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樓內,燈光完全熄滅後,一片死寂。
隻有窗外隱約的月光穿過霧霾,勉強照亮少數地方,整個樓層被黑暗籠罩。
原本微弱的電力供應突然中斷,猶如割斷了幸存者們最後的精神支撐。
走廊上,剛才爭吵得最兇的人也閉上了嘴,仿佛連唿吸都變得刻意輕緩。
每個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下發出一點聲音,都可能吸引窗外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喪屍。
林心縮在教室角落,感受到四周的緊張氛圍。
人們蜷縮在牆邊、桌下,或是靠在窗台下,盡量不動,不說話。黑暗讓他們看不清彼此的臉,卻讓那種無聲的恐懼變得更加具象化。
窗外,喪屍的低吼聲似乎比之前弱了很多,它們的嘈雜逐漸變得零星稀疏,隻有偶爾傳來幾聲腳步聲或爪子刮擦地麵的聲音。
這反常的安靜讓樓裏的人更加心悸。
黑暗中,每個人都在等待,等待供電恢複,等待天亮,等待一切變得明朗。然而,等待的過程卻是一場精神的折磨。
“電力為什麽會突然中斷?” 林心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掌心因為攥得太緊而微微發麻。
她迴憶起課本上的知識:蓉川市是一個能源供應相對穩定的城市,煤電、氣電和太陽能發電隻是基礎,這裏還有得天獨厚的水力發電資源,甚至配備了核電站作為高峰負載的補充。按理說,就算出現緊急情況,城市也不該完全斷電。
“是電廠出事了嗎?還是政府主動切斷了電力?”她想問出這些問題,但沒有勇氣打破黑暗中的寂靜。
黑暗的教室裏,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各不相同。
那個斷電之前搶奪物資,最狂妄霸道的男人,此時靠在牆角,低著頭,一言不發。
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地板,像是試圖以此平複自己的情緒。
“這斷電太不對勁了。”他低聲喃喃,“整個城市的供電網絡那麽強,怎麽可能會出問題?除非……”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他的沉默卻讓人更加不安。
“這肯定是核電站出問題了。”一個年長的女人輕聲說道,她的聲音有些顫抖,“核電站要是泄漏了,我們全完了……”
“別瞎說。”旁邊一個年輕男人立刻反駁,雖然語氣鎮定,但誰都能聽出他的勉強,“核電站有多重保護係統,根本不可能泄漏。”
“那你解釋為什麽斷電?”年長女人咄咄逼人地問。
“可能是能源分配的問題,政府在優先供應更重要的地方……”年輕男人的聲音越來越低,顯然連他自己也無法相信這個說法。
靠近窗戶的一名中年男人站了起來,輕輕咳嗽了一聲,打破了黑暗中的沉默:“我覺得現在討論這些沒意義。我們應該想辦法保護自己,而不是浪費時間猜測電廠出什麽問題。”
他的聲音不大,但有一種堅定的力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光沒了,我們得確保其他防禦措施到位。”他繼續說道,“我剛才在雜物間看到一些木工錘和鐵釘,可以用來封鎖過道和側門的窗戶。要是這些地方破了,喪屍就會湧進來。”
中年男人的話似乎讓幸存者們找到了方向。盡管每個人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但更多的人開始願意參與討論,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側門的確是薄弱點,得盡快封住。”一個高個子的父親點頭,“窗戶也要加固,樓梯口的防線再檢查一下。”
“但現在沒電,動靜會不會太大?”一個女人小聲問,“要是把外麵的喪屍引過來……”
“不會。”中年男人打斷她,“窗外的那些東西好像少了很多,這可能是我們的機會。”
林心聽著這些討論,心裏湧起一種複雜的情緒。在白天,她看到的更多是分裂、爭吵、私心作祟,而此刻,這群人卻在共同的威脅下重新凝聚起來。
【恐懼使人軟弱,也使人團結。】
在黑暗中,幸存者們開始默契地分工。有人摸索著去雜物間取木工錘和鐵釘,有人悄悄搬運桌椅,將它們堆在側門附近,準備封鎖通道。
“等電來了,就動手。”中年男人低聲說道,“我們需要光,黑暗中動手太危險。”
“可如果電一直不來呢?”一個年輕女孩問。
“那也得幹。”中年男人沉聲迴答,“但現在我們最好保存體力。每個人輪流守夜,其他人抓緊時間休息。”
人們逐漸散開,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盡管每個人都充滿了焦慮,但這一次,沒有人抱怨或爭吵。
林心靠在牆角,閉上眼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她知道,等待電力恢複是唯一的選擇,但這種未知卻讓她感到無比煎熬。
“如果哥在這裏,他會怎麽做?”她在心裏問自己。
忽然,她想起林銳曾經對她說過的話:“人類總是高估自己的力量,卻低估了合作的價值。麵對災難,個人的英雄主義遠遠不如集體的團結。”
“團結……”她睜開眼,看向那些正在為防禦努力的人,心中升起一絲希望。
燈光依舊沒有恢複,教學樓裏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窗外,喪屍的動靜依然稀少,令人更加懷疑這份平靜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
“希望電快點來。”有人喃喃說道。
“隻要熬過今晚,我們就有機會。”中年男人輕聲安慰,盡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個“機會”究竟在哪裏。
他知道,這隻是災難中的短暫平靜,而真正的考驗,還遠遠沒有到來。
外麵的突然寂靜,電力的突然短缺,教學樓外麵的世界像是被迷霧籠罩了一般,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事情。
