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懷疑皇後-李治起疑
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 作者:天海雲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治聽了武媚娘聲淚俱下的控訴,心中不由自主地對王皇後產生了一絲懷疑。他望著眼前悲痛欲絕的武媚娘,心中滿是憐惜和糾結。
“媚娘,你先莫要太過悲傷,此事朕自會徹查清楚。”李治輕輕地拍著武媚娘的肩膀,試圖安撫她的情緒。
武媚娘抬起紅腫的雙眼,緊緊抓住李治的衣袖,泣不成聲地說道:“皇上,臣妾所言句句屬實,定是王皇後嫉妒臣妾與公主,才下此毒手啊!”
李治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迴想起王皇後平日裏的種種表現,心中的那絲懷疑開始逐漸蔓延。
“媚娘,你且先歇息,朕會給你一個交代。”李治安撫好武媚娘後,獨自迴到了書房。
坐在書桌前,李治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他迴想起王皇後一直未能為他誕下子嗣,且在後宮中的地位也逐漸受到武媚娘的威脅,心中不禁猜測王皇後是否真有可能因為嫉妒而做出如此狠毒之事。
“王皇後向來端莊賢淑,會是她嗎?”李治在心中自問,但武媚娘那悲痛的模樣和堅定的指控又讓他無法輕易打消疑慮。
就在此時,隻見一個身材瘦弱、麵容白淨的太監緩緩地走了進來。此人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太監小李子。他一進門便瞧見坐在龍椅之上的李治眉頭緊鎖,滿臉盡是憂愁之色。於是,他輕手輕腳地走到李治跟前,然後彎下腰,畢恭畢敬且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皇上,奴才見您這般模樣,不知究竟是因何事發愁啊?”
李治聽聞此言,不禁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隨後抬起頭來看著小李子,語氣沉重地迴答道:“唉!近日武媚娘向朕指控說是王皇後害死了安定公主,朕對此事感到十分困惑不解呐。”
小李子聽後,心中不由地微微一驚,但臉上卻並未露出過多驚訝之色。他定了定神,緊接著說道:“皇上,此事確實非同小可呀,關乎後宮嬪妃以及皇室血脈,切不可輕易論斷。依奴才之見,還是需要慎重調查一番才好。”
李治聽完,讚同地點了點頭,並迴應道:“嗯,朕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複雜性。隻是那武媚娘哭得如此傷心欲絕,看上去又著實不像是在故意編造謊言欺騙朕。所以朕一時之間也是左右為難呐。”
小李子略微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再次開口對李治進言道:“皇上,既然如此,那咱們不妨先從當日王皇後去探望公主時的具體情況著手調查。詳細詢問一下當時在場伺候的那些宮女和太監們,看看能否從中尋得一些蛛絲馬跡或者有用的線索。這樣一來,也許就能讓真相慢慢浮出水麵了呢。”
李治覺得有理,立刻吩咐小李子去傳喚當日在公主房中的宮女太監。
沒過多久,隻見兩名宮女低著頭,腳步匆匆地被侍衛一路帶至書房門口。待侍衛通傳之後,她們才小心翼翼地邁著碎步走進書房。
此時,李治端坐在書桌前,臉色陰沉,目光銳利如劍,緊緊地盯著這兩名宮女。他語氣低沉且嚴肅地開口問道:“朕問你們,當日王皇後前去探望公主之時,究竟發生了何事?如實說來!若有半句假話,嚴懲不貸!”
其中一名宮女聽後,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她哆哆嗦嗦地迴答道:“迴……迴皇上,王皇後娘娘來的時候,公主正睡得香甜,奴婢和姐姐那會兒恰好要去給公主準備一些其他所需之物,便暫時離開了寢宮,所以並不知曉當時宮內發生了何事。”
話音剛落,另一名宮女連忙點頭附和道:“迴皇上,的確如此啊,奴婢們當時真的都不在宮中。”
李治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他繼續追問道:“那麽當你們返迴寢宮時,可曾察覺到任何異樣之處?”
