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瑞出生之時,據說天空中出現奇異天象,有紫雲籠罩著他家的屋頂,鄰裏們皆稱此子定非凡人。
樊瑞自小就對世間的道法秘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那時候,道教盛行,諸多道觀林立,不少方士雲遊四方,傳播道法教義。樊瑞常跟著那些路過的道士,聽他們講述著仙神鬼怪之事,心中對那能唿風喚雨、移山倒海的神奇道法越發向往。
他的父母見他如此癡迷,想著或許這也是一條出路,便四處打聽,尋得一位隱居在深山的高道。
這位高道見樊瑞骨骼清奇,且心性堅毅,又對道法有著旁人難及的熱忱,便決定收他為徒。從此,樊瑞便跟著師父在那深山道觀之中,日夜研習道法。
那道觀的日子清苦又枯燥,每日晨曦微露,樊瑞便起身誦讀道經,白日裏跟著師父學習各種符咒、陣法,夜晚還要在月下打坐冥想,感悟天地靈氣。
寒來暑往,數年間,樊瑞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道法初成的青年。
然而,時局越發混亂,道觀也時常受到外界的侵擾,物資匱乏,難以為繼。
師父看著樊瑞,語重心長地說:“徒兒,如今這世道,道觀已非你久留之地,你習得這身本事,當去外麵的世界闖蕩一番,隻是切不可用道法為惡,要心懷正道啊。”
樊瑞拜別師父,心中滿是不舍,但也知曉師父所言有理。他一路遊曆,聽聞徐州沛縣的芒碭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且附近常有山賊占山為王,官府也難以圍剿,便起了心思,想著自己何不在此落草,也好憑借本領做一番大事,護得一方安寧。
樊瑞來到芒碭山,起初山上的山賊們見他孤身一人,還想著欺負他,搶奪他的財物。
樊瑞隻是冷笑一聲,口中念念有詞,瞬間狂風大作,沙石亂飛,那些山賊嚇得紛紛跪地求饒。
就這樣,樊瑞憑借著自身的本領和那股子豪邁不羈的氣勢,很快便在芒碭山站穩了腳跟,還結識了八臂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這兩位本領高強、同樣豪爽的好漢。
一日,樊瑞站在芒碭山的山頂,望著山下的官道,迴想起一路上所見百姓受貪官汙吏、山賊土匪欺淩的慘狀,心中憤慨不已,對項充和李袞說道:“二位兄弟,如今天下大亂,百姓受苦,那些當官的隻知搜刮民脂民膏,卻不管百姓死活。咱在這芒碭山,可不能隻當個小嘍囉般的山賊,咱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來,那梁山如今風頭正盛,我聽聞後心裏可不服氣,咱不妨揚言要去吞並他們,也好讓天下人知道咱芒碭山的厲害,同時也讓那些惡人不敢輕易欺負百姓!”
項充哈哈一笑,揮舞著手中的標槍說道:“大哥說得對,咱怕他作甚,有大哥您這一身神法,還有我這標槍和李袞兄弟的飛刀,定能闖出個大名堂來。咱這也是為了給那些受苦的百姓出口氣呀。不過,大哥,咱這要去和梁山叫板,是不是得好好謀劃謀劃呀,畢竟梁山那也是人才濟濟呢。”
李袞也點頭應和道:“就是,咱就先拿梁山開刀,讓他們瞧瞧咱們的厲害!不過梁山能有如今的聲勢,想來也不是好對付的,咱們可得小心謀劃一番。大哥,你打算咋個打法呀?”
樊瑞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嗯,咱們先派人去探探梁山的虛實,看看他們平日裏的布防、出兵情況啥的,再做定奪。咱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啊,等摸清楚了,咱再找機會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
且說梁山這邊,聽聞芒碭山的樊瑞等人如此張狂,史進當下就坐不住了,主動向宋江請命,要率朱武、陳達、楊春下山去征討芒碭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史進帶著眾人來到芒碭山下,望著那高聳的山峰,史進高聲喊道:“那山上的樊瑞聽著,你們張狂得沒邊了,今日我史進便來會會你,識相的就趕緊下山投降,不然定叫你們好看!我梁山替天行道,豈容你們在此胡作非為!”
樊瑞在山上聽了,卻隻是冷笑一聲,對項充和李袞說:“哼,這梁山的人倒先找上門來了,還說什麽替天行道,咱倒要看看他們有幾分本事。兄弟,你們先下去會會他們,讓他們知道咱可不是好惹的。不過,切莫傷了他們性命,先探探虛實再說。”
項充和李袞得令,提著兵器就衝下山去。那史進等人本以為能輕鬆取勝,卻沒料到項充、李袞武藝高強,配合默契,一番交戰下來,梁山眾人被殺得大敗,史進隻得帶著殘兵敗將灰溜溜地迴了梁山。
宋江得知後,眉頭緊皺,深知這芒碭山的樊瑞等人不可小覷。他召集眾兄弟商議對策,公孫勝站出來說道:“哥哥,那樊瑞聽聞會些妖法,不可強攻,我願隨哥哥前去,擺下八陣圖,再輔以五雷天心正法,定能降伏他們。”
宋江點頭同意,當下便率公孫勝等人前來剿捕。公孫勝心中有數,到了芒碭山附近,便擺下八陣圖,又輔以五雷天心正法,準備好好會會樊瑞。
樊瑞在山上看到梁山軍擺下陣勢,卻也沒太放在心上,心想自己有神法在身,怕他作甚。
他對項充、李袞說道:“兄弟,你們去攻那陣,我在外作法協助你們,定能破了他們這勞什子陣。這梁山號稱替天行道,今日我便要看看他們的道法是不是真有那麽厲害。”
項充皺著眉頭,有些擔憂地說:“大哥,那梁山擺的陣看著挺玄乎的呀,咱能行嗎?萬一被困住可咋整啊?”
李袞也附和道:“是啊,大哥,我心裏也有點沒底呢,要不咱再觀察觀察?”
樊瑞拍了拍他倆的肩膀,自信滿滿地說:“別怕,有我在呢,我這法術也不是吃素的,你們隻管衝進去,要是有啥不對勁,我馬上施展法術來幫你們,肯定能破陣的,放心去吧。”
項充、李袞領命,衝入陣中,可那八陣圖變化無窮,二人很快就迷失了方向,被困在陣內。
樊瑞在外施展妖法,卻發現根本奈何不了這有五雷天心正法加持的陣勢,一時間,局勢大亂。
項充在陣裏大喊:“大哥,這陣太厲害了,我們出不去了呀,你快想想辦法啊!”
李袞也焦急地喊道:“是啊,大哥,我們被困住了,這可咋辦啊?”
