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宣身形魁梧,體格健壯,猶如一座沉穩的山峰。他麵容冷峻,線條堅毅,那深邃的眼眸中,時刻閃爍著睿智而堅定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世間一切不公。


    自幼,裴宣便對律法展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日夜沉浸在律法典籍之中,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對刀筆之術鑽研得極為透徹。他筆下所書,皆為公正的裁決,如利刃般剖析世間曲直;腰間懸掛的雙劍,劍身修長,寒光閃爍,恰似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堅硬且銳利,隨時準備斬向不公。


    每日,裴宣端坐在府衙那略顯陳舊的案前,麵前堆積如山的案卷仿佛是他與不公戰鬥的戰場。他目光如炬,每一個字、每一個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對每一個案件都秉持著公正無私的態度,力求做出最公正的裁決。


    有一次,一位貧苦的農夫被當地富紳誣陷偷了他家的財物。富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重金買通了幾個市井無賴作為證人,企圖讓農夫含冤入獄,以霸占農夫那僅有的幾畝薄田。


    裴宣在審理此案時,敏銳地察覺到諸多疑點。證人的言辭閃爍,神情慌張,供詞也漏洞百出。


    裴宣目光犀利地盯著那幾個所謂的證人,嚴肅地問道:“你們說親眼看到這農夫偷東西,那是在何時何地?當時周圍可有其他人在場?你們之間又是什麽關係?”


    證人被裴宣那威嚴的目光嚇得渾身一顫,結結巴巴地迴答著,前言不搭後語,破綻愈發明顯。


    裴宣轉頭看向農夫,溫和地說:“你莫要害怕,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實說來,我定會還你公道。”


    農夫淚流滿麵,哭訴道:“裴孔目,我冤枉啊!我每日從早到晚都在自家農田裏勞作,就指望那幾畝地養活一家老小。我怎會去偷他家東西,這分明是他們故意陷害我啊!”


    裴宣微微點頭,說道:“我定會查個水落石出,不會讓你蒙受不白之冤。”


    此後的日子裏,裴宣不顧富紳暗中的威逼利誘,親自走訪調查。他穿梭於大街小巷,詢問鄰裏鄉親,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終於,他找到了真正的證人,證明了農夫的清白。


    原來,富紳覬覦農夫的田地已久,便想出了這等惡毒的計謀。


    農夫得知真相大白,感激涕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著說道:“裴孔目,您真是青天大老爺,若不是您,我這一家老小可就完了!我做牛做馬也報答不了您的恩情啊!”


    裴宣趕忙將農夫扶起,嚴肅而又溫和地說:“律法麵前,人人平等,維護公正是我身為孔目的職責所在。你無需如此,以後安心過日子便是。”


    然而,裴宣的正直卻如同芒刺,深深刺痛了那些貪官汙吏的利益。這些平日裏慣於徇私枉法、魚肉百姓的人,視裴宣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在知府麵前極盡讒言,添油加醋地編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誣陷裴宣收受賄賂、草菅人命。


    一個滿臉諂媚的貪官對知府說道:“大人,您可不知道,這裴宣表麵上一副公正無私的樣子,背地裏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他經常私自收受犯人的錢財,隨意篡改案件結果,全然不把您和朝廷的律法放在眼裏。再這樣下去,這京兆府的風氣可就全被他敗壞了呀!”


    知府平日裏就與這些貪官相互勾結,貪圖錢財,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未加詳查,便勃然大怒,下令將裴宣打入大牢。


    不久後,一紙刺配沙門島的判決下達。裴宣被關押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裏,心中滿是悲憤。他望著那狹小窗戶透進來的一絲微光,心中呐喊著對這世道不公的抗議。但他並未屈服,那堅定的眼神仿佛在訴說著他對正義的執著,即便身處絕境,也絕不放棄。


    帶著沉重的枷鎖,裴宣踏上了前往沙門島的路途。一路上,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卻照不亮他心中的陰霾。押送他的官兵對他態度惡劣,時不時地對他拳打腳踢,還冷嘲熱諷:“哼,你不是挺能的嗎?現在還不是落得這個下場!”裴宣默默忍受著,一言不發,心中的信念愈發堅定。


    當行至飲馬川時,局勢陡然變化。鄧飛、孟康二人聽聞裴宣蒙冤,欽佩其為人,早早在此等候救援。


    隻見鄧飛手持鐵鏈,眼神中透著果敢與仗義,孟康則身強力壯,滿臉堅毅,二人帶領著一群嘍囉,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押送裴宣的官兵。


    鄧飛大聲喊道:“你們這些狗官,放開裴孔目!”


    官兵們見狀,立刻警惕起來,拔刀相向:“你們是什麽人?竟敢劫囚,不想活了嗎?”