兩名宮女對視一眼,然後齊齊搖頭,齊聲說道:“迴皇上,等奴婢們迴到寢宮時,就看到公主……公主已經……已經沒有了氣息。”說到最後,兩人的聲音越來越小,幾乎微不可聞。
李治聽完這番話,心中的疑團不僅沒有解開,反而變得愈發濃重起來。
“你們兩個狗奴才居然把公主一人丟至寢宮,這失職之罪,你們如何擔當?”李治憤恨說道:“來人,將這兩個賤婢拖下去各打五十大板以儆效尤。”
幾名侍衛得令,立即把兩名宮女拉至宮殿外,兩人嘴裏還一直喊著皇上饒命。
如今王皇後這邊既沒有在場的證人能夠證明她未曾對公主動手腳,而武媚娘那邊同樣也無法拿出確鑿無疑的證據來指明此事就是王皇後所為。
一時間,整個局麵陷入了僵局之中。
就在這時,王皇後得知李治正在調查此事,急匆匆地趕來。
“皇上,臣妾冤枉啊!臣妾絕沒有做過傷害公主之事。
臣妾當時隻是看了看公主,前後不過片刻。”王皇後一見到李治,便跪地哭訴。
李治看著王皇後,說道:“皇後,此事朕自會查明真相,朕聽見你當日和淑妃也正細細琢磨著說要謀害誰來著。
若你真的無辜,朕自不會冤枉你。”
王皇後哭著說道:“皇上,那隻不過是一時氣憤之言,臣妾在宮中一直恪守本分,怎會做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定是武媚娘誣陷臣妾。”
李治沉默不語,心中的天平左右搖擺。
過了幾日,調查依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李治心中越發煩躁。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李治在書房中來迴踱步。
這時,大臣長孫無忌前來求見。
“皇上,聽聞後宮之事,老臣特來進言。”長孫無忌說道。
李治說道:“舅父,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說道:“皇上,此事需慎重處理,不可僅憑一麵之詞就定了王皇後的罪,還需更多的證據。但目前雙方都證據不足,實在難以定論。”
李治點點頭,說道:“朕也是這般想法,可如今這局麵,朕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長孫無忌說道:“皇上,不妨再深入調查,或許能找到真相。”
在這之後,李治又多次詢問相關人員,心中的懷疑始終無法消除。而王皇後和武媚娘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此事愈發尖銳,整個宮廷都被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之中。
“媚娘,你先莫要太過悲傷,此事朕自會徹查清楚。”李治輕輕地拍著武媚娘的肩膀,試圖安撫她的情緒。
武媚娘抬起紅腫的雙眼,緊緊抓住李治的衣袖,泣不成聲地說道:“皇上,臣妾所言句句屬實,定是王皇後嫉妒臣妾與公主,才下此毒手啊!”
李治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迴想起王皇後平日裏的種種表現,心中的那絲懷疑開始逐漸蔓延。
“媚娘,你且先歇息,朕會給你一個交代。”李治安撫好武媚娘後,獨自迴到了書房。
坐在書桌前,李治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他迴想起王皇後一直未能為他誕下子嗣,且在後宮中的地位也逐漸受到武媚娘的威脅,心中不禁猜測王皇後是否真有可能因為嫉妒而做出如此狠毒之事。
“王皇後向來端莊賢淑,會是她嗎?”李治在心中自問,但武媚娘那悲痛的模樣和堅定的指控又讓他無法輕易打消疑慮。
就在此時,隻見一個身材瘦弱、麵容白淨的太監緩緩地走了進來。此人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太監小李子。他一進門便瞧見坐在龍椅之上的李治眉頭緊鎖,滿臉盡是憂愁之色。於是,他輕手輕腳地走到李治跟前,然後彎下腰,畢恭畢敬且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皇上,奴才見您這般模樣,不知究竟是因何事發愁啊?”