樊瑞心裏也著急起來,一邊繼續施法,一邊喊道:“二位兄弟,別急,我再加大法力試試,你們先找找陣眼啥的,看能不能破陣而出啊!”
可最終,項充、李袞不敵被擒,梁山眾人趁勢而上。
項充、李袞被帶到宋江麵前,宋江並未為難他們,反而好言相勸,稱讚二人武藝高強,若能歸順梁山,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宋江說道:“二位兄弟,我梁山眾人皆是因世道不公,被逼落草,所為不過是替天行道,護佑百姓。你們今日雖與我等交戰,但我看得出你們也是豪傑之士,若願歸順,咱們往後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共創一番大業,如何?”
項充看著宋江,猶豫了一下,說道:“宋公明哥哥,您這話倒是讓我們挺感動的,隻是我們大哥樊瑞還在山上呢,我們得先迴去問問他的意思啊。”
李袞也在一旁點頭稱是:“是啊,哥哥,我們得和大哥商量商量,畢竟我們兄弟一向同進同退的。”
宋江笑道:“那是自然,我也希望樊瑞兄弟能一同來梁山,大家一起為百姓謀福祉,你們迴去好好勸勸他,我宋江在此靜候佳音啊。”
二人被宋江的義氣所打動,當下便決定投降梁山,還主動提出要迴山勸降樊瑞。
項充迴到山上,見到樊瑞,趕忙說道:“大哥,那宋江為人義氣深重,是個難得的好頭領,咱們在這芒碭山終究難成大氣候,不如隨我一同下山投降梁山吧,梁山眾兄弟也都是豪爽仗義之人呀。而且,那公孫勝的道法高深,咱跟著他們,說不定還能學到更多本事呢。大哥,您就聽我一迴吧。”
李袞也在一旁勸道:“是啊,大哥,咱這次算是見識到梁山的厲害了,而且他們的行事作風確實是為了百姓著想。咱跟著他們,也算是走上正道了,總比在這山裏當山賊強呀。您看那宋江哥哥,對我們可客氣了,一點都沒為難我們呢。”
樊瑞皺著眉頭,在山洞裏來迴踱步,思索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事兒嘛,我還得再想想啊,咱們在這芒碭山自由自在的,去了梁山,還得聽人差遣,我怕不習慣呀。”
項充著急地說:“大哥,可梁山那是幹大事的地方啊,咱在這兒雖說自在,但也隻是小打小鬧,哪有跟著梁山一起替天行道來得威風,來得有意義呢?您就別猶豫了呀。”
李袞也勸道:“是啊,大哥,咱去了梁山,還能結交更多英雄豪傑呢,往後的日子肯定更精彩啊。您就答應了吧。”
樊瑞又想了想,歎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既然你們都這麽說,那我就信你們一迴,下山去看看,要是那梁山真如你們所說,我便留下來,一起幹一番大事也好。”
宋江見樊瑞前來投降,大喜過望,親自上前迎接,笑著說道:“樊瑞兄弟,久聞大名啊,今日你能來梁山,那可是我梁山的一大幸事,往後咱們兄弟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替天行道!我梁山正缺你這般道法高強的兄弟呢。”
樊瑞抱拳行禮道:“宋公明哥哥如此義氣,我樊瑞佩服,願聽哥哥差遣,隻是我對道法癡迷,還望哥哥能讓我跟著公孫先生多學學本事。這世道混亂,我也想憑借這身道法,多為百姓做些事。”
公孫勝在一旁笑道:“樊瑞兄弟既有此心,那我便收你為徒,將這五雷天心正法傳授於你,你可得用心學啊。如今這天下,正需要咱們用道法正道去匡扶呢。”
樊瑞趕忙拜謝道:“多謝師父,弟子定當用心鑽研,不負師父期望。”
梁山大聚義時,樊瑞憑借自身本領,排第六十一位,上應地然星,擔任步軍將校。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安排樊瑞與雷橫一同把守山前第一關。
一日,樊瑞和雷橫在關前巡視,雷橫看著山下往來的行人,感慨地說:“樊瑞兄弟,如今這世道,雖有咱梁山在,可還是不太平啊。咱這守關的責任可重大呀,不過有你在,我心裏踏實多了,你那一身本事,要是有外敵來犯,定能讓他們有來無迴。隻盼著這天下能早日太平,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啊。”
樊瑞迴道:“雷橫兄弟說得對,咱都是為梁山效力,自然得盡心盡力,可不能出了差錯。這朝廷昏聵,才讓百姓受苦,咱梁山替天行道,就是要給百姓撐起一片天來。哎,也不知道這亂世啥時候是個頭啊。”
雷橫歎口氣說:“誰說不是呢,咱能做的也就是守好這關,護好梁山和周邊的百姓了。對了,兄弟,你那五雷天心正法練得咋樣了呀?”
樊瑞笑了笑說:“一直在練著呢,師父教得用心,我也學得刻苦,感覺又精進了不少,真要是有啥情況,肯定能派上用場的。”
智取大名府時,正值那大名府知府梁中書搜刮民財,準備給蔡京祝壽,搞得大名府百姓怨聲載道。梁山眾人決定出手,樊瑞作為第八路頭領,與項充、李袞一同奉命在北京南門外圍堵梁中書。
他們提前埋伏在城外的樹林中,樊瑞壓低聲音對二人說:“二位兄弟,這梁中書平日裏魚肉百姓,今日便是他的報應到了。一會兒等那梁中書出現,咱可不能放走了他,按計劃行事,定要把他困在這兒,也好讓百姓們出出心頭這口惡氣。”
項充握緊標槍,恨恨地說:“大哥,早就看這梁中書不順眼了,今天非得把他拿下不可,讓他知道咱梁山好漢可不是好惹的,也為那些受苦的百姓討個公道。”
李袞也低聲應道:“就是,咱這次可不能讓他跑了,大哥你指揮,我們聽你的。”
不多時,梁中書的隊伍出現了,樊瑞眼睛一亮,小聲說:“來了,兄弟們,準備動手!”
三人看準時機,率領手下眾人殺出,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把梁中書嚇得不輕,慌慌張張地四處逃竄,好在被他們圍堵得死死的。
百姓們聽聞梁山好漢來懲治梁中書,紛紛拍手稱快,在城中奔走相告,都說梁山是真的在替天行道。
有個百姓跑到樊瑞他們跟前,激動地說:“好漢們,你們可真是大好人啊,這梁中書把我們害得好苦,這下可算有人收拾他了,多謝你們啊!”
樊瑞笑著說:“老鄉,不用謝,我們梁山就是看不慣這些貪官汙吏欺負百姓,這都是我們該做的,你們往後要是再受欺負,就找我們梁山!”
