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峽穀另一側的官道上。
“頭,我們等了兩天了,過往的行人不少,可沒有和我們追查的那夥人吻合的。難道說……他們已經提前從這裏通過了?”副手對著領頭男人道。
領頭男人微微皺起眉頭,眼神冷靜,他淡淡地迴應道:“依照正常腳程來推斷,不太可能。”
“這要是他們真先通過的峽穀,我們一直等就錯過時間了。”副手接著勸道。
沉默了一會,領頭男人冷冷道:“在等一日,如果還是查不到任何線索,我們就立刻動身往前追趕。”
“是!”副手連忙低頭應道,心中暗自祈禱能盡快發現目標的蹤跡。
~~~~~~
虎子帶領眾人整理行裝,隻見八輛馬車一字排開,大家忙碌地將車上的物資重新整理打包。
公用的兩輛馬車被特意騰空出來,分別由燕七和燕九負責駕車,用來安置受傷人員。
所有物品整齊擺放好,人員也全部登上了車。
“出發。”李百生騎在馬上高聲喊道。
隨著他的命令,馬車開始緩緩前行,車輪滾動發出一陣沉悶的聲響,逐漸向著峽穀外駛去。
從峽穀出來後,走到了岔路口,一條道路徑直向北延伸而去,另一條則通往永清縣的方向。
目前物資充足,一行人決定朝著北方前進,繞過永清縣,一路直奔彰德府。
這一天的未時(下午 13 點至 15 點)時分,經過長達十餘天馬不停蹄的長途奔波之後他們終於抵達了距離彰德府僅有二十餘裏之遙的一座山腳下。。
李百生和眾人商議,安全起見,他們決定暫且不貿然進入彰德府城,而是前往走鏢途中慣常休憩的山洞稍作休整,養精蓄銳兩天再行定奪。
不多時,眾人便來到了位於山腰處的山洞前。眾人卸下馬車,有條不紊地各自忙碌起來。有的忙著整理行囊,有的則著手搭建簡易的爐灶準備生火做飯。
傅紋走出山洞,往遠處眺望。不得不說,這處位置非常不錯。如今已進入三月,大地逐漸複蘇,樹木紛紛吐出嫩綠的新芽,到處綠油油的,讓人心曠神怡。
洞前約摸三十米遠的地方,靜臥著一方水潭。那水潭宛如一麵巨大而光滑的鏡子,倒映著周圍蔥鬱的樹木與湛藍的天空。
傅紋情不自禁地朝著水潭走去,越靠近,她便越發清晰地瞧見那潭水澄澈透明,仿佛能一眼望到底部。
水中魚兒歡快地遊動著,它們時而穿梭於水草之間,時而躍出水麵,濺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
此時,三壯正領著幾個小子,每人手提一隻木桶,步履匆匆地朝水潭這邊趕來打水。
傅紋見狀,對他們喊道:“狗蛋,去叫你小月姐提個籃子過來,我給你們撈魚,今天晚上燉魚湯喝。”
狗蛋一聽有魚湯可喝,興奮得兩眼放光,轉身拔腿就往山洞跑。
沒過多久,小月和小蘭從山洞裏跑了出來,後麵跟著小寶邁著小短腿,一邊奮力追趕,一邊扯著嗓子叫嚷道:“小蘭姐姐,小蘭姐姐,等等我呀!”