李治聽聞此言,不禁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隨後抬起頭來看著小李子,語氣沉重地迴答道:“唉!近日武媚娘向朕指控說是王皇後害死了安定公主,朕對此事感到十分困惑不解呐。”
小李子聽後,心中不由地微微一驚,但臉上卻並未露出過多驚訝之色。他定了定神,緊接著說道:“皇上,此事確實非同小可呀,關乎後宮嬪妃以及皇室血脈,切不可輕易論斷。依奴才之見,還是需要慎重調查一番才好。”
李治聽完,讚同地點了點頭,並迴應道:“嗯,朕自然也明白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和複雜性。隻是那武媚娘哭得如此傷心欲絕,看上去又著實不像是在故意編造謊言欺騙朕。所以朕一時之間也是左右為難呐。”
小李子略微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再次開口對李治進言道:“皇上,既然如此,那咱們不妨先從當日王皇後去探望公主時的具體情況著手調查。詳細詢問一下當時在場伺候的那些宮女和太監們,看看能否從中尋得一些蛛絲馬跡或者有用的線索。這樣一來,也許就能讓真相慢慢浮出水麵了呢。”
李治覺得有理,立刻吩咐小李子去傳喚當日在公主房中的宮女太監。
沒過多久,隻見兩名宮女低著頭,腳步匆匆地被侍衛一路帶至書房門口。待侍衛通傳之後,她們才小心翼翼地邁著碎步走進書房。
此時,李治端坐在書桌前,臉色陰沉,目光銳利如劍,緊緊地盯著這兩名宮女。他語氣低沉且嚴肅地開口問道:“朕問你們,當日王皇後前去探望公主之時,究竟發生了何事?如實說來!若有半句假話,嚴懲不貸!”
其中一名宮女聽後,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她哆哆嗦嗦地迴答道:“迴……迴皇上,王皇後娘娘來的時候,公主正睡得香甜,奴婢和姐姐那會兒恰好要去給公主準備一些其他所需之物,便暫時離開了寢宮,所以並不知曉當時宮內發生了何事。”
話音剛落,另一名宮女連忙點頭附和道:“迴皇上,的確如此啊,奴婢們當時真的都不在宮中。”
李治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他繼續追問道:“那麽當你們返迴寢宮時,可曾察覺到任何異樣之處?”
兩名宮女對視一眼,然後齊齊搖頭,齊聲說道:“迴皇上,等奴婢們迴到寢宮時,就看到公主……公主已經……已經沒有了氣息。”說到最後,兩人的聲音越來越小,幾乎微不可聞。
李治聽完這番話,心中的疑團不僅沒有解開,反而變得愈發濃重起來。
“你們兩個狗奴才居然把公主一人丟至寢宮,這失職之罪,你們如何擔當?”李治憤恨說道:“來人,將這兩個賤婢拖下去各打五十大板以儆效尤。”
幾名侍衛得令,立即把兩名宮女拉至宮殿外,兩人嘴裏還一直喊著皇上饒命。
如今王皇後這邊既沒有在場的證人能夠證明她未曾對公主動手腳,而武媚娘那邊同樣也無法拿出確鑿無疑的證據來指明此事就是王皇後所為。
一時間,整個局麵陷入了僵局之中。
就在這時,王皇後得知李治正在調查此事,急匆匆地趕來。
“皇上,臣妾冤枉啊!臣妾絕沒有做過傷害公主之事。
臣妾當時隻是看了看公主,前後不過片刻。”王皇後一見到李治,便跪地哭訴。
李治看著王皇後,說道:“皇後,此事朕自會查明真相,朕聽見你當日和淑妃也正細細琢磨著說要謀害誰來著。
若你真的無辜,朕自不會冤枉你。”
王皇後哭著說道:“皇上,那隻不過是一時氣憤之言,臣妾在宮中一直恪守本分,怎會做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定是武媚娘誣陷臣妾。”
李治沉默不語,心中的天平左右搖擺。
過了幾日,調查依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李治心中越發煩躁。
“這到底是怎麽迴事?為何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李治在書房中來迴踱步。
這時,大臣長孫無忌前來求見。
“皇上,聽聞後宮之事,老臣特來進言。”長孫無忌說道。
李治說道:“舅父,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說道:“皇上,此事需慎重處理,不可僅憑一麵之詞就定了王皇後的罪,還需更多的證據。但目前雙方都證據不足,實在難以定論。”
李治點點頭,說道:“朕也是這般想法,可如今這局麵,朕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
長孫無忌說道:“皇上,不妨再深入調查,或許能找到真相。”
在這之後,李治又多次詢問相關人員,心中的懷疑始終無法消除。而王皇後和武媚娘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此事愈發尖銳,整個宮廷都被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