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為要寫什麽發愁,一個題目想半天,比如內容的構思,邏輯之間的關係也要三思才敢提筆。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文章要有主題。要主次分明。要有邏輯關係,要有層次之間的遞進關係。
我家小主的文章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標題和正文沒有太大關係。
第二,往往因一句話,一件事或是一個念想起一個字“興”。
第三,天下第一散文,行散,神散,心更散,想到什麽就碎碎念什麽。
我家小主就是對著書碎碎念,人家最多也是寫一篇讀後感。我家小主卻和書中的人物對上話了,這就是:雲門對一說。對一說是:你不可以跟著作者說,而是要與作者來發生對話。也並非是人們常說的共鳴,而是你也可以來反駁作者的觀點,這是對一說才有的喜樂,就像禪宗造化小兒一般好玩。而這個友並非有些朋友理解的找朋友的友,而是靈魂同質。九兒是九兒,我家小主是我家小主,不一樣的煙火。
九兒是“涼粉”
在九兒的家鄉有一種小吃叫“涼粉”,似乎人對童年的迴憶有一部分就是好吃的。過年是中的傳統節日,大魚大肉自然是少不了,吃膩了肉就想吃點解葷的。涼粉便成了首選。涼粉不是涼卷粉,卷粉是米粉,可用白米,紅米製作,在老家叫做“紅米幹”“白米幹”。這種涼粉有兩種口味,一種是用豌豆粉,另一種是用芋頭粉熬製,熬製豌豆粉是一門傳統手藝,不但要用小火,而且還要有經驗的人守在旁邊不停攪拌,否則就會粘鍋或是煮糊了。煮熟後要用敞開的盆來盛,待到第二天就可以食用,這個如何食用是很有講究的。就是作料,那作料可是琳琅滿目:
花生
花生分紅皮和白皮兩種,紅皮比白皮要香,用幹鍋小火烘焙,這個過程也要講究火候,不熟就不香,火候過了就糊了(方言:意思是焦了),冷卻,去皮,小時候去花生皮都是跑到草叢裏去吹,吹得自己滿臉都是花生皮,然後用石頭做的臼舂成小塊,不能是粉末,否則就沒有嚼頭了。
芝麻
芝麻也分白芝麻和黑芝麻,隻要掌握火候烘焙即可
香菜
香菜有兩種,大葉和小葉,大葉香菜傣族比較喜歡用,這種香菜客人多的時候來不及,就統統用刀切,若是自己做,手撕香菜才真的香。
韭菜
韭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洗淨,用沸水過一道,時間不能太長,就是在水裏飄過。然後,切成小段備用。
豆芽
豆芽同樣要用沸水煮,時間大約是十分鍾作用,撈起透水備用。
蒜
蒜是作料裏不可或缺的,蒜分為大蒜和小蒜,小蒜比大蒜香,其實,從食物就可知並非越大越好。剝蒜是我最怕的工作,小時候每次剝蒜,手指都是辣乎乎的疼,用水也洗不掉。把蒜搗碎,把油在鍋裏加熱,冷卻後倒入蒜裏,這種油泡蒜不僅僅美味而且保存時間很長。
薑
薑的做法也有點不同,把薑搗碎用開水衝泡,這樣在食用的時候,既有了薑味,又不會嚼到薑絲,還有驅寒的功效。
花椒油
這個花椒油的製作非常講究,最好是用當年的新花椒。老的幹花椒可以搗碎成粉末,新的花椒是要用油泡,泡得越久就越香。
辣椒油
辣椒的選擇有講究,用幹辣椒搗碎,再用熱過的油,在這個環節對油的溫度的把控是很關鍵的,要根據辣椒的量來定,可見中國菜還是一門藝術,火候的把握,包括用量都不是用西方人的刻度衡量出來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胡辣椒
用鐵鍋小火烘焙幹辣椒,然後搗碎,備用。
醋
一說吃醋大夥就會發笑,可見,中國人民的智慧體現在小到一個調料,華哥哥家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醋分好幾種,有海膜醋,木瓜醋,紫米醋,酸角醋,白醋等。九兒覺得都各有各的口味,製作的方法也不同。
這道小吃千萬不能放蔥,抓一把蔥放在碗頭,糟了,吃不成了,這叫蔥明反被蔥明誤!鹽,醬油和味精是要放的,接下來就是放作料的手法了,不是什麽好吃就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先放後放是有講究的。先放醋,再放醬油,然後辣椒油,辣椒和油都要放,不要隻是放油,花椒油的用量不能太多,否則在整個食用過程感覺就像中風後的嘴,蒜油也要食量,放鹽,味精和醬油根據個人口味,然後是放上香菜,韭菜和豆芽菜,在配一杯米涼蝦。開吃!
