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時事發突然,根本沒有預料到會有少數百姓恰巧在場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經過,所以即便心中非常想要將這件事強壓下去,但實際上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畢竟,天下人眾多,悠悠眾口如何能夠輕易封住?以一個人的力量又怎能堵得住這千千萬萬張嘴巴呢?
此事一經傳出,就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而且這種反響並不是積極正麵的。
楊樂多和時一緩緩地走在燁城的街道之上,隻覺得這裏比以往要淒涼得多。
遙想當初他們初到此地之時,那真可謂是人潮湧動、摩肩接踵啊!大街小巷到處都充斥著小攤小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叫賣之聲。
那時的街道上還時不時可以看到一群群年紀尚小的孩子們正在歡快地嬉戲玩耍,一派熱鬧祥和的景象,用“外戶而不閉”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然而,自從花岸村那一樁案子發生之後,情況就變得大為不同了。
如今別說是夜晚時分,哪怕是大白天裏,家家戶戶也都是緊閉門戶,不敢輕易外出,生怕遭遇什麽不測之事。
整座皇都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讓人感到無比壓抑和沉悶。
皇帝本不想處理此事,在他看來就是一群在賤民在尋滋挑事,可是奈何不住這天下的輿論聲和眾朝臣的意見,隻能調查。
可是皇帝對這件事情根本不上心,派出去的人也隻是一些歪瓜裂棗,是非不分之輩。
幾日過去不僅沒有一點頭緒,反而搞得百姓更為恐慌。
在周朝和火國的邊界地帶已經有一些火國的百姓逃去了周朝尋求庇護,想來當然是對自己的國家失心了。
這可不是個好征兆,如今隻是幾日就要有個別百姓逃到其他國家去避難,那要是半月後,一月後還是沒有任何結果呢?
到時還是隻有極少數人逃走嗎?恐怕不是,到時候整個火國的百姓都不再信任他的國家,不再信任這個國家的掌權者。
那麽這個國家覆滅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沒有百姓的信任做支撐,國家隻是一個巨大的空殼,輕輕一敲就碎了。
可是皇帝的態度一點轉變都沒有,甚至因為大臣在上朝的時候一直念叨這件事,他覺得煩透了,直接大手一揮免去了這半個月早朝。
免去早朝的時間全都在後宮妃子身上快活了,大臣們說不動皇帝,隻能轉變方向改去求長公主。
還好這個長公主是個明事理,聽他們說完所有的情況很快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嚴重性,立馬起身去求皇帝。
隻是皇帝很是寵愛新進宮的這位後妃,每天夜夜笙歌,長公主去了幾次都被關在門外,連皇帝的麵都沒見著,隻得铩羽而歸。
沒有皇帝的指令他們能動用的人數有限,再加上皇帝之前明裏暗裏暗示過說,這件事情不用調查,所以調查進度更是進展緩慢。
在他們還沒調查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就在花岸村不遠處的另一個村莊也出了同樣的事情。
隻不過不一樣的是,當時有人發現那個吸食人精血的怪物,巧就巧在當時還有一位散修借住此地。
雖說沒有將其捉拿歸案,但是至少保住了一村人的姓名,隻是可惜了一開始被吸食精血的人已經被活活吸死了。
在那間寬敞而莊重的屋子裏,丞相、閣老以及六部的尚書們齊聚一堂。
然而,此刻屋內彌漫著一股沉重壓抑的氛圍,每個人的臉上都布滿了焦慮與愁容,仿佛被無盡的煩惱所籠罩,焦頭爛額得幾乎無法喘息。
近來,各種棘手問題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愈發嚴峻。
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然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若再不盡快尋到一些關鍵線索,解決這些紛繁複雜的難題,恐怕這個國家難以長久維係下去。
尤其是丞相大人,他這幾日的變化令人心痛不已。
昔日裏,盡管年近古稀,但他僅兩鬢稍有斑白,整體精神矍鑠,走起路來步伐穩健,鏗鏘有力,絲毫看不出已是將近七十歲高齡之人。
然而,就在這短短的數天內,歲月的痕跡卻無情地在他身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記。
隻見他頭上的白發如秋霜般迅速蔓延開來,數量驟增;原本挺直的腰身也漸漸變得彎曲,仿佛承載了千斤重擔,再也直不起身來。
整個人看上去宛如被抽幹了所有的精氣神,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生氣,猶如一位風燭殘年、垂垂老矣的老人,生命的光輝似乎已被抽去了大半。
丞相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女人:“公主,如今局勢人心惶惶,如是不能及時解決,恐怕危矣,老臣實在沒有可用之計,隻求公主可以拯救這個國家於危亡之中啊。”
眾人這些時日已經把能想到的辦法都試了一遍,可是收效甚微,隻能目帶希夷的看著沈願迪。
沈願迪的目光一寸寸掃過在場所有人的臉,這裏隨便領出來一個人都是能當他爺爺的年紀,可是他們如今隻能看著自己,懇求自己能施以援手。
意識到這一點的沈願迪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快感,就像是把曾經最看不起自己的人都踩在腳底一般。
可是沈願迪麵上並無波瀾,隻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看著諸位,然後重重歎了口氣:“這些時日,我把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都告訴你們,如今隻剩最後一個辦法,隻是不知能不能成功。”
其他人就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好消息一樣,不管能不能成功總要試過才知道。
丞相焦急的上前一步,快速問道:“殿下請講。”
長公主像是想起什麽般,目光變得幽深而綿長,聲音變得很輕可是又能準確的落到在場每一個人的耳朵裏去。
“如今能為我們所用的人並不多,而且加上父皇的不支持,我們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破局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局外之人幫我們。”
畢竟,天下人眾多,悠悠眾口如何能夠輕易封住?以一個人的力量又怎能堵得住這千千萬萬張嘴巴呢?
