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停戰之後
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 作者:冰封的暴風大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根據付關平的描述...
到達戰場不久後。
這九位戰友們,便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連隊中。
當時的付關平,與九人中的楊明慶,分在了一起。
而其他的七位戰友,則分別去了不同的地方。
所以當時,彼此親密無間的九個人,就這樣逐漸分開了。
很快,戰鬥打響。
付關平和楊明慶二人,衝在了最前線...
舞台上的付關平低著頭,喃喃開口:
“五月十八號...”
“那個晚上,本來是打算要過朝陽江的。”
“結果那個時候,忽然下了很大的雨。”
“那個時候一看形勢不好,上級就命令要提前過。”
“當時是一點多到兩點的時候。”
“我們部隊前麵,有個山炮營。”
“四個連,一千多號人。”
“帶著牲口,走在我們前麵。”
“我當時所在的衛生隊,是跟著他們過河的。”
“過去以後,天晴了。”
“全軍就位之後,上級就又下了新的指令。”
“讓我們就地臥倒,開始隱蔽。”
“因為行動規模太大,敵人的偵察兵也看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所以當時,米國的飛機就飛過來。”
“從天上往下,開始投彈。”
“先打燃燒彈,命中之後,後頭炮彈就又來了。”
“當時,還不是一兩門炮。”
“而是幾十上百門大炮,一起開火。”
“我們旁邊,碗口粗的鬆樹,都被輕鬆炸斷了。”
“那些炮彈,就像下雨一樣。”
“稀稀拉拉,淋淋漓漓。”
“你躲都沒法躲。”
看著付關平臉上沉重的表情,李陽也會意地點點頭:
“所以當時...”
“咱們是不是有很多戰士,都受傷,甚至犧牲了?”
付關平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了悲痛:
“一說到這個,我心裏就難受...”
“那個時候的場麵,真的是殘酷得很。”
“當時,這個楊明慶,楊軍醫。”
“他跟我,還有我們的隊長,在一起趴著。”
“炮彈打過來,砸在他旁邊,直接崩掉了他兩條腿。”
“膝蓋以下,直接就崩斷了...”
一邊說著,付關平還稍稍彎下腰去,用手在自己的膝蓋處比劃了起來。
隨後,接著講述起來:
“雖然崩斷了,但這兩條腿其實還沒有完全脫離。”
“還有一層皮,連在上麵。”
“我拖著醫藥箱爬過去,給他上了個止血帶。”
“止血...包紮...”
“他那個時候還被炸得有點迷迷糊糊,還能跟我說話。”
“他跟我說...”
“你給我解開吧。”
“意思就是他這兩條腿已經不行了,保不住了。”
“當時他那兩條腿裏的骨頭露出來...”
“像幹柴火一樣,一茬茬的,白森森的...”
“沒過一會兒,就犧牲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的語氣,已經肉眼可見地顫抖了起來。
旁邊的女兒遞上紙巾,付關平接過,在自己的眼角輕輕擦拭了一番。
隨後望著李陽,望著台下的那些後輩們,緩緩說道:
“所以提到當年的事情...”
“我的心情其實,都很難受啊。”
“都是一二十歲的人...”
“為了國家,毫不猶豫地踏上疆場,獻出了生命。”
“我每次看到照片,都控製不住地想念他們。”
“都是同生死,共患難過的人啊...”
說著,他再次取出了那張黑白照片。
握在手中,久久凝望著,一言不發。
那張黑白色的老照片,也被投放到了大屏幕上,放在了諸位觀眾們眼前。
照片的一角已然破碎。
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古老的紙質相片上,布滿了褶皺和折痕。
許多細節,也都被歲月磨去。
但照片中的九個人,卻依然清晰。
這是他們剛組成衛生隊時候的照片。
年輕的九人身上,透露出了格外青春活力的氣勢。
每個人的手中,都抱著一個象征著他們職責,在許多年間都幾乎從不離手的皮包。
皮包上麵,印著紅十字的圖案,同時也在直接表露著他們的生活。
而其中,那位已經犧牲的楊明慶,便站在第二排,最中間的位置。
臉上帶著略微的笑意,仿佛對未來充滿憧憬。
楊明慶的犧牲,至今都是令付關平悲痛不已的往事。
李陽見狀,也順便扯開了話題,詢問起了其他人的事情:
“後來,有碰上過咱們這九位兄弟中的其他人嗎?”
