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懷疑皇後-心生嫌隙
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 作者:天海雲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安定公主夭折一事發生以來,李治雖然沒有立刻給王皇後定罪,但內心對她已經心生嫌隙,態度也發生了極為明顯的轉變。
往日裏,李治對王皇後還算尊重,偶爾也會到她宮中坐坐,聊些宮中事務或是家常。可如今,李治去王皇後宮中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便偶爾去了,也是神色冷淡,言語間透著疏離。
這一日,王皇後精心準備了一桌酒菜,盼著李治能來。等到夜幕降臨,李治終於踏入了宮門。
王皇後連忙起身相迎,臉上堆滿了笑容:“皇上,您可算來了,臣妾等候多時了。”
李治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便坐在了桌前,臉上沒有絲毫的喜悅之情。
王皇後心中一緊,但還是強裝鎮定地說道:“皇上,臣妾特意為您準備了這些,都是您平日裏愛吃的。”
李治輕輕哼了一聲:“皇後有心了。”
王皇後給李治倒了一杯酒,小心翼翼地說道:“皇上,近日來您政務繁忙,可要保重龍體啊。”
李治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冷冷地說道:“朕的事,就不勞皇後費心了。”
王皇後的手一抖,眼中閃過一絲委屈:“皇上,臣妾隻是關心您。”
李治看了她一眼,說道:“關心?公主之事至今未明,你讓朕如何相信你的關心?”
王皇後急忙跪下,哭著說道:“皇上,臣妾真的是被冤枉的,臣妾對公主絕無半點加害之心啊。”
李治皺起眉頭,不耐煩地說道:“夠了!此事朕自會調查清楚,你無需多言。”
王皇後泣不成聲:“皇上,臣妾在宮中多年,一直恪守本分,從未做過對不起您的事。”
李治沉默片刻,說道:“但願如此。”
說完,李治起身便要離開。
王皇後拉住李治的衣角,哀求道:“皇上,您就不能相信臣妾嗎?”
李治甩開她的手,頭也不迴地走了。
王皇後癱坐在地上,淚水不停地流淌:“為什麽?為什麽皇上不再信任我?”
身邊的宮女趕緊扶起王皇後,安慰道:“娘娘,您別太傷心了,也許等真相大白,皇上就會迴心轉意的。”
王皇後絕望地搖了搖頭:“不會了,皇上已經對我心生嫌隙,恐怕再也迴不到過去了。”
而在另一邊,李治迴到寢宮,心情依舊十分沉重。
隻見太監小李子輕手輕腳地走到李治身旁,他微微躬身,臉上滿是謹慎之色,輕聲細語地開口問道:“皇上,奴才鬥膽問一句,您為何會對皇後娘娘這般冷淡呢?依奴才看啊,說不定這其中當真是存在著什麽誤會呀!”
聽到這話,李治不禁深深地歎息一聲,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有些迷離地望向遠方,喃喃自語道:“小李子啊,此事你又如何能懂?自從咱們的公主遭遇不幸之後,朕的心間便好似硬生生地紮進了一根尖銳無比的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將其拔出。每每想到此處,朕這心裏便是一陣刺痛。”
小李子聽後,趕忙安慰道:“皇上莫要太過傷心,保重龍體要緊呐!隻是……不知皇上您是否打算一直就這樣對待皇後娘娘呢?畢竟夫妻之間理應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才是啊!”
李治聞言,眉頭微皺,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方才迴過神來,神色凝重地說道:“朕自然也不願輕易冤枉了她,可如今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擺在眼前,各種跡象皆表明這其中必有蹊蹺之處,叫朕怎能不心生疑慮?”說罷,李治又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之中透露出無盡的憂愁與煩惱。
過了幾日,王皇後在宮中遇到了李治。
王皇後行禮道:“皇上。”
李治隻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便從她身邊走過,一句話也沒有說。
王皇後緊緊咬著那如櫻桃般嬌嫩的嘴唇,一雙美眸中蓄滿了晶瑩的淚水,仿佛下一秒就會滾落下來。她微微顫抖著身子,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委屈和悲傷。
當她拖著沉重的腳步緩緩迴到宮中時,那股傷心之情愈發濃烈起來。坐在梳妝台前任由宮女梳理著秀發的她,目光空洞無神,腦海裏不斷迴蕩著今日與皇帝相遇時他那冷漠的眼神以及決絕離去的背影。
終於,王皇後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痛苦,轉過頭對著身旁一直陪伴著自己的嬤嬤哭訴道:“嬤嬤啊,皇上如今竟然連看都不願意多看我一眼!這到底是為什麽呀?我究竟做錯了什麽?”說著,眼淚便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而下。
嬤嬤心疼地看著自家主子這般模樣,趕忙上前安慰道:“娘娘莫要太過傷心傷身,咱們總得想法子應對才好。依老奴之見,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尋到能證明娘娘清白的證據。隻要有了證據,相信皇上定會迴心轉意的。”
然而,王皇後卻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道:“嬤嬤,此事又談何容易呢?如今皇上對我成見已深,根本就不肯給我任何解釋的機會。即便真找到了證據,恐怕也難以改變他的心意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治對王皇後的態度非但沒有絲毫好轉,反而變得越發冷漠無情。曾經那個對她寵愛有加、言聽計從的夫君已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視她如同陌路之人的冷酷帝王。
而宮中那些善於察言觀色的眾人自然也都瞧出了其中的端倪,於是紛紛開始疏遠冷落起王皇後來。
昔日門庭若市的寢宮如今變得冷冷清清,就連平日裏那些阿諛奉承的妃嬪們此刻見到她也是避之不及,生怕受到牽連。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王皇後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
王皇後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她深知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往日裏,李治對王皇後還算尊重,偶爾也會到她宮中坐坐,聊些宮中事務或是家常。可如今,李治去王皇後宮中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便偶爾去了,也是神色冷淡,言語間透著疏離。
這一日,王皇後精心準備了一桌酒菜,盼著李治能來。等到夜幕降臨,李治終於踏入了宮門。
王皇後連忙起身相迎,臉上堆滿了笑容:“皇上,您可算來了,臣妾等候多時了。”
李治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便坐在了桌前,臉上沒有絲毫的喜悅之情。
王皇後心中一緊,但還是強裝鎮定地說道:“皇上,臣妾特意為您準備了這些,都是您平日裏愛吃的。”
李治輕輕哼了一聲:“皇後有心了。”
王皇後給李治倒了一杯酒,小心翼翼地說道:“皇上,近日來您政務繁忙,可要保重龍體啊。”
李治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冷冷地說道:“朕的事,就不勞皇後費心了。”
王皇後的手一抖,眼中閃過一絲委屈:“皇上,臣妾隻是關心您。”
李治看了她一眼,說道:“關心?公主之事至今未明,你讓朕如何相信你的關心?”