傅紋從小月手中接過籃子,在水潭下遊放下用來攔魚的籃子,三壯幾個打完水把水桶送往山洞也著急忙慌的過來了。
幾個半大小子也不怕水涼,脫了鞋去水裏翻石頭,她在石頭上中蹲著看了會,突然在冬子搬起腳下的一塊石頭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小的黑影在水波蕩漾中快速一閃而過。
她驚喜的道:“快快~~~抓它。”
冬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四壯就伸手一把抓住了。
“紋嫂子,這玩意兒沒啥肉吧?咱抓它幹啥呢?”四壯看著手中這隻有些透明的小蝦,滿心疑惑地問道。
“好吃的。”傅紋趕忙從四壯手中接過蝦,笑著迴答道。
說完,她轉頭對小蘭說道:“小蘭,快去再拿一個罐子過來。”
小蘭應了一聲:“哎!”便匆匆跑去取罐子。
“大家都仔細找找,這個炒了好吃。”
因為是河蝦,個頭也不大,好在幾個皮小子眼尖,經過一番仔細尋找之後,居然又發現了不少。
潭水裏涼的很,周圍天色漸漸變暗,寒意愈發明顯起來。傅紋就讓他們都上來了,籃子裏已經抓了四五條魚了,有大有小。
為了圖個方便省事,幾人直接在水潭邊把魚殺了,處理幹淨提著迴去了。
迴到山洞,劉嬸子她們已經烙好了餅子,熬了雜糧粥。
傅紋用豬油加了鹽和調料把蝦子炒到顏色變成金黃撈出,又就著油鍋把魚煎至金黃,加水熬煮。蝦子酥嫩,魚湯很鮮,帶著點豬油的葷香味,大家夥兒吃的異常滿足。
這段時間趕路大家都一身塵土,吃過飯後,眾人都到水潭邊好好的進行了清洗。
飽餐一頓之後,困意漸漸地襲來。尤其是幾個小的熬不住早早睡下了。
李百生幾人圍在火堆邊商議著下步的安排。
最後決定,明日一早,由趙明軒憑借趙家灣的戶籍,帶領二壯、李大爺和小蘭幾人,駕駛著兩輛馬車前往彰德府進行采買。
此次采購的物品不僅包括糧食物品,還要購置幾匹布匹。如今天氣日漸轉暖,不少人依舊穿著厚重的棉衣,而且幾乎沒有可供換洗的衣物。這次采買迴來,要給每人都做上一身新衣。
燕七和燕九將單獨行動,前往彰德府探查情況。如果一切順利,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或危險,那麽他們將會帶著燕十和蕭雲四人一同前往燕王在彰德府的據點安心養傷。
~~~~~~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眾人就早早起身了。
趙明軒與燕七等一行人簡單的用過早飯後,就一同下山前往彰德府。
燕十和蕭雲幾人坐在洞口前看李百生帶眾人打拳,他們現在傷勢恢複不錯,隻要不劇烈運動,日常挪動幾步還是不成問題的。
“蕭哥,你看他這套拳法不一般啊,每一拳都虎虎生風,氣勢逼人。”燕十忍不住讚歎道。
“頭,我們等了兩天了,過往的行人不少,可沒有和我們追查的那夥人吻合的。難道說……他們已經提前從這裏通過了?”副手對著領頭男人道。
領頭男人微微皺起眉頭,眼神冷靜,他淡淡地迴應道:“依照正常腳程來推斷,不太可能。”
“這要是他們真先通過的峽穀,我們一直等就錯過時間了。”副手接著勸道。
沉默了一會,領頭男人冷冷道:“在等一日,如果還是查不到任何線索,我們就立刻動身往前追趕。”
“是!”副手連忙低頭應道,心中暗自祈禱能盡快發現目標的蹤跡。
~~~~~~
虎子帶領眾人整理行裝,隻見八輛馬車一字排開,大家忙碌地將車上的物資重新整理打包。
公用的兩輛馬車被特意騰空出來,分別由燕七和燕九負責駕車,用來安置受傷人員。
所有物品整齊擺放好,人員也全部登上了車。
“出發。”李百生騎在馬上高聲喊道。
隨著他的命令,馬車開始緩緩前行,車輪滾動發出一陣沉悶的聲響,逐漸向著峽穀外駛去。
從峽穀出來後,走到了岔路口,一條道路徑直向北延伸而去,另一條則通往永清縣的方向。
目前物資充足,一行人決定朝著北方前進,繞過永清縣,一路直奔彰德府。
這一天的未時(下午 13 點至 15 點)時分,經過長達十餘天馬不停蹄的長途奔波之後他們終於抵達了距離彰德府僅有二十餘裏之遙的一座山腳下。。
李百生和眾人商議,安全起見,他們決定暫且不貿然進入彰德府城,而是前往走鏢途中慣常休憩的山洞稍作休整,養精蓄銳兩天再行定奪。
不多時,眾人便來到了位於山腰處的山洞前。眾人卸下馬車,有條不紊地各自忙碌起來。有的忙著整理行囊,有的則著手搭建簡易的爐灶準備生火做飯。
傅紋走出山洞,往遠處眺望。不得不說,這處位置非常不錯。如今已進入三月,大地逐漸複蘇,樹木紛紛吐出嫩綠的新芽,到處綠油油的,讓人心曠神怡。
洞前約摸三十米遠的地方,靜臥著一方水潭。那水潭宛如一麵巨大而光滑的鏡子,倒映著周圍蔥鬱的樹木與湛藍的天空。
傅紋情不自禁地朝著水潭走去,越靠近,她便越發清晰地瞧見那潭水澄澈透明,仿佛能一眼望到底部。
水中魚兒歡快地遊動著,它們時而穿梭於水草之間,時而躍出水麵,濺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
此時,三壯正領著幾個小子,每人手提一隻木桶,步履匆匆地朝水潭這邊趕來打水。
傅紋見狀,對他們喊道:“狗蛋,去叫你小月姐提個籃子過來,我給你們撈魚,今天晚上燉魚湯喝。”
狗蛋一聽有魚湯可喝,興奮得兩眼放光,轉身拔腿就往山洞跑。
沒過多久,小月和小蘭從山洞裏跑了出來,後麵跟著小寶邁著小短腿,一邊奮力追趕,一邊扯著嗓子叫嚷道:“小蘭姐姐,小蘭姐姐,等等我呀!”
