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縣令看到一些船民從運河下來,他們有的進入小吃店吃東西。不遠處那家陳記“陽春麵”,客人進進出出,生意十分紅火。


    陽春麵因山陽縣而得名,俗稱醬油麵。其做法特別簡單,陽春麵又稱光麵、清湯麵或“清湯光麵”,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故稱陽春麵。


    因其接地氣,一直到今天淮安古城陽春麵一直備受南來北往的客人們的寵愛。


    上河下的人們吃飽喝足後,就來到熱鬧的估衣街為家人購買點價格公道的衣物……


    “你們注意沒,河下古鎮依托大運河,依托我大明漕運,這裏商機多得是啊。所謂衣食住行,這裏無一沒有。”縣令眉飛色舞地說道。


    “還是我們大人治縣有方。”師爺適時拍馬屁。


    縣令無暇顧及世俗,他急於尋覓的是那兩條青龍飛去的方向,眼前的河下古鎮著實繁華,就是山陽縣主城區也無法與這裏相提並論。


    “大人你看。”一行人向閑逛著,突然手下提醒道。縣令抬頭一看一個深宅大院出現在眼前,大門上“沈府”兩個鎦金大字特別醒目。


    縣令一看門臉便知這是一個書香人家,但是他看到有人進進出出的,於是興致勃勃地對手下說:“走,去沈府瞧瞧。”


    沈府家丁一看官老爺向這邊走來,一名家丁慌慌張張地跑進去稟告:“沈老爺,縣官大人來了。”


    沈家乃南直隸淮安府大河衛人(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籍蘇州府昆山(今江蘇蘇州昆山),祖輩均為軍籍,父親沈煒經商。


    沈宅雕梁畫棟的客廳裏布置得四平八穩,正麵牆上一幅山水畫意蘊深遠。長長的褐色條幾前一張楠木八仙桌旁,放著兩把椅子,椅子靠背及兩側雕刻工藝一流。


    沈老爺坐在涼棚下正看書,但見他慈眉善目,沉浸在書的世界裏,看到得意處拿起羊毫批注。他聽家丁說大人來訪,連忙起身來到門前。


    沈老爺一看縣令已到門前,連忙上前躬身作揖:“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冒昧相擾,得罪得罪。”縣令迴禮。


    “大人請。”


    縣令向左耳房一看房裏整齊有序地存放著盤成圈的粗繩,蓑衣等:“沈家乃商賈人家,經營物品倒與漕運相關。”


    “還做點茶葉生意。”沈老爺前邊引路來到了右耳房。


    “嗯,不錯不錯。”


    向西走一口井年代已久,灶房裏炊煙陣陣,縣太爺沿著直路來到了正屋。


    環顧四周,這沈府倒是一個清靜之地。別致的花園裏一大片荷葉隨風搖曳,仿佛在作揖歡迎他的到來。水中一條條紅色鯉魚閑庭信步,那份悠閑倒是羨煞死人。


    再向後邊走,但見練武場一角刀槍劍戟整齊地放在兵器架上,即刻引起了縣令的關注。


    “怎麽,沈老爺還會拳腳功夫?”


    “迴大人隻為強身健體,花拳繡腿而已。”沈老爺連忙解釋。


    縣令打量了一下格調高雅的布置,兩側陳列櫃上圖書占了大半,各式古玩倒也不少,不過八仙桌上的一本書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一部《增廣賢文》,明代文人騷客都喜愛的書。


    “大人見笑了,我隻是偶爾翻翻。”沈老爺不好意思地收起書。


    “沈老爺,兒子多大了?”縣令邊走邊問,來到門前涼棚下。這裏濃蔭蔽日,左右通透,坐在這裏涼風習習。


    “請縣太爺品茶,犬子尚小,正在私塾讀書。”沈老爺伺候著,不敢落坐。


    “好啊,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縣令大人踱步搖頭晃腦地說著,前腳向大門外走去。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沈氏一族一定謹記縣太爺教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沈老爺躬身相送。


    縣令一行人向東走,來到了熱鬧非凡的東西走向的估衣街上。這裏南北交匯,往來百姓在這裏駐足留連,山陽城無論富商還是貧民都喜歡來這逛一逛。


    縣念猛抬頭向東望去,但見一團紫氣東來,突然落在了東邊不遠處,他連忙向東疾行欲控究竟。


    “大人,你慢點!”師爺在後追趕著。


    打銅巷內吳府此時此刻一片忙碌,吳夫人今日臨盆,吳老爺正在前廳焦急在轉來轉去。夫人十月懷胎受盡折磨,產婆進去兩三個時辰了還不見孩子生出,可夫人淒慘的叫聲讓他不寒而栗。


    兒奔生,娘奔死。吳老爺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輩子最大的坎。


    吳老爺聽著夫人一陣陣淒慘叫聲,額頭的汗水大顆大顆滴落在地。他對著上天雙手合十祈禱:“老天啊,你就別折磨我老婆了,孩子,你快出來吧。”


    “夫人,加把勁,頭出來了,使勁使勁!”產婆已是滿頭大汗。


    床上的女人臉色蒼白,頭發極其淩亂的她配合著產婆,她使勁最後一點力氣,歇斯底裏的呐喊中產婆叫了起來,緊接著“啊,啊啊啊!”一聲啼哭,吳家小少爺誕生了……


    “吳老爺生了,生了個兒子。”


    吳銳臉上的愁雲頓時化作滿麵的笑容:“放鞭炮。”


    正在街上神遊的縣令,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陣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


    這震動山陽半座城的鞭炮聲,打斷了縣令的高談闊論,他好奇地問:“誰家有喜事?還不去打聽打聽。”


    一個手下見眼生情朝著鞭炮聲的方向跑了過去,估衣街東邊是竹巷街,而在兩條街之間山陽縣大戶吳家。


    “大人大人打聽清楚了。”手下跑過來稟報。


    “快說,誰家放鞭炮啊?”師爺見風使舵。


    “打銅巷裏吳府喜得貴子。”手下連忙告知。


    “原來如此。”


    手下人所說的吳府,說的是山陽吳銳家,縣太爺放眼一看那紫氣果然來到了吳府,他暗自思量,真的是文曲星下凡了?


    “恭喜吳老爺,賀喜吳老爺。”吳府裏張燈結彩,家丁們紛紛前來道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狀元抗倭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葉飛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葉飛毯並收藏文狀元抗倭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