夜打曾頭市時,曾頭市與梁山結下仇怨,屢屢挑釁。樊瑞又領了個特殊任務,要隨時遷、李逵到曾頭市作人質,樊瑞心裏雖有些忐忑,但還是拍著胸脯對宋江說:“哥哥放心,我定護好他們二人,再尋機與大軍裏應外合,拿下曾頭市。咱梁山的兄弟不能白受這氣,定要讓曾頭市的人付出代價。”
到了曾頭市,曾家的人對他們虎視眈眈,樊瑞悄悄對時遷和李逵說:“二位兄弟,咱先穩住他們,別輕舉妄動,等大軍一到,就是咱們動手的時候了。這曾頭市的人狡猾得很,咱們可得小心著點兒,可不能中了他們的圈套啊。”
時遷小聲迴應道:“樊瑞兄弟,全靠你了呀,咱可得小心著點兒,這曾頭市的人可狡猾著呢。我這心裏也直打鼓,不過有你在,我踏實多了。”
李逵卻滿不在乎地說:“哼,怕啥,他們要是敢動咱一根汗毛,我這板斧可就不認人了,大不了跟他們拚了唄!”
樊瑞趕忙勸道:“李大哥,咱可不能衝動啊,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得按計劃來,不然不僅咱們有危險,還會壞了大軍的事兒呢。”
好在後來梁山大軍及時趕到,樊瑞等人裏應外合,與兄弟們一起,成功拿下了曾頭市,為梁山出了一口惡氣,也讓周邊的勢力不敢再輕易與梁山為敵。
梁山受招安後,樊瑞隨宋江南征北戰,開啟了一段更為波瀾壯闊的征戰歲月,而這期間,天下的局勢依舊動蕩,各方勢力此消彼長,百姓依舊在戰亂中艱難求生。
征討遼國時,遼國屢屢侵犯大宋邊境,燒殺搶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樊瑞跟著宋江到霸州詐降,那過程可是驚險萬分。樊瑞心裏雖緊張,但麵上還是故作鎮定,與遼國的將領周旋著。
遼國將領看著樊瑞,懷疑地說:“你們宋軍真有誠意投降?我可不信你們這些漢人,別是耍什麽花樣吧?”
樊瑞笑著說:“將軍多慮了,我等實在是厭倦了那連年的征戰,想尋個安穩地方過日子,這才來投靠貴軍啊,您要是不信,我們可以先表表忠心嘛。”
遼國將領哼了一聲說:“哼,最好是這樣,要是讓我發現你們有什麽不軌企圖,可別怪我不客氣了!”
樊瑞趕忙賠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我們絕不敢有二心啊。”
事後,樊瑞與李逵、鮑旭、項充、李袞一同率領五百牌手,推著二十四部雷車朝著遼軍中軍衝去。
樊瑞口中念念有詞,施展五雷天心正法,一時間風雲變色,那雷車在他的法咒加持下,威力大增,徑直衝入遼軍中軍,協助宋軍攻破了太乙混天象陣,遼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梁山軍大獲全勝。
李逵興奮地拍著樊瑞的肩膀說:“樊瑞兄弟,你這法術太厲害了,要不是你,咱哪能這麽容易攻破這勞什子陣啊,哈哈!這下可讓那些遼軍知道咱大宋的厲害了,也算是為邊境的百姓報仇了。”
樊瑞笑道:“李大哥過獎了,都是兄弟們一起拚殺的功勞,咱往後還得繼續齊心協力才是。這遼軍肆虐邊境太久了,今日這一戰,也算是讓百姓能暫時過上安穩日子了。”
李逵咧著嘴大笑道:“那可不,咱梁山兄弟出馬,哪有辦不成的事兒!不過這仗打完了,可得好好休整休整,這一路征戰下來,可把俺累壞了。”
樊瑞點頭應道:“李大哥說得是,隻是這天下未平,怕是沒多少能歇著的時日呀。咱還得繼續為百姓謀太平呢。”
征討田虎時,田虎在河北一帶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其治下百姓賦稅繁重,苦不堪言。
樊瑞先是隨孫立、朱仝鎮守壺關,日子過得倒也安穩,可他心中一直牽掛著壺關之外受苦的百姓,時常想著如何能早日破敵,還百姓安寧。
一日,樊瑞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對孫立說道:“孫大哥,咱在這壺關守著,雖暫無戰事,可城外那些百姓還在田虎的壓迫下熬日子呢,咱得想辦法主動出擊才是呀,不能光等著上頭的命令呀。”
孫立皺著眉頭道:“兄弟,我也心急,隻是咱得顧全大局,貿然行動怕壞了整體的部署啊。不過你說得也在理,咱可以先派人去打探打探周邊的情況,看看有沒有機會尋得田虎的破綻。”
沒過多久,樊瑞就被征調到昭德城,要與北軍國師喬道清鬥法。這喬道清在當地也是聲名遠揚,道法高深,百姓們對其又懼又怕,傳言他能唿風喚雨,撒豆成兵。
臨出發前,樊瑞去找公孫勝,麵露擔憂地說:“師父,那喬道清的厲害我也有所耳聞,此次前去與他鬥法,我心裏著實沒底呀,您可得多給我指點指點啊。”
公孫勝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徒兒,道法之鬥,講究的是心境與根基,你莫要慌,那喬道清雖厲害,可你也不差,你隻需穩住心神,依著我教你的五雷天心正法去應對,若遇困境,為師定會前去助你。”
樊瑞心裏明白,這喬道清也是道法高深之人,此戰兇多吉少,但他也沒有退縮之意。
來到陣前,喬道清看著樊瑞,輕蔑地說:“你這小小毛賊,也敢來與我鬥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我受田虎之命,定要將你們梁山賊寇一網打盡,也好讓天下知道我喬道清的厲害。”
樊瑞冷哼一聲,迴道:“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你助紂為虐,為田虎那等殘害百姓的人賣命,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收了你這妖道!看招!”說罷,便施展五雷天心正法與之對抗,可那喬道清的法術確實厲害,幾個迴合下來,樊瑞漸漸不敵,但他依舊咬牙堅持,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
項充在一旁焦急地喊道:“大哥,不行咱先撤吧,這喬道清太厲害了呀!”
樊瑞咬著牙喊道:“不行,今日若退了,那百姓還得受苦,我就是拚了這條命,也要拖住他,等公孫先生來!”
喬道清見狀,張狂大笑道:“哈哈,就你這點能耐,還想與我鬥,趁早投降,我或許還能饒你一命呢!”
樊瑞怒目圓睜,罵道:“你這妖道,休得張狂,我梁山好漢從不怕死!”