此事一經傳出,就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而且這種反響並不是積極正麵的。
楊樂多和時一緩緩地走在燁城的街道之上,隻覺得這裏比以往要淒涼得多。
遙想當初他們初到此地之時,那真可謂是人潮湧動、摩肩接踵啊!大街小巷到處都充斥著小攤小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叫賣之聲。
那時的街道上還時不時可以看到一群群年紀尚小的孩子們正在歡快地嬉戲玩耍,一派熱鬧祥和的景象,用“外戶而不閉”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然而,自從花岸村那一樁案子發生之後,情況就變得大為不同了。
如今別說是夜晚時分,哪怕是大白天裏,家家戶戶也都是緊閉門戶,不敢輕易外出,生怕遭遇什麽不測之事。
整座皇都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讓人感到無比壓抑和沉悶。
皇帝本不想處理此事,在他看來就是一群在賤民在尋滋挑事,可是奈何不住這天下的輿論聲和眾朝臣的意見,隻能調查。
可是皇帝對這件事情根本不上心,派出去的人也隻是一些歪瓜裂棗,是非不分之輩。
幾日過去不僅沒有一點頭緒,反而搞得百姓更為恐慌。
在周朝和火國的邊界地帶已經有一些火國的百姓逃去了周朝尋求庇護,想來當然是對自己的國家失心了。
這可不是個好征兆,如今隻是幾日就要有個別百姓逃到其他國家去避難,那要是半月後,一月後還是沒有任何結果呢?
到時還是隻有極少數人逃走嗎?恐怕不是,到時候整個火國的百姓都不再信任他的國家,不再信任這個國家的掌權者。
那麽這個國家覆滅隻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沒有百姓的信任做支撐,國家隻是一個巨大的空殼,輕輕一敲就碎了。
可是皇帝的態度一點轉變都沒有,甚至因為大臣在上朝的時候一直念叨這件事,他覺得煩透了,直接大手一揮免去了這半個月早朝。
免去早朝的時間全都在後宮妃子身上快活了,大臣們說不動皇帝,隻能轉變方向改去求長公主。
還好這個長公主是個明事理,聽他們說完所有的情況很快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嚴重性,立馬起身去求皇帝。
隻是皇帝很是寵愛新進宮的這位後妃,每天夜夜笙歌,長公主去了幾次都被關在門外,連皇帝的麵都沒見著,隻得铩羽而歸。
沒有皇帝的指令他們能動用的人數有限,再加上皇帝之前明裏暗裏暗示過說,這件事情不用調查,所以調查進度更是進展緩慢。
在他們還沒調查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就在花岸村不遠處的另一個村莊也出了同樣的事情。
隻不過不一樣的是,當時有人發現那個吸食人精血的怪物,巧就巧在當時還有一位散修借住此地。
雖說沒有將其捉拿歸案,但是至少保住了一村人的姓名,隻是可惜了一開始被吸食精血的人已經被活活吸死了。
在那間寬敞而莊重的屋子裏,丞相、閣老以及六部的尚書們齊聚一堂。
然而,此刻屋內彌漫著一股沉重壓抑的氛圍,每個人的臉上都布滿了焦慮與愁容,仿佛被無盡的煩惱所籠罩,焦頭爛額得幾乎無法喘息。
近來,各種棘手問題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愈發嚴峻。
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然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若再不盡快尋到一些關鍵線索,解決這些紛繁複雜的難題,恐怕這個國家難以長久維係下去。
尤其是丞相大人,他這幾日的變化令人心痛不已。
昔日裏,盡管年近古稀,但他僅兩鬢稍有斑白,整體精神矍鑠,走起路來步伐穩健,鏗鏘有力,絲毫看不出已是將近七十歲高齡之人。
然而,就在這短短的數天內,歲月的痕跡卻無情地在他身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記。
隻見他頭上的白發如秋霜般迅速蔓延開來,數量驟增;原本挺直的腰身也漸漸變得彎曲,仿佛承載了千斤重擔,再也直不起身來。
整個人看上去宛如被抽幹了所有的精氣神,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生氣,猶如一位風燭殘年、垂垂老矣的老人,生命的光輝似乎已被抽去了大半。
丞相看向坐在主位上的女人:“公主,如今局勢人心惶惶,如是不能及時解決,恐怕危矣,老臣實在沒有可用之計,隻求公主可以拯救這個國家於危亡之中啊。”
眾人這些時日已經把能想到的辦法都試了一遍,可是收效甚微,隻能目帶希夷的看著沈願迪。
沈願迪的目光一寸寸掃過在場所有人的臉,這裏隨便領出來一個人都是能當他爺爺的年紀,可是他們如今隻能看著自己,懇求自己能施以援手。
意識到這一點的沈願迪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快感,就像是把曾經最看不起自己的人都踩在腳底一般。
可是沈願迪麵上並無波瀾,隻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看著諸位,然後重重歎了口氣:“這些時日,我把所有能想到的辦法都告訴你們,如今隻剩最後一個辦法,隻是不知能不能成功。”
其他人就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的好消息一樣,不管能不能成功總要試過才知道。
丞相焦急的上前一步,快速問道:“殿下請講。”
長公主像是想起什麽般,目光變得幽深而綿長,聲音變得很輕可是又能準確的落到在場每一個人的耳朵裏去。
“如今能為我們所用的人並不多,而且加上父皇的不支持,我們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破局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局外之人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