傅紋從小月手中接過籃子,在水潭下遊放下用來攔魚的籃子,三壯幾個打完水把水桶送往山洞也著急忙慌的過來了。
幾個半大小子也不怕水涼,脫了鞋去水裏翻石頭,她在石頭上中蹲著看了會,突然在冬子搬起腳下的一塊石頭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小的黑影在水波蕩漾中快速一閃而過。
她驚喜的道:“快快~~~抓它。”
冬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四壯就伸手一把抓住了。
“紋嫂子,這玩意兒沒啥肉吧?咱抓它幹啥呢?”四壯看著手中這隻有些透明的小蝦,滿心疑惑地問道。
“好吃的。”傅紋趕忙從四壯手中接過蝦,笑著迴答道。
說完,她轉頭對小蘭說道:“小蘭,快去再拿一個罐子過來。”
小蘭應了一聲:“哎!”便匆匆跑去取罐子。
“大家都仔細找找,這個炒了好吃。”
因為是河蝦,個頭也不大,好在幾個皮小子眼尖,經過一番仔細尋找之後,居然又發現了不少。
潭水裏涼的很,周圍天色漸漸變暗,寒意愈發明顯起來。傅紋就讓他們都上來了,籃子裏已經抓了四五條魚了,有大有小。
為了圖個方便省事,幾人直接在水潭邊把魚殺了,處理幹淨提著迴去了。
迴到山洞,劉嬸子她們已經烙好了餅子,熬了雜糧粥。
傅紋用豬油加了鹽和調料把蝦子炒到顏色變成金黃撈出,又就著油鍋把魚煎至金黃,加水熬煮。蝦子酥嫩,魚湯很鮮,帶著點豬油的葷香味,大家夥兒吃的異常滿足。
這段時間趕路大家都一身塵土,吃過飯後,眾人都到水潭邊好好的進行了清洗。
飽餐一頓之後,困意漸漸地襲來。尤其是幾個小的熬不住早早睡下了。
李百生幾人圍在火堆邊商議著下步的安排。
最後決定,明日一早,由趙明軒憑借趙家灣的戶籍,帶領二壯、李大爺和小蘭幾人,駕駛著兩輛馬車前往彰德府進行采買。
此次采購的物品不僅包括糧食物品,還要購置幾匹布匹。如今天氣日漸轉暖,不少人依舊穿著厚重的棉衣,而且幾乎沒有可供換洗的衣物。這次采買迴來,要給每人都做上一身新衣。
燕七和燕九將單獨行動,前往彰德府探查情況。如果一切順利,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或危險,那麽他們將會帶著燕十和蕭雲四人一同前往燕王在彰德府的據點安心養傷。
~~~~~~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眾人就早早起身了。
趙明軒與燕七等一行人簡單的用過早飯後,就一同下山前往彰德府。
燕十和蕭雲幾人坐在洞口前看李百生帶眾人打拳,他們現在傷勢恢複不錯,隻要不劇烈運動,日常挪動幾步還是不成問題的。
“蕭哥,你看他這套拳法不一般啊,每一拳都虎虎生風,氣勢逼人。”燕十忍不住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