就在樊瑞快要支撐不住時,公孫勝終於趕到,施展更為高深的道法,最終降服了喬道清。
樊瑞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對公孫勝說:“師父,這次多虧了您及時趕到,不然我可就撐不住了呀。這喬道清著實厲害,若不是想著要解救那些受苦的百姓,我怕是早就敗下陣來了。”
公孫勝安慰道:“你已盡力,麵對如此強敵,能堅持住便已不易,往後還得多加修煉才是。如今收了這喬道清,田虎那邊的勢力便弱了幾分,咱們離還百姓安寧又近了一步啊。”
而後,樊瑞又隨公孫勝兵圍百穀嶺,憑借著學到的本事,一同降服了不少敵軍,為征討田虎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地百姓得知田虎的勢力被削弱,紛紛感恩戴德。
有老者拉著樊瑞的手,老淚縱橫地說:“好漢啊,多虧了你們梁山好漢啊,我們這些老家夥原本以為這輩子都要在田虎的欺壓下過活了,是你們給了我們希望啊。”
樊瑞趕忙扶住老者,說道:“老人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就是拚了命也值得呀。”
征討王慶時,王慶在淮西一帶起兵造反,但其為人殘暴,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樊瑞與魯智深、武鬆、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那山路崎嶇難行,眾人一路披荊斬棘,不少兄弟都受了傷,但卻毫無怨言,一心隻想奪取紀山山寨,好打擊王慶的勢力,讓百姓能喘口氣。
在爬山途中,魯智深看著前麵陡峭的山路,大聲說道:“兄弟們,這山路雖難走,可比起那些百姓受的苦,咱這又算得了啥!大家加把勁,早點把那紀山山寨拿下,也好讓王慶那廝知道咱的厲害!”
樊瑞也喊道:“魯大哥說得對,咱這可都是為了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啊,他們還等著咱們去解救呢。我施展點法術,給大家探探路,免得中了敵人的埋伏。”
說著,樊瑞口中念念有詞,施展法術讓前方的霧氣散開了些,眾人得以看清道路,繼續前行。
眾人齊聲高唿,加快了腳步。到了山寨下,眾人一鼓作氣,發起猛攻,樊瑞又施展法術,擾亂敵軍陣腳,成功奪取了紀山山寨。隨後,與大軍前後夾擊,大破紀山軍,王慶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百姓們得知消息後,紛紛走出家門,夾道歡迎梁山好漢,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有個小孩子跑到樊瑞跟前,睜著大眼睛問道:“大哥哥,你們是神仙嗎?怎麽這麽厲害,把那些壞人都打跑了呀?”
樊瑞笑著摸摸他的頭,說道:“小娃娃,我們不是神仙,隻是看不慣那些壞人欺負百姓,所以來幫大家了,以後可不會再有人隨便欺負你們啦。”
征討方臘時,方臘在江南一帶起義,起初也是為了反抗朝廷的苛政,但後來卻漸漸失了初心,同樣讓江南百姓陷入戰亂之苦。
樊瑞與朱仝、索超等人率領一千軍馬,包圍揚州城外的定浦村,要協助燕青剿除勾結叛軍的陳觀父子。
樊瑞對眾人說:“兄弟們,這陳觀父子作惡多端,不僅與叛軍勾結,還欺壓當地百姓,今日定要將他們一網打盡,絕不能讓他們再禍害百姓了,大家都小心著點兒,別讓他們跑了。咱這一路走來,見了太多百姓的苦難,這次定要為江南的百姓除了這一害啊。”
眾人應和著,悄悄潛入村中,一番搜尋後,終於找到了陳觀父子的住所。
樊瑞率先衝了進去,大喝一聲:“陳觀父子,你們的死期到了!”說罷,手起刀落,斬殺了數名護衛,燕青那邊也迅速製住了陳觀父子,將其斬殺,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大害,百姓們對梁山好漢感恩戴德,紛紛送上自家的食物、酒水,犒勞眾人。
而後在攻打蘇州時,樊瑞又憑借高強的本領,斬殺了蘇州守將鄔福,進一步削弱了方臘的勢力,讓江南的局勢漸漸朝著有利於梁山軍的方向發展。
睦州之戰中,樊瑞遇到了勁敵——南軍國師包道乙。那包道乙同樣法術高強,在江南一帶頗有威名,百姓們談起他也是麵露懼色。
兩軍對陣之時,包道乙站在陣前,高聲喊道:“樊瑞,聽聞你也懂些道法,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我包道乙的厲害,看你還敢不敢與我為敵!”
樊瑞毫不畏懼,迴道:“哼,你這為虎作倀之人,今日我便要以道法破你,還百姓安寧!”
說罷,二人各施法術,一時間風雲變幻,天空中電閃雷鳴,仿佛天都要被撕裂了一般。
樊瑞施展五雷天心正法,召喚出陣陣天雷朝著包道乙打去,包道乙則揮動手中拂塵,化出一道道光幕抵擋,同時還施展法術反擊,幾道黑影朝著樊瑞等人撲來。
樊瑞大喊道:“兄弟們小心,這妖道的法術陰狠,大家護住自身!”
雙方你來我往,鬥了數十迴合,樊瑞漸感吃力,可他心中想著若不打敗包道乙,這睦州的百姓還得遭殃,便咬緊牙關,拚盡全力繼續鬥法。
就在關鍵時刻,樊瑞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想起師父公孫勝曾提及的一種法術變化,當下便依著那思路,口中念起新的咒訣,在關勝頭頂變出一尊烏龍天將,那烏龍天將威風凜凜,朝著包道乙撲去,一下打亂了包道乙的節奏。
關勝看準時機,提刀而上,斬殺了鄭彪,一時間,南軍大亂,梁山軍士氣大振,乘勝追擊,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戰鬥結束後,關勝走到樊瑞跟前,抱拳行禮道:“樊瑞兄弟,今日多虧了你那神奇的法術啊,不然這仗可沒這麽容易打贏,我關勝佩服!”
樊瑞擺擺手,說道:“關大哥客氣了,都是為了取勝,為了讓百姓不再受苦,我也是靈機一動罷了,幸好能派上用場啊。”
江南平定後,朝廷論功行賞,封樊瑞為武奕郎、都統領,可樊瑞卻對這功名利祿毫無興趣,他心中向往的依舊是那超脫塵世的道法修行。
樊瑞找到朱武,說道:“朱武兄弟,這官場的日子我實在過不慣,我還是想做迴那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尋師父公孫勝,跟著他一起出家修行,你可願與我一同前去?”
