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宣平伯府秘聞
夫人當家:都別躺,給我起來卷! 作者:柿柿就試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說什麽?天閹?!”
肖雲馳想過很多種可能,卻實在沒想到真相這麽……荒唐。
天梁也是滿臉尷尬。
“是的,將軍,咱們的人找到了當年宣平伯府三少爺的乳娘之一。
她伺候三少爺的時間不長,據她說,當年她每次去給三少爺喂奶的時候,身邊都有夫人的人跟著看著,不許她們打開少爺的繈褓。
喂好奶之後她們就得離開,片刻也不許多留。
後來有一次,跟著的嬤嬤鬧肚子,實在忍不住離開了一小會,她好奇心重,就偷偷打開了少爺的繈褓,這才發現了這件事。”
肖雲馳忍不住感歎。
“還得是顏兒敏銳。
這位二皇子妃心思了得,居然能給鮑雨菲選中這麽一個夫君。
這跟毀了她一輩子有什麽區別!”
夏書顏對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她就知道鮑千凝不會放過鮑雨菲的。
不過她思考的重點已經不在這裏了。
“二皇子府,有點意思。
看來這位皇子妃和兩位小殿下關係不錯。”
“夫人,您說什麽?”
搖光沒反應過來。
夏書顏指了指天梁遞上來的情報。
“這種京都秘辛,宣平伯府瞞得滴水不漏,鮑千凝遠在西南,爹不疼、娘不在,她是如何知道的。”
搖光撓撓頭。
“夫人,雖然咱們覺得二皇子妃會報複鮑家的二小姐,但也沒有證據說這門親事就是二皇子妃決定的啊。
也可能是二皇子呢。”
夏書顏搖搖頭。
“他是皇子,這種為自己妻妹選夫婿的事他根本不屑於想,如果鮑左真是托付給他,他也多半是去信京都,讓慧妃娘娘來安排罷了。
如果是慧妃出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選中宣平伯府的。
宣平伯府的影響力是隱性的,並不是擺在麵兒上的對各位皇子奪嫡有多大助力,否則不會至今無人問津。
慧妃可選的人就太多了,而且會側重於自己控製範圍內的人家。
能選中宣平伯府的人,眼光比慧妃和二皇子都要長遠,且知道提出這個建議,就必然會被采納。
而鮑千凝能得到這個消息,自己的力量是必然不夠的。
所以我說,她已經與兩位小殿下結盟。
說是結盟也不準確,報團取暖罷了。”
天梁越想越覺得夫人說得有道理。
“這位二皇子妃……真是不得了。
按說她不是應該與兩位小殿下水火不容嗎?
這後娘和先頭夫人留下的孩子還能處成這樣?!
讓小殿下動用京都靖國公府的勢力幫她?”
肖將軍對這些後宅的恩怨情仇也弄不明白,隻能充滿求知欲地望向自己媳婦。
夏書顏用看小傻子的眼光看了一眼自己的夫君。
“不是,你們別想些親娘後娘的關係,看利益不就得了。
鮑千凝不給二皇子生孩子,以此來保證小皇孫在西南的安全。
小公主把自己手中的勢力借給她向鮑府複仇。”
這迴三個人都懂了。
果然,刨除複雜的關係,隻看利害得失,確實局勢內的各方關係瞬間明了。
西南的鮑夫人高調地為女兒籌備婚事,京都的宣平伯府也不遑多讓。
宣平伯夫人恨不能給京都權貴都送上帖子,讓他們來參加自己兒子和封疆大吏女兒的大婚。
她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成婚多年,小兒子的婚事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
這麽多年,不是沒有合適的人家上門來問,但是他們夫妻又哪裏敢應。
兒子的身體瞞不了人,一旦成親人家姑娘便知道自己上當了。
到時候真是親戚不成反成仇。
她也想過給兒子娶一個小門戶的,好拿捏,到時候再給他們過繼個孩子,也算圓滿。
但是沒想到她婆婆死活不同意,覺得尋常人家的姑娘配不上自家的門第。
小兒子遲遲不成婚,京都難免有些閑話傳出來。
宣平伯夫人隻能硬著頭皮說大師給批了命格,小兒子命中不宜早婚。
如今,這個難題可算是解決了。
西南節度使的女兒,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父親官位高,娘家距離遠。
隻要到時候拜過堂,生米煮成熟飯,也由不得她不應。
這是二皇子和宮裏的慧妃娘娘親自保的媒,說白了,他們府上和那姑娘的娘家,都是二皇子的人。
就算知道了自己女兒受了委屈,娘家也礙著貴人的麵子不敢鬧掰。
誰家的後宅都是順心日子呢?不過是各有各的熬法罷了。
宣平伯夫人越想越覺得是這個道理,喜氣洋洋地繼續指揮兩個兒媳忙活起來。
宣平伯府的高調是為自己多年被流言所擾出一口氣,不過看在四皇子眼裏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老二這就是在對我示威!
