斑在地麵跳躍,似靈動的舞者,為這方靜謐天地增添了幾分活潑氣息。蘇禦手捧《墨韻千秋》書稿,身姿挺拔如鬆,目光灼灼似炬,率先打破寂靜:“諸位,書稿內容已臻完善,然若想讓它如明珠般耀眼,還需在文字雕琢上再下苦功。巧用修辭潤色,必能使其增光添彩,吸引更多人沉浸其中,傳承華夏文化之光。”言罷,他輕輕拍了拍書稿,似在與它低語,眼中滿是期許。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期待與決心,仿若即將踏上一場文字的奇妙征途。陸文專注於曆史敘事章節,他凝視著書中對赤壁之戰的描述,仿若穿越時空,看到烽火連天、檣櫓灰飛煙滅的震撼場景。那熊熊烈火在他眼前燃燒,喊殺聲在耳畔迴響。沉思片刻,他仿若一位執劍的俠客,揮筆改寫:“那赤壁之下,仿若一座火焰鑄就的煉獄,戰船似被困的巨獸,在火舌無情的舔舐下絕望地掙紮,曹軍的呐喊被熱浪貪婪地吞噬,化作曆史深處的悲歎。而東風呢,仿若一把天火的鑰匙,刹那間開啟了孫劉聯軍勝利的大門,讓這一戰成為千古傳奇,銘刻在華夏曆史的豐碑之上,供後世瞻仰。”改寫後的文字,巧用比喻、擬人,讓戰役畫麵躍然紙上,驚心動魄,讀者仿若置身硝煙之中。


    唐寅則埋首於書畫賞析部分,他端詳著對一幅《《清明上河圖》臨摹的文字解說,仿若一位癡迷的鑒賞家,沉醉在畫的世界。突然,靈感如閃電劃過夜空,他筆走龍蛇:“瞧這《清明上河圖》,恰似一部無聲的史詩巨著,展開它,汴京的繁華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撲麵而來。那街巷好似人體縱橫交錯的脈絡,串聯起千家萬戶;人物則像靈動跳躍的音符,奏響市井生活的和諧樂章;屋宇似凝固不動的樂章,靜靜見證著時代的輝煌,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這般妙喻,使畫作賞析仿若一場視聽盛宴,文字與畫的魅力相得益彰,令人拍案叫絕。


    陳學究負責學術論述,他麵對一段關於程朱理學發展的闡述,仿若一位嚴謹的學者探尋真理,反複推敲,精心潤色:“程朱理學宛如一盞在學術夜空冉冉升起的啟明星,在思想的混沌迷霧中,堅定地為世人指引方向。它的發展曆程似一條蜿蜒曲折卻又奔騰不息的河流,從涓涓細流的初創,一路匯聚諸多思想家的智慧支流,仿若百川歸海,終成磅礴之勢,浸潤華夏大地,塑造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的精神家園,成為華夏文化的中流砥柱。”比喻、排比並用,枯燥論述頓生華彩,彰顯學術魅力,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學術的深邃力量。


    林婉兮雖不擅長學術內容,但她對文字美感有著細膩感知,仿若一位敏銳的捕手,總能捕捉到文字間最動人的情愫。讀到一段民俗節日的描寫,她輕聲道:“此處描寫元宵佳節,若寫成‘元宵夜,花燈似繁星墜落人間,點亮街巷;人們如歡快的魚兒穿梭其中,歡聲笑語似銀鈴迴蕩’,是否更有畫麵感,讓讀者仿若置身其中?”眾人聽後,眼前一亮,直誇巧妙,仿佛真的看到那熱鬧非凡的元宵夜。


    眾人逐章逐節打磨,過程中也有爭議。在改寫一段古代建築風貌時,陸文想用華麗辭藻堆砌,展現壯美,仿若給建築披上一層金縷玉衣;唐寅則主張以靈動比喻,勾勒神韻,似用畫筆輕描建築的靈魂。僵持不下之際,蘇禦仿若一位智慧的仲裁者,笑道:“二位莫爭,陸文兄的華彩可繪其形,唐寅兄的輕喻能傳其神,合二為一如何?”眾人依言嚐試,果不其然,文字既有磅礴氣勢,又具靈動韻味:“那宮殿群矗立大地,仿若金色的巨人,威風凜凜,頂天立地守護著歲月;飛簷恰似飛鳥展翅,欲上雲霄,帶著靈動的氣息衝向蒼穹;雕梁畫棟如錦繡畫卷,展開便是千年古韻,訴說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