朱武笑道:“我正有此意,這世間的紛爭也經曆夠了,倒不如去尋個清淨,咱倆一起去吧。”
於是,樊瑞和朱武便辭去官職,做了全真先生,踏上了雲遊江湖之路,去追尋那道法自然的生活,以終天年,而他那“混世魔王”的名號以及在梁山的種種傳奇事跡,卻在世間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故事,激勵著後來之人對俠義與道法的向往和追求。
樊瑞自小就對世間的道法秘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那時候,道教盛行,諸多道觀林立,不少方士雲遊四方,傳播道法教義。樊瑞常跟著那些路過的道士,聽他們講述著仙神鬼怪之事,心中對那能唿風喚雨、移山倒海的神奇道法越發向往。
他的父母見他如此癡迷,想著或許這也是一條出路,便四處打聽,尋得一位隱居在深山的高道。
這位高道見樊瑞骨骼清奇,且心性堅毅,又對道法有著旁人難及的熱忱,便決定收他為徒。從此,樊瑞便跟著師父在那深山道觀之中,日夜研習道法。
那道觀的日子清苦又枯燥,每日晨曦微露,樊瑞便起身誦讀道經,白日裏跟著師父學習各種符咒、陣法,夜晚還要在月下打坐冥想,感悟天地靈氣。
寒來暑往,數年間,樊瑞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道法初成的青年。
然而,時局越發混亂,道觀也時常受到外界的侵擾,物資匱乏,難以為繼。
師父看著樊瑞,語重心長地說:“徒兒,如今這世道,道觀已非你久留之地,你習得這身本事,當去外麵的世界闖蕩一番,隻是切不可用道法為惡,要心懷正道啊。”
樊瑞拜別師父,心中滿是不舍,但也知曉師父所言有理。他一路遊曆,聽聞徐州沛縣的芒碭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且附近常有山賊占山為王,官府也難以圍剿,便起了心思,想著自己何不在此落草,也好憑借本領做一番大事,護得一方安寧。
樊瑞來到芒碭山,起初山上的山賊們見他孤身一人,還想著欺負他,搶奪他的財物。
樊瑞隻是冷笑一聲,口中念念有詞,瞬間狂風大作,沙石亂飛,那些山賊嚇得紛紛跪地求饒。
就這樣,樊瑞憑借著自身的本領和那股子豪邁不羈的氣勢,很快便在芒碭山站穩了腳跟,還結識了八臂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這兩位本領高強、同樣豪爽的好漢。
一日,樊瑞站在芒碭山的山頂,望著山下的官道,迴想起一路上所見百姓受貪官汙吏、山賊土匪欺淩的慘狀,心中憤慨不已,對項充和李袞說道:“二位兄弟,如今天下大亂,百姓受苦,那些當官的隻知搜刮民脂民膏,卻不管百姓死活。咱在這芒碭山,可不能隻當個小嘍囉般的山賊,咱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來,那梁山如今風頭正盛,我聽聞後心裏可不服氣,咱不妨揚言要去吞並他們,也好讓天下人知道咱芒碭山的厲害,同時也讓那些惡人不敢輕易欺負百姓!”
項充哈哈一笑,揮舞著手中的標槍說道:“大哥說得對,咱怕他作甚,有大哥您這一身神法,還有我這標槍和李袞兄弟的飛刀,定能闖出個大名堂來。咱這也是為了給那些受苦的百姓出口氣呀。不過,大哥,咱這要去和梁山叫板,是不是得好好謀劃謀劃呀,畢竟梁山那也是人才濟濟呢。”
李袞也點頭應和道:“就是,咱就先拿梁山開刀,讓他們瞧瞧咱們的厲害!不過梁山能有如今的聲勢,想來也不是好對付的,咱們可得小心謀劃一番。大哥,你打算咋個打法呀?”
樊瑞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嗯,咱們先派人去探探梁山的虛實,看看他們平日裏的布防、出兵情況啥的,再做定奪。咱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啊,等摸清楚了,咱再找機會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
且說梁山這邊,聽聞芒碭山的樊瑞等人如此張狂,史進當下就坐不住了,主動向宋江請命,要率朱武、陳達、楊春下山去征討芒碭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史進帶著眾人來到芒碭山下,望著那高聳的山峰,史進高聲喊道:“那山上的樊瑞聽著,你們張狂得沒邊了,今日我史進便來會會你,識相的就趕緊下山投降,不然定叫你們好看!我梁山替天行道,豈容你們在此胡作非為!”
樊瑞在山上聽了,卻隻是冷笑一聲,對項充和李袞說:“哼,這梁山的人倒先找上門來了,還說什麽替天行道,咱倒要看看他們有幾分本事。兄弟,你們先下去會會他們,讓他們知道咱可不是好惹的。不過,切莫傷了他們性命,先探探虛實再說。”
項充和李袞得令,提著兵器就衝下山去。那史進等人本以為能輕鬆取勝,卻沒料到項充、李袞武藝高強,配合默契,一番交戰下來,梁山眾人被殺得大敗,史進隻得帶著殘兵敗將灰溜溜地迴了梁山。
宋江得知後,眉頭緊皺,深知這芒碭山的樊瑞等人不可小覷。他召集眾兄弟商議對策,公孫勝站出來說道:“哥哥,那樊瑞聽聞會些妖法,不可強攻,我願隨哥哥前去,擺下八陣圖,再輔以五雷天心正法,定能降伏他們。”
宋江點頭同意,當下便率公孫勝等人前來剿捕。公孫勝心中有數,到了芒碭山附近,便擺下八陣圖,又輔以五雷天心正法,準備好好會會樊瑞。
樊瑞在山上看到梁山軍擺下陣勢,卻也沒太放在心上,心想自己有神法在身,怕他作甚。
他對項充、李袞說道:“兄弟,你們去攻那陣,我在外作法協助你們,定能破了他們這勞什子陣。這梁山號稱替天行道,今日我便要看看他們的道法是不是真有那麽厲害。”
項充皺著眉頭,有些擔憂地說:“大哥,那梁山擺的陣看著挺玄乎的呀,咱能行嗎?萬一被困住可咋整啊?”
李袞也附和道:“是啊,大哥,我心裏也有點沒底呢,要不咱再觀察觀察?”
樊瑞拍了拍他倆的肩膀,自信滿滿地說:“別怕,有我在呢,我這法術也不是吃素的,你們隻管衝進去,要是有啥不對勁,我馬上施展法術來幫你們,肯定能破陣的,放心去吧。”
項充、李袞領命,衝入陣中,可那八陣圖變化無窮,二人很快就迷失了方向,被困在陣內。
樊瑞在外施展妖法,卻發現根本奈何不了這有五雷天心正法加持的陣勢,一時間,局勢大亂。
項充在陣裏大喊:“大哥,這陣太厲害了,我們出不去了呀,你快想想辦法啊!”
李袞也焦急地喊道:“是啊,大哥,我們被困住了,這可咋辦啊?”
樊瑞心裏也著急起來,一邊繼續施法,一邊喊道:“二位兄弟,別急,我再加大法力試試,你們先找找陣眼啥的,看能不能破陣而出啊!”
