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西遊天庭小兵,直播震驚藍星 作者:我就是小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坦白來講,哪吒這場戲,也就是前半部分爽一點。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這一現身,局勢瞬間就顛倒過來了,哪吒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被遁龍樁弄得昏昏沉沉。
待哪吒好不容易緩過來,睜眼一瞧,自己的頸項上被套了一個明晃晃的金圈,雙腿上也各被套了一個金圈,整個人被死死地禁錮在黃磴磴的金柱子旁邊,動彈不得。
更倒黴的是,金吒還手持扁拐,對著哪吒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猛打,哪吒疼得嗷嗷直叫,卻又無力反抗。
哪吒心裏原本還指望著師父太乙真人能來救自己,可她哪曾想到,這一攤子事兒,就是太乙真人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磨一磨她那頑劣的性子。
雖說哪吒平日裏頑劣不堪,惹出了諸多禍端,可她也有敢作敢當的一麵。
她為了不連累家人,不惜剖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這份勇氣和擔當,可不是誰都有的。
再反觀李靖,那表現可就差太遠了。
當初,哪吒打死了東海三太子,敖光怒氣衝衝地上門興師問罪。
哪吒說了自己所作所為,李靖隻嚇得張口如癡,結舌不語,半晌大叫曰:“好冤家!你惹下無涯之禍,你快出去,見你伯父,自迴他話。”
後來又埋怨自己的夫人:“我李靖求仙未成,誰知你生下這樣好兒子,惹此滅門之禍!龍王乃施雨正神,他妄行殺害,明日玉帝準奏施行,我和你多則三日,少則兩朝,俱為刀下之鬼!”
你瞧瞧,這話說得,全是推卸責任,一點擔當都沒有。
有事就是你自己去解決。
後來,哪吒射死了碧雲童子,石磯娘娘找上門來。
再看李靖是怎麽說的。
李靖曰:“你方才一箭,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弟。娘娘拿了我去,被我說過,放我迴來尋訪射箭之人。原來卻是你!你自去見娘娘迴話。”
“石磯娘娘在骷髏山白骨洞。你既射死他徒弟,你去見他。”
又是你自己去解決。
哪吒死後,事情還沒完。
李靖聽聞哪吒在翠屏山建立行宮,供百姓們朝拜祈福,他二話不說,提著六陳鞭就衝了過去,也不問青紅皂白,站在行宮外就指而罵曰:“畜生!你生前擾害父母,死後愚弄百姓。”
罵罷,揚起手中的六陳鞭,狠狠一鞭下去,直接把哪吒的金身打得粉碎。
李靖還不解氣,怒發衝冠,又飛起一腳,把旁邊的鬼判都蹬倒在地。
隨後,他大手一揮,傳令放火燒了廟宇,還對著進香的萬民大聲吩咐道:“此非神也,不許進香。”
這一係列的操作,簡直絕情到了極點。
木吒之前說的那句話倒是挺有意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天底下的父母,做任何事兒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的。
可還有一句老話,“子不教,父之過”。
哪吒當時年紀還小,你讓他自己去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那她能好好解決才有鬼了。
可不就是上南天門打敖光,讓敖光不敢告狀,找石磯娘娘單挑麽。
說白了,這就是小孩心性,根本不知道該怎麽去正確處理問題。
咋滴,你還指望一個年紀輕輕、剛學成些本事,性格又頑劣的孩童,自己就能意識到犯錯了,乖乖地去認罪領罰?
這不是天方夜譚嘛!