付關平點了點頭,顫顫巍巍地說道:
“其實還有良榮寬。”
說著,他還抬起手,指了指那張黑白照片的左下角。
那時一個皮膚略黑,長相頗為敦厚老實的男人。
眉宇間,給人一種嚴肅克製的感覺。
看起來,像是會一心做事,不苟言笑的那一類人。
付關平講述:
“當時是和他在部隊裏麵見麵。”
“一提起楊明慶犧牲的經過,我們倆都是痛哭流涕...”
“我們都說...楊明慶,真是個頂好的醫生。”
“沒想到會這個樣子...”
眼看付關平有點陷在晦暗的記憶裏無法自拔了。
李陽趕緊帶頭,扯開話題:
“所以您最後,是和良榮寬這位老戰友見上了麵。”
“最後,你們兩位是一起迴的國嗎?”
付關平點了點頭,開口講了起來:
“五三年七月份,我們和米國停戰了。”
“當時,我們的部隊,成立了一個第二預備醫院。”
“把我們這些人統一組織起來,一塊兒送迴了國...”
這裏其實,是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曆史了。
五三年七月,《停戰協議》簽訂。
華夏的誌願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抗米戰爭的偉大勝利。
而包括付關平在內的這九位戰士...
楊明慶已經犧牲。
唯有良榮寬一人,與付關平見麵,結伴迴了國。
但在迴國之後,也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
幾年之後,他們最終還是失去了聯係。
而其他的六人,至今卻還是了無音訊。
所以,付關平對自己的這些戰友們,充滿了惦念。
他不知道,除了良榮寬之外,其他人是不是也一樣平安迴到了祖國。
這些人現在,又都生活在哪裏?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這些問題,縈繞在他心中,令他一直久久難以忘懷。
到達戰場不久後。
這九位戰友們,便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連隊中。
當時的付關平,與九人中的楊明慶,分在了一起。
而其他的七位戰友,則分別去了不同的地方。
所以當時,彼此親密無間的九個人,就這樣逐漸分開了。
很快,戰鬥打響。
付關平和楊明慶二人,衝在了最前線...
舞台上的付關平低著頭,喃喃開口:
“五月十八號...”
“那個晚上,本來是打算要過朝陽江的。”
“結果那個時候,忽然下了很大的雨。”
“那個時候一看形勢不好,上級就命令要提前過。”
“當時是一點多到兩點的時候。”
“我們部隊前麵,有個山炮營。”
“四個連,一千多號人。”
“帶著牲口,走在我們前麵。”
“我當時所在的衛生隊,是跟著他們過河的。”
“過去以後,天晴了。”
“全軍就位之後,上級就又下了新的指令。”
“讓我們就地臥倒,開始隱蔽。”
“因為行動規模太大,敵人的偵察兵也看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所以當時,米國的飛機就飛過來。”
“從天上往下,開始投彈。”
“先打燃燒彈,命中之後,後頭炮彈就又來了。”
“當時,還不是一兩門炮。”
“而是幾十上百門大炮,一起開火。”
“我們旁邊,碗口粗的鬆樹,都被輕鬆炸斷了。”
“那些炮彈,就像下雨一樣。”
“稀稀拉拉,淋淋漓漓。”
“你躲都沒法躲。”
看著付關平臉上沉重的表情,李陽也會意地點點頭:
“所以當時...”
“咱們是不是有很多戰士,都受傷,甚至犧牲了?”
付關平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了悲痛:
“一說到這個,我心裏就難受...”
“那個時候的場麵,真的是殘酷得很。”
“當時,這個楊明慶,楊軍醫。”
“他跟我,還有我們的隊長,在一起趴著。”
“炮彈打過來,砸在他旁邊,直接崩掉了他兩條腿。”
“膝蓋以下,直接就崩斷了...”