可最終,項充、李袞不敵被擒,梁山眾人趁勢而上。
項充、李袞被帶到宋江麵前,宋江並未為難他們,反而好言相勸,稱讚二人武藝高強,若能歸順梁山,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宋江說道:“二位兄弟,我梁山眾人皆是因世道不公,被逼落草,所為不過是替天行道,護佑百姓。你們今日雖與我等交戰,但我看得出你們也是豪傑之士,若願歸順,咱們往後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共創一番大業,如何?”
項充看著宋江,猶豫了一下,說道:“宋公明哥哥,您這話倒是讓我們挺感動的,隻是我們大哥樊瑞還在山上呢,我們得先迴去問問他的意思啊。”
李袞也在一旁點頭稱是:“是啊,哥哥,我們得和大哥商量商量,畢竟我們兄弟一向同進同退的。”
宋江笑道:“那是自然,我也希望樊瑞兄弟能一同來梁山,大家一起為百姓謀福祉,你們迴去好好勸勸他,我宋江在此靜候佳音啊。”
二人被宋江的義氣所打動,當下便決定投降梁山,還主動提出要迴山勸降樊瑞。
項充迴到山上,見到樊瑞,趕忙說道:“大哥,那宋江為人義氣深重,是個難得的好頭領,咱們在這芒碭山終究難成大氣候,不如隨我一同下山投降梁山吧,梁山眾兄弟也都是豪爽仗義之人呀。而且,那公孫勝的道法高深,咱跟著他們,說不定還能學到更多本事呢。大哥,您就聽我一迴吧。”
李袞也在一旁勸道:“是啊,大哥,咱這次算是見識到梁山的厲害了,而且他們的行事作風確實是為了百姓著想。咱跟著他們,也算是走上正道了,總比在這山裏當山賊強呀。您看那宋江哥哥,對我們可客氣了,一點都沒為難我們呢。”
樊瑞皺著眉頭,在山洞裏來迴踱步,思索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事兒嘛,我還得再想想啊,咱們在這芒碭山自由自在的,去了梁山,還得聽人差遣,我怕不習慣呀。”
項充著急地說:“大哥,可梁山那是幹大事的地方啊,咱在這兒雖說自在,但也隻是小打小鬧,哪有跟著梁山一起替天行道來得威風,來得有意義呢?您就別猶豫了呀。”
李袞也勸道:“是啊,大哥,咱去了梁山,還能結交更多英雄豪傑呢,往後的日子肯定更精彩啊。您就答應了吧。”
樊瑞又想了想,歎了口氣,說道:“罷了罷了,既然你們都這麽說,那我就信你們一迴,下山去看看,要是那梁山真如你們所說,我便留下來,一起幹一番大事也好。”
宋江見樊瑞前來投降,大喜過望,親自上前迎接,笑著說道:“樊瑞兄弟,久聞大名啊,今日你能來梁山,那可是我梁山的一大幸事,往後咱們兄弟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替天行道!我梁山正缺你這般道法高強的兄弟呢。”
樊瑞抱拳行禮道:“宋公明哥哥如此義氣,我樊瑞佩服,願聽哥哥差遣,隻是我對道法癡迷,還望哥哥能讓我跟著公孫先生多學學本事。這世道混亂,我也想憑借這身道法,多為百姓做些事。”
公孫勝在一旁笑道:“樊瑞兄弟既有此心,那我便收你為徒,將這五雷天心正法傳授於你,你可得用心學啊。如今這天下,正需要咱們用道法正道去匡扶呢。”
樊瑞趕忙拜謝道:“多謝師父,弟子定當用心鑽研,不負師父期望。”
梁山大聚義時,樊瑞憑借自身本領,排第六十一位,上應地然星,擔任步軍將校。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安排樊瑞與雷橫一同把守山前第一關。
一日,樊瑞和雷橫在關前巡視,雷橫看著山下往來的行人,感慨地說:“樊瑞兄弟,如今這世道,雖有咱梁山在,可還是不太平啊。咱這守關的責任可重大呀,不過有你在,我心裏踏實多了,你那一身本事,要是有外敵來犯,定能讓他們有來無迴。隻盼著這天下能早日太平,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啊。”
樊瑞迴道:“雷橫兄弟說得對,咱都是為梁山效力,自然得盡心盡力,可不能出了差錯。這朝廷昏聵,才讓百姓受苦,咱梁山替天行道,就是要給百姓撐起一片天來。哎,也不知道這亂世啥時候是個頭啊。”
雷橫歎口氣說:“誰說不是呢,咱能做的也就是守好這關,護好梁山和周邊的百姓了。對了,兄弟,你那五雷天心正法練得咋樣了呀?”
樊瑞笑了笑說:“一直在練著呢,師父教得用心,我也學得刻苦,感覺又精進了不少,真要是有啥情況,肯定能派上用場的。”
智取大名府時,正值那大名府知府梁中書搜刮民財,準備給蔡京祝壽,搞得大名府百姓怨聲載道。梁山眾人決定出手,樊瑞作為第八路頭領,與項充、李袞一同奉命在北京南門外圍堵梁中書。
他們提前埋伏在城外的樹林中,樊瑞壓低聲音對二人說:“二位兄弟,這梁中書平日裏魚肉百姓,今日便是他的報應到了。一會兒等那梁中書出現,咱可不能放走了他,按計劃行事,定要把他困在這兒,也好讓百姓們出出心頭這口惡氣。”
項充握緊標槍,恨恨地說:“大哥,早就看這梁中書不順眼了,今天非得把他拿下不可,讓他知道咱梁山好漢可不是好惹的,也為那些受苦的百姓討個公道。”
李袞也低聲應道:“就是,咱這次可不能讓他跑了,大哥你指揮,我們聽你的。”
不多時,梁中書的隊伍出現了,樊瑞眼睛一亮,小聲說:“來了,兄弟們,準備動手!”
三人看準時機,率領手下眾人殺出,一時間喊殺聲震天,把梁中書嚇得不輕,慌慌張張地四處逃竄,好在被他們圍堵得死死的。
百姓們聽聞梁山好漢來懲治梁中書,紛紛拍手稱快,在城中奔走相告,都說梁山是真的在替天行道。
有個百姓跑到樊瑞他們跟前,激動地說:“好漢們,你們可真是大好人啊,這梁中書把我們害得好苦,這下可算有人收拾他了,多謝你們啊!”
樊瑞笑著說:“老鄉,不用謝,我們梁山就是看不慣這些貪官汙吏欺負百姓,這都是我們該做的,你們往後要是再受欺負,就找我們梁山!”