通讀全篇,不難發現,李靖在這些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麵前,腦子裏就隻有一個念頭:推卸責任,讓哪吒自己去扛,從頭到尾,竟然沒有半點教導之言,這實在是太離譜了。
不管是麵對敖光的興師問罪,還是石磯娘娘的上門討要說法,但凡李靖能領著哪吒一起去,誠懇地向對方賠罪,好好地解決問題,也不至於讓事態進一步惡化,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他呢,完全沒有這麽做,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越鬧越大。
所以,很多人說這事兒全是哪吒的不對,多少有點不分青紅皂白了。
但凡李靖真能盡到自己作父親的責任,好好地教導哪吒,有擔當一點,跟著去賠罪處理,事情也不至於會鬧到需要哪吒自殺那一步。
雙方肯定都是有問題的。
不過這段劇情細細琢磨起來,也很有意思。
其中所涉及到的這些人物,普賢真人和木吒,文殊廣法天尊和金吒,以及後麵出現,交給李靖玲瓏塔的燃燈道人,他們可全都投靠了西方教。
當然,李靖本是度厄真人的徒弟,後來也改拜了燃燈道人為師。
其實吧,如果燃燈道人不投靠西方教,倒也沒多大的問題,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度厄真人不過是西昆侖的散仙,燃燈道人卻是闡教副教主,跟著更有前途的師父,這也無可厚非。
可壞就壞在燃燈道人投靠了西方教。
這也是李靖在天庭沒什麽實權的原因。
他家除了哪吒,清一色西方教的人,而李靖又不是通過封神榜入的天庭,天庭能信任他才怪了。
所以這個時候,太乙真人心虛地低下了頭,眾人齊齊對他投來玩味的笑容。
也不知道這家夥是真有問題,還是運氣太差了,闡教投靠西方教的二代弟子總共就那麽幾個,這家夥何德何能,居然能一次湊齊三個。
也就慈航和懼留孫不在這場劇情裏了。
最終,在燃燈道人那無恥的幹涉下,哪吒縱然滿心不甘,滿心委屈,也隻能咬著牙重新認李靖當父親。
演完了這最後的場景,哪吒積壓在心底多年的委屈、憤怒和不甘,瞬間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洶湧而出,她放聲大哭,那淒慘的哭聲,讓聞者無不動容,仿佛心都被這哭聲給揪碎了。
而就在這一刻,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哪吒體內鬱積多年的鬱氣,就像春日裏消融的冰雪一樣,瞬間消散一空,多年不曾寸進的修為,也往前邁進了一大截。
太乙歎了口氣,滿臉都是心疼和無奈,輕聲說道:“癡兒,癡兒,總算是消了這胸中鬱氣,往後修行阻礙也能小些。”
哪吒這些年被燃燈算計,被玲瓏塔控製,還要違心地認李靖為父,受他的窩囊氣,心中怎麽可能沒氣,隻是這氣一直憋在心裏,又發不得。
如今倒是機緣巧合之下,因為拍攝這封神榜,把這口鬱氣給散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王母娘娘在一旁瞧著,也不免有幾分動容,她輕輕衝哪吒揮揮手,柔聲道:“哪吒……過來。”
哪吒滿臉淚水,被王母溫柔地攬入懷中,那一刻,她竟難得地感到了一絲安寧,仿佛找到了避風的港灣。
隻是李靖站在一旁,心裏卻暗叫不好。
他偷偷地環顧四周,總覺得大家看他的目光都不怎麽和善,尤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玉帝,那眼神,怎麽看都透著一股不滿,讓他心裏直發毛。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這一現身,局勢瞬間就顛倒過來了,哪吒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被遁龍樁弄得昏昏沉沉。
待哪吒好不容易緩過來,睜眼一瞧,自己的頸項上被套了一個明晃晃的金圈,雙腿上也各被套了一個金圈,整個人被死死地禁錮在黃磴磴的金柱子旁邊,動彈不得。
更倒黴的是,金吒還手持扁拐,對著哪吒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猛打,哪吒疼得嗷嗷直叫,卻又無力反抗。
哪吒心裏原本還指望著師父太乙真人能來救自己,可她哪曾想到,這一攤子事兒,就是太乙真人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磨一磨她那頑劣的性子。
雖說哪吒平日裏頑劣不堪,惹出了諸多禍端,可她也有敢作敢當的一麵。
她為了不連累家人,不惜剖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這份勇氣和擔當,可不是誰都有的。
再反觀李靖,那表現可就差太遠了。
當初,哪吒打死了東海三太子,敖光怒氣衝衝地上門興師問罪。
哪吒說了自己所作所為,李靖隻嚇得張口如癡,結舌不語,半晌大叫曰:“好冤家!你惹下無涯之禍,你快出去,見你伯父,自迴他話。”
後來又埋怨自己的夫人:“我李靖求仙未成,誰知你生下這樣好兒子,惹此滅門之禍!龍王乃施雨正神,他妄行殺害,明日玉帝準奏施行,我和你多則三日,少則兩朝,俱為刀下之鬼!”