隻有窗外隱約的月光穿過霧霾,勉強照亮少數地方,整個樓層被黑暗籠罩。
原本微弱的電力供應突然中斷,猶如割斷了幸存者們最後的精神支撐。
走廊上,剛才爭吵得最兇的人也閉上了嘴,仿佛連唿吸都變得刻意輕緩。
每個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下發出一點聲音,都可能吸引窗外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喪屍。
林心縮在教室角落,感受到四周的緊張氛圍。
人們蜷縮在牆邊、桌下,或是靠在窗台下,盡量不動,不說話。黑暗讓他們看不清彼此的臉,卻讓那種無聲的恐懼變得更加具象化。
窗外,喪屍的低吼聲似乎比之前弱了很多,它們的嘈雜逐漸變得零星稀疏,隻有偶爾傳來幾聲腳步聲或爪子刮擦地麵的聲音。
這反常的安靜讓樓裏的人更加心悸。
黑暗中,每個人都在等待,等待供電恢複,等待天亮,等待一切變得明朗。然而,等待的過程卻是一場精神的折磨。
“電力為什麽會突然中斷?” 林心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掌心因為攥得太緊而微微發麻。
她迴憶起課本上的知識:蓉川市是一個能源供應相對穩定的城市,煤電、氣電和太陽能發電隻是基礎,這裏還有得天獨厚的水力發電資源,甚至配備了核電站作為高峰負載的補充。按理說,就算出現緊急情況,城市也不該完全斷電。
“是電廠出事了嗎?還是政府主動切斷了電力?”她想問出這些問題,但沒有勇氣打破黑暗中的寂靜。
黑暗的教室裏,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各不相同。
那個斷電之前搶奪物資,最狂妄霸道的男人,此時靠在牆角,低著頭,一言不發。
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地板,像是試圖以此平複自己的情緒。
“這斷電太不對勁了。”他低聲喃喃,“整個城市的供電網絡那麽強,怎麽可能會出問題?除非……”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他的沉默卻讓人更加不安。
“這肯定是核電站出問題了。”一個年長的女人輕聲說道,她的聲音有些顫抖,“核電站要是泄漏了,我們全完了……”
“別瞎說。”旁邊一個年輕男人立刻反駁,雖然語氣鎮定,但誰都能聽出他的勉強,“核電站有多重保護係統,根本不可能泄漏。”
“那你解釋為什麽斷電?”年長女人咄咄逼人地問。
“可能是能源分配的問題,政府在優先供應更重要的地方……”年輕男人的聲音越來越低,顯然連他自己也無法相信這個說法。
靠近窗戶的一名中年男人站了起來,輕輕咳嗽了一聲,打破了黑暗中的沉默:“我覺得現在討論這些沒意義。我們應該想辦法保護自己,而不是浪費時間猜測電廠出什麽問題。”
他的聲音不大,但有一種堅定的力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光沒了,我們得確保其他防禦措施到位。”他繼續說道,“我剛才在雜物間看到一些木工錘和鐵釘,可以用來封鎖過道和側門的窗戶。要是這些地方破了,喪屍就會湧進來。”
中年男人的話似乎讓幸存者們找到了方向。盡管每個人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但更多的人開始願意參與討論,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側門的確是薄弱點,得盡快封住。”一個高個子的父親點頭,“窗戶也要加固,樓梯口的防線再檢查一下。”
“但現在沒電,動靜會不會太大?”一個女人小聲問,“要是把外麵的喪屍引過來……”
“不會。”中年男人打斷她,“窗外的那些東西好像少了很多,這可能是我們的機會。”
林心聽著這些討論,心裏湧起一種複雜的情緒。在白天,她看到的更多是分裂、爭吵、私心作祟,而此刻,這群人卻在共同的威脅下重新凝聚起來。
【恐懼使人軟弱,也使人團結。】
在黑暗中,幸存者們開始默契地分工。有人摸索著去雜物間取木工錘和鐵釘,有人悄悄搬運桌椅,將它們堆在側門附近,準備封鎖通道。
“等電來了,就動手。”中年男人低聲說道,“我們需要光,黑暗中動手太危險。”
“可如果電一直不來呢?”一個年輕女孩問。
“那也得幹。”中年男人沉聲迴答,“但現在我們最好保存體力。每個人輪流守夜,其他人抓緊時間休息。”
人們逐漸散開,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盡管每個人都充滿了焦慮,但這一次,沒有人抱怨或爭吵。
林心靠在牆角,閉上眼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她知道,等待電力恢複是唯一的選擇,但這種未知卻讓她感到無比煎熬。
“如果哥在這裏,他會怎麽做?”她在心裏問自己。
忽然,她想起林銳曾經對她說過的話:“人類總是高估自己的力量,卻低估了合作的價值。麵對災難,個人的英雄主義遠遠不如集體的團結。”
“團結……”她睜開眼,看向那些正在為防禦努力的人,心中升起一絲希望。
燈光依舊沒有恢複,教學樓裏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窗外,喪屍的動靜依然稀少,令人更加懷疑這份平靜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
“希望電快點來。”有人喃喃說道。
“隻要熬過今晚,我們就有機會。”中年男人輕聲安慰,盡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個“機會”究竟在哪裏。
他知道,這隻是災難中的短暫平靜,而真正的考驗,還遠遠沒有到來。
外麵的突然寂靜,電力的突然短缺,教學樓外麵的世界像是被迷霧籠罩了一般,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