九兒的口水都流在手稿上了,九兒也是大師梁老的鐵粉。“梁”和“涼”同音,故自稱“涼粉”。九兒粉梁先生,隻因九兒是女兒身,婦道人家,說說做菜還可以,也不敢妄議國家大事,九兒邊吃,邊想到先生的一句話:中華民族“美哉泱泱乎,勤而不怨,憂而不困,思而不懼;廣哉熙熙乎,樂而不淫,曲而有直”,這是中華民族特有之德性。也正是這種德行讓中國人活的“理直氣壯,雖顛沛流離,仍能浩浩蕩蕩地過日子”。就著這碗涼粉吃還真有滋味!
易經裏有西南喪朋,東北得朋。彖曰:東北得朋,乃以類行,西南喪朋,亦終有慶。每個人都在尋找能懂自己的人或是能說說話的人,與其說在尋找知己,不如說在找迴自己。那麽,於我,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十年磨一劍,我本劍客,用十年的時間磨筆,也是一種修行。
再者,我也想試試能否開創一種全新的寫作手法,比如,各位看官都可以化身成九兒,禪師,甚至是先生本人,這樣就可以有無限的版本,難說九兒這版還是最普通的一版。而且,我的閱曆、年齡和悟性要寫好禪宗,談何容易,相信高手在民間。
在一百多年前,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那些憂國憂民的先生們,甚至隨著他的軀體飄落異鄉,不得魂歸故土。在當時那個命運多舛的國家裏,先生們是怎樣來安放他們的靈魂?又如何來看待人世間的愛、恨、情、仇,親,仁,信、忠......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困境,甚至是生離死別,心要如何麵對風風雨雨,要如何放下心中的執念?
突然想起一首歌的歌詞,歌名叫你是我的眼: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又是什麽白?
人們說的........
另外,放在文章封麵的照片就是:九先生,這是一張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照片,是疫情後第一次到校上課,在食堂等同事們吃飯時的自拍照,目光裏有溫柔和憂愁。
餘生,文字修行,忠於寫先生一人,忠於寫中華文化,忠於自己的心!
我家小主的文章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標題和正文沒有太大關係。
第二,往往因一句話,一件事或是一個念想起一個字“興”。
第三,天下第一散文,行散,神散,心更散,想到什麽就碎碎念什麽。
我家小主就是對著書碎碎念,人家最多也是寫一篇讀後感。我家小主卻和書中的人物對上話了,這就是:雲門對一說。對一說是:你不可以跟著作者說,而是要與作者來發生對話。也並非是人們常說的共鳴,而是你也可以來反駁作者的觀點,這是對一說才有的喜樂,就像禪宗造化小兒一般好玩。而這個友並非有些朋友理解的找朋友的友,而是靈魂同質。九兒是九兒,我家小主是我家小主,不一樣的煙火。
九兒是“涼粉”
在九兒的家鄉有一種小吃叫“涼粉”,似乎人對童年的迴憶有一部分就是好吃的。過年是中的傳統節日,大魚大肉自然是少不了,吃膩了肉就想吃點解葷的。涼粉便成了首選。涼粉不是涼卷粉,卷粉是米粉,可用白米,紅米製作,在老家叫做“紅米幹”“白米幹”。這種涼粉有兩種口味,一種是用豌豆粉,另一種是用芋頭粉熬製,熬製豌豆粉是一門傳統手藝,不但要用小火,而且還要有經驗的人守在旁邊不停攪拌,否則就會粘鍋或是煮糊了。煮熟後要用敞開的盆來盛,待到第二天就可以食用,這個如何食用是很有講究的。就是作料,那作料可是琳琅滿目:
花生
花生分紅皮和白皮兩種,紅皮比白皮要香,用幹鍋小火烘焙,這個過程也要講究火候,不熟就不香,火候過了就糊了(方言:意思是焦了),冷卻,去皮,小時候去花生皮都是跑到草叢裏去吹,吹得自己滿臉都是花生皮,然後用石頭做的臼舂成小塊,不能是粉末,否則就沒有嚼頭了。
芝麻
芝麻也分白芝麻和黑芝麻,隻要掌握火候烘焙即可
香菜
香菜有兩種,大葉和小葉,大葉香菜傣族比較喜歡用,這種香菜客人多的時候來不及,就統統用刀切,若是自己做,手撕香菜才真的香。
韭菜