寧州的事平了,我不僅沒有撈到功勞,還被幾支守備軍追著咬!
肯定是老二在背後搞的鬼!
現在他更是了不得了,居然還把鮑左的女兒嫁到宣平伯府!”
兵部左侍郎自知理虧,隻能訕訕地看著四皇子發脾氣。
何老太師張了張嘴,到底還是沒有再說出讓他整飭兵部的話。
幾人就這麽聽著四皇子從二皇子罵到鮑左,再從鮑左罵到宣平伯,連死了許久的五皇子,都又被他拉出來罵了幾句。
等他終於罵累了,兵部左侍郎才趕緊上前,想要說幾句好聽的哄哄他。
“殿下,殿下息怒。
那二皇子再折騰,也是人在西南鞭長莫及。
如今您才是京都的主事人。”
四皇子氣唿唿地坐下。
“舅舅說得好聽,但我如今行事處處受掣肘,還不如老二在西南自在。”
兵部左侍郎的眼睛轉了轉。
“如今之計,隻有爭取讓殿下盡早封王。”
四皇子倒是想。
“封王?哪那麽容易。
本來我也想借著寧州之事讓朝臣們推一把的,結果你看看現在!”
“殿下,寧州之事,本也不是咱們計劃之內,有些紕漏在所難免。
但是如今,咱們眼前可就有一件可以好好謀劃之事。
隻要咱們把這件事做得漂亮,殿下封王就是水到渠成!”
“哦?舅舅說的何事?”
四皇子終於提起了興致。
“殿下,馬上可就是陛下的六十大壽了啊!
如今,隻有您能為陛下操持壽宴。
而且咱們也得好好準備準備給陛下的壽禮。
到時候陛下一高興,獎您孝思不匱、監國有功,可不是得給您封王嘛!
肖雲馳想過很多種可能,卻實在沒想到真相這麽……荒唐。
天梁也是滿臉尷尬。
“是的,將軍,咱們的人找到了當年宣平伯府三少爺的乳娘之一。
她伺候三少爺的時間不長,據她說,當年她每次去給三少爺喂奶的時候,身邊都有夫人的人跟著看著,不許她們打開少爺的繈褓。
喂好奶之後她們就得離開,片刻也不許多留。
後來有一次,跟著的嬤嬤鬧肚子,實在忍不住離開了一小會,她好奇心重,就偷偷打開了少爺的繈褓,這才發現了這件事。”
肖雲馳忍不住感歎。
“還得是顏兒敏銳。
這位二皇子妃心思了得,居然能給鮑雨菲選中這麽一個夫君。
這跟毀了她一輩子有什麽區別!”
夏書顏對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她就知道鮑千凝不會放過鮑雨菲的。
不過她思考的重點已經不在這裏了。
“二皇子府,有點意思。
看來這位皇子妃和兩位小殿下關係不錯。”
“夫人,您說什麽?”
搖光沒反應過來。
夏書顏指了指天梁遞上來的情報。
“這種京都秘辛,宣平伯府瞞得滴水不漏,鮑千凝遠在西南,爹不疼、娘不在,她是如何知道的。”
搖光撓撓頭。
“夫人,雖然咱們覺得二皇子妃會報複鮑家的二小姐,但也沒有證據說這門親事就是二皇子妃決定的啊。
也可能是二皇子呢。”
夏書顏搖搖頭。
“他是皇子,這種為自己妻妹選夫婿的事他根本不屑於想,如果鮑左真是托付給他,他也多半是去信京都,讓慧妃娘娘來安排罷了。
如果是慧妃出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選中宣平伯府的。
宣平伯府的影響力是隱性的,並不是擺在麵兒上的對各位皇子奪嫡有多大助力,否則不會至今無人問津。
慧妃可選的人就太多了,而且會側重於自己控製範圍內的人家。
能選中宣平伯府的人,眼光比慧妃和二皇子都要長遠,且知道提出這個建議,就必然會被采納。
而鮑千凝能得到這個消息,自己的力量是必然不夠的。
所以我說,她已經與兩位小殿下結盟。
說是結盟也不準確,報團取暖罷了。”
天梁越想越覺得夫人說得有道理。
“這位二皇子妃……真是不得了。
按說她不是應該與兩位小殿下水火不容嗎?