    鄧飛冷笑道:“我們是來救裴孔目的正義之士!像他這樣的好人,怎能被你們這些貪官汙吏陷害!”雙方隨即展開一場激烈拚鬥。


    鄧飛揮舞著鐵鏈,鐵鏈在空中唿唿作響,所到之處,官兵紛紛躲避;孟康則手持大刀,勇猛無比,與官兵近身搏鬥。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成功擊退了官兵,救下了裴宣。


    裴宣看著眼前兩位為他出生入死的好漢,心中感慨萬千,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


    鄧飛笑著走上前,拍了拍裴宣的肩膀說:“裴孔目,久聞你剛正不阿,在京兆府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今日救你,也算為世間留一份正義。這世道如此黑暗,正需要你這樣的人來主持公道。”


    孟康也在一旁點頭,憨厚地笑道:“是啊,裴孔目,你在京兆府的事跡我們早有耳聞,大家都對你敬佩不已。所以我們決定救你,往後咱們一起,在這飲馬川也能幹出一番正義之事。”


    裴宣感激涕零,抱拳說道:“二位的救命之恩,裴某沒齒難忘。隻是連累二位為我冒險,實在過意不去。若有需要,裴某願為二位赴湯蹈火!”


    鄧飛擺擺手,豪爽地說:“說什麽連累,咱們意氣相投,這都是應該的。以後咱們就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孟康接著說:“裴孔目,你年紀最長,又智謀雙全,就由你來當我們的寨主,帶領大家一起劫富濟貧,對抗這無道的世道。”


    裴宣心中一熱,當下決定暫留飲馬川,與他們一同開啟新的征程。


    在飲馬川,裴宣將自己的智慧與謀略融入到山寨的管理中。他製定了一係列嚴格且合理的規矩,約束手下人的行為,確保劫富濟貧的行動公正有序。山寨在他的帶領下,名聲漸漸傳開,成為附近百姓心中的依靠。


    有一次,山寨劫獲了一批貪官搜刮來的財物。裴宣召集眾人,神色莊重地說道:“這些財物皆是貪官剝削百姓所得,沾滿了百姓的血汗。我們應將其分發給附近的窮苦百姓,讓他們能過上好日子。大家覺得如何?”


    眾人紛紛響應:“裴寨主說得對,就該如此!我們劫富濟貧,就是要讓百姓受益。”


    裴宣還親自帶領手下,將財物送到百姓家中。百姓們對裴宣感恩戴德,稱讚他是活菩薩。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拉著裴宣的手,滿是皺紋的臉上流下淚水,聲音顫抖地說:“裴寨主,您真是好人啊,要不是您,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活下去了。您的大恩大德,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


    裴宣安慰道:“大娘,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受苦了,以後有我們在,不會再讓那些貪官欺負你們。”


    一日,裴宣正在山寨中與鄧飛、孟康商議事務,手下嘍囉匆匆來報,說有兩位客商模樣的人在山下徘徊,形跡可疑。


    裴宣眉頭一皺,說道:“走,去看看。”三人帶著幾個嘍囉下了山,隻見戴宗和楊林二人,雖身著客商服飾,但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英氣,眼神中更是閃爍著不凡的光芒。


    裴宣上前警惕地問道:“你們二人是何人?為何在此徘徊?如實說來,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戴宗笑著拱手,表明身份,並講述了梁山的情況。戴宗說道:“裴寨主,我們是梁山好漢戴宗和楊林。如今梁山廣納賢才,好漢們齊聚一堂,高舉替天行道的大旗,為天下百姓謀福祉。我們聽聞裴寨主為人剛正,在這一帶聲名遠揚,特來相邀,共圖大業。”


    裴宣聽後,心中一動,他覺得梁山或許是實現自己抱負的地方,能與眾多誌同道合的兄弟一起,真正為天下百姓做一番大事。


    裴宣沉思片刻,目光敏銳地問道:“戴宗兄弟,這梁山替天行道,具體是如何做的?又如何能保證兄弟們的正義之舉不會被朝廷視為叛逆?招安之事,你們又是怎麽打算的?”


    戴宗詳細地介紹了梁山的宗旨和諸多義舉,包括劫富濟貧、對抗貪官汙吏、保護百姓等,還闡述了對招安的看法:“若能招安,梁山好漢願為朝廷效力,保境安民,為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幸福貢獻力量;即便不能招安,我們也會堅守正義,與這世道的不公抗爭到底,絕不向黑暗勢力低頭。”


    裴宣又問了一些關於梁山內部管理、兄弟相處等方麵的問題,戴宗都一一耐心解答。


    裴宣與鄧飛、孟康交換了一下眼神,經過一番商議後,他們決定舍棄飲馬川山寨,投奔梁山。


    裴宣等人來到梁山後,晁蓋、宋江親自率領眾兄弟迎接。宋江笑容滿麵,熱情地說:“久聞裴孔目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梁山之幸。我梁山正需要像裴孔目這樣剛正不阿、智謀過人的人才,一同成就大業,替天行道。”


    晁蓋也豪爽地笑道:“是啊,裴孔目,往後咱們就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攜手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正義的天地!”