    曆經數日,書稿在眾人妙筆下煥然一新。蘇禦再次翻閱,眼中滿是欣慰,仿若一位老農看著豐收的田野:“諸位,如今此書稿已是字字珠璣,妙筆生花。我們用修辭為它披上華彩衣裳,定能讓更多人領略華夏文化魅力,讓這文化之光在亂世中熠熠生輝。”眾人圍坐,望著書稿,滿心歡喜,深知這份心血將將成為傳承瑰寶,照亮後人求知之路,仿若一顆希望的種子,即將在世間綻放光芒。


    隨後,他們馬不停蹄籌備推廣。聯係各方文人雅士,那一封封信函似一隻隻白鴿,帶著期望飛向遠方,邀請撰寫書評推薦;繪製精美宣傳畫,張貼於城鎮街巷,宣傳畫如鮮豔的旗幟,吸引路人目光;籌備小型文化品鑒會,讓書稿提前預熱,品鑒會仿若一場場文化的盛宴,點燃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每一步都精心布局,力求讓《墨韻千秋》如燎原之火,傳遍四方,在亂世書寫文化傳奇,成為華夏文明傳承的不朽豐碑。


    然而,就在眾人滿懷憧憬之時,意外卻悄然降臨。負責外出聯絡的人帶迴消息,說周邊局勢愈發緊張,金兵活動頻繁,道路封鎖,許多原本答應幫忙的文人雅士音信全無,宣傳畫也屢遭破壞,文化品鑒會更是難以籌備。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陰霾籠罩,讓眾人的心情瞬間沉重起來。


    蘇禦緊鎖眉頭,在小院中踱步,思索對策。良久,他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向眾人:“諸位,雖前路坎坷,但我們不能放棄。既然外界途徑受阻,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咱們可以在這小院裏舉辦小型的讀書分享會,邀請附近的村民、學子參加,讓他們口口相傳;還可以將書稿中的精彩章節抄寫成冊,散發給路人,先在本地積累人氣。”


    眾人聽後,覺得此計可行,紛紛行動起來。林婉兮帶領一些婦女,將小院打掃幹淨,布置得溫馨雅致,準備迎接客人;陸文、唐寅等人則挑選書稿中的精彩段落,精心抄寫,力求字跡工整美觀;陳學究負責準備講解內容,以便在分享會上深入淺出地介紹書稿的精華。


    小型讀書分享會如期舉行,起初,來的人並不多,但眾人熱情不減。蘇禦站在院子中間,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書稿中的故事,從古老的曆史傳說到精妙的書畫賞析,再到深邃的學術見解,聽眾們漸漸被吸引,眼睛裏閃爍著好奇與求知的光芒。分享會結束後,不少人主動索要抄寫的書稿章節,還表示會推薦給親朋好友。


    隨著口口相傳,小院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參加讀書分享會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外地的學子聽聞消息,慕名而來。眾人看到希望,更加努力地籌備每一場分享會,不斷優化講解內容,提升抄寫書稿的質量。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結識了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有的是隱居山林的學者,有的是年輕有為的畫師,他們紛紛為《墨韻千秋》貢獻自己的力量,或是提供珍貴的資料,或是幫忙潤色文字,或是繪製更精美的宣傳畫。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墨韻千秋》在本地已經小有名氣,人們談論著書中的精彩內容,對華夏文化的興趣愈發濃厚。眾人知道,他們離目標又近了一步,隻要堅持不懈,這部凝聚著他們心血的書稿終將衝破重重阻礙,在亂世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成為傳承華夏文明的璀璨明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寫書門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永恆的沙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永恆的沙粒並收藏寫書門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