你瞧瞧,這話說得,全是推卸責任,一點擔當都沒有。
有事就是你自己去解決。
後來,哪吒射死了碧雲童子,石磯娘娘找上門來。
再看李靖是怎麽說的。
李靖曰:“你方才一箭,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弟。娘娘拿了我去,被我說過,放我迴來尋訪射箭之人。原來卻是你!你自去見娘娘迴話。”
“石磯娘娘在骷髏山白骨洞。你既射死他徒弟,你去見他。”
又是你自己去解決。
哪吒死後,事情還沒完。
李靖聽聞哪吒在翠屏山建立行宮,供百姓們朝拜祈福,他二話不說,提著六陳鞭就衝了過去,也不問青紅皂白,站在行宮外就指而罵曰:“畜生!你生前擾害父母,死後愚弄百姓。”
罵罷,揚起手中的六陳鞭,狠狠一鞭下去,直接把哪吒的金身打得粉碎。
李靖還不解氣,怒發衝冠,又飛起一腳,把旁邊的鬼判都蹬倒在地。
隨後,他大手一揮,傳令放火燒了廟宇,還對著進香的萬民大聲吩咐道:“此非神也,不許進香。”
這一係列的操作,簡直絕情到了極點。
木吒之前說的那句話倒是挺有意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天底下的父母,做任何事兒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的。
可還有一句老話,“子不教,父之過”。
哪吒當時年紀還小,你讓他自己去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那她能好好解決才有鬼了。
可不就是上南天門打敖光,讓敖光不敢告狀,找石磯娘娘單挑麽。
說白了,這就是小孩心性,根本不知道該怎麽去正確處理問題。
咋滴,你還指望一個年紀輕輕、剛學成些本事,性格又頑劣的孩童,自己就能意識到犯錯了,乖乖地去認罪領罰?
這不是天方夜譚嘛!
通讀全篇,不難發現,李靖在這些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麵前,腦子裏就隻有一個念頭:推卸責任,讓哪吒自己去扛,從頭到尾,竟然沒有半點教導之言,這實在是太離譜了。
不管是麵對敖光的興師問罪,還是石磯娘娘的上門討要說法,但凡李靖能領著哪吒一起去,誠懇地向對方賠罪,好好地解決問題,也不至於讓事態進一步惡化,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他呢,完全沒有這麽做,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越鬧越大。
所以,很多人說這事兒全是哪吒的不對,多少有點不分青紅皂白了。
但凡李靖真能盡到自己作父親的責任,好好地教導哪吒,有擔當一點,跟著去賠罪處理,事情也不至於會鬧到需要哪吒自殺那一步。
雙方肯定都是有問題的。
不過這段劇情細細琢磨起來,也很有意思。
其中所涉及到的這些人物,普賢真人和木吒,文殊廣法天尊和金吒,以及後麵出現,交給李靖玲瓏塔的燃燈道人,他們可全都投靠了西方教。
當然,李靖本是度厄真人的徒弟,後來也改拜了燃燈道人為師。
其實吧,如果燃燈道人不投靠西方教,倒也沒多大的問題,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度厄真人不過是西昆侖的散仙,燃燈道人卻是闡教副教主,跟著更有前途的師父,這也無可厚非。
可壞就壞在燃燈道人投靠了西方教。
這也是李靖在天庭沒什麽實權的原因。
他家除了哪吒,清一色西方教的人,而李靖又不是通過封神榜入的天庭,天庭能信任他才怪了。
所以這個時候,太乙真人心虛地低下了頭,眾人齊齊對他投來玩味的笑容。
也不知道這家夥是真有問題,還是運氣太差了,闡教投靠西方教的二代弟子總共就那麽幾個,這家夥何德何能,居然能一次湊齊三個。
也就慈航和懼留孫不在這場劇情裏了。
最終,在燃燈道人那無恥的幹涉下,哪吒縱然滿心不甘,滿心委屈,也隻能咬著牙重新認李靖當父親。
演完了這最後的場景,哪吒積壓在心底多年的委屈、憤怒和不甘,瞬間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洶湧而出,她放聲大哭,那淒慘的哭聲,讓聞者無不動容,仿佛心都被這哭聲給揪碎了。
而就在這一刻,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哪吒體內鬱積多年的鬱氣,就像春日裏消融的冰雪一樣,瞬間消散一空,多年不曾寸進的修為,也往前邁進了一大截。
太乙歎了口氣,滿臉都是心疼和無奈,輕聲說道:“癡兒,癡兒,總算是消了這胸中鬱氣,往後修行阻礙也能小些。”
哪吒這些年被燃燈算計,被玲瓏塔控製,還要違心地認李靖為父,受他的窩囊氣,心中怎麽可能沒氣,隻是這氣一直憋在心裏,又發不得。
如今倒是機緣巧合之下,因為拍攝這封神榜,把這口鬱氣給散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王母娘娘在一旁瞧著,也不免有幾分動容,她輕輕衝哪吒揮揮手,柔聲道:“哪吒……過來。”
哪吒滿臉淚水,被王母溫柔地攬入懷中,那一刻,她竟難得地感到了一絲安寧,仿佛找到了避風的港灣。
隻是李靖站在一旁,心裏卻暗叫不好。
他偷偷地環顧四周,總覺得大家看他的目光都不怎麽和善,尤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玉帝,那眼神,怎麽看都透著一股不滿,讓他心裏直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