夜打曾頭市時,曾頭市與梁山結下仇怨,屢屢挑釁。樊瑞又領了個特殊任務,要隨時遷、李逵到曾頭市作人質,樊瑞心裏雖有些忐忑,但還是拍著胸脯對宋江說:“哥哥放心,我定護好他們二人,再尋機與大軍裏應外合,拿下曾頭市。咱梁山的兄弟不能白受這氣,定要讓曾頭市的人付出代價。”
到了曾頭市,曾家的人對他們虎視眈眈,樊瑞悄悄對時遷和李逵說:“二位兄弟,咱先穩住他們,別輕舉妄動,等大軍一到,就是咱們動手的時候了。這曾頭市的人狡猾得很,咱們可得小心著點兒,可不能中了他們的圈套啊。”
時遷小聲迴應道:“樊瑞兄弟,全靠你了呀,咱可得小心著點兒,這曾頭市的人可狡猾著呢。我這心裏也直打鼓,不過有你在,我踏實多了。”
李逵卻滿不在乎地說:“哼,怕啥,他們要是敢動咱一根汗毛,我這板斧可就不認人了,大不了跟他們拚了唄!”
樊瑞趕忙勸道:“李大哥,咱可不能衝動啊,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得按計劃來,不然不僅咱們有危險,還會壞了大軍的事兒呢。”
好在後來梁山大軍及時趕到,樊瑞等人裏應外合,與兄弟們一起,成功拿下了曾頭市,為梁山出了一口惡氣,也讓周邊的勢力不敢再輕易與梁山為敵。
梁山受招安後,樊瑞隨宋江南征北戰,開啟了一段更為波瀾壯闊的征戰歲月,而這期間,天下的局勢依舊動蕩,各方勢力此消彼長,百姓依舊在戰亂中艱難求生。
征討遼國時,遼國屢屢侵犯大宋邊境,燒殺搶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樊瑞跟著宋江到霸州詐降,那過程可是驚險萬分。樊瑞心裏雖緊張,但麵上還是故作鎮定,與遼國的將領周旋著。
遼國將領看著樊瑞,懷疑地說:“你們宋軍真有誠意投降?我可不信你們這些漢人,別是耍什麽花樣吧?”
樊瑞笑著說:“將軍多慮了,我等實在是厭倦了那連年的征戰,想尋個安穩地方過日子,這才來投靠貴軍啊,您要是不信,我們可以先表表忠心嘛。”
遼國將領哼了一聲說:“哼,最好是這樣,要是讓我發現你們有什麽不軌企圖,可別怪我不客氣了!”
樊瑞趕忙賠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我們絕不敢有二心啊。”
事後,樊瑞與李逵、鮑旭、項充、李袞一同率領五百牌手,推著二十四部雷車朝著遼軍中軍衝去。
樊瑞口中念念有詞,施展五雷天心正法,一時間風雲變色,那雷車在他的法咒加持下,威力大增,徑直衝入遼軍中軍,協助宋軍攻破了太乙混天象陣,遼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梁山軍大獲全勝。
李逵興奮地拍著樊瑞的肩膀說:“樊瑞兄弟,你這法術太厲害了,要不是你,咱哪能這麽容易攻破這勞什子陣啊,哈哈!這下可讓那些遼軍知道咱大宋的厲害了,也算是為邊境的百姓報仇了。”
樊瑞笑道:“李大哥過獎了,都是兄弟們一起拚殺的功勞,咱往後還得繼續齊心協力才是。這遼軍肆虐邊境太久了,今日這一戰,也算是讓百姓能暫時過上安穩日子了。”
李逵咧著嘴大笑道:“那可不,咱梁山兄弟出馬,哪有辦不成的事兒!不過這仗打完了,可得好好休整休整,這一路征戰下來,可把俺累壞了。”
樊瑞點頭應道:“李大哥說得是,隻是這天下未平,怕是沒多少能歇著的時日呀。咱還得繼續為百姓謀太平呢。”
征討田虎時,田虎在河北一帶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其治下百姓賦稅繁重,苦不堪言。
樊瑞先是隨孫立、朱仝鎮守壺關,日子過得倒也安穩,可他心中一直牽掛著壺關之外受苦的百姓,時常想著如何能早日破敵,還百姓安寧。
一日,樊瑞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對孫立說道:“孫大哥,咱在這壺關守著,雖暫無戰事,可城外那些百姓還在田虎的壓迫下熬日子呢,咱得想辦法主動出擊才是呀,不能光等著上頭的命令呀。”
孫立皺著眉頭道:“兄弟,我也心急,隻是咱得顧全大局,貿然行動怕壞了整體的部署啊。不過你說得也在理,咱可以先派人去打探打探周邊的情況,看看有沒有機會尋得田虎的破綻。”
沒過多久,樊瑞就被征調到昭德城,要與北軍國師喬道清鬥法。這喬道清在當地也是聲名遠揚,道法高深,百姓們對其又懼又怕,傳言他能唿風喚雨,撒豆成兵。
臨出發前,樊瑞去找公孫勝,麵露擔憂地說:“師父,那喬道清的厲害我也有所耳聞,此次前去與他鬥法,我心裏著實沒底呀,您可得多給我指點指點啊。”
公孫勝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徒兒,道法之鬥,講究的是心境與根基,你莫要慌,那喬道清雖厲害,可你也不差,你隻需穩住心神,依著我教你的五雷天心正法去應對,若遇困境,為師定會前去助你。”
樊瑞心裏明白,這喬道清也是道法高深之人,此戰兇多吉少,但他也沒有退縮之意。
來到陣前,喬道清看著樊瑞,輕蔑地說:“你這小小毛賊,也敢來與我鬥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我受田虎之命,定要將你們梁山賊寇一網打盡,也好讓天下知道我喬道清的厲害。”
樊瑞冷哼一聲,迴道:“哼,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你助紂為虐,為田虎那等殘害百姓的人賣命,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收了你這妖道!看招!”說罷,便施展五雷天心正法與之對抗,可那喬道清的法術確實厲害,幾個迴合下來,樊瑞漸漸不敵,但他依舊咬牙堅持,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
項充在一旁焦急地喊道:“大哥,不行咱先撤吧,這喬道清太厲害了呀!”
樊瑞咬著牙喊道:“不行,今日若退了,那百姓還得受苦,我就是拚了這條命,也要拖住他,等公孫先生來!”
喬道清見狀,張狂大笑道:“哈哈,就你這點能耐,還想與我鬥,趁早投降,我或許還能饒你一命呢!”
樊瑞怒目圓睜,罵道:“你這妖道,休得張狂,我梁山好漢從不怕死!”