韭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洗淨,用沸水過一道,時間不能太長,就是在水裏飄過。然後,切成小段備用。
豆芽
豆芽同樣要用沸水煮,時間大約是十分鍾作用,撈起透水備用。
蒜
蒜是作料裏不可或缺的,蒜分為大蒜和小蒜,小蒜比大蒜香,其實,從食物就可知並非越大越好。剝蒜是我最怕的工作,小時候每次剝蒜,手指都是辣乎乎的疼,用水也洗不掉。把蒜搗碎,把油在鍋裏加熱,冷卻後倒入蒜裏,這種油泡蒜不僅僅美味而且保存時間很長。
薑
薑的做法也有點不同,把薑搗碎用開水衝泡,這樣在食用的時候,既有了薑味,又不會嚼到薑絲,還有驅寒的功效。
花椒油
這個花椒油的製作非常講究,最好是用當年的新花椒。老的幹花椒可以搗碎成粉末,新的花椒是要用油泡,泡得越久就越香。
辣椒油
辣椒的選擇有講究,用幹辣椒搗碎,再用熱過的油,在這個環節對油的溫度的把控是很關鍵的,要根據辣椒的量來定,可見中國菜還是一門藝術,火候的把握,包括用量都不是用西方人的刻度衡量出來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胡辣椒
用鐵鍋小火烘焙幹辣椒,然後搗碎,備用。
醋
一說吃醋大夥就會發笑,可見,中國人民的智慧體現在小到一個調料,華哥哥家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醋分好幾種,有海膜醋,木瓜醋,紫米醋,酸角醋,白醋等。九兒覺得都各有各的口味,製作的方法也不同。
這道小吃千萬不能放蔥,抓一把蔥放在碗頭,糟了,吃不成了,這叫蔥明反被蔥明誤!鹽,醬油和味精是要放的,接下來就是放作料的手法了,不是什麽好吃就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先放後放是有講究的。先放醋,再放醬油,然後辣椒油,辣椒和油都要放,不要隻是放油,花椒油的用量不能太多,否則在整個食用過程感覺就像中風後的嘴,蒜油也要食量,放鹽,味精和醬油根據個人口味,然後是放上香菜,韭菜和豆芽菜,在配一杯米涼蝦。開吃!
九兒的口水都流在手稿上了,九兒也是大師梁老的鐵粉。“梁”和“涼”同音,故自稱“涼粉”。九兒粉梁先生,隻因九兒是女兒身,婦道人家,說說做菜還可以,也不敢妄議國家大事,九兒邊吃,邊想到先生的一句話:中華民族“美哉泱泱乎,勤而不怨,憂而不困,思而不懼;廣哉熙熙乎,樂而不淫,曲而有直”,這是中華民族特有之德性。也正是這種德行讓中國人活的“理直氣壯,雖顛沛流離,仍能浩浩蕩蕩地過日子”。就著這碗涼粉吃還真有滋味!
易經裏有西南喪朋,東北得朋。彖曰:東北得朋,乃以類行,西南喪朋,亦終有慶。每個人都在尋找能懂自己的人或是能說說話的人,與其說在尋找知己,不如說在找迴自己。那麽,於我,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十年磨一劍,我本劍客,用十年的時間磨筆,也是一種修行。
再者,我也想試試能否開創一種全新的寫作手法,比如,各位看官都可以化身成九兒,禪師,甚至是先生本人,這樣就可以有無限的版本,難說九兒這版還是最普通的一版。而且,我的閱曆、年齡和悟性要寫好禪宗,談何容易,相信高手在民間。
在一百多年前,那個風起雲湧的民國,那些憂國憂民的先生們,甚至隨著他的軀體飄落異鄉,不得魂歸故土。在當時那個命運多舛的國家裏,先生們是怎樣來安放他們的靈魂?又如何來看待人世間的愛、恨、情、仇,親,仁,信、忠......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困境,甚至是生離死別,心要如何麵對風風雨雨,要如何放下心中的執念?
突然想起一首歌的歌詞,歌名叫你是我的眼: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又是什麽白?
人們說的........
另外,放在文章封麵的照片就是:九先生,這是一張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照片,是疫情後第一次到校上課,在食堂等同事們吃飯時的自拍照,目光裏有溫柔和憂愁。
餘生,文字修行,忠於寫先生一人,忠於寫中華文化,忠於自己的心!