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店小二齊刷刷地大聲說:“平橋豆腐來了。”


    眾賓客卻不知道今天宋老板推出的新菜居然是一道豆腐,酒過三巡的嘉賓們眼瞅著桌子上藍皮碗裏,沒有一絲熱氣。


    “哎,這是什麽菜?豆腐切得還真細。”三樓上嘉賓們驚唿道。


    “還真是的。”一個賓客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放在嘴裏。


    眾人好奇地看著他,隻見他吞下的這一口,咽也不是,吞又吞不下,那尷尬的表情讓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各位千萬不能立即就喝,澆上豬油燙得很。”宋老板隨後上樓來說。


    眾人這才明白剛才這位仁兄是怎麽迴事了,敢情他剛剛這一口是燙得難以下咽呀。


    吳老板他瞅著眼前這個新菜肴——平橋豆腐,製作平橋豆腐,需備原料:嫩豆腐300克、水發海參50克、蝦米25克、熟雞脯肉50克、蘑菇25克、幹貝25克、雞湯200克、蔥15克、薑10克、紹酒20克、鹽10克、味精3克、澱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湯100克。


    製作時,先將整塊豆腐放入冷水鍋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黃漿水,撈出後片成雀舌形,放入熱雞湯中。反複套過兩次,雞脯肉、蘑菇、海參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


    蝦米洗淨,用溫水泡透。幹貝洗淨,去除老筋,入碗內,加蔥薑、紹酒、水,上籠蒸透取出。炒鍋上火燒熱,放油,投入配料、高湯、幹貝汁,燒沸後將豆腐撈入鍋中,加精鹽、紹酒、味、精,沸後用澱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撒上青蒜末即成。


    豆腐製成後,其白如純玉,細如凝脂,質地柔嫩。一碗上好的平橋豆腐做出來後,不見熱氣,但十分燙嘴,其形、其色、其味皆與眾不同,有一種食而不膩,迴味無窮的感覺。


    此刻二樓三樓的貴賓們舀了一勺平橋豆腐,勺中的潔白的豆腐細薄如翼,那一層金黃的小磨麻油泛著撲鼻的香味,一片片綠色的蒜葉點綴著那碗豆腐。


    “哇,入口細滑,白如純玉,細如凝脂,質地柔嫩。”河下街公認的淮揚菜品嚐師點評道。


    此時三樓上每個客人勺了一口豆腐,賓客們用嘴使勁吹著勺中的豆腐,刹那間麻油的香味飄了整層樓上。


    “哇,太好吃了。”這個說。


    那個也不多說,直接又舀了一勺,細細品味後不住點頭……


    “堂下何人?”霍大人見衙役帶來一男子,此人油頭粉麵,兩隻眼珠進入大堂迴處張望,看到堂上大人高坐,撲通跪在地上。


    “河下鎮估衣街錢二。”錢二腿肚直哆嗦。


    “大膽錢二,船家告你背信棄義,可有此事?”驚堂木啪地一響,那迴聲如雷貫耳。


    “大人明察,我沒有。”錢二矢口否認,眼珠骨碌碌直轉。


    “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啊,帶證人。”


    大堂外一個婦人走了進來,跪在堂下,錢二一見婦人知道大事不妙:“民婦秦翠花見過大人。”


    “民婦秦翠花,把你知道的在這大堂上對本官細細道來。”


    “是,大人。錢二與李振江交易民婦正好打漁,他們說的話我聽得一清二楚,錢二讓他去估衣街取銀子,卻隻給了十兩,明明他們說的是二十兩,李振江迴到船上生著悶氣,幸好遇到了這位少爺。”


    聽著秦翠花敘述,霍大人義憤填膺,他憤怒地扔下竹簽:“奸商錢二欺行霸市,欺負商家,玷汙了山陽縣商家聲譽,責令歸還所欠銀兩。按大明律法,杖責二十大板!”


    錢二一聽慌了:“大人饒命,小的這就把銀子補上,還請大人把板子免了。”說著掏出十兩銀子送給李振江。


    “板子免了?錢二,難不成大明律法你定的,笑話!衙役,即刻執法。”霍大人臉一沉成。


    大堂上擺好寬寬的長凳,錢二被押趴下,隻聽劈劈啪啪的板子聲響起,錢二慘叫聲此起彼伏……


    “大人秉公辦案,山陽百姓之福也!”沈少爺拱手謝大人。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霍大人表揚說,”沈家少爺仗義執言,山陽百姓都如你一般,則本縣永享太平了。”


    出了縣衙,李振江拿出一兩銀子說:“沈少爺,你我素昧平生,今天不是你替我出頭,恐怕……”


    “快快收起,今後我若在江南遇上事,你幫我不就行了?"沈少爺一看太陽,“快送我迴河下!”


    “我家小少爺今天辦滿月酒,都被你……”小龍怪罪道。


    “這……”船家一臉愧疚。


    “沒事沒事,有我爹娘呢!”


    逆流而上船家興高采烈,他邊搖櫓邊唱起江南絲竹小調,那婉轉悠揚的吳儂軟語,讓沈少爺如夢如幻,仿佛來到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江南。


    不知不覺中河下禦碼頭到了,告別船家,主仆二人上了岸,熟悉的味道襲來,更覺得饑腸轆轆。


    沈少爺向北遠眺,河下鎮繁榮景象一覽無餘,他不勝讚歎,後來吳承恩在他的詩作《秋興》中描述道:“淮水風吹萬柳斜,高樓飛燕識繁華。波翻漂母投金地,海近仙人泛鬥槎。日觀千檣通貢篚,雲旌雙郭引清笳。明珠不博枚皋賦,尊酒茅堂岩桂花。”


    清江浦南邊,運河西岸大片地方,按省設立很多造船廠,工部於此設立抽分司,派官員監造統一寬底大船。船廠造船的物料,大都由河下市場供給。沈老爺在巷子裏經營造艇相關的生意,沈家因此名躁一肘。


    河下鎮自然還經銷本地特產淮紅布、綠豆酒、皮鼓、鎏金銅器等。吳承恩父親就是在估衣街打銅巷一帶經營采縷文榖的。


    另外飲食商店還出售本地產的鰣魚、鱸魚,以及後起的文樓蟹黃湯包、縣城麻油茶饊。


    當然河下最大商業是鹽業,大街小巷住了因此而財源廣進的鹽商。蘇北沿海所產的鹽統稱淮鹽,其產量與質量,均居天下第一。


    “少爺你終於來了!”宋老板滿臉堆笑迎上來,“快,你公子正等著你抓周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狀元抗倭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葉飛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葉飛毯並收藏文狀元抗倭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