就在樊瑞快要支撐不住時,公孫勝終於趕到,施展更為高深的道法,最終降服了喬道清。
樊瑞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對公孫勝說:“師父,這次多虧了您及時趕到,不然我可就撐不住了呀。這喬道清著實厲害,若不是想著要解救那些受苦的百姓,我怕是早就敗下陣來了。”
公孫勝安慰道:“你已盡力,麵對如此強敵,能堅持住便已不易,往後還得多加修煉才是。如今收了這喬道清,田虎那邊的勢力便弱了幾分,咱們離還百姓安寧又近了一步啊。”
而後,樊瑞又隨公孫勝兵圍百穀嶺,憑借著學到的本事,一同降服了不少敵軍,為征討田虎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地百姓得知田虎的勢力被削弱,紛紛感恩戴德。
有老者拉著樊瑞的手,老淚縱橫地說:“好漢啊,多虧了你們梁山好漢啊,我們這些老家夥原本以為這輩子都要在田虎的欺壓下過活了,是你們給了我們希望啊。”
樊瑞趕忙扶住老者,說道:“老人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就是拚了命也值得呀。”
征討王慶時,王慶在淮西一帶起兵造反,但其為人殘暴,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樊瑞與魯智深、武鬆、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那山路崎嶇難行,眾人一路披荊斬棘,不少兄弟都受了傷,但卻毫無怨言,一心隻想奪取紀山山寨,好打擊王慶的勢力,讓百姓能喘口氣。
在爬山途中,魯智深看著前麵陡峭的山路,大聲說道:“兄弟們,這山路雖難走,可比起那些百姓受的苦,咱這又算得了啥!大家加把勁,早點把那紀山山寨拿下,也好讓王慶那廝知道咱的厲害!”
樊瑞也喊道:“魯大哥說得對,咱這可都是為了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啊,他們還等著咱們去解救呢。我施展點法術,給大家探探路,免得中了敵人的埋伏。”
說著,樊瑞口中念念有詞,施展法術讓前方的霧氣散開了些,眾人得以看清道路,繼續前行。
眾人齊聲高唿,加快了腳步。到了山寨下,眾人一鼓作氣,發起猛攻,樊瑞又施展法術,擾亂敵軍陣腳,成功奪取了紀山山寨。隨後,與大軍前後夾擊,大破紀山軍,王慶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百姓們得知消息後,紛紛走出家門,夾道歡迎梁山好漢,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有個小孩子跑到樊瑞跟前,睜著大眼睛問道:“大哥哥,你們是神仙嗎?怎麽這麽厲害,把那些壞人都打跑了呀?”
樊瑞笑著摸摸他的頭,說道:“小娃娃,我們不是神仙,隻是看不慣那些壞人欺負百姓,所以來幫大家了,以後可不會再有人隨便欺負你們啦。”
征討方臘時,方臘在江南一帶起義,起初也是為了反抗朝廷的苛政,但後來卻漸漸失了初心,同樣讓江南百姓陷入戰亂之苦。
樊瑞與朱仝、索超等人率領一千軍馬,包圍揚州城外的定浦村,要協助燕青剿除勾結叛軍的陳觀父子。
樊瑞對眾人說:“兄弟們,這陳觀父子作惡多端,不僅與叛軍勾結,還欺壓當地百姓,今日定要將他們一網打盡,絕不能讓他們再禍害百姓了,大家都小心著點兒,別讓他們跑了。咱這一路走來,見了太多百姓的苦難,這次定要為江南的百姓除了這一害啊。”
眾人應和著,悄悄潛入村中,一番搜尋後,終於找到了陳觀父子的住所。
樊瑞率先衝了進去,大喝一聲:“陳觀父子,你們的死期到了!”說罷,手起刀落,斬殺了數名護衛,燕青那邊也迅速製住了陳觀父子,將其斬殺,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大害,百姓們對梁山好漢感恩戴德,紛紛送上自家的食物、酒水,犒勞眾人。
而後在攻打蘇州時,樊瑞又憑借高強的本領,斬殺了蘇州守將鄔福,進一步削弱了方臘的勢力,讓江南的局勢漸漸朝著有利於梁山軍的方向發展。
睦州之戰中,樊瑞遇到了勁敵——南軍國師包道乙。那包道乙同樣法術高強,在江南一帶頗有威名,百姓們談起他也是麵露懼色。
兩軍對陣之時,包道乙站在陣前,高聲喊道:“樊瑞,聽聞你也懂些道法,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我包道乙的厲害,看你還敢不敢與我為敵!”
樊瑞毫不畏懼,迴道:“哼,你這為虎作倀之人,今日我便要以道法破你,還百姓安寧!”
說罷,二人各施法術,一時間風雲變幻,天空中電閃雷鳴,仿佛天都要被撕裂了一般。
樊瑞施展五雷天心正法,召喚出陣陣天雷朝著包道乙打去,包道乙則揮動手中拂塵,化出一道道光幕抵擋,同時還施展法術反擊,幾道黑影朝著樊瑞等人撲來。
樊瑞大喊道:“兄弟們小心,這妖道的法術陰狠,大家護住自身!”
雙方你來我往,鬥了數十迴合,樊瑞漸感吃力,可他心中想著若不打敗包道乙,這睦州的百姓還得遭殃,便咬緊牙關,拚盡全力繼續鬥法。
就在關鍵時刻,樊瑞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想起師父公孫勝曾提及的一種法術變化,當下便依著那思路,口中念起新的咒訣,在關勝頭頂變出一尊烏龍天將,那烏龍天將威風凜凜,朝著包道乙撲去,一下打亂了包道乙的節奏。
關勝看準時機,提刀而上,斬殺了鄭彪,一時間,南軍大亂,梁山軍士氣大振,乘勝追擊,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戰鬥結束後,關勝走到樊瑞跟前,抱拳行禮道:“樊瑞兄弟,今日多虧了你那神奇的法術啊,不然這仗可沒這麽容易打贏,我關勝佩服!”
樊瑞擺擺手,說道:“關大哥客氣了,都是為了取勝,為了讓百姓不再受苦,我也是靈機一動罷了,幸好能派上用場啊。”
江南平定後,朝廷論功行賞,封樊瑞為武奕郎、都統領,可樊瑞卻對這功名利祿毫無興趣,他心中向往的依舊是那超脫塵世的道法修行。
樊瑞找到朱武,說道:“朱武兄弟,這官場的日子我實在過不慣,我還是想做迴那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尋師父公孫勝,跟著他一起出家修行,你可願與我一同前去?”
朱武笑道:“我正有此意,這世間的紛爭也經曆夠了,倒不如去尋個清淨,咱倆一起去吧。”
於是,樊瑞和朱武便辭去官職,做了全真先生,踏上了雲遊江湖之路,去追尋那道法自然的生活,以終天年,而他那“混世魔王”的名號以及在梁山的種種傳奇事跡,卻在世間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故事,激勵著後來之人對俠義與道法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