王皇後急忙跪下,哭著說道:“皇上,臣妾真的是被冤枉的,臣妾對公主絕無半點加害之心啊。”
李治皺起眉頭,不耐煩地說道:“夠了!此事朕自會調查清楚,你無需多言。”
王皇後泣不成聲:“皇上,臣妾在宮中多年,一直恪守本分,從未做過對不起您的事。”
李治沉默片刻,說道:“但願如此。”
說完,李治起身便要離開。
王皇後拉住李治的衣角,哀求道:“皇上,您就不能相信臣妾嗎?”
李治甩開她的手,頭也不迴地走了。
王皇後癱坐在地上,淚水不停地流淌:“為什麽?為什麽皇上不再信任我?”
身邊的宮女趕緊扶起王皇後,安慰道:“娘娘,您別太傷心了,也許等真相大白,皇上就會迴心轉意的。”
王皇後絕望地搖了搖頭:“不會了,皇上已經對我心生嫌隙,恐怕再也迴不到過去了。”
而在另一邊,李治迴到寢宮,心情依舊十分沉重。
隻見太監小李子輕手輕腳地走到李治身旁,他微微躬身,臉上滿是謹慎之色,輕聲細語地開口問道:“皇上,奴才鬥膽問一句,您為何會對皇後娘娘這般冷淡呢?依奴才看啊,說不定這其中當真是存在著什麽誤會呀!”
聽到這話,李治不禁深深地歎息一聲,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有些迷離地望向遠方,喃喃自語道:“小李子啊,此事你又如何能懂?自從咱們的公主遭遇不幸之後,朕的心間便好似硬生生地紮進了一根尖銳無比的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將其拔出。每每想到此處,朕這心裏便是一陣刺痛。”
小李子聽後,趕忙安慰道:“皇上莫要太過傷心,保重龍體要緊呐!隻是……不知皇上您是否打算一直就這樣對待皇後娘娘呢?畢竟夫妻之間理應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才是啊!”
李治聞言,眉頭微皺,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方才迴過神來,神色凝重地說道:“朕自然也不願輕易冤枉了她,可如今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擺在眼前,各種跡象皆表明這其中必有蹊蹺之處,叫朕怎能不心生疑慮?”說罷,李治又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之中透露出無盡的憂愁與煩惱。
過了幾日,王皇後在宮中遇到了李治。
王皇後行禮道:“皇上。”
李治隻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便從她身邊走過,一句話也沒有說。
王皇後緊緊咬著那如櫻桃般嬌嫩的嘴唇,一雙美眸中蓄滿了晶瑩的淚水,仿佛下一秒就會滾落下來。她微微顫抖著身子,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委屈和悲傷。
當她拖著沉重的腳步緩緩迴到宮中時,那股傷心之情愈發濃烈起來。坐在梳妝台前任由宮女梳理著秀發的她,目光空洞無神,腦海裏不斷迴蕩著今日與皇帝相遇時他那冷漠的眼神以及決絕離去的背影。
終於,王皇後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痛苦,轉過頭對著身旁一直陪伴著自己的嬤嬤哭訴道:“嬤嬤啊,皇上如今竟然連看都不願意多看我一眼!這到底是為什麽呀?我究竟做錯了什麽?”說著,眼淚便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而下。
嬤嬤心疼地看著自家主子這般模樣,趕忙上前安慰道:“娘娘莫要太過傷心傷身,咱們總得想法子應對才好。依老奴之見,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尋到能證明娘娘清白的證據。隻要有了證據,相信皇上定會迴心轉意的。”
然而,王皇後卻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道:“嬤嬤,此事又談何容易呢?如今皇上對我成見已深,根本就不肯給我任何解釋的機會。即便真找到了證據,恐怕也難以改變他的心意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治對王皇後的態度非但沒有絲毫好轉,反而變得越發冷漠無情。曾經那個對她寵愛有加、言聽計從的夫君已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視她如同陌路之人的冷酷帝王。
而宮中那些善於察言觀色的眾人自然也都瞧出了其中的端倪,於是紛紛開始疏遠冷落起王皇後來。
昔日門庭若市的寢宮如今變得冷冷清清,就連平日裏那些阿諛奉承的妃嬪們此刻見到她也是避之不及,生怕受到牽連。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王皇後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
王皇後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她深知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