這後娘和先頭夫人留下的孩子還能處成這樣?!
讓小殿下動用京都靖國公府的勢力幫她?”
肖將軍對這些後宅的恩怨情仇也弄不明白,隻能充滿求知欲地望向自己媳婦。
夏書顏用看小傻子的眼光看了一眼自己的夫君。
“不是,你們別想些親娘後娘的關係,看利益不就得了。
鮑千凝不給二皇子生孩子,以此來保證小皇孫在西南的安全。
小公主把自己手中的勢力借給她向鮑府複仇。”
這迴三個人都懂了。
果然,刨除複雜的關係,隻看利害得失,確實局勢內的各方關係瞬間明了。
西南的鮑夫人高調地為女兒籌備婚事,京都的宣平伯府也不遑多讓。
宣平伯夫人恨不能給京都權貴都送上帖子,讓他們來參加自己兒子和封疆大吏女兒的大婚。
她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成婚多年,小兒子的婚事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
這麽多年,不是沒有合適的人家上門來問,但是他們夫妻又哪裏敢應。
兒子的身體瞞不了人,一旦成親人家姑娘便知道自己上當了。
到時候真是親戚不成反成仇。
她也想過給兒子娶一個小門戶的,好拿捏,到時候再給他們過繼個孩子,也算圓滿。
但是沒想到她婆婆死活不同意,覺得尋常人家的姑娘配不上自家的門第。
小兒子遲遲不成婚,京都難免有些閑話傳出來。
宣平伯夫人隻能硬著頭皮說大師給批了命格,小兒子命中不宜早婚。
如今,這個難題可算是解決了。
西南節度使的女兒,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父親官位高,娘家距離遠。
隻要到時候拜過堂,生米煮成熟飯,也由不得她不應。
這是二皇子和宮裏的慧妃娘娘親自保的媒,說白了,他們府上和那姑娘的娘家,都是二皇子的人。
就算知道了自己女兒受了委屈,娘家也礙著貴人的麵子不敢鬧掰。
誰家的後宅都是順心日子呢?不過是各有各的熬法罷了。
宣平伯夫人越想越覺得是這個道理,喜氣洋洋地繼續指揮兩個兒媳忙活起來。
宣平伯府的高調是為自己多年被流言所擾出一口氣,不過看在四皇子眼裏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老二這就是在對我示威!
寧州的事平了,我不僅沒有撈到功勞,還被幾支守備軍追著咬!
肯定是老二在背後搞的鬼!
現在他更是了不得了,居然還把鮑左的女兒嫁到宣平伯府!”
兵部左侍郎自知理虧,隻能訕訕地看著四皇子發脾氣。
何老太師張了張嘴,到底還是沒有再說出讓他整飭兵部的話。
幾人就這麽聽著四皇子從二皇子罵到鮑左,再從鮑左罵到宣平伯,連死了許久的五皇子,都又被他拉出來罵了幾句。
等他終於罵累了,兵部左侍郎才趕緊上前,想要說幾句好聽的哄哄他。
“殿下,殿下息怒。
那二皇子再折騰,也是人在西南鞭長莫及。
如今您才是京都的主事人。”
四皇子氣唿唿地坐下。
“舅舅說得好聽,但我如今行事處處受掣肘,還不如老二在西南自在。”
兵部左侍郎的眼睛轉了轉。
“如今之計,隻有爭取讓殿下盡早封王。”
四皇子倒是想。
“封王?哪那麽容易。
本來我也想借著寧州之事讓朝臣們推一把的,結果你看看現在!”
“殿下,寧州之事,本也不是咱們計劃之內,有些紕漏在所難免。
但是如今,咱們眼前可就有一件可以好好謀劃之事。
隻要咱們把這件事做得漂亮,殿下封王就是水到渠成!”
“哦?舅舅說的何事?”
四皇子終於提起了興致。
“殿下,馬上可就是陛下的六十大壽了啊!
如今,隻有您能為陛下操持壽宴。
而且咱們也得好好準備準備給陛下的壽禮。
到時候陛下一高興,獎您孝思不匱、監國有功,可不是得給您封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