    隨後,晁蓋、宋江讓裴宣掌管軍政司,負責賞功罰罪。裴宣深知此任重大,他神情莊重地說道:“承蒙二位哥哥信任,裴某定不負所托,在梁山將公正貫徹到底,讓兄弟們的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迴報,違反軍紀者也絕不姑息。”


    祝家莊之戰後,為壯大梁山勢力,裴宣假扮鄆州孔目,與蕭讓、金大堅等人密切配合,謀劃將李應、杜興騙上梁山。


    裴宣換上官服,手持精心偽造的公文,神情嚴肅,宛如真的孔目。在與李應、杜興接觸時,他憑借對律法文書的熟悉,巧妙地模仿官員口吻,言辭懇切地說道:“李莊主、杜主管,如今局勢變化,天下大亂,梁山招安在即,朝廷有意招攬各位豪傑,共保太平。這是朝廷的公文,還請二位仔細查看。以二位的才能,若能加入梁山,日後必能在朝廷謀得一官半職,光宗耀祖,也能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


    李應和杜興看著公文,又聽裴宣說得有理有據,心中不免動搖。


    杜興小聲對李應說:“莊主,如今這世道,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朝廷腐敗不堪,我們在這獨善其身也並非長久之計。或許梁山真能有一番作為,我們跟著他們,說不定能有個好前程,還能實現心中的抱負。”


    李應沉思片刻,目光審視著裴宣,問道:“裴孔目,若我等隨你上梁山,朝廷真能容得下我們?萬一以後反悔,我們豈不是陷入絕境?而且,梁山好漢眾多,我等上去後能否被接納?”


    裴宣堅定地看著李應,說道:“李莊主放心,梁山好漢皆是忠義之士,對兄弟更是肝膽相照。隻要二位真心入夥,梁山兄弟定會接納。至於朝廷,如今也希望借助梁山的力量穩定局勢,招安誠意十足。況且,我們在梁山,可繼續行正義之事,為百姓謀福,何樂而不為?還望二位莫要錯過這個機會。”


    最終,裴宣與蕭讓等人成功將李應、杜興騙上梁山,為梁山增添了新的力量。


    此後,在梁山攻打青州、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等戰役中,裴宣充分發揮自己的智謀和組織能力。每次戰前,他都會深入研究敵軍的兵力部署、地形地貌、將領特點等情況,根據各位頭領的專長和性格,合理分派任務,點撥軍兵。


    攻打青州時,裴宣找到花榮,說道:“花將軍,你箭術高超,百步穿楊,江湖聞名。此次作戰,敵軍必定對你有所防備。你可在陣前佯裝示弱,引敵軍追擊,然後在合適時機,憑借你的神箭,出其不意地攻擊敵軍將領,打亂他們的陣腳,為我軍進攻創造機會。”


    花榮自信地笑道:“裴孔目放心,我定不辱使命。隻要敵軍進入射程,我定讓他們見識一下我的箭法,叫他們有來無迴!”


    裴宣又找到魯智深,說:“魯提轄,你力大無窮,勇猛無比,且性格豪爽,不畏強敵。可率步兵從側翼迂迴,待花將軍打亂敵軍陣腳後,你便率領兄弟們如猛虎下山般衝擊敵軍中軍,打開缺口,為後續進攻撕開防線。”


    魯智深哈哈一笑,揮舞著手中的禪杖,大聲說道:“裴孔目,這等事正合我意,俺老魯定會衝在最前麵,殺他個片甲不留!讓敵軍知道俺的厲害!”


    在裴宣的精心安排下,梁山軍在戰鬥中配合默契,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接連取得勝利。


    梁山好漢大聚義時,裴宣憑借自己的能力和貢獻,排名第四十七位,星號地正星,成為掌管監造諸事的十六員頭領之一,繼續負責定功賞罰軍政司。


    有一次,一位頭領在戰鬥中擅自行動,雖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卻打亂了整個作戰計劃,還導致部分兄弟陷入危險。


    裴宣得知後,立刻將這位頭領叫來,神情嚴肅地說:“你可知自己違反了軍紀?”


    頭領麵露愧色,但仍辯解道:“裴孔目,我也是為了能多殺幾個敵人,為兄弟們多立點功,看到敵軍防守出現破綻,一時心急,就衝了上去。”


    裴宣搖搖頭,語重心長地說:“軍法如山,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你擅自行動,此次從輕處罰,罰俸三月,下次不可再犯。”那位頭領心服口服,認罰而去。


    後來,朝廷再次提及招安之事。裴宣參與梁山眾頭領的商討會議。會上眾說紛紜,有人堅決反對,擔心朝廷心懷叵測;有人則認為招安可為兄弟們謀個正經出身。


    裴宣站起發言:“朝廷招安,有利有弊。然我們梁山一直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若能通過招安,從內部改變朝廷腐朽之風,於百姓也是件大好事。但需謹慎應對,爭取足夠的權益保障兄弟們的安全與未來。”


    宋江點頭稱是,最終梁山接受招安。裴宣隨大軍征戰四方,始終秉持公正原則,評判軍功獎懲之事,他的名字也隨著梁山好漢的英勇事跡流傳後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傳精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有錢我有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有錢我有顏並收藏水滸傳精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