一邊說著,付關平還稍稍彎下腰去,用手在自己的膝蓋處比劃了起來。
隨後,接著講述起來:
“雖然崩斷了,但這兩條腿其實還沒有完全脫離。”
“還有一層皮,連在上麵。”
“我拖著醫藥箱爬過去,給他上了個止血帶。”
“止血...包紮...”
“他那個時候還被炸得有點迷迷糊糊,還能跟我說話。”
“他跟我說...”
“你給我解開吧。”
“意思就是他這兩條腿已經不行了,保不住了。”
“當時他那兩條腿裏的骨頭露出來...”
“像幹柴火一樣,一茬茬的,白森森的...”
“沒過一會兒,就犧牲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的語氣,已經肉眼可見地顫抖了起來。
旁邊的女兒遞上紙巾,付關平接過,在自己的眼角輕輕擦拭了一番。
隨後望著李陽,望著台下的那些後輩們,緩緩說道:
“所以提到當年的事情...”
“我的心情其實,都很難受啊。”
“都是一二十歲的人...”
“為了國家,毫不猶豫地踏上疆場,獻出了生命。”
“我每次看到照片,都控製不住地想念他們。”
“都是同生死,共患難過的人啊...”
說著,他再次取出了那張黑白照片。
握在手中,久久凝望著,一言不發。
那張黑白色的老照片,也被投放到了大屏幕上,放在了諸位觀眾們眼前。
照片的一角已然破碎。
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古老的紙質相片上,布滿了褶皺和折痕。
許多細節,也都被歲月磨去。
但照片中的九個人,卻依然清晰。
這是他們剛組成衛生隊時候的照片。
年輕的九人身上,透露出了格外青春活力的氣勢。
每個人的手中,都抱著一個象征著他們職責,在許多年間都幾乎從不離手的皮包。
皮包上麵,印著紅十字的圖案,同時也在直接表露著他們的生活。
而其中,那位已經犧牲的楊明慶,便站在第二排,最中間的位置。
臉上帶著略微的笑意,仿佛對未來充滿憧憬。
楊明慶的犧牲,至今都是令付關平悲痛不已的往事。
李陽見狀,也順便扯開了話題,詢問起了其他人的事情:
“後來,有碰上過咱們這九位兄弟中的其他人嗎?”
付關平點了點頭,顫顫巍巍地說道:
“其實還有良榮寬。”
說著,他還抬起手,指了指那張黑白照片的左下角。
那時一個皮膚略黑,長相頗為敦厚老實的男人。
眉宇間,給人一種嚴肅克製的感覺。
看起來,像是會一心做事,不苟言笑的那一類人。
付關平講述:
“當時是和他在部隊裏麵見麵。”
“一提起楊明慶犧牲的經過,我們倆都是痛哭流涕...”
“我們都說...楊明慶,真是個頂好的醫生。”
“沒想到會這個樣子...”
眼看付關平有點陷在晦暗的記憶裏無法自拔了。
李陽趕緊帶頭,扯開話題:
“所以您最後,是和良榮寬這位老戰友見上了麵。”
“最後,你們兩位是一起迴的國嗎?”
付關平點了點頭,開口講了起來:
“五三年七月份,我們和米國停戰了。”
“當時,我們的部隊,成立了一個第二預備醫院。”
“把我們這些人統一組織起來,一塊兒送迴了國...”
這裏其實,是一段大家都知道的曆史了。
五三年七月,《停戰協議》簽訂。
華夏的誌願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抗米戰爭的偉大勝利。
而包括付關平在內的這九位戰士...
楊明慶已經犧牲。
唯有良榮寬一人,與付關平見麵,結伴迴了國。
但在迴國之後,也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
幾年之後,他們最終還是失去了聯係。
而其他的六人,至今卻還是了無音訊。
所以,付關平對自己的這些戰友們,充滿了惦念。
他不知道,除了良榮寬之外,其他人是不是也一樣平安迴到了祖國。
這些人現在,又都生活在哪裏?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這些問題,縈繞在他心中,令他一直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